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生平简介.doc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1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作品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被誉为爱国诗人、民族英雄。
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成就。
1. 屈原的生平屈原,字长沙,乃楚国人。
他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名门之后。
屈原小时候聪慧过人,熟读经史。
后来,他进入官场,担任过楚国的官员。
他曾经任楚国上卿,还曾经出使齐国,为楚国争取了好处。
但是,由于他的忠诚和节操超过了当时的时代,他经历了一些磨难。
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放逐到汨罗江畔。
在他被流放的时候,楚怀王原本也非常痛心,但是由于屈原的忠诚和才华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忌惮,最终导致了屈原的流放。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江中投水自尽,以绝尘世烦恼。
2. 屈原的创作成就屈原的创作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著作,二是诗歌作品。
屈原还是楚国的学者,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史记》里记载有他参与的许多楚国历史的记述。
可惜在屈原被流放后,他的著作全都失传。
《离骚》是屈原最著名、也是唯一流传下来的诗篇。
这首长篇诗歌表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情绪,描写了他被流放后的孤独和痛苦。
屈原以空灵、飘逸、激昂的文笔,赋予《离骚》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在文学史上,《离骚》远远超越了他所擅长的楚辞,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离骚》外,屈原的其他诗篇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九歌》、《天问》、《招魂》、《湘夫人》等诗歌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其写作的风格和情感经历一直被后人推崇不已。
这些诗歌主要表现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屈原被誉为“中国爱国诗歌的代表”和“楚国的民族英雄”,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忠诚、坚韧和爱国情怀,为中华文化的卓越传承而不懈努力。
屈原的简介资料作品风格特点屈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屈原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感情和浪漫主义色彩,他对祖国的热爱和人民的苦难深深地感同身受,使他的诗歌拥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乐趣。
屈原的生平经历屈原(340-278BC)出生于楚国丹阳郡张公山(今湖北省安陆市南郊),是楚国大夫的后裔,自幼聪颖好学,爱好书法和音乐。
他曾先后在楚国的几所著名学府学习,包括荆山学派、白石学派和学宫。
屈原25岁时,被楚国任命为左徒,担任一种外交和治理官员的职务。
在此期间,他奉命驻扎在楚国南部的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负责监测楚国和越国之间的战争情况。
他在此期间创作了《离骚》等著名诗歌,体现出了他对祖国和爱情的热烈之情。
不幸的是,屈原因为反对楚国内部的改革和主张战争中止,遭到了楚怀王的排斥和贬官。
在《离骚》诗中,屈原写道:“谁谓草木不相望,且行逢人语相问,从今以后骊山北,归来宛水南。
” 显然,屈原对自己的流放颇感失落。
最后,屈原终究无法忍受流离失所的处境,于湘江投水自尽,年仅63岁。
屈原的诗歌作品屈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大师之一。
他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描绘了爱情、痛苦、希望和自由等主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天问》、《渔父》等。
《离骚》是屈原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是一首长篇叙事抒情诗,记录了屈原在流亡期间的沉思和悲痛之情。
诗中的我主角,是屈原自己,通过诉说他离乡别井的悲苦,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深浓感情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采用了唐风、虞美人、商颂等音韵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优美的辞章佳作。
《九歌》是屈原另一篇重要的诗歌作品。
它是一篇祭祀颂歌,共分九章,每章以不同的仪式祭祀不同的神祇。
这些神祇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四象五神、天帝地神、祖先英雄等,还涵盖了扑朔迷离的神仙世界,呈现出中国古代思想信仰的丰富多彩。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人,又称屈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诗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曾经为楚国贡士,担任过楚国官员,也曾是楚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辗转,他常常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而心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辛酸。
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爱国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屈原的简介介绍以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一、生平和经历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荆州中阳(今湖北省枝江市)人。
他的父亲是楚国大臣,家庭经济条件不错。
因此他能够接受到相当好的教育,早年间受到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如樊远,庄忌,和伍定等。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原大地上,诸侯割据、内外交战,楚国虽然强大,但还处在与齐、秦等国的斗争之中。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充满了战乱、烽火和泣血,文人也常见身陷险阻、危难之中。
屈原年轻时,曾经为楚国的官员,曾在政治上投身于推动楚国的改革和振兴,也发表过很多的政论和诗歌作品,但是在战乱中他的一些政治行动未获成功,导致他在他的官场生涯上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和打击。
为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抱负,他也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著作,同时也因为这些作品引起了传统文化和填词、文学上的反传统认知。
但是他的作品《离骚》,却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这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唱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屈原的主要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长达三千多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为开头,描绘了屈原在离彤君园游和招魂释怀的情感和思想,同样也表达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反思,是屈原最为著名和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之一。
2.《九歌》《九歌》是屈原长篇叙事诗歌作品之一,共九章,开篇以“云中君不见吏隐飞鸟道, 时乎时乎隐之。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情节屈原,字平仲,楚国湘水人,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活跃于战国时期。
屈原才华横溢,著有《离骚》、《天问》等诗集,其文学成就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
以下是屈原的简介资料及其故事情节。
【屈原的生平】屈原出生在楚国湘水之滨,父亲名叫屈瑕,是楚国东部的大族。
他年少时聪明好学,文学和武术都有很高的造诣,曾经跟随着楚穆王出征,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在楚国担任过不同的重要职务,如楚共王时期的官吏和相国等职务。
然而,屈原并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活。
在他担任相国时,因为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而被诬陷叛变,被楚庄王贬斥。
屈原不甘心受冤,于是离开楚国,辗转多地,最终到达了江南的荆山。
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很长的人生中的最后几年,直到不幸自杀身亡。
【屈原的故事情节】屈原的生平中有不少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与爱国、忧国、心志等方面有关。
1. 《离骚》寓言故事《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它被誉为古代文学中的精品之一。
这部诗篇是屈原在流放荆山时所创作的,主要讲述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对楚国走向的悲观预测。
其中的“天问”一章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离骚》中有一段寓言故事,讲述了屈原的灵魂乘骚车回到人间访友的过程。
这段故事象征着屈原的思想离开故乡,向人们传达了他以尽己力爱国、守国的决心。
2. 屈原投江屈原离开楚国后,他的情绪非常低落。
有一天,他在地上写下三十二个“吾”字之后,便不停的看着它而落泪。
接着,他决定选择投水自杀,抢救了他的楚国人投笔于江中来减轻水祸。
传说神龟在其前游,开口不停。
他们发现这是神龟波动的波纹,而后只见一条巨龙腾空而过,为他撑起一片长滔滔的波涛。
随后,屈原便跳入江中自尽了。
当地居民为了防止鱼虾蚕蜦吃了他的尸体,便在船上打鼓打鼓,所以这个传说还有举国哀悼屈原的结果。
3. 屈原挂悬浮屈原最后的日子,虽然颓废但心中并没有倒向败逆者。
一晚,他跳上荆州定山的高崖,写下了“身世劳苦,自惜不能再成。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概括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爱国者。
屈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他既是文化界的巨擘,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中的翘楚。
下面,我将从他的历史背景和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以及影响等方面,简要介绍屈原的资料和故事。
一、历史背景和生平经历屈原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楚国京城陈州。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僚家族,自幼聪明好学,是当时后宫大学士屈聚的侄子。
屈原青年时期在郑国留学,拜大儒关尹子为师,学习五经之术。
在学成之后,他回到了楚国,担任了楚国官府的主席之一,出任左徒之职,辅佐楚怀王处理国务。
屈原相当出色的才能和敏锐的眼光,快速获取了人们的信任。
然而,楚怀王死后,继承王位的楚悼王无能无德,在权臣秦穆公的迫害下,屈原被罢官回家。
他深感国内乱世,对此不甘心,便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由于对楚国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他一直追随着楚国,无论在哪里,屈原都无与伦比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主要作品屈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宝之一。
《离骚》内容丰厚、构思优美,诗意深远、充满韵味。
其文字优美、意境高远、情感深刻,是中国文化史上不耻于古代古诗词的杰出作品。
2、《九歌》:《九歌》是一部古代诗歌集,相对于《离骚》要略微低调一些。
主要叙述楚国历史和传说中的文化故事,包含着极其深刻的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
3、《天问》:屈原还写有《天问》,其中的社稷卫以及辞章都体现了屈氏的思想观点。
其中辞章内容相对简洁明了,而且属于学术性强的专业作品。
三、影响屈原的影响不仅在他的文学创作方面,还有他的清高纯正、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交流和团结有很大的倡导作用。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屈原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
屈氏以其博学多才、文化高峰和高尚的情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和敬仰。
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名正则,字灵均,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篇1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从小爱好读书,虽是贵族出身,但深知百姓的穷苦。
秦军来犯时,屈原凭借自己的智慧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次年被怀王召为县丞,不久升为左徒。
屈原主张变法,由于变法得罪了不少旧贵族和一些顽固势力,几次被流放,后楚国被秦国攻占,屈原彻底失望,投入汨罗江而死。
屈原认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被流放,他不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所以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当地的百姓纷纷前去凭吊,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去咬屈原的尸体,后来发展成了粽子。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这位高尚的爱国诗人,这一天逐渐发展成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开创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也是出自他的作品,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从古至今,人们对屈原的评价都非常高,如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就曾评价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屈原的诗有什么特点楚国诗人屈原,出生于贵族世家,早期得到楚怀王信任赏识,颇有抱负,在楚国政务上有不错的业绩,一直主张连结盟国对抗秦国。
楚怀王去世之后,屈原被小人陷害,楚王蒙蔽心智误信小人竟然下令把屈原流放到了偏远地区。
屈原曾是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因为不得志,心里苦闷烦多,他的诗大多具有激烈的感情。
代表作是《离骚》,《离骚》是诗歌海洋里最闪亮的宝石,后人多为歌颂。
《离骚》是历史上篇幅最长的诗歌。
屈原在这首诗里突破旧时传统,创新出了楚辞的体裁格式,较之以前,诗歌词句形式更加自由。
《离骚》有两千多字,三百多句诗句,分为前后两部份。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爱国人士,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史第一篇”。
本文将详细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1.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丹阳人,祖籍盱台(今河南省商丘市)。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山水田园文化”的代表人物。
屈原自幼聪颖,有才华,学识渊博,精通音乐、武术、书法等多种技艺。
在楚国官场举步维艰的时候,他选择辞去官职,游历四方,广泛交往,给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据传说,屈原曾任职于楚国宰相府,并担任过国际关系部门主管。
但因不满楚国内外政治形势,他在公元前278年辞官离开国家,流落到江南:先是到过豫章、余姚等地,后又搬到了郢城(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沅湘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2.屈原的著作屈原在世时就有文集,但在经费时代,只有《离骚》等数篇作品得以流传。
以下是屈原的主要著作:(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一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巨匠的杰作。
《离骚》是一部仿古诗,主要讲述了屈原离开国家到外游历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觉和自身困境的描绘。
《离骚》以其内涵深刻,艺术形式精湛,成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渔父》《渔父》是屈原的短篇小品,向人们展现了屈原的良好人文关怀。
该作品主要描写了一个贫困但有良知的渔民,在渔业经营上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故事,通过对渔民困境的生动描述,展示了屈原对人民百姓的深厚感情。
(3)《九歌》《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这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作品,内容包含了屈原的爱国思想、音乐表演、政治见解、天文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作品展示了屈原写作上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也告诉我们屈原是一个最具有艺术天赋和政治见解的诗人之一。
(4)《招魂》《招魂》是楚国辞赋的代表作之一,由屈原所著,文学风格沉雄豪迈、富有情感。
该作品主要描绘了屈原对楚国忠诚的鞠躬尽瘁,以及在死后对国家的牵挂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之爱和悲痛之情。
楚国诗人屈原——个人简介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崇拜的诗人。
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鱼虾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屈原——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著作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屈原的简介资料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政治家,他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
作为楚国的贵族,屈原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他的诗作却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下面就来看看屈原的简介资料吧。
一、生平介绍屈原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
据传,屈原的祖先曾是周朝的大臣,他的父亲在楚国作为一位官员,并被封为宜都侯。
在童年时期,屈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音乐和舞蹈。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屈原进入了楚国的官场,出任左徒或右徒之职。
不久之后,他升职为九锡之一的司马,成为了一位高级将领。
然而,屈原的显赫地位并没有让他幸福,并且渐渐被排挤。
据说,他的侍从和亲近的朋友都开始了一些私人诡计,诬陷了屈原,并造成他的下场。
屈原被贬为湘水之神,并且在楚国官场遭受了许多不幸遭遇。
最终,他在南楚洞庭湖中投水自尽,结束了自己短暂而不幸的一生。
二、文学成就屈原的文学成就无可厚非。
他的名篇《离骚》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抒情长诗”,其中饱含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
屈原的诗歌深受后人的崇敬和爱戴,并传颂至今。
除了《离骚》,屈原还写了许多其他的诗歌。
例如《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其中都能看出他的才华和文化修养。
屈原的成就得到了历代文化名人的高度赞颂,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说过:“屈原文章皆超群,令人心醉神迷”,可见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政治思想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出自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注,也反映了他对楚国社会的了解与分析。
作为一位具有统治经验的人士,屈原对于政治的宏观把握和深入思考十分具备代表性。
他主张君主应该尽力谋求国家和百姓的福祉,推行有效而公正的政策,确保安宁和繁荣。
同时,他也极为重视道德品质的提高,认为君主和官员应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正义和良好的品德,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与尊重。
总的来说,屈原是一位兼具文学、政治两大天赋的名人。
屈原生平简介端午节快到了,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屈原吧,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屈原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屈原生平简介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 基本简介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离骚》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 - 个人生平家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芈(mǐ)姓,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
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
屈原的父亲叫伯庸。
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
屈原楚辞《九章》中的《惜诵》曾说道:“忽忘身之贱贫”。
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出生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
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
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
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
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
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
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前340年。
取名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4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
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
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8]的天地人三统。
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政治生涯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
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
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
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
左徒比楚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齐抗秦。
足见屈原曾是楚国兼管内政外交的重要官员。
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
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
这批人目光短浅,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国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
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
昏愦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从顷襄王六年到十八年,楚国基本上被秦国掌握,俯首听命,不敢动弹。
屈原对此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国势日弱,民生多艰,只好以诗歌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经历时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 - 流放“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徘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
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
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第一次流放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为汉水的上游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带了很多财宝到楚国活动。
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
”可是利令智昏的楚怀王不以为然,听信了张仪的鬼话,就把相印授予张仪,封张仪为相;贪图六百里的商砖之地,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之盟;还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受地。
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
愚蠢的怀王,还以为是张仪怪他绝齐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
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
这时张仪才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长宽六里。
”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军俘虏,还被占去汉中大片土地。
这时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复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重修楚齐之盟。
秦两次大败楚军之后,也怕齐、楚复交,于是主动提出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
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提出不要汉中地,只要张仪头。
秦惠王本不同意,张仪却胸有成竹地说:“以我张仪一个人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臣愿意到楚国去。
”张仪到楚以后,贿赂了郑袖、靳尚之流,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糊涂透顶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给放了;还和秦王结下了婚姻关系。
等到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
这样楚国对齐国又一次大失信用。
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齐合秦,去秦迎亲;第二年,怀王还与秦王会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东北)、接受了秦退还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县)。
当时屈原虽竭力反对,结果不但无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
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讨楚违背纵约。
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
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
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攻楚,杀楚将唐昧,占领了重丘(今河南泌阳县东北)。
第二年又攻楚,消灭楚军2万,又杀楚将景缺。
这时,昏庸的怀王才又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让太子质于齐以求齐楚联盟反秦。
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
趁这形势,秦昭王“邀请”,怀王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相会。
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
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
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
前296年,顷襄王三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
楚国人都怜悯他,如同哀悼自己的父母兄弟。
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
秦国、楚国断绝交往。
第二次流放前293年,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