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使至塞上》精品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B.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正确答案是:B.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都是比喻,征蓬、归雁喻指自己受命出使。
B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形容莲叶新鲜碧绿。
),这句诗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莲叶”比作“田田”,意思是莲叶新鲜碧绿。
A这句诗是“海上生明月”意思是“海上升起一轮明月”,C这句诗是“秋风萧瑟”意思是“秋天的风萧瑟”,D这句诗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思是“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这句诗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所以只有B 与题干句子的修辞手法相同。
故选B。
一、文学常识1、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话书乐无不精通,诗画作品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王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坠入空门,作品的风格也充满了空灵的色彩,后任因此称他为诗佛。
2、作家、作品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子。
他的诗篇佳句甚多,如《送元二使安西》、《观猎》、《使至塞上》等诗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他和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
二、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解释词语意思。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②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③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④属国:我国古时的一种官制,大的封地称都督府,小的称州郡。
这里“属国”实指边疆之国。
⑤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就暗指了远行的“蓬人”。
⑥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暗写“远人”。
《使至塞上》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使至塞上》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3分)默写这首诗。
使至塞上
,。
,。
,。
,。
2.(3分)《使至塞上》这首诗作者,(朝)诗人。
3.(3分)《使至塞上》诗句中“,”描写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4.(3分)《使至塞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3分)《使至塞上》这首五言诗写了诗人的情景,三、四句诗人写自己像一样随风而去出临,像一样进入。
6.(3分)《使至塞上》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7.(3分)《使至塞上》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是。
8.(3分)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使至塞上》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王维;唐;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5.奉命赴边慰问边塞守军;汉塞;归雁;胡天;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7.都护在燕然;8.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2. 古诗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②未遮山,白雨②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①醉书:喝醉酒时写下的作品。
②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③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1)“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思是(2)这四句诗就像四幅画:“云、、、”四字,写岀了夏日暴雨骤至又雨过天晴的特殊景象。
(3)诗的前两句巧用比喻,“”“”描绘云和雨的特点;“”和“”又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后两句中一个“”字突出天色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
3. 读诗句,完成练习。
美丽江南——《江南春》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______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
(填序号)[3]第①②句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
[4]“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使至塞上练习题及答案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使至寨上》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使至塞上》《从军行》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从军行①吹角动行人②,喧喧行人起。
笳③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④颈,归来献天子。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
诗人王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写下了这首诗。
②行人:征人。
③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
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
④名王:指匈奴首领。
15.“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在这里如何理解?16.两首诗均为王维所作,所表达情感却不一致,请具体分析。
【答案】15.“征蓬”指飘飞的蓬草,王维用“征蓬”自喻,写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16.《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之情,以及诗人看到塞外风光后的豪迈、豁达;《从军行》表达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
“征蓬出汉塞”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诗人以“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6.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甲诗,写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乙诗,“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意为: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使至塞上》王维【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dì tăn shāo wēi căi hóng yī shangxĭ quèdiăn zhuìbèn zhuōdān bó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抡.起(lūn lún)陨.落(yŭn yuĕn)旗帜.(zhĭ zhì)芭.蕉(pā bā)岷.山(mín mĭn)磕.头(kā kē)搁.板(gē é)倾.斜(qīng qíng)三、形近字组词。
娥(_________)燥(_________)漠(_________)御(_________)鹅(_________)澡(_________)摸(_________)街(_________)俄(_________)躁(_________)膜(_________)衔(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①(____)(____)褴褛②(____)头(____)气③得意(____)(____)④(____)精(____)神⑤天(____)海(____)⑥成群(____)(____)1.请写出两个与③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2.请写出两个与④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五、选词填空。
检测推测猜测1.这件事非常复杂,又没有线索,叫人很难(______)。
2.飞船在火星的土壤中未(______)到有机分子。
3.据专家(______),这里曾经有恐龙活动。
精美精致精巧4.她生活得很(______),让人羡慕。
5.这辆汽车模型制作十分(______)。
6.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寒食》这首诗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______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了讽刺。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习题】一、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练习题及答案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使至寨上》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使至塞上》习题
一、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萧.(xiāo sù)蓬.(péng féng)
属.(shǔyú)候.(hóu hòu)
二、选一选,填一填。
萧箫
()条、笙()
蓬逢
()勃、适()
三、解释下列词语。
征蓬:
萧关:
四、翻译下列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五、学习了这篇课文,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拓展。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
(1)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挈全文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萧.(xiāo)蓬.(péng)
属.(shǔ)候.(hóu)
二、(萧)条、笙(箫)
(蓬)勃、适(逢)
三、略。
四、略。
五、略。
六、1、D 2、A
3、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5、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1)有名(出名、闻名)(2)大(3)干扰(扰乱、使……乱)(4)形体、身体
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意思符合即可)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A
10、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11、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12、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