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式解剖截图---头颈部1
- 格式:pptx
- 大小:16.27 MB
- 文档页数:196
颈部解剖——图解(超详细!)7月30日之前缴费一律八折报名以上任意班型参加世中联针刀年会半价颈椎(cervical vertebra)是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颈椎共有七个组成,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每个颈椎都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对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之间由韧带、椎间盘连接形成颈椎。
一、颈椎骨颈椎骨是颈椎的骨骼。
除了第一、二颈椎骨外,形状均以典型的椎骨相类似。
1、第一颈椎的特点: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
2、第二颈椎的特点:第二颈椎又叫枢椎。
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
3、第七颈椎的特点:第七颈椎也称为隆椎,是颈椎最下面的一个,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最长,其余结构和普通锥体一样,它隆突于皮下,随着颈部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第三、四、五、六是普通颈椎,锥体较小,呈椭圆形,上面的横径凹陷,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颈椎的凹陷处,互相嵌入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
二、颈部肌肉1浅层肌肉:颈部肌肉中,对视觉效果影响较大的是浅层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束,其中胸锁乳突肌位于颈侧,斜方肌上束位于颈后。
(1)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内上缘,斜向上止于脸侧下颌的乳突。
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后伸。
(2)斜方肌上束:斜方肌上束位于颈后,起于项韧带、颈椎棘突,止于锁骨、肩峰内缘及肩胛冈下缘。
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单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倾斜、面向后仰旋向对侧2深层肌肉:颈部有很多深层肌肉,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按功能分为两类:第一类起于颈椎,止于颈椎之外的骨或韧带,作用是让颈椎向不同方向倾斜或旋转;第二类起于颈椎,止于其他颈椎或胸椎,作用是让颈椎向不同方向弯曲。
这里需要领会倾斜和弯曲的区别,思考一下:内收下巴和向前抻脖子这两个动作,分别是倾斜还是弯曲?斜角肌是位于颈前的第一类肌肉,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肋骨,两侧收缩时使颈前倾,单侧收缩使颈向侧前方倾。
27张高清解剖图带你认识头、面、颈部骨骼及肌肉名称!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
头部由颅和面部两部分组成。
颅内包含脑,面部有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嘴。
了解头部的结构与功能,让我们更加清楚身体的状态和状况。
头部1、头部的骨骼(分为两大部分)(1)脑颅骨(8块,位于后上部)脑颅由1块额骨、1块枕骨、2块顶骨、2块颞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蝶骨、1块筛骨构成。
(2)面颅骨(15块,位于前下部)面颅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2块下颌骨和隐形于内部的2块犁骨、2块泪骨、2块腭骨、2块下鼻甲骨构成。
2、骨点所谓“骨点”,是指头部骨骼中比较突出显露的部分,“骨点”具有对称性。
头部主要骨点:(1)额结节(2)眉弓(3)眶上缘(4)额骨颧突(5)鼻骨(6)颧结节(7)颧弓(8)下颌角(9)颏结节(10)颏隆凸(11)犬齿隆凸(12)斜线(13)颞线(14)乳突(15)顶丘(16)顶结节(17)上项线(18)枕外隆凸颈部颈部介于头部、胸部和上肢之间。
颈部后方以颈椎为界,与项部分隔。
颈部由前方的舌骨上、下肌群,外侧的胸锁乳突肌,后方(即颈椎的前方)的椎前肌和斜角肌群围成。
颈腔内容纳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颈段及其两侧的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颈根部还有胸膜顶及肺尖等自胸廓上口突入。
这些结构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并于肌肉、器官与血管、神经周围形成筋膜和筋膜间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表明,头痛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发生疼痛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仅次于背痛,颈部疼痛排在第三位。
临床观察证实,许多紧张型头痛往往是由压力引发的,并且许多起源于颈部肌肉的触发点。
通过解决这些触发点,即便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头痛,也可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头、面和颈部的肌肉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头皮肌肉,主要是枕部和额部肌肉(或把它们视为一块肌肉,即枕额肌),这些肌肉能控制头皮和前额的动作。
第二,面部肌肉,主要参与面部表情控制。
第三,下颌肌,通过移动下颌肌打开和合上下颌。
- 161 -- 162 -1. 口轮匝肌2. 提上唇肌3. 上颌骨腭突与切牙管4. 提口角肌5. 上颌窦6. 颧大肌7. 软腭8. 咬肌9. 鼻咽10. 翼内肌11. 颞肌12. 腭帆张肌13. 翼外肌14. 下颌神经15. 咽鼓管16. 上颌动脉17. 头长肌18. 下颌后静脉19. 下颌支20. 岩悬雍垂肌21. 舌咽神经22. 枕骨基底部23. 颈内动脉24. 腮腺25. 迷走神经26. 颈内静脉27. 舌下神经28. 椎动脉29. 脚间池30. 乙状窦31. 乳突小房32. 延髓33. 小脑蚓部34. 小脑扁桃体35. 枕骨36. 小脑半球后叶37. 小脑延髓池38. 头半棘肌- 163 -- 164 -1. 口轮匝肌2. 提口角肌3. 上颌骨腭突4. 硬腭5. 颊肌6. 颧肌7. 软腭8. 面动脉9. 翼外肌10. 咬肌11. 翼内肌12. 颞肌13. 岩悬雍垂肌14. 下颌支15. 头夹肌16. 腭帆张肌17. 头长肌18. 鼻咽19. 寰椎前弓20. 颈内动脉21. 颈内静脉22. 腮腺23. 下颌后静脉24. 迷走神经25. 头外侧直肌26. 舌下神经27. 延髓28. 副神经29. 乳突小房30. 枕骨基底部31. 二腹肌后腹32. 脚间池33. 头夹肌34. 导静脉与髁管35. 小脑扁桃体36. 椎动脉37. 枕骨38. 小脑后叶39. 头半棘肌40. 小脑延髓池- 165 -- 166 -1. 口轮匝肌2. 提口角肌3. 硬腭4. 齿槽突5. 面动脉6. 颊肌7. 软腭8. 咬肌9. 翼外肌10. 下颌支11. 翼内肌12. 腭帆张肌13. 咽上缩肌14. 喉咽15. 头长肌16. 颈内动脉17. 寰椎前弓18. 舌咽神经19. 上颌动静脉20. 迷走神经21. 下颌后静脉22. 舌下神经23. 茎突咽肌24. 副神经25. 腮腺26. 寰椎横突27. 枢椎齿突28. 二腹肌后腹29. 延髓30. 寰椎横韧带31. 椎动脉32. 头外侧直肌33. 寰椎后弓34. 头上斜肌35. 头后小直肌36. 头下斜肌37. 头半棘肌38. 头夹肌- 167 -- 168 -1. 上唇2. 切牙(左1,2)3. 口轮匝肌4. 尖牙(左3)5. 提口角肌6. 前磨牙(左4,5)7. 舌8. 磨牙(6-8)9. 颊肌10. 面动脉11. 悬雍垂12. 咬肌13. 腭帆张肌14. 下颌支15. 咽上缩肌16. 翼内肌17. 头长肌18. 口咽19. 茎突舌肌20. 咽静脉丛21. 茎突咽肌22. 腮腺与下颌后静脉23. 上颌动脉24. 舌咽神经25. 颈内动脉26. 舌下神经27. 寰椎前弓28. 迷走神经29. 横突(孔)30. 副神经31. 二腹肌后腹32. 寰椎侧块33. 胸锁乳突肌34. 枢椎齿突35. 脊髓36. 寰椎横韧带37. 颈深静脉38. 头最长肌39. 斜方肌40. 头下斜肌41. 头半棘肌42. 头夹肌43. 项韧带- 169 -- 170 -1. 口轮匝肌2. 舌(颏舌肌)3. 提口角肌4. 上颚5. 面动脉6. 舌下肌7. 悬雍垂8. 咬肌9. 口咽10. 腭扁桃体11. 翼内肌12. 咽上缩肌13. 腭咽肌14. 颈外动脉15. 头长肌16. 面神经17. 茎突舌骨肌18. 下颌后静脉19. 颈内动脉20. 舌下神经21. 腮腺22. 颈内静脉23. 二腹肌后腹24. 迷走神经25. 颈最长肌26. 副神经27. 肩胛提肌28. 颈长肌29. 胸锁乳突肌30. 椎动脉31. 头最长肌32. 寰椎椎体33. 头夹肌34. 脊髓35. 颈深静脉36. 头下斜肌37. 头半棘肌38. 斜方肌39. 项韧带1. 口轮匝肌2. 降口角肌3. 上颚4. 下颌舌骨肌5. 颏舌肌6. 咬肌7. 舌骨舌肌8. 下颌(下)腺9. 口咽10. 咽上缩肌11. 腭咽肌12. 头长肌13. 咽中缩肌14. 颈外动脉15. 翼内肌16. 腮腺17. 茎突舌肌18. 颈内动脉19. 颈长肌20. 舌下神经21. 寰椎椎体22. 颈内静脉23. 下颌后静脉24. 副神经25. 椎动脉26. 迷走神经27. 胸锁乳突肌28. 颈最长肌29. 头最长肌30. 肩胛提肌31. 脊髓32. 头半棘肌33. 头棘肌与多裂肌34. 颈半棘肌35. 脊椎棘突36. 头夹肌37. 颈深静脉38. 斜方肌39. 项韧带1. 颏肌2. 降口角肌3. 下颚4. 颈阔肌5. 颏舌肌6. 下颌舌骨肌7. 舌骨舌肌8. 会厌9. 舌根10.下颌(下)腺11.茎突舌肌12.口咽13.茎突舌骨肌14.腭咽肌15.二腹肌后腹16.咽中缩肌17.喉咽18.颈外动脉19.头长肌20.喉上神经21.颈长肌22.颈内动脉23.颈外静脉24.颈内静脉25.C3椎体26.副神经27.C4脊神经根28.迷走神经29.脊髓30.胸锁乳突肌31.C3椎板32.椎动脉33.颈深静脉34.肩胛提肌35.棘突36.黄韧带37.头夹肌38.颈棘肌39.项韧带40.头半棘肌41.斜方肌1. 下颌骨2. 降口角肌3. 下颌舌骨肌4. 二腹肌前腹5. 颏舌骨肌6. 舌骨体7. 会厌谷8. 舌骨大角9. 会厌10. 下颌(下)腺11. 喉咽12. 咽下缩肌13. 梨状隐窝14. 颈长肌15. 下颌后静脉16. 甲状腺上动脉17. 颈阔肌18. 头长肌19. 颈总动脉分叉20. 迷走神经21. 颈内静脉22. 脊神经(C3)23. 颈外静脉24. 脊神经(C2)25. 椎动脉26. 胸锁乳突肌27. 脊神经根(C4)28. 椎间盘(C3/4)29. 关节突关节30. 脊髓31. 肩胛提肌32. 黄韧带33. 颈深静脉34. C3后弓35. 头半棘肌36. 颈棘肌37. 斜方肌38. 颈半棘肌39. 头夹肌40. 项韧带1. 甲状舌骨肌2. 胸骨舌骨肌3. 会厌软骨4. 喉前庭5. 喉咽6. 杓状会厌皱襞7. 下颌(下)腺8. 咽下缩肌9. 颈阔肌10.颈总动脉11.C4椎体12.颈长肌13.颈内静脉14.头长肌15.头最长肌16.胸锁乳突肌17.颈外静脉18.脊神经(C4)19.脊髓20.脊神经(C3)21.颈棘肌22.椎动脉23.颈深静脉24.脊神经根(C5)25.颈最长肌26.中斜角肌27.颈半棘肌28.肩胛提肌29.头夹肌30.颈夹肌31.项韧带32.头半棘肌33.斜方肌1. 胸骨舌骨肌2. 甲状舌骨肌3. 甲状软骨4. 颈阔肌5. 喉前庭6. 杓状会厌皱襞7. 喉咽8. 颈前静脉9. 咽下缩肌10.胸锁乳突肌11.颈总动脉12.迷走神经13.颈长肌14.头长肌15.颈内静脉16.脊神经(C4)17.C5横突18.脊神经(C5)19.颈外静脉20.中斜角肌21.C5椎体22.椎动脉23.脊髓24.后斜角肌25.C6后弓26.脊神经根C627.黄韧带28.下关节突29.颈棘肌与多裂肌30.肩胛提肌31.颈半棘肌32.颈最长肌33.头半棘肌34.颈夹肌35.斜方肌36.头夹肌- 181 -- 182 -1. 胸骨舌骨肌2. 甲状舌骨肌3. 肩胛舌骨肌4. 喉5. 甲状软骨6. 颈前静脉7. 颈阔肌8. 梨状隐窝9. 杓状软骨10.甲状腺11.环状软骨12.喉咽13.颈总动脉14.咽下缩肌15.颈内静脉16.迷走神经17.颈长肌18.膈神经19.颈外静脉20.头长肌21.C5椎体22.前斜角肌23.胸锁乳突肌24.后斜角肌25.颈最长肌26.脊神经(C4)27.前后神经根28.中斜角肌29.脊髓30.椎动脉31.颈棘肌与多裂肌32.脊神经(C5)33.颈夹肌34.肩胛提肌35.头半棘肌36.脊椎下关节突37.头夹肌38.脊神经根(C6)39.斜方肌40.C6椎体后弓41.颈半棘肌42.C6棘突- 183 -- 184 -1. 声门2. 环状软骨3. 胸骨舌骨肌4. 杓状软骨5. 声带肌6. 颈前静脉7. 肩胛舌骨肌8. 颈长肌9. 甲状软骨10.头长肌11.甲状舌骨肌12.颈阔肌13.甲状腺14.胸锁乳突肌15.颈总动脉16.脊神经(C4,C5)17.颈内静脉18.椎动脉19.颈外静脉20.脊神经(C6)21.膈神经22.头最长肌23.迷走神经24.关节突关节25.中斜角肌26.颈最长肌27.前斜角肌28.头半棘肌29.后斜角肌30.颈夹肌与头夹肌31.肩胛提肌32.颈棘肌与多裂肌33.后环勺肌34.颈半棘肌35.喉咽36.脊髓37.斜方肌38.C5椎体39.咽下缩肌40.神经根(C7)- 185 -- 186 -1. 喉2. 胸骨舌骨肌3. 声带4. 甲状软骨5. 甲状舌骨肌6. 甲状腺7. 杓状软骨8. 颈前静脉9. 杓横肌10. 颈阔肌11. 颈总动脉12. 胸锁乳突肌13. 颈内静脉14. 膈神经15. 迷走神经16. 头长肌17. 颈外静脉18. 前斜角肌19. 喉咽20. 中斜角肌21. 脊神经(C4,C5)22. 后斜角肌23. 颈长肌24. 脊神经根C625. 头最长肌26. 颈最长肌27. 椎动脉28. 颈夹肌29. 肩胛提肌30. 头半棘肌31. 咽下缩肌32. C5/6椎间隙33. 脊髓34. 颈棘肌与多裂肌35. 黄韧带36. 后椎弓37. 头夹肌38. 斜方肌39. 颈半棘肌- 187 -- 188 -1. 喉2. 甲状软骨3. 甲状杓状肌4. 颈前静脉5. 胸骨舌骨肌6. 杓横肌7. 甲状舌骨肌8. 迷走神经9. 胸骨甲状肌10. 颈阔肌11. 环状软骨12. 咽下缩肌13. 甲状腺14. 颈长肌15. 甲状软骨下角16. 头长肌17. 颈总动脉18. 前斜角肌19. 颈内静脉20. 胸锁乳突肌21. 颈外静脉22. C6椎体23. 膈神经24. C4-6脊神经25. 食管26. 椎动脉27. 中斜角肌28. 头最长肌29. 后斜角肌30. 颈最长肌31. 肩胛提肌32. C7脊神经根33. C7横突与后弓34. 头半棘肌35. 脊髓36. 颈夹肌37. 颈棘肌与多裂肌38. C8前后神经根39. 颈半棘肌40. 斜方肌41. 头夹肌42. 脊椎棘突- 189 -- 190 -1. 胸骨舌骨肌2. 环状软骨3. 气管4. 环甲肌5. 胸骨甲状肌6. 颈阔肌7. 甲状腺8. 颈前静脉9. 肩胛舌骨肌10.迷走神经11.食管12.颈总动脉13.胸锁乳突肌14.颈内静脉15.颈长肌16.膈神经17.颈外静脉18.椎动脉19.前斜角肌20.C4-6脊神经21.C6/7椎间隙22.C7神经根23.中斜角肌24.C6/7关节突关节25.后斜角肌26.头最长肌27.脊髓28.颈最长肌29.头半棘肌30.颈夹肌31.颈棘肌与多裂肌32.肩胛提肌33.斜方肌34.颈半棘肌35.脊椎棘突36.上后锯肌37.菱形小肌38.头夹肌39.项韧带- 191 -- 192 -1. 颈前静脉2. 胸骨舌骨肌3. 胸骨甲状肌4. 颈阔肌5. 甲状腺6. 胸锁乳突肌7. 食管8. 气管9. 颈总动脉10. 迷走神经11. 颈内静脉12. 甲状腺下动脉13. 颈长肌14. 膈神经15. 颈外静脉16. 前斜角肌17. C5-7脊神经18. 椎动脉19. C7椎体20. 脊髓21. 中斜角肌22. 第一肋骨23. 后斜角肌24. 颈椎横突25. C8神经根26. 上后锯肌27. 肩胛提肌28. 颈棘肌与多裂肌29. 颈髂肋肌30. 颈半棘肌31. 颈最长肌32. 棘突间韧带33. 颈夹肌34. 斜方肌35. 头半棘肌36. 菱形小肌37. 头夹肌- 193 -- 194 -1. 甲状腺2. 食管3. 颈前静脉4. 甲状腺下静脉5. 气管6. 颈阔肌7. 胸锁乳突肌8. 颈内静脉9. 迷走神经10. 膈神经11. 颈总动脉12. 前斜角肌13. 椎动脉14. C5-7脊神经15. 颈外静脉16. C8神经根17. 颈长肌18. T1横突19. 中斜角肌20. 肋间肌21. T1椎体商后缘22. 脊髓23. 后斜角肌24. 颈髂肋肌25. 第一肋骨26. 肩胛提肌27. C7/T1椎间隙28. 上后锯肌29. 头半棘肌30. 颈夹肌31. 颈棘肌与多裂肌32. 头夹肌33. 颈半棘肌34. 斜方肌35. 菱形小肌36. 棘突间韧带- 195 -- 196 -1. 颈前静脉2. 气管3. 胸锁乳突肌4. 甲状腺5. 颈总动脉6. 胸骨舌骨肌7. 颈阔肌8. 食管9. 颈内静脉10. 颈长肌11. 迷走神经12. 椎动脉13. 膈神经14. T1椎体15. 颈外静脉16. C5-8颈丛17. 前斜角肌18. 中斜角肌19. T1神经根20. 后斜角肌21. 肋间肌22. 第一肋骨23. T1横突24. 肋椎关节25. 黄韧带26. 脊髓27. 肩胛提肌28. 头半棘肌29. 上后锯肌30. 颈髂肋肌31. 颈半棘肌32. 颈棘肌与多裂肌33. 斜方肌34. 颈夹肌35. 脊椎棘突36. 头夹肌(37. 棘突间韧带38. 菱形小肌- 197 -颈部淋巴结1. 颏下淋巴结2. 颌下淋巴结3. 咽后淋巴结4. 耳前淋巴结5. 颈静脉上组淋巴结6. 颈深淋巴结7. 颈背淋巴结8. 颈前静脉淋巴结9. 颈部表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分类)Level1a二腹肌间颏下淋巴结Level1b颌下淋巴结Level2a颈内静脉前、中、后淋巴结Level2b颈内静脉背侧淋巴结Level3沿颈静脉的淋巴结Level5a颈后三角淋巴结,上及环状软骨Level6颈动脉腹侧淋巴结- 198 -颈部淋巴结3.咽后淋巴结6.颈深淋巴结7.颈背淋巴结8.颈前静脉淋巴结 10.喉前淋巴结 11.颈静脉下组淋巴结12.颈前淋巴结 13.气管前淋巴结 14.甲状腺淋巴结 15.气管旁淋巴结 16.锁骨上淋巴结17.颈部表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分类)Level3沿颈静脉的淋巴结Level4颈静脉下淋巴结Level5a颈后三角淋巴结,上及环状软骨上缘Level5b颈后三角淋巴结,界至及环状软骨下缘Level6颈动脉腹侧淋巴结- 199 -- 200 -颈部间隙1. 咀嚼间隙(咀嚼肌,下颌体与下颌支,下齿槽神经,上颌动脉,翼丛,舌神经)2. 咽旁间隙(三叉神经,咽动脉)3. 表浅粘膜间隙(粘膜下唾液腺,淋巴组织)4. 咽后间隙5. 腮腺间隙(腮腺,面神经,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6. 动脉间隙(颈动脉,颈静脉,颅神经Ⅸ-Ⅻ)7. 椎前间隙(椎前与椎旁肌肉,膈神经)8. 内侧间隙(甲状腺,气管旁间隙)9. 椎周间隙(椎前部)10. 椎周间隙(椎旁部)颈部筋膜A颈筋膜浅层B咽颅底筋膜C颈深筋膜中层D颈动脉间筋膜E颈动脉鞘F颈深筋膜深层1. 舌骨上肌群2. 舌骨体3. 会厌前间隙4. 下颌下腺5. 舌会厌襞6. 会厌谷7. 舌骨大角8. 会厌9. 颈前静脉10. 腮腺11. 喉咽12. 颈外动脉13. 颈内动脉14. C3椎体15. 颈内静脉16.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17. 咽会厌襞18. 咽下缩肌19. 颈动脉叉20. 颈长肌21. 椎动脉1. 甲状舌骨膜2.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3. 会厌前间隙4. 颈阔肌5. 会厌6. 喉7. 梨状隐窝8. 杓状会厌皱襞9. 颈前静脉10.咽下缩肌11.颈总动脉12.颈长肌13.颈内静脉14.椎动脉15.甲状腺上切迹16.会厌软骨茎17.假声带18.甲状软骨薄板19.甲状软骨上角20.C4椎体1.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2. 甲状软骨3. 甲状杓状肌4. 喉前庭5. 咽喉周围间隙6. 梨状隐窝7. 杓状软骨结节8. 杓状软骨体9. 甲状软骨上角10.杓横肌11.环状软骨12.颈总动脉13.颈内静脉14.颈长肌15.C4椎体16.椎动脉17.喉结18.声门裂19.声带肌20.真声带21.颈前静脉22.甲状腺23.杓斜肌24.食管25.C5椎体1.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2. 喉前连合3. 声带肌4. 甲状软骨5. 颈前静脉6. 声门下腔7. 环甲关节8. 环状软骨薄板9. 甲状腺10.咽下缩肌11.颈长肌12.C6椎体13.环甲膜14.咽喉周围间隙15.胸锁乳突肌16.甲状软骨下角17.颈内静脉18.颈总动脉19.食管20.椎动脉1. 腭扁桃体2. 枕骨大孔3. 犁骨4. 前纵韧带5. 鼻咽与颈长肌6. 枢椎齿尖韧带7. 硬腭8. 覆膜9. 切牙管10.后寰枕膜11.口轮匝肌12.寰椎前弓13.软腭14.枕骨下脂肪15.舌与口腔上纵肌16.寰椎横韧带17.舌横肌18.寰椎齿突19.颏舌肌与舌中隔20.项韧带21.下颌骨22.黄韧带23.口咽24.棘间肌25.颏舌骨肌26.杓状横肌与斜肌27.下颌舌骨肌28.C6椎体与椎间盘29.舌骨30.喉31.会厌32.C7棘突33.会厌谷34.咽下缩肌35.甲状软骨36.脊髓37.前庭韧带与喉前庭38.棘突39.声韧带(假声带)40.后纵韧带41.胸骨甲状肌42.前纵韧带43.甲状腺44.食管45.气管46.头臂干。
头部(3-4分)头部分区:颅(考察颅顶和颅底,颅内不考)和面其中,颅顶包括额顶枕区和颞区额顶枕区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及颅顶肌(枕肌,额肌)-—头皮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头皮和颅骨外膜(1)范围较大,炎症及出血已广泛蔓延(2)通过导静脉emissary v与颅骨板障v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可向颅内扩散颅骨外膜与颅缝紧密愈合,故骨膜下血肿常局限说明:1.帽状腱膜若撕裂,尤其是横向裂口因额枕肌牵拉而裂开。
故缝合头皮应当注意对帽状腱膜做切口时,亦可利用其横向裂口较大来处理1.浅筋膜内有血管因为浅筋膜内被脂肪分成笑个,所以感染时不易扩散,出血断端不能自行回缩闭合,出血较多,须压迫止血前组滑车上art,v,n supratrochelear art,v,n(眼动脉,眼神经的分支)眶上art,v,n supraorbital art,v,n后组枕动脉伴枕大神经 occipital art ,greater occipital n外侧组耳后血管枕小神经 posterior auricular a,v & lesser occipital n意义1。
颅顶血管神经常常以颅顶点位中心,所以麻醉时须多点麻醉,止血时以出血点为中心,环形压迫。
2.做切口时,应多取与血管平行的走向切开3.皮瓣常保留颅顶区,以周围为蒂,以保持皮瓣的血供颞区层级皮肤,浅筋膜,颞筋膜(temporal fascia),颞肌(temporalis) 颅骨外膜说明:1.浅筋膜内血供神经耳前组颞浅动静,耳颞神经伴行出腮腺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v & auriculotemporal n耳后组耳后动静脉&枕小神经意义1.耳轮脚(crus of helix)前方可进行局部阻滞麻醉—-—-颞浅神经2.颞筋膜和颞肌致密,当颅内骨折时,处理骨后,可直接缝合颞筋膜和颞肌,足够保护脑组织3.翼点pterion 4骨汇合额,顶,颞,蝶 frontal, parietal, temporal,sphenoid bone颧弓zygomatic arch以上两横指处此处为颅骨薄弱部分,内面脑膜中动脉沟sulcus for middle meningeal art,通过脑膜中动脉前支middle meningeal art 骨折可造成硬膜外血肿甚至蛛网膜下隙血肿面部重点腮腺咬肌区面部浅层血管神经面部浅层皮肤与浅筋膜内有神经血管,腮腺管穿行血管(颈外动脉-—-)面动脉facial art—--内眦动脉 angular art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相交处可触及搏动,此处亦可压迫止内眦静脉———面静脉——-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 anterior branch of retromandibular v汇合---颈内静脉面静脉及翼丛及颅内海绵窦交通见课本 P28 危险三角两侧口角至鼻根的部位翼丛 pterygoid plexus 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