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41、42题评析
- 格式:ppt
- 大小:448.00 KB
- 文档页数:74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知识点:唐中期中央集权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
材料中只是提与《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知识点:唐中期中央集权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藩镇。
不向朝廷上供或少上供的藩镇数量多,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供,藩镇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各藩镇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政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
2018年全国统⼀⾼考历史试卷及解析全国卷12018年全国统⼀⾼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4分)《墨⼦》中有关于“圆”“直线”“正⽅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传播、⼩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A.汇集了诸⼦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带⼭⾕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新制盐技术的⽵筒井。
井主所雇⼯匠⼤多来⾃“他州别县”,以“佣⾝赁⼒”为⽣,受雇期间,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业得到发展B.⼿⼯业者社会地位⾼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中国⽂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4分)甲午战争时期,⽇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明的代表,并运⽤公关⼿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些西⽅媒体甚⾄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本⼒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媒体⿎动中国的民主⾰命6.(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反对⾛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条路,就是“增加富⼒”。
2018年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一】2018年高考历史41题答技巧1、重在创新,年年“变脸”(改革的“试验田”)不论“包装”怎么变,考察的核心没有变,都注重对史论结合能力的考察。
从2012至2015年,41题始终要求我们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要求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说明,或者找出一种或多种变化趋势进行解读说明。
2、命制多与史学前沿动态相联系(引入史学最新研究成果)3、基本是开放性试题(一题多解,答案多元化)分类型掌握突破1.找变化趋势,并分析说明(解读)类题这类题目一般要求从所提供的材料、表格或图片中选取一种或两种变化趋势,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阐释或解读。
2. 例:(2015·全国ⅱ卷)(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题关键点(类型模版):1.第一步必须找出并选取一种变化趋势(4分)a.材料中可能有多种变化趋势,尽量选取那些宏观(主要)的变化趋势进行解读。
b.确定变化趋势时,一定要“深谋远虑”,结合自己的史实掌握情况确定,确保分析时有充分论据,有话可说。
c.注意格式:变化是从(由)……到……,一定要体现出动态的变化过程(不能只答变化的结果)。
2.第二步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时空限制,筛选符合时空要求的史料,注意史论结合。
3.注意识别同类型题的不同变式,做到举一反三。
【二】高考历史41题类题型特点 1.一是突出考察了考生的价值观,具体来看就是史观的理解运用,如15年全国卷1第41题主要要从唯物史观来分析这个公式,而16年全国卷1的第41题主要是从文明史观来解析运用,都不是简单记一记概念就能行的,而是要真正理解,并且能与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行。
2.二是突出考察学科思维能力,主要是史论结合以及建立这个思维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及2019届高三备考建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高考评价体系(一体)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四翼),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一、双基教学(1978——1988)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三项目标(1988——2000)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三维目标(2001——2017)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学科核心素养(2014——2017……)3 个指标,文化修养是个体自主发展和参与社会的必要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3 个内容,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家国情怀、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下文引自魏源的《海国图志》:“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I卷的历史试题,继续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在形式上,试卷的结构、试题的形式、各题的分值等与去年一致,在内容上,依然是既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历史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同时贴近现实,注意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
最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新高考改革的实际要求,较大幅度地调整试题难度,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
总之,2018年高考I卷的历史试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试卷结构2018年1卷历史分值分布表(必做部分)由上表可知,全国I卷的通史,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继续保持“三分天下”的格局,与前几年高考是一致的;而模块史比例严重失衡,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模块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必修一政治模块的比例激增。
二、试题形式1.继续史学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如第34题,材料列举了目前学术界有关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几种新观点。
既拓宽了考生的学术视野,也考查了史学过程方法。
2.试题形式依然把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査的主要载体。
如第24题以科学知识与墨家思想相结合、第25题考查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第26题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第28题的甲午战争、第31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32题的梭伦改革、第33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第34题工业革命、第35题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3.试题形式上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第41题材料从宋代的乡规民约、清末新政下的地方自治、新时期的基层民主制度的对比和发展,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分析、评价等学科方法和能力。
4.首次将文学素材引入高考试题,这是今年高考试题的最大变化和亮点。
如第42题以《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考查小说所反映历史现象。
三、试题难度根据新高考改革的实际要求,较大幅度地调整试题难度。
从整体上看,试题贴近考情,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体现了高考的选拨功能和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具体体现如下:1.选择题所考查的都是考生熟知的基础知识,基本杜绝了往年拓展性的知识。
一、试卷结构总体分析评价2018年高考己经落下帷幕,今年的试题可以看出,今年高考既有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后的未来指向性,又有全国卷特有的传统性。
选择题24-35为历史选择题,共12个题,48分;材料题必做题为40题、41题。
选做题为44题、45题、46题三选一,满分为100分。
今年的高考,继续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考查,例如以村民自治建设为背景,考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尤其是依宪治国这一时代话题,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重要建设方略。
本次试题历史部分选择题较2017年风格相近,主要是材料更加新颖,考查更加灵活,这和之前的全国一卷文综历史部分风格是一致的,既关注学生基础,又有良好的区分度。
全国1卷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题号知鲤分布考点5^124中国古代史先奏(政治史)425中国古代史隋唐(政治史)藩镇割据426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史)剥弋手427中国古代史明清(政治史)明朝朝页贸易428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甲牛战争429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430中国近代史(政治史)解放暗431共和国史(经济史)-fiirtil432世界史(文快)西方433世界史(明台史)科河会*434世界史(场史)一工与史学素养435世界史(明台史)瓣全聊局演变441中国近代史与共和国史(材料题)基层民环台建设2542世界近代史(开瞄)资本*世界市场12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碇祚号改革154620世纪暗与和平国际反法西斯战争15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毕盛解罗斯福15二、考点分布分析必做题部分(85分)o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1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34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点评一、试卷结构及难度分析本试卷延续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模式,历史试题数量、序号及模式均无变化。
12道选择题以中等难度为主,高难度较少,总体难度明显比去年降低。
大部分题目依据题干材料信息,调用所学主干知识,就可以作出正确判断,很少真正的“超纲”或歧义。
考生平均得分应该比去年高出一道题(4分)左右的分数。
主观题41题,学生比较容易从解读材料、调用所学主干知识组织答案,难度比去年有所降低;42题学生比较不好把握,难度可能会偏高一些;选做题45、46两题稍容易,47题解答比较难把握。
主观题总体得分应该也会比去年稍高一些。
二、命题特点分析试题基本延续近年全国高考试题风格,紧紧围绕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1.历史时空本卷几乎每道试题都涉及到相应的历史时空,其中26、29、30、31、33、35题需要直接运用所学的历史时空进行辅助判断;41(2)、42、46等题,解题时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均与历史时空紧密结合。
对“所学知识”的考查犹为突出,分值比重大。
有不少题目的“题干”内容明显超出所学知识范围,但其“选项”或“答案”,基本上无需调动运用“超纲”的知识。
考查侧重对材料的正确“解读”和“推理”,所需调用的“知识”也基本上属于所学“主干知识”。
2.史料实证选择题引用的“史料”多样化,除文字史料,图表、图片史料占了四题,这也是近几年全国卷少见的。
主观题以“摘编”史料为主,“文字阅读”难度较小。
第42题采用“小说梗概”,似乎超出“史料”范畴;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也算是命题的一种新的尝试。
3.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重中之重”,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本卷的绝大多数题目,都突出“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
“历史解释”中,特别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辨析。
如:24题“诸子百家”、“科学体系”;26题“雇佣劳动”;27题“中国文化”、“传统观念”;30题“独立自主”、“外交独立”;32题“权利平等”、“人文精神”;34题“研究视角”;35题“第三世界”等。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4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2第41题说题试题展示(2018新课标2卷第41题)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物种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一、试题的命题立意第41题作为历史高考材料题中的第一题,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纵观2013-2017年全国2卷41题的考察方向来看,41题命题特点表现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总体来看,以考查历史的横向联系为重点,即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在同一领域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及影响。
同时也兼顾历史的纵向对比。
2018年全国2卷的41题正是在这样大方向下考察了一带一路视野下东西方农业文明的发展。
1、知识立意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
2018高考全国卷1历史试题评析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
例如,文综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___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
又如文综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具体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认识能力。
历史科试题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启迪学生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例如,文综Ⅱ卷第41题以大豆在古代中国及19世纪以后在美国的种植利用为情境,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人类文明交流等内容,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
又如Ⅱ卷第45题考查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意义等,使考生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历史意义和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认识。
历史学科在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选取上都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考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
例如,文综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向基础教育界释放出强烈信号,即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的指引。
例如,文综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考查了考生对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引导考生认___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