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2007年06月05日星期二 18:22

二)呼伦贝尔——兴安生态风情游线路重点项目

1、呼伦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呼伦贝尔满洲里市东南约45公里处,面积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呼伦湖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湖泊,80年代,呼伦湖渔场适应旅游接待的需要,在呼伦湖小河口兴建了小河口宾馆,提供品尝呼伦湖活鱼、湖上观光等项目,经过几年的扩建,小河口旅游区已经初具规模,建设了码头、度假宾馆、游船等设施,能够提供度假、鱼宴、游泳、乘游船观光等活动项目,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万人次。目前该旅游区是呼伦贝尔市最大的旅游区之一,与满洲里口岸、呼伦贝尔草原等构成了一条旅游热线。但是,呼伦湖旅游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与设计;另一方面,旅游区布局分布较为混乱,规模较小,建筑、景点、服务设施等主要集中于小河口周围较小的范围内,缺乏系统规划与布局。

建设条件: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第四大淡水湖),而呼伦贝尔草原又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唯一保持较大面积的典型草原。旅游区内湖泊、河流、草原相间分布,大面积的芦苇、沼泽为许多珍稀鸟类提供优良的栖息、繁殖场所。因此呼伦湖及其湿地、草原生态景观在我国极其珍稀罕见。夏天的呼伦湖气候温凉,是避暑佳境,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呼伦湖成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胜地。该旅游区位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之间,北距满洲里市45公里,东距海拉尔区190公里,交通区位条件较好。

市场分析:呼伦湖旅游区的客源市场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海外旅游者仅占较小一部分。通过调查发现,到访呼伦湖的游客主要来自自治区以外,以东北游客居多。呼伦湖的海外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蒙古。初步预测,本项目完成后,每年将接待游客40万人次左右,同时,游客在呼伦湖旅游区内的旅游花费包括门票、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及其他费用在实行规划后都将有所增长。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旅游区的开发要以现有的小河口度假区为中心,沿湖岸逐次展开。通过环湖公路将各功能区联系起来,主要建设的项目有:①广场区,规划在湖边建设一个8000平方米的大型活动广场,中心设置反映当地文化的地标和喷泉;②停车场,整体面积13500平方米,包括呼伦湖游客营运中心、呼伦湖游客中心,同时在景区内主要景点修建较高标准的停车场;③呼伦湖岸线工程和浴场及垂钓区改造,对规划区内部分岸线进行改造,开辟活动区,可在湖面上开展各种日光浴、游泳、快艇、摩托艇等项目;④商业区,位于项目区以东,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设计中应突出地方特色,以销售土特产等当地旅游商品为主;⑤别墅区,在核心区中部或南部重点地段,建造一座三层高档型假日饭店,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在规划区建造高档的原木屋别墅区40个;⑥电力、电讯、给排水及“三废”处理工程。

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项目总投资为12000万元,正常年度可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8000万元。项目正常年度利润总额为3500万元。

2、满洲里口岸观光旅游项目

项目概况: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200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满洲里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

730平方公里,人口23.7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近几年,满洲里旅游业发展迅速,开发的主要旅游产品主要有旅游购物(国际商贸中心、北方市场、国际商城等)、民俗文化(布里亚特蒙古风情、俄罗斯风情)、节庆活动(三国旅游节、满洲里冰雪节)等。

建设条件:满洲里市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满洲里国门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包括国六、41

号界碑、和平之门广场主体雕塑和浮雕、秘密通道等。其他的旅游资源还有我国第一家边境互市贸易区、国际公路口岸景区、博物馆、市内公园和广场等。满洲里交通条件便利,铁路运输,这里是滨洲铁路的终点,并以滨洲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每周有一对国际列车由北京始发经满洲里至俄罗斯莫斯科。同时,还有通往哈尔滨、大庆、海拉尔等地的列车。公路运输,301国道由绥芬河至满洲里,中途经过哈尔滨、大庆、海拉尔等城市,满洲里与陈巴尔虎旗有三级公路相连。航空客运,有3C级支线机场。

市场分析:国际市场的优势表现在毗邻我国重要旅游客源地俄罗斯,入境旅游人数在不断增加。国内市场的优势表现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将不断增长,尤其是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出境旅游等专项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喜爱,满洲里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够开发出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人数将会不断增加。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次。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①国门景区建设,建一个具有特色的集售票、导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处;新建一个面积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对会晤站进行整体装修、改造;作为国门景区内的展览馆,在景区场内,建本地区的历史名人雕塑像。②中俄互市贸易区建设及市内其他旅游景点建设。③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等。

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本项目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6000万元,正常年度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

3、额尔古纳中俄界河游项目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边境界河旅游产品是额尔古纳市独有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额尔古纳市境内有黑山头和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游人来此不仅可以领略口岸风光、异国情调,还可进行边境购物,现黑山头口岸旅游已经初步开发,部分河道已通航。

建设条件:额尔古纳河是一条待开发的处女河,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基本保持良性循环。中俄界河处于草原和森林的衔接地带,植被茂密,山清水秀,乘船游览,既可饱览中俄界河绚丽多姿、纯朴秀美的自然景色,又可欣赏异国他乡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额尔古纳河养育了中俄两国勤劳纯朴的人民,两国人民在界河两岸生息繁衍,休戚与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

市场分析:国内市场方面,大力开京津唐市场,努力拓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市场,有重点的开拓国内其他省市客源市场。海外市场要准确把握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新动向,

及时采取应变对策,把俄罗斯、日本、韩国、港澳台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同时积极开发欧洲、北美、澳洲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分层次的旅游客源市场体系。预计项目完成后,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中俄界河旅游区,西起中俄界河主航道的中心,东至额尔古纳市的黑山头镇,南起“八大关”,北至额尔古纳市的恩河哈达镇,约2600平方公里。从黑山头口岸乘船顺流而下,经室韦口岸、奇乾、伊穆河、西口子、恩河哈达等地,沿途右可饱览险峻的壮丽山河,左可观异国他乡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乘车返回可穿越原始森林、次生林带。

区域内设计建设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区。内含河流、草原、森林、山地、湿地、天然动植物群落、民居等景观,根据区内资源的特点,采用“中心景区与不同主题有机组合”的布局。在黑山头口岸和室韦口岸修建码头,疏浚河道,设置航标,在沿途风景秀丽之处建设游船停靠接待点,购置豪华游船3艘,快艇6艘。

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本项目计划投资

7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可达4000万元,正常年度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

4、莫尔格勒旅游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莫尔格勒生态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莫尔格勒河畔。旅游区现有中俄结合式建筑大酒店一座(头站大酒店)和具有餐饮、住宿、娱乐功能的蒙古大营,酒店和蒙古大营的设施比较配套,服务和卫生水准较高,公司还投资近百万元修建了通往项目区的沙石路(路基已全部建成),并建设了俄罗斯风情园、跑马场、农业观光园等旅游景点,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项目区的环境。但是,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加之现有财力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游人品味自然风光的要求。特别是进入度假村的土路,如遇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交通十分不便,再加上电力不配套,直接制约了在中外享有盛名的莫尔格勒生态旅游区的发展。

建设条件: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段哈达岭的西侧,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比降较小,河道迂回曲折,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称,河水象银带一样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闪闪发光,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莫尔格勒一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凉爽、空气清新;冬季寒冷漫长。景区四周是辽阔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是夏季开展观光避暑生态旅游和冬季开发冰雪旅游的最佳之地。旅游区距呼伦贝尔市所在地海拉尔仅36公里,距边城满洲里市180公里,301国道又从景区中穿过,游客可以随时通过空中、铁路、公路进入该旅游区,交通十分方便。

市场分析:草原漂流、日光浴、那达慕大会及祭敖包等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主要是旗内和呼伦贝尔市内市场;草原观光、蒙古游牧文化与巴尔虎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主要是东亚汉文化圈;博击、骑马、射箭,主要市场是男性青少年群体,无民族、无国家限制;特色休闲度假产品,主要市场是城市中高收入阶层或群体。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35万人左

右。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莫尔格勒生态旅游度假村的总体布局为“以莫尔格勒河为主线、以度假村旅游接待服务核心建筑为中心,向西南有以头站大酒店为主接待服务区,向东北有以敖包山、跑马场组成的休闲娱乐区,西北有农业观光园为主要景观的农业观光区,南有以蒙古大营、俄罗斯风情园组成的民俗风情区,各景区(点)遥相呼映,均以度假村核心建筑为中心呈环形分布的旅游总体布局”。同时,注重与影视基地金帐汗蒙古部落旅游景区的结合,形成规模优势。

莫尔格勒生态旅游区规划用地2.48平方公里。建设内容主要有道路工程建设、治理荒山河滩工程、湿地台地自然景观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莫尔格勒生态旅游区接待服务设施工程等。

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本项目总投资为1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年营业收入8000元,年利润总额可达3000万元。

5、牙克石凤凰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牙克石市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27,590平方公里,总人口42,3万人。凤凰山旅游度假区距市区8公里,距301国道3.8公里,总面积2500公顷,景区自1996年开发建设以来,知名度不断提高,是自治区十佳旅游景区之一,景区核心区域99公顷,初步形成同时接待60人住宿,400人用餐的能力,另外还有400米和200米的托牵式滑雪索道两条,其它项目还有射击、骑马、漂流、游泳、钓鱼、小岛探险、旅游商品专柜等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差、规模小,经营条件简陋,适应不了旅游发展的要求。

建设条件:凤凰山景区是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以该地区及其周边地区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为依托,充分展示天人合一境界的旅游胜地。景区林木茂密,河流纵横,夏季绿草如茵,冬季白雪皑皑,森林、冰雪两大独特自然景色,加之少数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人文特点,使本项目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凤凰山景区是我国北方十分难得的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冰雪、扎敦河等是具有国家级品质的旅游资源。牙克石位于滨州、牙林两条铁路干线的连接处,境内有滨州、牙林、嫩林、博林、卓汇等铁路线;301国道横贯市区;中国民航海拉尔机场距市区87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市场分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成为新的趋向。牙克石凤凰山景区,是非常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景区,有非常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凤凰山景区向西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仅距87公里,和国门满洲里市及呼伦湖景区距离200多公里,作为海拉尔—满洲里旅游轴线上的重要旅游区,随着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凤凰山旅游区必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初步估算,2005年以后,可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0万人次以上。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根据凤凰山景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发展实际需要,总体布局分为接待服务区、游览观光区,休闲娱乐区、扎敦河漂流区、滑雪区、民俗区、狩猎场等。具体建设的内容为:接待服务区,包括主体别墅、度假村餐厅、购物中心、停车场;游览观光区,包括七星亭、了望塔、林区野生动物博物馆、林区野生植物园;休闲娱乐区,包括射击场、游泳池、钓鱼池、儿童游乐场等;滑雪场,在现有场地基础上,再建4雪道中型滑雪场;

景区道路和给水设施,包括百米以上深水井,高水塔、供水管道等;三废处理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以及网围栏建设等。

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项目总投资8300万元,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正常年份营业收入为2220万元,利润总额计算期内正常年份为1293万元,投资利润率15.45%,投资利税率16.91%,从静态角度看,该项目建设经营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6、阿尔山旅游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阿尔山市位于大兴安岭西南麓,内蒙古兴安盟最北部,辖区东西宽142公里,南北长118公里,总面积7408.7平方公里。阿尔山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有蒙古、汉、满、朝鲜、达斡尔等12个民族,总人口5.6万人。阿尔山市是一座新兴的边境旅游疗养城市,依托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条件,阿尔山确立了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逐步将阿尔山打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内陆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国际型旅游名城。目前,阿尔山市已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内蒙古自治区六星级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并且被国家滑雪协会认定为国家滑雪队训练基地,海神圣泉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建设条件:阿尔山市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矿泉、火山、湖泊、河流、熔岩地貌、洞穴、动植物等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综合性的自然资源景观区,全面展示了大自然的山、石、洞、水、林之美,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这里旅游资源环境质量高,保护好,属“绿色”旅游胜地,适合开展生态旅游。阿尔山有铁路与乌兰浩特相连,并经乌兰浩特与全国铁路网相连,与乌兰浩特、海拉尔、满洲里等地有三级以上公路相通,目前,阿尔山支线机场正在修建,预计2005年完工。

市场分析:阿尔山拥有良好的市场区位。从国际地缘关系上看,阿尔山市紧邻蒙古、俄罗斯,可发展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从国内看,阿尔山是东北地区沿边地带,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前沿地带。经济贸易发展,必将带动商务旅游的发展。从内蒙古自治区来看,呼伦贝尔市已是国内、国际游客旅游热点地区,而紧邻呼伦贝尔市的阿尔山一旦被国内外游客认识,必将使内蒙古东部旅游热线形成一体,因此阿尔山加大开发后,必将形成内蒙东部统一的旅游市场。预计2005年至2010年,年均接待游客将达到60万人次。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重点推出温泉疗养度假产品,并发挥“冷资源”优势,推出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构造“冬夏两旺”旅游度假格局,温泉与冰雪资源形成绝配组合,同时要打出“天池—石塘林生态旅游度假”、“绿色旅游度假”、“森林旅游及森林浴度假”和“矿泉系列产品开发”等产品。阿尔山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五处旅游功能区,通过公路网络将五个区域连接起来。即天池—石塘林—杜鹃湖生态旅游区、好森沟度假区、温泉疗养度假区、滑雪度假区和口岸风光区。

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本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8000万元,年税金900万元,年利润5200万元。

三)锡林浩特——克旗——喀喇沁旅游线路项目

1、锡林浩特草原风情旅游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锡林浩特市处于锡林郭勒草原中部,位于祖国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旅游集散中心,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锡林浩特市面积约18750平方公里,总人口17.7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新兴草原城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锡林浩特市旅游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建设条件:项目区位于锡林浩特市周边及市内,该区域草原广阔,地下水充足,集中了辉腾锡勒天然植物园、锡林河九曲湾、平顶山、成吉思汗文化园区、贝子庙等许多著名景区。锡林浩特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207国道、303国道横跨锡林浩特市,有集通铁路的支线锡桑铁路通达锡林浩特,有通往呼和浩特的旅客列车,程控电话和无线移动电话已与全盟联网。

市场分析:锡林浩特市是自治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对客源的吸引力将日益增强。锡林浩特市7个重点旅游景区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将达到100万人左右。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建设项目设计地域范围为锡林浩特市周边,主体沿207国道和303国道两条线,形成周边黄金旅游线路,涉及面积22.6平方公里,主要由成吉思汗文化广场、九曲湾风情园、辉腾锡勒天然植物园、阿尔善矿泉疗养院、贝子庙、锡林湖娱乐园、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七个景区组成。以上各旅游景区的建设还包括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28000万元,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1000万元,年利润总额6000万元,投资利润率19%

2、元上都草原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距北京不足300公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能完整体现蒙元文化的草原人文历史遗址,也是我国唯一被列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元代草原都城遗址。旅游区范围包括元上都遗址周围的文物古迹和天然草原,总面积1万平方公里。这里有以元上都遗址为主的大量元代文物古迹,该地区是察哈尔风俗典型地区、蒙古语音标准地、元代宫廷奶制品制作地。现已投资200多万元在元上都遗址周围建成了忽必烈夏宫,能够同时接待300多人。

建设条件:

元上都是蒙古族掌握政权后,建立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帝国都城。该遗址公园与元大都一起构成了我国元代都城系列中最重要的两极。在元朝时,南有大都,北有上都,共同构成元朝统治中心。而元上都以“北控大漠,南屏燕蓟”的独特地位成为元朝统治者对外以控制其庞

大帝国,对内以维持其内部统治的根据地和政治中心。元上都遗址公园位于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以东18公里处,地处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这里还有金桓州城遗址、羊群庙元代祭祀遗址、金界壕等大量文物古迹,有元代皇家狩猎场—乌和尔泌敖包林场、浑善达克沙地等自然景观。

市场分析:正蓝旗是锡盟距北京最近的纯牧业旗,文物古迹众多,察哈尔风俗保存良好、民族特色突出,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发展草原特色文化旅游业潜力巨大。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草原畜牧业发展,同时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城镇经济的发展。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元上都遗址参观,距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高勒镇20公里;忽必烈夏宫,距元上都遗址10公里;乌和尔泌敖包林场,在元上都遗址北10公里;小扎格斯台,在元上都遗址北20公里;高格斯台水沙地,距上都高勒镇70公里。

投资与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年营业收入6000万元,年利润总额2500万元。

3、内蒙古多伦县康熙会盟园景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多伦县在内蒙古中部锡盟南部,是内蒙古距北京最近的旗县,会盟园景区位于多伦县城西南黑山咀镇与西干沟乡的交界处十三里滩草原,距县城25公里,距北京335公里。康熙会盟园景区是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一片水草丰美,开阔平坦的万亩草滩,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适合于夏秋季节的草原避暑度假活动。

建设条件: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多伦至北京360公里油路横贯景区东西,交通极为便利,距赤峰、承德、张家口、锡林浩特等中等旅游城市公路里程均为260公里左右,有直通北京、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锡林浩特、赤峰、承德、张家口的班车,交通十分方便。已开通国内国际直拔,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同全国并网。景区内可打井、输变电线路仅为8公里,有充足的电力供应。

市场分析:多伦距京、津地区较近,特别是北京,是国内外游客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多伦至北京柏油路的开通,多伦成为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一个旗县,内地游客可以到距北京不远的多伦草原领略一番塞外风光,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现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景区建成后,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建设内容:仿1691年康熙帝在多伦会盟内蒙古四十八旗和外蒙古三部落王公的场面而建。

投资规模与效益分析:总投资6000万元。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正常营业后年营业收入4200万元,年利润总额约1800万元。

4、赤峰市克什克腾旅游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部。东邻林西县、翁牛特旗、南连赤峰市郊区、河北省围场县、西接锡林郭勒多伦县、正蓝旗,北靠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总人口为25.3万人。克什克腾旅游区内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处,国家

级地质公园一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二处。有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青山冰臼群、贡格尔草原、阿斯哈图国家地质公园、达里诺尔、热水塘温泉、乌拉布统古战场等一批重要的旅游区。近年来,克什克腾旗旅游业发展较快,初步建成了一批类型多样、特色各异的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区现已建有十家相当规模档次的温泉疗养院(所)以及数家涉外旅游宾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接待能力,旅游景区的进入条件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几年,年均接待旅游人数已达到50万人次以上。原旅游度假区是近期深层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前景广阔。

建设条件:克什克腾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山地、冰臼、温泉、珍稀植物、历史古迹和民俗风情等十大类旅游景观。该项目区以草原生态旅游、蒙古族风情旅游为特色,以草原森林生态采风、草原森林野外宿营、野生动植物观赏、蒙古族风情、典型的民俗活动、地质地貌考察、健身娱乐、狩猎、冬季滑雪、温泉浴为主要活动内容。是集旅游、度假、健身、娱乐、民族美食、探秘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档次的旅游度假区。

市场分析:克什克腾草原旅游区隶属赤峰市,但距锡林浩特距离较近,交通方便,因此,该旅游区以锡林浩特市为依托,成为锡林浩特—赤峰市—承德—北京大旅游线路中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锡林浩特和赤峰市均与国内主要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有直达航班。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都是本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旅游区距北京市500多公里,空中和陆路交通方便,是本旅游区最主要的客源地。同时旅游区周边的锡林浩特、赤峰等城镇总人口近100万人,也是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且在这一区域有很多知名企业,每年有大量的商务客人光顾这里,也是本旅游区的主要客源来源。初步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将达到50万人次以上。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根据资源分布的资源配置情况,对全旗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规划,对重点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草原、森林、沙漠风光、民族风情为主题,以温泉、湖泊、地质遗迹、历史文化为补充的五大旅游区域和十大旅游景观。一是以达里诺尔湖为汇合点,以达里诺尔火山群、砧子山岩画、元代应昌路遗址、曼陀山、金长城、沙寺云杉、蒙古族牧民生产生活区等为延伸点,组成独特的贡格尔草原风情旅游区域;二是以热水温泉为汇合点,形成向黄岗梁冰谷林少、第四纪冰川遗迹、国际狩猎场、五道十门电站、沙地云杉、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为延伸点的温泉康乐旅游度假区域;三是以青山冰臼群为汇合点,向新庙乡石河、关东车花岗岩峰林、天桥山、平顶山、小西天、百岔岩画、赛罕敖包、大光顶子山峰、吕家沟门邮险隘及芝瑞玄武岩石材开发区为延伸点的地质景观旅游区域;四是以经棚为汇合点,向庆守寺、清真寺、龙口电站、上湾子电站、小桂林、响水瀑布、布登山双龙戏水、潢源风光、摩天峰等为延伸点的西拉沐伦风光旅游区域;五是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汇合点,形成向桦木沟林区风光、将军泡子、十二座连营、康熙狩猎场、元宝山、好鲁库牧场风光为延伸点的乌兰布统历史文化旅游区域。

主要建设内容:1、旅游景区间连接的道路建设390.5公里,其中:①曼陀山庄—白音敖包—黄岗梁林海—阿斯哈图冰石林—热水温泉旅游线道路建设240里;②达里湖—乌兰布统古战场旅游道路建设120.5公里;③经棚—青山冰臼群旅游道路建设30公里。2、旅游区的公用服务及管理设施:旅游区管理场所及配套设施、停车场2处,通讯线路5条,配套设备5套,供水设施5处、供电设施4处。3、旅游区的公共卫生、排污、垃圾处理和防火等设施:公共厕所8处,污水处理沉淀井10处,垃圾处理场10个,小型垃圾运输车10辆。环境保护标志、垃圾箱及应急防火设施10套。4、贡格尔草原封育及退化草场改良:贡格尔草原保护区围封5万亩,保护区

退化草场改良0.5万亩。

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000万元,项目投产后,正常年份接待中外游客50万人次以上,年营业收入18000万元,年利润可达4500万元。

5、赤峰市喀喇沁旗亲王府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南部,东以老哈河为界,与辽宁省毗邻,西与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接壤,南与赤峰市宁城县相连,北与赤峰市红山区、松山区相邻,总面积3072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距赤峰48公里,距承德160公里,距北京400公里。喀喇沁旗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18年(1679年),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等级最高的清代蒙古族亲王府邸,2001年与其家庙福会寺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其周边福会寺、龙泉寺、灵悦寺、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点)共同构成本项目旅游开发区域。喀喇沁亲王府经过近4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内设“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历史陈列”、“喀喇沁王府复原陈列”、“喀喇沁右旗王府历史陈设”、“王爷府中学百年校史展”四个大型展览,经营状况良好,现已成为内蒙古地区较著名的人文旅游胜地。

建设条件:喀喇沁旗旅游资源丰富,其境地内主要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有:喀喇沁旗亲王府、福会寺、龙泉寺、灵悦寺、公主陵等,主要的自然景观有: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旺业甸自然风景区等。喀喇沁旗亲王府是赤峰地区品级最高的亲王府,也是内蒙古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唯一的一所亲王府第,它是内蒙古蒙古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原卓索图盟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是研究清代蒙古族文化的良好场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项目区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温度适宜,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地质结构稳定,无大气污染,水电充足,社会经济条件良好,以喀喇沁亲王府为中心的本项目区域内旅游景区(点)均座落于S206线赤承公路两侧,交通便利,可进出性好。

市场分析:本项目国内客源市场主要定位于赤峰市区及承德、北京等周边城市,其收入水平较高,旅游需求旺盛,客源人数充足;国外客源市场依靠喀喇沁旗亲王府的海外知名度定位于日本、加拿大、新西兰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左右。

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以喀喇沁亲王府为中心,一是要保护王府原有的风貌和特点,建设恢复原有的建筑和园林;二是在派生基础的建设上要与原有景观相协调、建筑风格力求民族化、地方化,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三是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要因地制宜,开发具有王府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景点和项目;四是有重点地开发建设相应的自然景观及旅游服务设施。具体建设的内容有:喀喇沁王府的修复、旅游道路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等。另外,本旅游区还辅射福会寺、龙泉寺、灵悦寺、马鞍山四大景区。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9495万元。项目完成后,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7000万元,年利润总额2100万元。

XX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已然兴起。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题,结合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别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研究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例如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就对秦东地区资源经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罗清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北京 101101) 【摘要】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陆续开发和完善了全国各地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的需求,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促使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必须有新的变化和调整。该文对此做了新的界定和建议。【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方法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清(1965-),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创意文化旅游、旅游经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并愈趋成熟,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成为现代人们的首要选择,依照我们过去的开发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旅游需求。采取合理的原则和方法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1 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资源,具有明显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的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又具有历史人文的特征。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来源,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才能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利用吸引游客,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开发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所谓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业,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开发,就是根据域条件,运用资金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和建设,使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而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展开的,为了充分有效地挖掘旅游资 源本身的价值,在选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的开发工作,使旅游资源所在地能够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和接待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成功的旅游开发必须首先要有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旅游开发的质量。 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文化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同时也要符合文化事业的开发规律,才能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就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界定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美观原则、市场原则、特色 原则、 和文化原则。①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会使环境退化;旅游开发中应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做出持续的贡献;旅游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破坏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②协调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性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强调整体效益,关注生态环境,注重社会公益,全面协调和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复杂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做到投资省、收益快、效益高。同时,旅游业既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又是一种经济性的文化产业,还是一种与环境生态密切相关的资源耗费型产业,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所追求的经济利益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即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旅游区居民及旅游者的生活秩序的安定与和谐,更要保护好旅游区域的环境生态。 ③美观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发中应该充分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自然美、艺术美及观念美有机地融合进来,创造一种诗意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力争做到旅游区布局和谐,旅游线路流畅,旅游氛围融洽。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与衡量

旅游与区位 一、旅游资源概况: 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日期: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旅游管理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刘强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本文在分析邹城市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邹城旅游客源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出游。(二)旅游活动边界的泛化,游客的足迹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内,景区边界逐渐向外延伸,旅游竞争由单纯的资源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 (三)游客更加注重出游的体验性、舒适性和全程的整体品质。这些变化都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品质和档次上下功夫。 二、邹城市旅游资源现状 (一)自然资源种类丰富 邹城农业基础较好,枣林、桃树、山楂、苹果种植规模大,品种优良,在峄山及城市近郊区大面积分布,特别是百里枣林、千亩桃园花红叶绿,果实甘甜,是观光采摘的好去处。 (二)文化底蕴深厚 邹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众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交辉映。其中,全

国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老城区历史建筑17处。 (三)民俗节庆活动众多 根据自身资源特点,邹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旅游格局。 三、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信息资源整合不足,窗口作用发挥不明显 邹城市旅游网站、旅游咨询服务系统以及旅游标识系统还不完善,旅游信息散布于济宁旅游政务网、邹城外宣网、微信和微博,缺乏统一规划与集成,内容同质性高,利用率低。截止目前,邹城共建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家,位于香城镇和看庄镇,数量不足且功能不全。 (二)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作为邹城市两个核心旅游资源区,孟府孟庙景区和曲阜的三孔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因此两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峄山景区大力实施“生态邹东”发展战略,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打造了“邹城深呼吸”生态旅游品牌,但大多还停留在“采摘”和“吃农家饭”的初级阶段,难以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分别开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尽管邹城完成了首批4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的建设,为市内5个A级景区景点及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提供交通指引,提高旅游者的出游效率。但是,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间道路不够通畅,影响了景区的可进入性;部分景区缺少旅游标识,景区支线路网标准低,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作者: ————————————————————————————————日期: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 (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 (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

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宝鸡地处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以人文景观著称,种类的多样性及悠远的历史沉淀使其在西部旅游文化资源中独树一帜,充分发挥其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之推动宝鸡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经济 一.宝鸡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从旅游资源角度看,宝鸡旅游发展潜力很大 宝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一级文物481 件(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4A 级景区6处,3A 级景区处19处。我们所调查的7个县、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千阳县、陇县、麟游县)中,每个县、区都至少有一个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区或旅游点。如陈仓区的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凤翔的东湖景区、秦宫一号大墓;陇县的关山草原;扶风的法门寺及法门寺博物馆(国家4A 级景区);岐山周公庙;千阳的莲花山狩猎场;麟游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等。有些县、区的旅游资源密度好,可形成小的旅游环线;而且,由于地方多数旅游资源污染小、环境质量高,对城市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如陇县的秋菊山庄、向阳川;千阳县的莲花山狩猎场;岐山的堀山森林公园等。而且,宝鸡北部各县占有相当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周文化旅游区和三国文化旅游区及以草原、山水风光见长的关山,龙门洞,景福山旅游区。相对于优势的旅游资源,宝鸡的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宝鸡市经济发展和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接待的旅游人数总量,特别是海外旅游人数和比例在全省所占份额较低。 2. 宝鸡旅游可进入性具备一定的基础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招商、旅游发展的需要,宝鸡市及北部各县区之间的交通大为改善。陇海、宝(鸡)-成(都)、宝(鸡)-中(卫)铁路在宝鸡市交汇;西宝高速连接西安和宝鸡,宝(鸡)-平(凉)线、宝(鸡)-天(水)线、西宝北线等二级公路贯穿宝鸡市、陈仓区、千阳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和扶风县;较偏远的麟游县也有三级公路与其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的发展需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唤起了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野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选题以奉化滕头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归纳出乡村旅游的3种主要开发模式,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大学生的旅游,国内外学者的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 2.1 国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期的欧洲发达国家,但大规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国外的国情与我国国情大不相同,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等。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例如王素洁,刘海英(2007)通过整理国际旅游相关资料,认为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供给、需求、影响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了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主干知识点梳理 2.分析思路 旅游资源评价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 ①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如北京颐和园和苏州古典园林,特色不同、风格各异。 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③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 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经过协调组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和规模,开发效益高,如四川峨眉山、广西桂林山水。 旅游资源的评价 开发 条件 旅游 资源 的 综合 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 了解景观特点 精选观赏点位 把握观赏时机 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提高审美素质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山地景观——中国黄山 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 历史遗产——中国长城:中国人文景观中第一景,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城市景观——法国巴黎 本身评价:重点是它的资源特色、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资源的组合、 结构和规模等 环境评价: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状况、环境污染状况、 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进行评价 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其他开发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等

(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①地理位置与交通 地理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旅游资源所在地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②客源市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客源市场。 源地 ⅰ概念:游客的来源地。 ⅱ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ⅲ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其影响如下图所示:

乌镇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乌镇的旅游资源 开发研究 B14020831 靳禹熙

目录 一、绪论1.乌镇历史源流 2.气候特点 3.乌镇旅游开发前景的概述 4. 旅游开发前景预测的意义 二、调查的结果 三、乌镇旅游开发现状及完整意见 1.已有的旅游开发设计理念 2.已有的旅游管理模式的运营现状及完善建议 3.已有乌镇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分析 4.部分景点开发需要改进的建议 四、乌镇旅游开发之路的原则及总体规划 1.乌镇旅游开发的原则 2.乌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附录:乌镇旅游建议

【内容摘要】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关键词】江南水乡城镇旅游开发乌镇 一、绪论 1.乌镇历史源流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3]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2.气候特点 乌镇隶属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在分析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建议设想,为高新区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旅游资源;特色;高新区 旅游资源的本质在于吸引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的战略,各旅游目的地都在努力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当前对于高新区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高新区旅游开发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对其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展开初步研究,以期为高新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所谓“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地方旅游发展过程中,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为当地旅游业利用以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体现地方独特风格和色彩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苏州高新区地处苏州古城西侧,沪宁旅游带黄金分割点上,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西部都市中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苏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新区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目标,使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苏州高新区自然资源以“一湖(太湖)、一山(阳山)”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则围绕“一河(京杭大运河)”而展开,其他自然与人文资源交错点缀其间,构成高新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结构,为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富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特色自然旅游资源 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以阳山、大石山等山地景观为代表的山地自然旅游资源; 珍稀生物旅游资源——以白马涧桃花水母为代表的珍稀生物旅游资源; 湖岛生态旅游资源——以太湖、大小贡山岛等湖岛资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 从高新区资源状况看,集聚度高、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主要是特色自然旅游资源,“真山真水园中城”已成为描述高新区的经典话语,阳山、大石山等山地自然资源如同明珠镶嵌于苏州的城市之中,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太湖旅游资源尚未开发,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旅游后发优势明显;白马涧桃花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 (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 (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

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从古至今中国人注重农业的发展,可谓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因而农村的进步势必带动整个国家的进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乡村旅游是一种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带动农村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目前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有一定积累,但是国内的乡村旅游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1 关于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 1.1 国内研究成果 国内乡村旅游起步相对比较晚,因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具体案例分析法和理论研究两大类,研究分别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研究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的,通常是采用实地走访或是分析比较普遍典型的例子的方式。如张雯,张广胜采用实地调研法,以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某个村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村庄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旅游地数量、建设区域、投资规模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几块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现村的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指出了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有不少研究成果显示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乡村旅游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从经济需求、社会问题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特殊贡献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总结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四川省成都市的某个农村,总结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陈景同样选用了案例分析法,他以浙江省金华市典型村庄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在开发模式、管理方法、产品结构、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结合以往的研究经验,通过走访的方式搜集相关一手材料,通过选取该地区典型的村庄进行调查研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金华的乡村旅游进行总体分类和分析,得出该地区发展的特色。通过分析影响金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当地特征,最后提出恰当可行的建议,为金华市的乡村旅游乃至全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61《商场现代化》2009年2月(下旬刊)总第567期 购物区通过精美的栏目制作呈现给亿万观众,让观众在记住美景的同时也记住了当地的旅游纪念品。类似的宣传理念可以引申出很多的启发,例如制作以北京旅游纪念品为主题的专题栏目,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在介绍其精湛工艺的同时运用商业手段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节目,可以让观众更深的了解这些旅游纪念品的内涵,并对购买的渠道和地点能够事先熟悉,建立目的游客群。在介绍景点时适当增加旅游购物宣传的比重,使游客建立对景点和购物的相关性认知,也可以纠正人们对于跟团旅游“只购物、不观景”的错误认识,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旅游购物。 (3)抓住国外游客购物偏好进行宣传。针对国外游客群,通过英文媒体渠道向国外游客宣传北京的古文化以及传统的工艺纪念品,外国游客对于北京的悠久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应当抓住游客偏好来进行宣传打造,在广告和产品设计上突出更多的中国元素,可以定期举办北京外国友人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国外游客,并借助契机宣传旅游购物。 (4)加强日常信息的宣传渗透。寻求政府的支持,在旅游城市的车站、街道设立旅游纪念品宣传广告,公交车的车身、移动电视等渠道可以加深初来的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印象。 2.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作用,强化北京旅游纪念品的知名度。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网上有奖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游客群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类型,为旅游纪念品产品定位提供参考依据,并搜集购买者对北京旅游纪念品的反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与具有知名度的企业合作制作北京旅游纪念品的搜索引擎及网页,让游客在搜索北京特色旅游纪念品时能够快速、便捷、全面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每一种旅游纪念品赋予特定的寓意,界定更多地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产品价格、类目、特色以及图片公布在网络上,通过网络营销将产品推广到国外。设立不同功能的分页,如北京旅游纪念品调查网页、纪念品宣传网页、纪念品价格网页等,让消费者可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五、加强北京旅传统游纪念品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纪念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传统的纪念品与现代元素进行结合,开发出满足人们越来越个性化审美观念的纪念品,也是北京旅游纪念品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目前的旅游纪念品多是私人或中小企业的家族作坊式经营为主,很多从业人员对于传统手艺和工艺都是一知半解,而传统工艺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也在一点一点地流失,加之缺乏创新,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产品跟几年前的比起来并没多少改变。 建议有关院校充分利用北京的环境优势,设立相关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专业,培养旅游纪念品研发人才,开设相关课程学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审美元素、工艺流程等,开展职业素质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训练工作,使他们在旅游文化、产品文化内涵、生产与工艺技术、产品设计与包装、国内与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得到培养与训练,全面提升旅游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宋 强 高喜银 郑泽锋:体验设计指导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商场现代化 [J].2008(13) [2]徐世忠:主题纪念品的产生和定义.上海百货[J].2008(14)[3]吕 锋 廉 毅:基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思考.包装工程[J].2005(05) 大学城是若干大学的集合体,在空间上首先表现为大学的集聚。大学的集聚带来了大学校园的集中、各类学生的集中以及多学科的聚集、多种知识结构人才的聚集、科学研究的聚集、教学资源的聚集和教授专家的思想聚集。这种集聚带来了高等教育不同资源间的重组、优化和配置,形成了区域特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各类资源的集聚必然导致某些经济活动在其周边的发展和伴生,必将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重庆大学城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优美的人文环境和产业拓展的巨大空间,同时也具备了发展大学城旅游的客观条件。文章将简介重庆大学城概况,分析大学城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大学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具体对策。 一、重庆大学城概况 重庆大学城是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而确定的重点工程,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地处中梁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建设总投资约300亿元,汇聚了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14所高校。截止目前,重庆大学城已有8所大学投入使用,入驻学生已经达到8万余人。预计到2015年,14所高校将全部建成,师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重庆大学城正着力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生态化的理念,按照校园基础设施一体化、教学设施及科研设施一体化、文化娱乐设施一体化、后勤服务设施一体化、师生资源一体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打造,其发展目标是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城、科技城、人才城、文明城和生态城。 二、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概况1.秀美的自然景观资源 重庆大学城位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地势平坦,依山傍水,背倚缙云秀峰,可远眺歌乐美景,林木葱笼,自然风光十分秀美。依托周边美丽的自然环境,重庆大学城各高校校内景观有机融合了校园周边的自然风景,特色各异。如重庆大学的缙湖、云湖、松林公园,重庆师范大学的桃山、李山,重庆科技学院的灵湖、青杠岭等。重庆大学城美丽的自然景观,使其不仅是绿树掩映、繁花媲美、书生朗朗的美丽校园,更是景观别致、品位高雅、绿荫遍地、令人陶醉 江燕玲 宋 军 刘星星 重庆科技学院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重庆大学城及其旅游资源的概况,提出了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大学城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对策

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理论

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理论 一、旅游资源简述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滨海、高山、湖泊、温泉、森林、峡谷、动植物、气候等等,可以概括为地貌、水文、生物、气候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古建筑、美食、购物、民俗、现代建筑等等,可以概括为人文景观、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体育娱乐和新兴娱乐五大类,也有学者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层面的文化风情,意识层面的文化艺术。国内对于旅游资源的理解有一重要的相似性,即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如保继刚教授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而西方把旅游资源称为旅游吸引物,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包括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甚至包括旅游交通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在旅游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完善旅游系统的结构功能,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从而进一步地发挥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所进行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建议活动。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通盘考虑,合理配置的原则(统筹兼顾,分工协作的原则) 2.遵纪守法、分期实施的原则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综合效应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5.突出特色与坚持创新的原则(独特性、特色性原则) 6.以人为本原则 7.市场导向原则 8.保护性原则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1.地域性 2.多样性 3.综合性 4.永续性 5.文化性

6.系统性 7.阶段性 8.层次性 9.技术性10.基础性 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现代人工吸引物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按投资主题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政府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企业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民间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外商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东部地区的精品开发模式 2)中部地区的特品开发模式 3)西部地区的极品开发模式 4.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 2)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 3)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 4)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 5)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 四、旅游资源开发理论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鉴和学习许多学科和领域已经形成的理论及方法。 第一个理论就是地域分异理论。旅游资源的特性、区位和环境共同组成旅游资源开发的地域条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和分异规律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地域性形成的背景条件。在《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地域性》这篇文章中,就探讨了我国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和我国自然地理地域差异的关系,认为在地理环

“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旅游管理 “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肖鸿燚 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使得“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资源的开发缺乏创意、开发方式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制约“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本文分析“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 “美丽乡村”,简单来说就是指对乡村建设提出的一个具有全局指向性的发展规划,旨在打造新型农村,促进农村发展与繁荣。具体要求就是对村庄的生态环境、文化风尚、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坚持立足长远发展,保障民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乡村特色风景及资源的开发,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使得乡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一、“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趋势 在“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将会朝着创新性、特色性、专项性、生态性的方向发展。创新性和特色性是指在此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要注重对新资源的开发,并打造地方特色;专项性要求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必须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专项研究和发展;最后在进行旅游发展时,必须要注重生态型开发,保证乡村环境的稳定。所以说,面对“美丽乡村”的发展背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遵循合理的开发原则,坚持创新开发的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更

好地去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 二、“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者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对于目前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来说,大部分乡村旅游开发者在开发时并没有完全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认为乡村旅游开发和其他旅游资源开发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所以就只是一味地进行大面积的开发,并没有根据乡村旅游的特征进行一个合理的开发规划,制定出科学的开发计划。且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导致乡村旅游开发不深入,且还存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例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且不符合“美丽乡村”的理念和发展背景。 (二)产品雷同,缺乏创新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产品雷同,缺乏创新的问题。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时,忽视对旅游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大部分的开发只是简单地对资源直接利用,这对游客的吸引力只是一时,而不能发挥长久的经济效益。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情况看,旅游资源并不是非常丰富,甚至存在旅游资源单一、种类较少的现象,而且在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对原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外,并没有对旅游的衍生品进行开发,这就是开发过程中的失误。因为对于乡村旅游来说,资源本来就很缺乏,如果不加大对旅游衍生品的开发,就没有任何旅游的特色。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时,并没有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性设计,只是模仿一些旅游景区出售一些木制品、钥匙吊坠、明信片等。很显然这些都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旅游景点的特色,且也没有对这些旅游产品加入更多的附加值。这种忽视创新性的做法对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任何帮助。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2. 理解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3.初步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4.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5.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点难点】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 1.运用实例,比较不同景区的资源价值 2.针对某一著名景区,正确评价其开发条件的优劣,提出合理化建议。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资源价值 评价标准:主要是看资源的①__________,即美学价值、②__________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③________价值四个方面。 知识点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知识点三客源市场 1.地位评价: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⑥________。 2.评价指标: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⑦____________、停留时间、⑧_________,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3.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影响结果 客源地 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⑨______、⑩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 ?____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1. 2.意义:基础设施决定了旅游地的?________________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习过程】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价值含义资源类型 美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 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 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 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 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 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 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 文化 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 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 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 济效益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