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0502实验4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西邮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3. 提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西邮实验是一种利用西邮管(一种由玻璃制成的细长管,内壁涂有荧光物质)进行的物理实验。
实验原理是:当西邮管两端施加电压时,荧光物质会被激发而发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光学现象。
三、实验器材1. 西邮管一根;2. 电源一台;3. 导线若干;4. 开关一个;5. 电流表一个;6. 钳子一把;7. 电压表一个;8. 实验桌一张。
四、实验步骤1. 将西邮管两端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确保连接牢固;2. 打开开关,使电流通过西邮管;3. 观察西邮管两端荧光物质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4. 逐渐调整电源电压,观察荧光物质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5. 改变电流方向,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6.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西邮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记录实验数据;7. 关闭开关,断开电源,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当电流通过西邮管时,荧光物质被激发而发光,两端产生明亮的荧光;2. 随着电源电压的增大,荧光强度逐渐增强;3. 改变电流方向后,荧光物质发光方向发生改变,但发光强度和亮度基本不变;4. 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得的实验数据显示,西邮管两端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六、实验结论1. 西邮实验证明了电流通过荧光物质时会产生发光现象;2. 荧光强度与电源电压成正比;3. 改变电流方向对荧光强度和亮度基本无影响。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电源电压和电流稳定,以免影响实验结果;2. 注意观察西邮管两端荧光物质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3. 实验结束后,关闭开关,断开电源,整理实验器材。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西邮实验,我们了解了西邮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荧光物质在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发光现象,荧光强度与电源电压成正比,改变电流方向对荧光强度和亮度基本无影响。
传感器实验五姓名林梦柔学号1315212023时间2016.1 7.8 光照传感器采集实验1、程序#include "ioCC2530.h"#define uint8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16 unsigned int#define uint32 unsigned longextern void Sensor_PIN_INT(void);extern uint16 ReadAdcValue(uint8 ChannelNum,uint8 DecimationRate,uint8 RefVoltage); charuart_buffer;void delay(void){unsignedinti;unsigned char j;for(i=0;i<1500;i++){for(j=0;j<200;j++){asm("NOP");asm("NOP");asm("NOP");}}}void UartTX_Send_String(unsigned char *Data,intlen) //串口发送函数{int j;for(j=0;j<len;j++){U0DBUF = *Data++;while(UTX0IF == 0);UTX0IF = 0;}}void UartTX_Send_Data(unsigned char Data,intlen) //串口发送函数{int j;for(j=0;j<len;j++){U0DBUF = Data;while(UTX0IF == 0);UTX0IF = 0;}}#pragma vector=URX0_VECTOR //uart0中断函数__interrupt void uart0(void){URX0IF = 0; //清中断标志P0_0=~P0_0;uart_buffer = U0DBUF;//UartTX_Send_String("welcome",10);UartTX_Send_Data(uart_buffer,1);}void main( void ){unsigned char buf[8];uint16 temp;P0DIR |= 0x01; //设置P0.0为输出方式;P0.4和P0.5为输入方式APCFG = (0x1<<1)|(0x1<<4)|(0x1<<6);//P01,P04,P06为ADC口P2DIR |= 0x01; //设置P2.0为输出方式P0_0 = 1;P2_0 = 1; //熄灭LEDCLKCONCMD &= ~0x40; //选择32M晶振while(!(SLEEPSTA & 0x40)); //等待XSOC稳定CLKCONCMD = 0xb8; //TICHSPD 128分频,CLKSPD 不分频SLEEPCMD |= 0x04; //关闭不用的RC 振荡器PERCFG = 0x00; //位置1 P0 口P0SEL = 0x3c; //P0 用作串口U0CSR |= 0x80; //UART 方式U0GCR |= 10; //baud_e = 10;U0BAUD |= 216; //波特率设为57600UTX0IF = 1;U0CSR |= 0X40; //允许接收IEN0 |= 0x84; //开总中断,接收中断Sensor_PIN_INT();UartTX_Send_String("Testing...\r\n",12);while(1){P2_0=~P2_0;temp = ReadAdcValue(4,3,0x2);//P0.4采集光照度,12bit,AVDD5作为参考temp = (temp>>4);buf[0] = (uint8)(temp&0xff);buf[1] = (buf[0]>>4)&0xf;buf[2] = buf[0]&0xf;if(buf[1] > 0x9)buf[1] = buf[1] - 0XA + 'A';elsebuf[1] = buf[1] + '0';if(buf[2] > 0x9)buf[2] = buf[2] - 0XA + 'A';elsebuf[2] = buf[2] + '0';UartTX_Send_String("LIGHT = ",8);UartTX_Send_String(&buf[1],1);UartTX_Send_String(&buf[2],1);UartTX_Send_String("\r\n",2);delay();}} // end of main()2、实验现象7.9 人体感应传感器采集实验1、实验程序#include "ioCC2530.h"void delay(void) //延时时间约10ms{unsignedinti;unsigned char j;for(i=0;i<1500;i++){for(j=0;j<20;j++){asm("NOP");}}}void main( void ){P0DIR |= 0x01; //设置P0.0为输出方式;P0.4,P0.5为输入方式P2DIR |= 0x01; //设置P2.0为输出方式P0_0 = 1;P2_0 = 1; //熄灭LEDwhile(1){if(P0_5 == 1){//OUT=1,人体感应LED亮,存在人体感应P0_0 = 0;//底板上的D2 LED灯亮P2_0 = 0;//底板上的D3 LED灯亮}else{P0_0 = 1;//底板上的D2 LED灯灭P2_0 = 1;//底板上的D3 LED灯灭}delay();}} // end of main()2、实验现象人只要一靠近,D2和D3就开始闪烁,离开就不闪了7.10 震动传感器采集实验1、实验程序#include "ioCC2530.h"void delay(void) //延时时间约10ms{unsignedinti;unsigned char j;for(i=0;i<1500;i++){for(j=0;j<20;j++){asm("NOP");}}}void main( void ){while(1){P0DIR |= 0X01;P2DIR |= 0X01;P1DIR |= 0X00;if(P1_3 == 0){P0_0 = 0;//底板上的D2 LED灯亮P2_0 = 0;//底板上的D3 LED灯亮}else{//无雨时灯灭P0_0 = 1;//底板上的D2 LED灯灭P2_0 = 1;//底板上的D3 LED灯灭}delay();}} // end of main()2、实验现象不晃动:D2和D3亮,轻微晃动:D2和D3闪烁,剧烈晃动:不闪烁。
实验模块:南开仪器分析实验实验标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操作者:张三实验指导者:李四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条件下,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
2. 配制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3. 测定吸光度: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依次放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 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测定待测溶液吸光度:将待测溶液放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6. 计算待测溶液浓度: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值。
四、实验环境实验地点:南开大学化学实验室实验所用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实验所用试剂:某物质标准品、溶剂等五、实验过程1. 根据实验要求,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2. 使用移液管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使用洗耳球将溶液吹至刻度线。
3. 将试管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特定波长,测定吸光度。
4. 将吸光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根据吸光度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6. 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成功,相关系数R²大于0.99,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实验九酵母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测定植物117 左宜平1101080709一.实验背景二.实验目的了解从酵母中提取RNA的方法并掌握其测定手段。
三.实验原理微生物是工业上大量生产核酸的原料,其中以酵母最为理想,因为酵母核酸中主要是RNA,DNA含量很少,菌体容易收集,RNA也易于分离。
此外,抽提后的蛋白质还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RNA提制过程是先使RNA从细胞中释放,并使它和蛋白质分离,然后将菌体除去,再根据核酸在等电点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pH调到2.0-2.5使RNA沉淀,进行离心收集工业上常用的提取RNA的方法主要有稀碱法和浓盐法,前者利用碱使细菌细胞壁溶解,使RNA释放出来,这种方法抽提时间短,但RNA在此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分解;后者是在加热条件下,利用高浓度的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RNA释放出来,此方法易掌握,产品颜色较好,用浓盐法提取RNA时应注意掌握温度,避免在20~70摄氏度之间的时间过长,因为这是磷酸二酯酶和磷酸单酯酶作用活跃的温度范围,会使RNA因降解而降低提取率,利用加热,至90~100摄氏度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该类酶,有利于RNA的提取。
若要提取接近天然状态的RNA,可采用苯酚法或氯仿——异戊醇法除去蛋白,然后乙醇沉淀RNA,离心收集。
本实验采用浓盐法(10%NaCl)核酸不论是DNA还是RNA,都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多聚核苷酸化合物。
而核苷酸是由磷酸,碱基和核糖构成的。
因为核酸分子中的碱基核糖和磷酸是以等分子比例存在的,所以要测定生物体内核酸的含量或者测定提取出来的核酸含量,只需测定组成核酸的一种成分,如磷酸,糖或碱基,便可计算出核酸的含量。
目前测定核酸含量的方法有:1.定磷法,测定RNA和DNA2.戊糖测定法,测RNA3.脱氧戊糖测定法,测DNA4.紫外吸收法,测DNA和RNA5.微生物测定法,测DNA6.应用同位素研究的方法,测定DNA和RNA其中方法5.,6为一些特殊研究之用,应用面较窄,方法1,2,3,4为较普遍的核酸测定手段。
红外光谱实验:分析橄榄油中脂肪酸的含量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法分析橄榄油中脂肪酸的含量,了解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无损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
本实验将利用红外光谱仪来分析橄榄油中脂肪酸的含量,通过检测样品中不同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来识别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并根据红外光谱图谱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材料:1.橄榄油样品2.氯仿3.红外光谱仪4.玻璃瓶5.注射器6.滤纸实验步骤:1.取一小量橄榄油样品,加入玻璃瓶中。
2.加入适量氯仿,摇晃混合均匀,制成溶液。
3.将样品溶液注入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获得红外光谱图谱。
4.根据红外光谱图谱,找到各个峰的对应化学键,并计算出各脂肪酸的含量。
5.通过滤纸将橄榄油样品中的杂质去除,并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橄榄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例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
2.橄榄油中脂肪酸的含量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分析。
3.去除橄榄油样品中的杂质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拓展:本实验还可以拓展到以下方面:1.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其他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例如药品、食品、化妆品等。
2.探究红外光谱技术在环境分析和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3.研究红外光谱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的结合应用,例如红外光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再写一个DNA提取实验:从水果中提取DNA实验材料:•水果(建议使用草莓或香蕉)•盐酸(HCl)•酒精(乙醇)•洗碗液•塑料杯•塑料勺•餐巾纸•细长棒或牙签•滤纸或咖啡滤纸实验步骤:1.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入塑料杯中,并用塑料勺轻轻压碎。
2.加入2-3毫升的盐酸,并用塑料勺搅拌混合。
3.加入2-3毫升的洗碗液,并再次搅拌混合。
4.用细长棒或牙签在混合液中轻轻搅拌,直到混合物变得均匀。
5.将混合物倒入咖啡滤纸中,让液体过滤到另一个塑料杯中。
6.将过滤后的液体倒入另一个塑料杯中,加入等量的酒精,并缓慢搅拌混合。
1252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小麦胚芽脂肪氧化酶活力徐斌董英胡庆松余雅斌刘筠钧【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小麦胚芽脂肪氧化酶活力1 引言小麦胚芽(WG)中的脂肪氧化酶(LOX)能催化氧化WG中的亚油酸,使WG短时间内酸败变质。
为延长保质期,常采纳加热处置钝化LOX。
为了最大限度地爱惜WG营养,加热温度和时刻的选择尤其重要。
而LOX 活性的准确测定那么是进行麦胚稳固化理论研究的基础。
研究说明,底物溶液的透明度、反映缓冲体系pH 、反映温度、底物及Tween 浓度等因素均会阻碍测定结果。
现有的测定方式的酶纯化进程繁琐。
另外,不同来源的LOX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有着较大不同,应依照原料类型进行选择。
为此,成立了一种改良的WG中LOX的检测方式,简单快速取得了透明的底物溶液,省去了粗酶液纯化的繁杂步骤。
2 实验部份仪器与试剂 DU800 核酸蛋白分析仪(Beckman公司);BR4冷冻离心机(Jouan公司);pHS3B周密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小麦胚芽(江南面粉公司);亚油酸标准品(Fluka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样品制备取10 g小麦胚芽,粉碎,加入100 mL mol/L 醋酸盐缓冲液(pH ,4 ℃下搅拌30 min,悬浮液12000 r/min离心30 min,取得酶提取液。
用醋酸盐缓冲液稀释10倍,作为酶测定液。
底物的配制取111 μL亚油酸,无水乙醇定容到10 mL,取 mL,加入40 μL Tween20。
减压蒸去乙醇,残余物溶解在50 mL mol/L Na2HPO4溶液中,1 mol/L NaOH调pH至。
底物中亚油酸浓度为mmol/L。
酶活的测定检测波长234 nm,温度25 ℃;反映液: mL缓冲溶液,200 μL底物溶液,50 μL粗酶液;参比液: mL缓冲溶液,200 μL底物溶液,50 μL钝化处置的粗酶液。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小麦胚芽脂肪氧化酶活力1 引言小麦胚芽(WG)中的脂肪氧化酶(LOX)能催化氧化WG中的亚油酸,使WG短时间内酸败变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实验教学指导书实验类别:课内实验所属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实验学时:16学时所属课程编码:N02081404实验室名称:大学数学实验中心实验室类别: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参考书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数理统计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宋爱斌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适用专业: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一 各种分布的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一、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MATLAB 系统,熟练掌握MATLAB 中基本语句以及分布律,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相关命令并运用这些命令进行简单的相关概率运算。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会利用 MATLAB 软件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值, 以及产生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即分布律);2、会利用 MATLAB 软件计算分布函数值,即:计算形如事件{}X x 的概率;3、给出概率p 和分布函数,会求下侧p 分位数;4、会利用 MATLAB 软件画出各种常见分布图形。
三、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MATLAB 软件的编程语言,掌握基本的调用命令。
四、实验准备实验室电脑需要安装MATLAB 软件。
五、实验步骤1、通过MATLAB 函数计算概率分布律及密度函数值 函数:pdf 或者namepdf格式:Y=pdf(‘name',K,A,B)或者:namepdf (K,A,B)说明:(1)上述函数表示返回在X=K 处、参数为A 、B 、C 的概率值或密度值,对于不同的分布,参数个数是不同;name 为分布函数名,其取值如表1。
(2)第一个函数名加' ',第二个无需加。
表1-1 常见分布名称表注意以下几个分布的分布律和密度定义: ①几何分布:(),k P X k pq ==0,1,k =,(),qE X p=2()q Var X p =;②正态分布:第二个参数是σ;③指数分布:1,0()0,0xe x p x x θθ-⎧>⎪=⎨⎪≤⎩,参数是θ;例1.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0.3,计算在10次试验中A 恰好发生6次的概率。
抗氧化活性实验方法(体外实验)之相礼和热创作1、肃清DPPH 自在基才能的测定称取肯定量的DPPH ,用无水乙醇配制成0.04mg/mL 的DPPH 溶液.分别取2mL 分歧浓度(2,4,6,8mg/mL )的溶液,加入2mL DPPH 溶液,混合均匀,室温放置30min 后,5000r/min 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17nm 处测吸光值.用Vc 作为阳性对照.样品对DPPH 自在基的肃清率用以下公式计算:DPPH ()1201100%A A A -=-⨯清除率 A 0—2mL 无水乙醇+ 2mL DPPH 溶液的吸光值;A 1—2mL 样品溶液+ 2mL DPPH 溶液的吸光值;A 2—2mL 样品溶液+ 2mL 无水乙醇的吸光值.2、总还原才能的测定在10mL 离心管中分别加入0.2mol/L pH 6.6的磷酸缓冲液2.5mL 和分歧浓度(2,4,6,8mg/mL )的溶液1mL ,加入2.5 mL 1%铁氰化钾,混合均匀后于50℃ FeCl 3,混匀后静置10min ,在700nm 处检测吸光值.Vc 作为阳性对照.3、对Fe 2+离子螯合才能的测定分别取1mL 分歧浓度(2,4,6,8mg/mL )的溶液和3.7mL 蒸馏水,加入2mmol/L 的FeCl 2溶液0.1mL 和5mmol/L 的菲洛嗪溶液0.2mL ,25℃水浴10min ,于562nm 处测吸光值.EDTA 为阳性对照.样品对Fe 2+的螯合率计算公式如下:Fe 2+()1201100%A A A -=-⨯螯合率 A 0—1mL 蒸馏水代替反应体系中样品溶液后的吸光值;A 1—样品溶液反应后的吸光值;A 2FeCl 2溶液后的吸光值.4、超氧自在基(O 2-)肃清率的测定采取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取50mmol/L Tris-HCl 缓冲液(pH8.2)4.5mL ,置25℃水浴中保温20min ,分别加入1mL 样品溶液和0.4mL 25mmol/L 邻苯三酚溶液,混匀后于25℃水浴中反应5min ,加入1mL 8mmol/L HCl 停止反应,于299nm 处测定吸光度(A x ),空白对照组以相反体积蒸馏水代替样品.按下式计算O 2-肃清率:O 2-00100%x A A A -=⨯清除率 A 0—空白对照液吸光度;A x —样品溶液吸光度.5、羟自在基(•OH )肃清率的测定利用H 2O 2与Fe 2+2O 2 1mL 、9mmol/L FeSO 4 1mL 、9mmol/L 水杨酸-乙醇溶液1mL ,分歧浓度的样品溶液1mL.末了加H 2O 2启动反应,37℃反应30min ,以蒸馏水为参比,在510nm 下测定各浓度的吸光度.考虑到样品本人的吸光值,以9mmol/L FeSO 4 1mL 、9mmol/L 水杨酸-乙醇溶液1mL ,分歧浓度的样品溶液1mL 和1mL 蒸馏水作为样品的本底吸取值.按下式计算•OH 肃清率: •OH 001100%x x A A A ⎛⎫-=-⨯ ⎪⎝⎭清除率A 0—空白对照液的吸光度;A x —加入样品溶液后的吸光度;A x0—不加显色剂H 2O 2样品溶液本底的吸光度.。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4, 39 (1), 191收稿:2023-06-27;录用:2023-08-06;网络发表:2023-08-16*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青年项目(LQ23B030003)•化学实验• doi:10.3866/PKU.DXHX202306049 模拟太阳光下驱动H 2O 2生成及含量测定的综合实验刘浩,申屠宁,赖志楠,曾晓飞,朱乔虹*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杭州 311121摘要:近年来,新能源研发和太阳能储能在“双碳”背景下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
然而,在本科生教学实验中,缺乏涉及能源转换的实验,导致学生对低碳和绿色化学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
本实验方案深入结合科学前沿的热门领域,利用模拟太阳光制备过氧化氢(H 2O 2),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换和储存。
整个实验过程不使用任何有毒有害试剂,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的化学宗旨。
本实验以双氰胺合成石墨相氮化碳(g-C 3N 4)纳米片为例,分析聚合反应机制,充分融合了无机、物化和分析的基本操作,同时结合一些现代分析手段,进行g-C 3N 4催化H 2O 2生成和含量测定的开放性综合实验。
实验中结合无机到有机材料的聚合反应,基于有氧实验环境的处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率,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了“融时政于教学,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
关键词:太阳光;H 2O 2;聚合;绿色合成中图分类号:G64;O6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n H 2O 2 Gener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under Simulated Solar Light IrradiationHao Liu, Tuning Shen, Zhinan Lai, Xiaofei Zeng, Qiaohong Zhu *College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China.Abstract: With the backdrop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solar energy storage has gained countless attention recently. However, the lack of experiments involving energy conversion in undergraduate curricula has limite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low-carbon and green chemistry to remain largely theoretical. This experimental protocol aims to synthesize hydrogen peroxide (H 2O 2), utilizing the solar-to-chemical conversion, all while aligning with cutting-edge scientific advancements. The entire experimental process refrains from the use of any toxic or hazardous reagents, truly embodying the principles of green and low-carbon chemistry. Illustrating with the synthesis of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 3N 4) nanosheets via dicyandiamide, this experiment delves into the mechanism of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This approach integrates fundamental operations from inorganic, physical,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pled with modern analytical methods, to conduct open-ende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n the g-C 3N 4 catalyzed generation of H 2O 2 and quantification. By combining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within an aerobic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and employing UV spectrophotometry for yield measurement, this experiment effectively enhance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achieving the goal of “integrating current affairs into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well-rounded students”.Key Words: Solar light; H 2O 2; Polymerization; Green synthesis1 引言随着2020年中国“双碳”政策[1]的出台以及全球环保浪潮的兴起,新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前环境下愈发凸显。
实验5 存储过程
学号:1111050208 姓名:段吉恒班级:11计科3班
一.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创建存储过程(无参数、有输入参数、有输入输出参数)
掌握如何执行存储过程(无参数、有输入参数、有输入输出参数)
掌握哪些场景需要设计存储过程
二.实验背景
图1 当前借阅记录
续借管理:
当前所借的书一般情况下可以续借,以延长借期。
比如读者卡号为33021835的读者当前借了书的条码号为2970324747的这本书,2008年6月21日应还,但该读者想再借1个月,此时可以点击“续借”按钮进行续借。
续借书时要求判断是否已过应还日期,若已过则不允许续借,再判断该读者卡是否允许续借,若允许,则判断它是否已续借,若已续借则不允许再续借。
三.实验内容
在红色字后粘贴代码和输入你们的设计思路
1、将一下存储过程调试成功,并将调试成功的存储过程粘贴在后面: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CHANGE_SALARY(P_EMPNO IN NUMBER DEFAULT 206,P_RAISE NUMBER DEFAULT 10)
AS
V_ENAME VARCHAR2(10);
V_SAL NUMBER(5); BEGIN
SELECT ENAME,SAL INTO V_ENAME,V_SAL FROM EMP WHERE EMPNO=P_EMPNO;
UPDATE EMP SET SAL=SAL+P_RAISE WHERE EMPNO=P_EMPNO;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V_ENAME||'的工资被改为'||TO_CHAR(V_SAL+P_RAISE));
COMMIT;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发生错误,修改失败!');
ROLLBACK;
END;
调试成功,并能执行输出如下结果的存储过程创建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CHANGE_SALARY(P_EMPNO IN NUMBER DEFAULT 206,P_RAISE NUMBER
DEFAULT 10)
AS
V_ENAME V ARCHAR2(10);
V_SAL NUMBER(5);
BEGIN
SELECT e.first_name,e.salary INTO V_ENAME,V_SAL FROM EMPLOYEES e WHERE
e.employee_id=P_EMPNO;
UPDATE EMPLOYEES e SET e.salary=e.salary+P_RAISE WHERE
e.employee_id=P_EMPNO;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V_ENAME||'的工资被改为
'||TO_CHAR(V_SAL+P_RAISE));
COMMIT;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发生错误,修改失败!');
ROLLBACK;
END;
2、基于tsgl.cdm概念模型所生成的数据库表,创建一个续借操作存储过程
P_XJ。
并将存储过程代码粘贴在后面:
点击网页上(参考图3.1 当前借阅记录)的“续借”按钮时,该存储过程将
被调用。
输入参数:借阅ID(参数名自己取)
输出参数:成功标志(参数名自己取),续借成功返回0,不成功返回-1 算法流程:
先判断当前日期(sysdate)是否大于所输入参数“借阅ID”对应的“当前借阅”表中“应还日期”字段的值,若是则输出“您已逾期,不允许续借”,然后返回。
若不是则再判断“当前借阅表”中“续借次数”字段的值是否大于0,若不大于0则修改续借状态为“已续借”,并修改应还日期=原应还日期+借阅规则表中的允许续借天数;否则,提示“已续借,不允许再续借”。
存储过程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_XJ(JYID IN NUMBER DEFAULT 11111111)
AS
V_DATE DATE;
V_TIMES NUMBER(5);
BEGIN
SELECT 应还日期,续借次数INTO V_DATE, V_TIMES FROM 当前借阅WHERE 借阅ID=JYID;
IF SYSDATE>V_DATE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您已逾期,不允许续借!');
ELSIF V_TIMES<=0 THEN
UPDATE 当前借阅SET 应还日期=应还日期+30;
DBMS_OUTPUT.PUT_LINE('您已逾期,不允许续借!');
ELSE
DBMS_OUTPUT.PUT_LINE('续借成功!');
END IF;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发生错误,续借失败!');
ROLLBACK;
END;
3、根据图书借阅管理业务(可以参考下面的“需求背景参考”),设计1个
存储过程。
要求:1、仿照示例,写出设计思路。
2、有能力同学将自己设计的存储过程实现
设计思路填写:
预约操作存储过程:
同学在图书馆发现想要借的书被借完了时将调用此存储过程,该存储过程的具体要求是:
系统利用同学提供的借完的书的索书号查询这本书最快的还书日期,根据扫描校卡,获取学生的读者卡号、姓名、班级及联系电话这些信息。
获取这些信息后,生成预约记录,并将索书号、书名、学生卡号、姓名、班级、联系电话插入到预约记录中,并且将此书的状态改为“已预约”。
示例:
(1)还书操作存储过程。
到图书馆还书扫描书的条码时,将调用此存储过程。
该存储过程的具体要求是:
根据被扫描书的条码号,获取当前借阅表中的读者卡号和应还日期,判断应还日期小于当前日期(说明已逾期),则往缴款记录表中插入一条记录,并将读者表中的欠款状态改为欠款金额。
然后不管有没有逾期都把此借阅记录插入到历史借阅表中,再把当前借阅表中的这条记录删除,
若该书的索书号有预约记录,则修改馆藏书目中此书的书刊状态为“预约到馆”,并根据此索书号修改最先预约且无书刊条码号的预约记录:条码号由NULL 改为所还图书的条码号。
若无预约记录,则修改馆藏书目中此书的书刊状态为“正在上架”。
(整个过程应使用事务,任何其中一个操作失败,就应该回滚事务)
需求背景参考: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借书:如果当前借阅数达到读者的最大本数不能借,有超期未还的图书不能借
(2)还书:
(3)预约被借走的书:生成预约记录
(4)续借:用户反映每次点10多次续借太麻烦,是否能实现点一下,就完成所有的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