摄影基础理论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8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
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
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按下快门后:(1)后幕帘开启(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
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
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
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
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焦距: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
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 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数码相机的CCD一般比135胶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数码相机,使用约13mm镜头时,其视角大概相当于135相机50mm的标准镜头。
由于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所采用的CCD规格型号不同,所以,大家都采用“相当于35mm相机(即135相机)焦距”的说法。
2.景深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
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大。
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超焦距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
傻瓜相机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档的傻瓜相机并不能自动对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
年月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卡罗版(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柯达号()→又单反相机→莱卡型()→35CM 单反相机()→傻瓜相机(世纪年代)→拍立得()()→数码相机()。
、第一幅照片:年用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至分钟。
、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年推出了宽度为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
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
年,日本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
摄影入门日常知识点总结摄影是一门充满艺术感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被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摄影器材所迷惑。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就能够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下面我将从摄影的基本原理、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构图技巧、光影和色彩等方面,对摄影入门的日常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影原理:摄影的本质是利用光线照射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掌握好光线的方向、色温和亮度是摄影的基础。
2. 快门与光圈: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光圈控制光线的进入量。
快门越快,曝光时间越短;光圈越大,光线进入的量越多。
两者可以相互调节,来获得合适的曝光。
3. ISO感光度:ISO值越高,感光性越强,适用于光线较暗的环境;ISO值越低,画质越细腻,适用于光线充足的环境。
4. 焦距与景深:焦距决定了镜头的视野;景深决定了照片中清晰范围的大小。
长焦距可突出主题,短焦距适合拍摄景深较大的场景。
二、摄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1. 相机:单反相机、微单相机、傻瓜相机等,每种相机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初学者可以选择入门级的单反或微单相机。
2. 镜头:常见的镜头有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不同的焦段适合不同的拍摄主题。
广角适合拍风景,长焦适合拍摄远距离主题。
3. 三脚架:用于固定相机,拍摄长曝光或稳定的照片。
4. 滤镜:可用于调节光线和色彩,例如减轻反光、加强对比度等。
5. 存储卡和电池:经常外出拍摄时备用电池和存储卡是必需品。
6. 清洁工具:保持镜头和相机的清洁是拍摄质量的保障。
三、构图技巧1. 三分法则:将画面平均分成九等份,将主题放在交叉点附近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
2. 留白与对角线:通过合理的留白和构图的对角线,能够增加画面的平衡和和谐感。
3. 剪裁与主题:通过选择合适的前景和背景,可以突出主题,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4. 线条与形状:利用线条和形状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提升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
5. 视角与高度:改变拍摄角度和高度,可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拓展拍摄的创意可能性。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常见题型(4)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常见题型五、简答:1.景深:答:当镜头对准某景物聚焦后,在该景物前后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景物,也能在焦平面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
这个结像清晰景象空间的纵长距离深度,叫做景深。
2.曝光过度,显影过度的底片有何特征?答:整个底片密度较大,底片上没有最透明的地方,最大密度部分看不出一点纹理,最小密度部分的影纹也不清晰。
其最大密度约为2.03左右,最小密度约为0.90左右。
3.曝光不足,显影也不足的底片有何特征?答:整个底片很透明,最大密度部分也很薄,最小密度和灰雾度一样,看不出影纹。
其最大密度约为0.72左右,最小密度约为0.12左右。
补救方法:印制时选择加厚药水或选择3、4号相纸。
4.什么是轮廓光?在摄影作品中起什么作用?答:轮廓光是指:在被摄体上能够勾勒出物体形状的光线,通常比背景亮,亮度也超过主光。
作用:用来勾画被摄体轮廓,从而把被摄体与背景在亮度上分开,使得被摄主体能够轮廓鲜明,为画面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和美感,它对加强形象的立体感也起着重要作用。
5.黑白胶片的主要特性:答:感色性感光度颗粒性反差6.视角与焦距的关系:答:摄影镜头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如底片对角线的长度固定,则完全决定于焦距的长短。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7.快门的主要作用有哪两个方面?答: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8.遮光罩的作用?答: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的一个附件。
防止漫射光和强烈的斜( 直)射光进入镜头,以免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9. 简答出不同规格胶卷的类型:答:135胶卷、120胶卷、110胶卷、126胶卷10. 如何保存胶卷: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或过热,相对湿度在40%左右,温度低于10度11. 简答出三种以上我国出版的有关摄影的杂志:答: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像摄影、摄影世界12. 说出4种135相机的品牌名称:答:尼康、佳能、宾得、徕卡13. 答出5种135彩色负片的品牌名称及出产国家:答:富士、柯尼卡(日本)、乐凯(中国)、柯达(美国、中国)14. 你家是否有相机?什么类型?答:(略)15. 冬天在北方摄影,最好使用什么类型的相机?为什么?答:机械相机,因为机械快门的耐寒度较高。
教学课件内容(1) 关于摄影一. 认识摄影二.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三. 摄影的未来(2) 摄影基础知识一.照相机的种类二.胶卷三.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四.曝光及其控制五.景深及其制约因素六.摄影构图及用光七.景别八.摄影作品分析九.影片分析(一)关于摄影一.认识摄影(一) 跨入摄影这道门槛之前先了解几个问题1.摄影到底是什么?2.你对摄影的了解有多少?3.你知道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么?4.摄影是艺术么?5.什么样的照片才算得上摄影艺术?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一张合格的照片呢?(二)在你按下快门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 1. 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 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3. 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好照片的标准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2.一幅好照片要有个能引人注意的主体3.简洁是才能的姊妹4.关于影像的清晰度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源自于希腊语,“photo”意为“光”、“光电”,“graphy”为“描绘”之意。
可见摄影原意为“用光线来描绘”。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并为其命名时,其初衷应该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
也正因如此,达盖尔等这批世界上最早使用照相机的摄影师们,为了摄影的艺术地位而做出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因而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等历史上最早的摄影流派。
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是一种借助于光的作用而对客观实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
所以,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在不同的摄影师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位。
艾梅特•戈温:摄影乃是一种处理人人皆知但却无人关注的事物的工具。
我的照片旨在表现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卡蒂尔•布列松:摄影就是在若干分之秒内理解事件的意义,并同时找出能够恰当表现这一事件的准确结构形式。
摄影师基础知识大全
摄影师基础知识大全包括以下内容:
1. 摄影理论: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包括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等概念。
2. 相机操作:熟悉不同相机型号的使用方法,包括调节焦距、曝光补偿、白平衡等功能。
3. 拍摄技巧:学习各种拍摄技巧,包括构图、景深控制、运动冻结等,以提升照片质量和表现力。
4. 光线控制:了解如何利用不同光线条件拍摄,包括自然光、闪光灯和人工灯光等。
5. 后期处理: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例如Adobe Photoshop、Lightroom等)进行基本的后期
处理,如调整色彩、对比度、剪裁等。
6. 摄影风格:研究不同类型的摄影风格,如风光摄影、人物摄影、纪实摄影等,发展自己的摄
影风格。
7. 摄影器材:了解不同摄影器材的特点和用途,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滤镜等。
8. 摄影规则和法律:熟悉摄影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尊重个人隐私和版权。
9. 摄影历史和大师作品:学习摄影历史和著名摄影师的作品,了解不同时期和流派的摄影发展。
10. 实践和反思:勤加练习,不断拍摄并反思自己的作品,不断改进自己的摄影技术和艺术表
达能力。
这些是摄影师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摄影专业基础理论考试题摄影基本知识了解关于摄影的名词解释1.DC:数码相机的标志。
2.DV:数字摄像机的标志。
3.ASA:美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4.ISO:国际标准感光度制式标志。
5.GB:中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6.MC: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标志。
7.CCD:数码相机的电荷耦合器件,为数码相机的感光装置。
8.LCD:液晶显示器。
9.快门:控制进入照相机焦平面光线时间长短的装置。
10.景深:当聚焦在某景物时,此处最清晰,该景物前后的清晰范围称景深范围,简称景深。
11.标准镜头:镜头焦距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的长度的镜头。
12.短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3.长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4.取景器:照相机上选取景物范围的设备,并兼有其他功能。
15.物距:被摄体到镜头前节点的距离。
16.宽容度:感光胶片按比例纪录景物亮度差别,正确表现景物明暗层次的能力。
17.颗粒度:银盐在人眼中产生的颗粒状态的感觉。
18.自然光:天然形成的光源。
19.潜影:胶片在照相机内拍摄曝光后,未经过显影前所产生的看不见的潜在影像。
20.显影:用显影剂药品使感光材料曝光后的潜影变成可见影像的过程。
21.定影:显影后把没有感光的卤化银去掉,把感光的卤化银固定下来,使影像稳下来的过程称定影。
22.标准灰:18%反光率所产生的灰色影调,也称V区中灰,是曝光的基准。
23.全色片:所有7个单色光全部感光的黑白胶片。
24.胶片:是一种可把影像记录下来的感光材料,经过一定的化学药品处理,能把影像固定下来。
25.焦点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的影像时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26.曝光宽容度:指感光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能允许的程度。
27.产品摄影:也是产品照片。
主要用于产品的样本、说明书和商品宣传画等。
28.主光:又称,塑型光,指在摄影画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光线。
29.光度:是光源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一、相机的基本构成、设置: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不同之处是可以直接预览照片,如果照片不满意可以删除重拍。
数码相机的组成;由镜头、取景器、CCD、液晶屏快门等组成。
变焦距镜头改变焦距,也就是成像的大小。
取景器用来取景用的,CCD是电子成像的元件,CCD的面积的大小决定像素大小,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
液晶屏用来显示图像或构图用,快门用来拍照的按钮,存储卡是用来存储图像,存储卡越大存储的图像越多。
1、光圈与快门:光圈是用来调节通光量的,光圈的数值越小通光亮越多,相反光圈数值越大通光量越小,光圈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调节曝光量的,通过调节是通过的光量达到标准,如果在光线相等的条件下成像暗说明光圈的通光小了,此时开大光圈加大通光量,如果图像过亮说明是曝光过量,需要缩小光圈使之达到曝光标准。
只有曝光标准的图像才能拍出最佳的照片。
一定要掌握好曝光量。
2、变焦与聚焦:变焦指的是改变成像的大小,变焦有自动和手动之分,有推拉式和旋转两种,一般都是手动变焦,通过改变变焦得到所需的成像的大小,焦距就是焦点的距离,通常我们讲的清晰的,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是自动聚焦的,半按快门按钮开始自动聚焦,再按快门执行拍照。
3、白平衡设置,白平衡指的是照片的色彩设定,如果白平衡设置不匹配拍出来的图像会发生偏色,通常所说的颜色不正,色温分日光、白炽灯、荧光灯、闪光灯等在室内一般用的都是闪光灯,白平衡有自动白平衡设定于自定义设定,拍摄大场面多色彩时自动白平衡比较准,一般都用自定义白平衡。
4、存储卡的设定:数码相机成像的大小采用像素设定来决定的,数码相机一般用大、中、小或者高、中、低来表示.同一张存储卡像素越大拍的张数越少,拍的张数越多像素就越少,相对应的是像素大照片的放大倍率就越大,相反就越小。
5、影是闪光灯同步设定:专业的数码相机都具备闪光同步功能,我们在影视灯下拍照一定选择闪光同步挡否则无法得到满意的曝光量,同步设置要根据相机的说明来设置。
摄影基础知识二、光的运用:摄影离不开光,在摄影中光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三种,顺光指的是光线从被摄者正面打过来,侧光是从被摄者侧面打过来,逆光是从被摄者后背打过来.拍摄人像一般大都采用顺光或侧面光,很少采用逆光,顺光用得最多。
在摄影室中通常分为主光等和辅助灯,顾名思义主光灯是整个照明的主要效果,辅助灯光起到连接补光作用,主光照射角度一般成45度角略高被拍者,辅助光角度与被拍者持平,主光量度要超过辅助光的亮度。
灯光的距离取决于等的指数,距离要求远场面要求大闪光灯指数也要大才行。
为得到光滑细腻柔和效果必须采用柔光箱。
光的使用,现在的摄影用光大多采用平光,平光使用适合大多数。
1、构图;照片看上去是否顺眼用什么衡量,首先用的是构图,构图的方法大致分为黄金分割法、对角线法、九宫格法等,只有达到这几点线上看起来操受看,否则就会不顺眼,黄金分割是将长方形分别纵向横向分成两等分,交叉四点就是黄金点,将主体方到点上,对角线法是主体在对角线上.人像分为特写、头像、半身像、七分像、全身像,合影等.2、色彩搭配;再派人像时背景和人物主体色彩尽可能协调一致,看起来才耐看,妆面上的眼影色彩一般许多人就会采用预服饰一致的搭配着也说明统一的,色彩的搭配淡雅的色彩更耐一些,大多数用作婚纱照。
三、姿造型:姿势在照片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最基本的是,人物面部的朝向的空间要比面部的空间大一些,脚前的空间要小于脑后的空间,姿势分;直线、曲线、到三角、向内等等.人像摄影的美姿造型是商业人像摄影所特有的。
商业人像摄影的受众是顾客,由于大多数顾客都希望拍出的照片把自己表现得漂亮一些,这就需要摄影师充分利用拍摄角度、道具环境、灯光造型等手段去美化顾客.在商业人像摄影中人物的美姿造型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1、顾客的气质类型一个人的气质是经历、素养、生存状态的综合反映,摄影师在看到顾客并与之接触后,对顾客的气质应该有一个大体的分类,比如有的顾客活泼开朗,有的顾客文静端庄,有的顾客高贵典雅等等。
如为文静端庄的顾,客设计时,要使面部表情含绪微妙,四肢和身体的体块的变化不大,人物的姿态造型应是静态的.2、顾客的外部特征人像摄影中一般重点注意面部特征和人物体型特征,不同的面部特征顾客的美姿造型不同,一般我们拍摄的顾客都或多或少存在面部长相的缺,陷和体型的不完美,对此,美姿造型应有所不同。
1)、前额突出:拍摄时应请被摄者下颏上倾.或者设计被摄者的手、头发等掩饰前额。
2)、胖脸型:拍摄时让被摄者以半侧面对着镜头。
拍正面人像,忌使用大平光。
3)、瘦脸型:拍摄时让被摄者面部正对镜头,用大平光、低光位。
在取景框中看不要使人物面部颧骨或腮帮轮廊突出.4)、鼻形不正:拍摄时让被摄者以半侧面或侧面对着镜头.避面正面拍摄。
5)、高鼻粱:拍摄时让被摄者正面对镜头,用平光位,柔性光。
6)、凹鼻粱:拍摄时让被摄者正对镜头,用顺光位,最好在人物鼻粱上产生高光。
7)、秃头:拍摄时让被摄者戴上帽子或假发,不要使顾客摆弯腰、头顶正对镜头的动作。
8)、双下巴:无论胖瘦,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拍摄时请被摄者下巴向前伸、拉长下巴肌肉,就不会挤在一起。
还可以采用高机位拍摄。
9)、两眼大小不一:当有明显的大小眼时,可由造型师通过贴假双眼皮的办法解决,也可以请顾客拍照时将小眼睁大或者让眼睛转看不同的地方,还可以让被摄者的小眼靠近镜头,利用近太远小的透视变化修饰被摄者。
10)、凸眼睛:拍摄时可以拍正面人像,用平柔的光线顺光投向被摄者。
11)、面部一侧有斑痕:让被摄者有斑痕的一侧背向照相机或者用头发、手、饰物掩盖.12)、扇风耳:用头发、手、头饰掩盖,让靠近相机一侧的耳朵处在阴影之中。
不宜拍正面人像。
13)、对眼:尽量不拍正面平视,让顾客左右上下转动寻找最合适的角度拍摄。
14)、体形矮胖:让被摄者穿暗深色衣服,用暗深色背景、道具拍摄.15)、两腿稍短:拍摄时让被摄者穿统一色调的服装,机位偏低拍摄.16)、手臂太粗:用服饰修饰改善。
拍照时手臂离开身体,不要挤压手臂,用饰物遮掩手指,减少手臂在画面中所占面积.17)、小腹突出:拍摄时让顾客挺胸收腹,并可用手势或拿花等方式来作改善。
18)两人合影胖瘦距离太大:让较瘦的一方靠近相机,将另一方遮挡一部分或者转动角度使较胖者显瘦。
19)、两腿太租:让被摄者穿长裙或用道具、饰物掩饰。
20)、手形不美:转动手的角度,选择美的角度拍,如果没有理想角度可采取戴手套,用饰物掩饰等方法拍摄.四、被摄者的姿势、仪态1、站姿人像:站姿是人像摄影最常见的姿态之一,站姿人像能够充分展示人物体型线条,美姿自由度大、姿势多。
在摆拍站姿人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被摄者的一条腿站直,另一条腿自由交叉或稍稍抬起,站直的一条腿不要弯曲,抬起的一只腿保持身体平恒。
摆好腿脚是摆好上面身体部分的前提。
B、被摄者的头部、胸部、臀部一般不在一条直线上.让身体主线形成曲线或S线。
C、头部、胸部、臀部形成的体块的平面一般不应在一个平面内。
如:胸部体块正向时,面部要侧面,又如:胸部侧向时臀部转正向正面。
D、一般摆站姿都要求从脚下摆起。
2、坐姿人像:坐姿人像相对站姿人像局限性大一些,但坐姿能形成优美的曲线,还有利于消除被摄者的紧张心理。
坐姿以与相机成45度斜向坐姿为基准,分成斜侧向坐姿、背向坐姿与侧背向坐姿三种.而以上下身躯干所形成的角度来区分,则可分为直角坐姿、钝角坐姿与锐角坐姿,若以两腿交叉摆放的样式来细分,则又可分为大腿上交式与小腿下交式两种。
在拍摄坐姿人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坐姿人像适合表现静态的表情,被摄者的表情宜内敛、含畜。
B、对被摄者关节处的处理是关键部位.一般情况下。
很少采用正面坐姿拍照,因为这样一来膝盖冲向镜头,大腿就会显得粗短笨拙.C、坐姿人像脊柱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因为坐姿人像的情绪就写在背上,尤其当拍摄侧背向坐姿与背身坐姿时,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时,脊柱总是直挺挺的。
当情绪不佳时,脊柱将会大幅度蜷缩起来,而平常心态下的脊柱只是微微的弯曲,因此,当被摄者坐下时,摄影师要提醒他不要坐得太实,应虚虚地坐,脊背不能靠在椅背上,注意用脊梁骨去支撑上半身.D、坐姿人像不易显身形,一般不选择宽松肥大的服装,为了更好地体现身段曲线与四肢的线条,最好让顾客穿紧身一点的服装。
E、摆坐姿造型时,首先要从镜头中寻找最恰当的身体比例。
只有比例正常了,视觉感受才会舒适。
线条的流畅完整是坐姿造型处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坐着的姿势往往会使延伸中的身段曲线中断,坐姿中的线条容易显得锁碎、零乱,但坐姿能更加从容地展示上身躯体的造型优势,可充分地利用上身的外侧轮廊特征曲线来显示体形,加上四肢的协调配合,便可形成较为完整流畅的身体曲线,在处理身体裸露部位,如臂弯、腰腹、大腿等处时,切不要显露因转动挤压而造成皮肉扭曲的线条。
3、双人造型:双人合影照在婚纱摄影中常常遇到,相对于单人照片来说,双人照片的美姿造型更加多样。
它不单有单个人物的体块、线条、人物表情的变化,还有人物之间的交流,在摆双人美姿时,一定不要忘了两人之间神、形的呼应和变化。
拍双人婚纱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双人美姿在造型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体块变化,从人体结构上来看。
人体分头部、胸部、臀部三大体块,在研究双人美姿造型时我们将两人的体块分成两组体块来研究,一般被摄者相对相机有六种基本结构组合:女正身男侧身、女半侧身顺男半侧身、女半侧身对男半侧身、男侧身女侧身、男正身女正身、男背身女背身。
在这六种基本组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微调细分就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美姿造型。
B、双人美姿造型要注意画面的线条变化,画面中的线条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刚直、雄健等,适合表现男性之美。
曲线给人温柔、恬静的韵味,适于表现优美的环境或者温柔的女性之美.斜线具有动感,如果斜线的量在画面中占得很少.动感就少,如果斜线多了,整个画面的动感就会变得很强烈。
斜线的倾斜程度不太大时,动感也就变得缓和了。
五、美姿造型要与人物表情和环境气氛一致人像摄影中被摄人物的姿态表情与人物所处的艺术空间是相互关联的。
被摄人物所处的环境不同,美姿造型也不同。
例如表现被摄人物处在温馨的环境中时,人物的姿态造型要柔和一些。
表摄人物处在热烈环境时,人物的美姿造型要奔放一些.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的姿态造型与画面中的其它造型元素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画面中任何造型元素的变化都将影响到被摄人物的美姿造型。
摄影者一定不能脱离被摄者的实际情况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去研究美姿造型。
风景摄影风景摄影是各类摄影中,最具变化性、戏剧性与挑战性的题材,你必须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并融入自然,有时为拍到一幅成功的照片,需要往返几次甚至几十次,风餐露宿,这里面的苦衷常人是很难理解的,在这里我们向喜爱风景摄影的众影友提几点建议:以风景摄影而论,摄影装备自然是越精良越好,越齐越好,但这不是初学摄影者能达到的,也大可不必一味地去追求装备的精良和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