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格式:pdf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1
高二地理如何学习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
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说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发展必然选择的正确道路,也已了解了其内涵和本质。
但具体怎样落实到实践中去成为学生渴望了解的主要问题。
为此本节将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人类没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肆意开发、破坏有限的自然资源,维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导致部分地区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鉴于此,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控制人口规模这项根本措施着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学习本节内容,要仔细阅读图文,从图文中提取地理信息,归纳出知识要点,通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质疑讨论,最终解决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1.控制人口规模是根本措施。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协调人地关系中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控制人口规模是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辩证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有关资料,参与有关活动,深化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3.结合课文理论与实例,探讨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及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针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地理背景,今天我们具体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板书: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推进新课师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控制人口规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地理课程开设方案“区域地理”课程,应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
(一)模块教学建议“地理1”侧重自然地理,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并利用演示、观测、实验、考察等多种方式,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要积极搜集鲜活素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乡土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3”侧重区域可持续发展,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挖掘案例所反映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方法和思想,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内容通常围绕一个地理专题展开,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要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向。
在完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
(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1.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
2.开展课程目标陈述方式的研究,分析课程内容标准中行为目标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3.研究每条课程“标准”所隐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具体的“内容标准”。
4.比较同一条“标准”下,四种版本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相同之处寻求其“标准”的最基本要求,从差异之处把握其最高、最低的限度。
5.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
必修一教学基本要求一、宇宙中的地球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分析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3.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说出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周期。
高二地理考试试卷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读下图,回答下题。
1.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有①凌汛 ② 水土流失 ③ 河岸决堤 ④ 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下左图为位于合肥市(32°N ,117°E )的要素大市场的照片,右图示意该大楼周边街道。
该大楼在业内通常称为倒金字塔形状,从顶层到低层层叠有致,每层间面积均相应依次递减,外观呈现向内收缩30度左右的倾斜面。
因为倾斜度的关系能完成适时阳光遮挡,从而自动为下一楼层形成一个人造阴影,避免强光直射办公室。
据此回答问题。
2.该大楼一年中正午全部处于阴影中的时间约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9个月3.图中汽车正在靠要素大市场一侧行驶,影子在车的右后方,则该照片可能是在何地何时拍摄的A.扬子江路 8:00B.扬子江路 18:30C.徽州大道 10:00D.徽州大道 14:002005年8月25—29日,时速高达233千米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人伤亡和失踪,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城市一片汪洋。
下图是该飓风活动路径图示。
据此回答各题4.下列因素中对“卡特里娜”飓风移动方向产生影响的有()①飓风所处的近地面风带位置②飓风南北部地转偏向力大小差异③飓风东西部地转偏向力大小差异④墨西哥湾暖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关于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D.飓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6.“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图中虚线范围内损失惊人,其原因可能有()①地形特殊②飓风势力太强③救援工作迟缓④缺乏预警机制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7.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监测预报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④加固海岸堤防⑤修建水库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2015年8月4日继三星公司在越南建设了第二家智能手机工厂之后,美国英特尔公司宣布将在越南投资建设智能手机工厂,同时将减少在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至此越南有望成为第二世界工厂。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三次产业曲线和城市化水平曲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代表()A. 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B. 第二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D. 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32. 对于该地发展特征的分析,合理的是()A. 第一产业比重日趋下降主要是因为耕地逐渐减少,其产值越来越低B. 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地经济较为落后C. 该地第二产业发展目前正面临产业转移及升级等问题D.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为工业化参考答案:31.B 32.C31.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据此推断结论,B正确。
32. 结合图示信息及上题分析,目前该城市工业产值比重较高,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正面临产业转移及升级等问题,C正确。
2. 下图为“2018年8月17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示时刻甲地的风向为(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4. 未来两天,乙地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下降,阴雨天气B. 气温升高,风力减弱C. 出现暴雪、冰雹天气D. 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参考答案:3. A4. A3.根据图示信息,甲地附近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作用,该地刮东北风,选A。
4.未来两天,乙地将会受到冷锋影响,受其影响,该地将会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选A。
3. 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
回答1~2题。
1.这段纬线穿过区有我国的著名旅游文化景观()A.长城 B.白马寺 C.苏州园林 D.布达拉宫2.如果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A.沙漠和戈壁问题 B.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C.冻土和缺氧问题 D.占用耕地问题参考答案:D C4. 图1为某大洋中的一个小岛的地形图,读图回答5-6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经济
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
后果:使人类的社会生产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人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②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
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人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
力和资源消耗。
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
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工业,它通过一定的方法使
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或持续利用。
循环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
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