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碘盐监测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71 KB
- 文档页数:7
碘盐监测相关计算公式(一)判定标准1.合格碘盐:定量检测以食盐中碘含量18~33mg/kg为合格碘盐。
2.不合格碘盐:5-18mg/kg和>33mg/kg为不合格碘盐。
3.非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mg/kg为非碘盐。
(二)监测指标1.碘盐覆盖率2.合格碘盐食用率3.碘盐合格率4.非碘盐率居民食用的碘含量低于5mg/kg的盐1.甲状腺容积=0.479×(甲状腺左叶长度×左叶宽度×左叶厚度+甲状腺右叶长度×右叶宽度×右叶厚度)/1000。
(注:甲状腺容积的单位为ml,甲状腺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单位为mm)一般长在25-30左右,宽和厚在8-12、13左右,平均容积在3左右。
2.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4.5ml的人数+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5.0ml的人数+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6.0ml的人数)/检查人数×100%。
三、评价标准(1)甲肿判定:甲状腺肿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276-2007)进行检查和判定: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4.5ml;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5.0ml;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6.0ml。
(2)碘盐判定:定量检测以食盐中碘含量18~33mg/kg为合格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mg/kg为非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18mg/kg和>33mg/kg为不合格碘盐。
(3)碘营养水平的评价(用尿碘中位数反映碘营养水平):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WHO/UNICEF/ICCIDD)提出的尿碘中位数标准,即1.儿童和普通成人尿碘中位数<100μg/L为碘不足,100-199μg/L为碘适宜,200-299μg/L为碘高于适宜量,≥300μg/L为碘过量;2.孕妇尿碘中位数<150μg/L为碘不足,150-249μg/L为碘适宜,250-499μg/L为超过适宜量,≥500μg/L为碘过量。
碘盐监测相关计算公式(一)判定标准1.合格碘盐:定量检测以食盐中碘含量18~33mg/kg为合格碘盐。
2.不合格碘盐:5-18mg/kg和>33mg/kg为不合格碘盐。
3.非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mg/kg为非碘盐。
(二)监测指标1.碘盐覆盖率2.合格碘盐食用率3.碘盐合格率4.非碘盐率居民食用的碘含量低于5mg/kg的盐1.甲状腺容积=0.479×(甲状腺左叶长度×左叶宽度×左叶厚度+甲状腺右叶长度×右叶宽度×右叶厚度)/1000。
(注:甲状腺容积的单位为ml,甲状腺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单位为mm)一般长在25-30左右,宽和厚在8-12、13左右,平均容积在3左右。
2.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4.5ml的人数+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5.0ml的人数+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6.0ml的人数)/检查人数×100%。
三、评价标准(1)甲肿判定:甲状腺肿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276-2007)进行检查和判定: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4.5ml;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5.0ml;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6.0ml。
(2)碘盐判定:定量检测以食盐中碘含量18~33mg/kg为合格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mg/kg为非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18mg/kg和>33mg/kg为不合格碘盐。
(3)碘营养水平的评价(用尿碘中位数反映碘营养水平):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WHO/UNICEF/ICCIDD)提出的尿碘中位数标准,即1.儿童和普通成人尿碘中位数<100μg/L为碘不足,100-199μg/L为碘适宜,200-299μg/L为碘高于适宜量,≥300μg/L为碘过量;2.孕妇尿碘中位数<150μg/L为碘不足,150-249μg/L为碘适宜,250-499μg/L为超过适宜量,≥500μg/L为碘过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
监测方案(2018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8.01.05
•【文号】国卫办疾控函〔2018〕19号
•【施行日期】2018.01.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疾病监测
正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的通
知
国卫办疾控函〔2018〕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贯彻落实《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保护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身体健康,根据《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19380-2016)标准的有关要求,我委组织修订了《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试行)》。
现将修订后的《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印发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请认真组织实施。
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监测结果进行通报。
附件: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8年1月5日。
盐中碘含量的检测方法概述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和智力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人们获得足够的碘,各国纷纷开展了碘盐程序,即向盐中添加碘化钾或碘化钠来增加盐的碘含量。
为了确保盐中碘含量的合格和均匀性,需要进行碘盐的检测。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盐中碘含量检测方法。
碘盐检测方法1.碘滴定法碘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盐中碘含量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用含有淀粉的碘滴定溶液滴入待检样品中,当滴定溶液中的碘剩余时,会出现蓝色继续滴加,直到不再出现蓝色为止,这时滴定液中的碘与样品中的碘达到平衡。
通过滴定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碘含量。
2.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盐中碘含量检测方法。
它利用电化学池中的两个电极测量样品中的电位变化来确定碘的含量。
通常使用的电化学方法有极谱法、电位滴定法等。
3.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过能力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对于盐中的碘含量检测,可以利用碘化物-淀粉反应中产生的蓝色复合物对样品中的碘进行测定。
通过测量复合物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碘含量。
4.电导法电导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电导率来确定其中溶解物质的含量的方法。
盐中碘的浓度较高时,样品中的电导率也相应增加。
可以通过测量盐溶液的电导率来间接测定其中碘的含量。
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盐中碘的含量。
该方法通过将碘化钠、碘化钾等碘化物溶解在盐水中,然后将溶液喷射到氢火焰或氧-甲烷火焰中,利用相应的碘元素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碘盐检测注意事项1.样品准备:样品应当充分混匀,避免团块和颗粒的存在,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操作规范:在进行碘盐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误差的发生。
3.校准仪器:使用前需要校准仪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重复测试:为了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测试,然后取平均值。
碘盐监测相关计算公式(一)判定标准1. 合格碘盐:定量检测以食盐中碘含量18〜33mg/kg为合格碘盐2. 不合格碘盐:5-18mg/kg和>33mg/kg为不合格碘盐。
3. 非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mg/kg为非碘盐。
(二)监测指标1.碘盐覆盖率碘盐覆盖率--2.合格碘盐食用率碘舍量> 5mg/kg盖样份敎-X 100%检测份数合格碘盐食用率=-3.碘盐合格率掩务国家琪含董最新标濮约埜样份数X 100%袴合国家琪含量最黠右准的赴徉份壮碘盐合格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非碘盐率居民食用的碘含量低于5mg/kg的盐1. 甲状腺容积=0.479 X (甲状腺左叶长度X左叶宽度X左叶厚度+甲状腺右叶长度x右叶宽度x右叶厚度)/1000。
(注:甲状腺容积的单位为ml,甲状腺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单位为mm一般长在25-30左右,宽和厚在8-12、13左右,平均容积在3左右。
2.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4.5ml的人数+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5.0ml的人数+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6.0ml的人数)/检查人数X 100%三、评价标准(1)甲肿判定:甲状腺肿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276-2007)进行检查和判定: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4.5ml ;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5.0ml ;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6.0ml。
(2)碘盐判定:定量检测以食盐中碘含量18〜33mg/kg为合格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mg/kg为非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18mg/kg和>33mg/kg为不合格碘盐。
(3)碘营养水平的评价(用尿碘中位数反映碘营养水平):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WHO/UNICEF/ICCIDD提出的尿碘中位数标准,即1•儿童和普通成人尿碘中位数<100卩g/L为碘不足,100-199卩g/L为碘适宜,200-299卩g/L为碘高于适宜量,>300卩g/L为碘过量;2. 孕妇尿碘中位数<150卩g/L为碘不足,150-249卩g/L为碘适宜,250-499卩g/L为超过适宜量,>500卩g/L为碘过量。
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食用盐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而食用盐中的碘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对于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以及预防甲状腺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和测定食用盐中的碘含量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食用盐中的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人体健康需求,我们需要进行准确的测定。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碘酸盐滴定法。
我们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试样食用盐和一些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包括研钵、研杵、天平、滴定管、酒精灯等。
确保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干燥,以防止外部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试样食用盐粉碎成细粉,并称取一定量的样品。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重复取样多次,然后取平均值。
将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用研杵充分搅拌,使食盐溶解。
然后,我们将溶解后的食用盐溶液转移到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酸性碘化钾溶液。
酸性碘化钾溶液会与食盐溶液中的碘化物反应生成碘。
待溶液中的碘生成后,我们用含有淀粉的溶液滴定到溶液变蓝为止。
淀粉在碘存在下会形成蓝色复合物,这是我们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
在滴定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滴定液的加入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当溶液颜色由无色转变为浅黄色时,我们需要减慢滴定速度,并不断搅拌溶液。
当溶液变蓝后,立即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根据滴定液消耗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食用盐中碘的含量。
通过测定多个样品的碘含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平均值。
需要注意的是,碘酸盐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谨慎。
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总结起来,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我们日常饮食的健康。
通过碘酸盐滴定法,我们可以准确测定食用盐中的碘含量,进而保障人体健康。
在进行测定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干燥,样品的取样和溶解,滴定的过程和终点的判断等因素,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全国各地食盐碘含量标准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1. 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以碘离子计)为20mg/kg至30mg/kg。
2. 碘盐中碘含量均匀度的允许波动范围为±30%。
3. 省(区、市)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
在选定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时,省(区、市)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本地区人群的实际碘营养水平;
(2)加碘盐的质量和稳定性;
(3)其他因素,如地区性甲状腺肿的流行情况等。
4. 新标准中的食用盐碘含量可以选择20mg/kg、25mg/kg、和30mg/kg 三种加碘水平。
这是基于中国相关研究和实际数据,经过科学论证后确定的。
同时,为了确保公众健康,新标准还规定了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均匀度允许波动范围为±30%。
这种规定可以保证每一包(或每份)食用盐中的碘含量都符合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
总之,全国各地食盐碘含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论证和实际情况的考虑,旨在保障公众健康。
同时,标准也规定了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均匀度允许波动范围,以确保每一包(或每份)食用盐都符合标准要求。
在选择食用盐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食用盐碘含量。
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为贯彻落实《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19380-2016)标准的有关要求,加强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监测工作机制,指导病情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机结合,保护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及时掌握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户未加碘食盐普及情况,动态评价内外环境碘含量变化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一)监测范围。
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陕西及其他省(区、市)按照《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19380-2016)划定的高碘地区。
(二)监测点的选择。
监测省份以县为单位开展监测工作,在划定的高碘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确定监测点。
各监测县将水碘中位数大于100μg/L的行政村按照水碘值进行排序,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每个县抽取5个行政村,如果少于5个行政村则全部抽取(如果有水碘中位数在300μg/L以上的行政村,保证至少抽取一个),结果填入表1。
(三)监测方法和内容。
1. 必测指标。
(1)生活饮用水水碘。
如监测村已改水,则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并采集2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碘含量(计算平均值);如监测村尚未改水,采用10%抽样法,将每个村分成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在多于50口水井的村,从每个方位中各随机抽取10%的井(某方位不足10口井时则抽取饮用人口最多的1口井);少于50口井的村,每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口井;少于5口井的村全部抽取,测定水碘含量。
同时,调查监测村的人口学资料,结果填入表2。
(2)儿童甲状腺容积、尿碘和盐碘。
在每个监测点所在村小学或所在乡镇中心小学,抽取监测点所在村的40名8—10岁非寄宿学生(年龄均衡、男女各半)检测甲状腺容积(不足40名时年龄扩大到6—12岁),结果填入表3。
同时采集儿童尿样和儿童家中食用盐样,检测尿碘含量并半定量检测食用盐碘,结果填入表4。
碘盐监测实施方案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保证碘盐合格率,我国对碘盐进行监测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施碘盐监测工作,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监测对象。
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碘盐监测工作,监测对象包括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的碘盐产品以及居民家庭使用的碘盐。
二、监测内容。
1. 对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其生产的碘盐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对市场销售的碘盐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验其碘含量和质量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 对居民家庭使用的碘盐进行定期抽样检测,以了解居民使用的碘盐是否合格。
三、监测方法。
1.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抽样方法,对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的碘盐产品进行抽样。
2.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实验方法,对碘盐产品的碘含量、外观、气味、溶解性等指标进行检测。
3. 对居民家庭使用的碘盐进行定期抽样检测,采用快速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责任。
1. 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碘盐产品质量的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市场销售的碘盐产品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居民应自觉选择合格的碘盐产品,并妥善保存和使用。
五、监测结果处理。
1. 对于检测结果合格的产品,给予合格证明,并进行合格产品的宣传推广。
2. 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产品,责令生产企业进行整改,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3. 对于居民家庭使用的碘盐,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回收,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六、监测效果评估。
1. 对实施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监测工作。
2. 对碘盐监测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七、监测宣传教育。
1. 加强对碘盐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碘盐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加强对合格碘盐产品的宣传推广,引导居民选择合格的碘盐产品。
总之,实施碘盐监测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履行监测职责,确保碘盐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附件:全国碘盐监测方案(修订)食盐加碘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策略。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碘盐生产、销售和居民食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必须长期、系统地开展碘盐监测工作。
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29号),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范围和对象本方案适用于除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高碘地区外的所有的县(市、区、旗)。
监测对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碘盐生产加工或分装和批发企业第二层次:居民户二、监测方法(一)抽样频次1、第一层次:每月进行一次抽样监测。
2、第二层次:每年进行一次抽样监测。
(二)抽样方法1、第一层次:抽样方法见附录1。
2、第二层次:抽样方法见附录2。
(三)检测方法盐碘含量均按照国标GB/T 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川盐或特殊盐种采用仲裁法定量测定。
(四)判定标准1、第一层次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根据GB 5461-2000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35±15mg/kg(20-50mg/kg)。
2、第二层次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20-50 mg/kg。
3、非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5mg/kg。
4、不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5-20mg/kg(不含20 mg/kg)或>50mg/kg。
三、监测指标(一)第一层次:批质量合格率、盐碘含量均数、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
(二)第二层次:非碘盐率、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
具体计算公式见附录4。
四、组织实施(一)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碘盐监测方案,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碘盐监测工作;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组织、领导和协调本省碘盐监测工作;3、地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辖区的碘盐监测工作。
我国现行碘盐的推行标准
一、碘含量
根据国家标准GB2687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碘盐》,碘盐的碘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一千克未加碘食盐,其中含碘量不得少于30毫克(mg);
2.每一千克加碘食盐,其中含碘量不得少于50毫克(mg);
3.每一千克低钠加碘食盐,其中含碘量不得少于40毫克(mg)。
二、碘酸钾
根据国家标准GB2687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碘盐》,碘盐必须以碘酸钾为稳定剂,其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一千克未加碘食盐,其中碘酸钾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mg);
2.每一千克加碘食盐,其中碘酸钾含量不得超过6毫克(mg);
3.每一千克低钠加碘食盐,其中碘酸钾含量不得超过4毫克(mg)。
三、包装标识
1.碘盐的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标识清晰、规范,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2.碘盐的包装必须防潮、防霉、防虫蛀等,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碘盐的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异味,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生产销售
1.碘盐的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
2.碘盐的销售网点必须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并建立进销货台账等质量安
全管理制度;
3.禁止将碘盐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调味品。
五、储存运输
1.碘盐的储存场所必须干燥、通风、阴凉、防晒等,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碘盐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和潮湿,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3.禁止将碘盐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一、背景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国家之一,坚持普及碘盐是持续纠正人群碘营养缺乏的唯一有效途径。
10多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得到改善。
但是,一些原盐产区、西部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群仍在遭受缺碘危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强化碘缺乏病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确保各省(区、市)及95%以上的县(市、区、旗)按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根据《201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行动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及时掌握缺碘地区居民户碘盐普及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三、内容与方法(一)碘盐监测。
1.监测内容。
居民户食用盐。
2.监测时限。
各省(区、市)以县(市、区、旗)为单位开展监测。
每年4月1日至6月15日,完成随机抽样监测及数据传报;每年6月1日至8月15日,完成重点抽样监测及数据传报。
3.监测方法。
(1)随机抽样监测。
①所辖有9个以上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市、区、旗)。
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东、西、南、北片区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中部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抽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每个被抽中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不足4个行政村(居委会)时全选(下同),填写表1;在每个被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8户居民食用盐,填写表2。
②所辖有9个或不足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市、区、旗)。
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辖有5个或不足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市、区、旗),抽取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填写表1;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15户居民食用盐,填写表2。
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为了解我县居民户碘盐的覆盖情况及使用质量,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和《云南省碘监测方案》对居民户碘盐进行监测。
结果两年共监测居民户盐样601份,合格595份,2010年301份,合格298份,不合格3份;2011年300份,合格297份,不合格3份,碘盐合格率均为99.00%,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9.00%。
已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90%)。
结论我县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全县的居民户食用碘盐质量保持在良好的稳定状态,现行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和策略具有可行性。
应继续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巩固取得的碘缺乏病防治成效。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乏病的防治一直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全民食用盐加碘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重要策略。
为全面掌握江川县居民碘盐质量及普及情况,确保人群碘摄入水平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制定了《江川县2010、2011年碘盐监测计划实施方案》。
于2010年、2011年3月对江川县五个乡镇居民户碘盐进行了随机抽样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全县选取5个乡镇1.2 抽样方法参照《云南省碘监测方案》,凡不足9个乡镇的县(区),按东、西、南、北、中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村委会),其中2个行政村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另外2个行政村距乡(镇)政府5公里外抽取。
每个行政村抽取15户居民盐样。
1.3 检测方法采用GB/T13025.7-1999的标准,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碘的含量。
1.4 判定标准根据GB5461—2000标准〔1〕判定,合格碘盐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35±15mg/kg(20~50mg/kg);不合格碘盐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5~20mg/kg(不含20mg/kg)或>50mg/kg;非碘盐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5mg/kg。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方案策划1500字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方案引言: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由于碘摄入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之一,尽管在碘缺乏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们制定了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方案。
一、方案目标:1. 提高全民对碘缺乏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2. 提高碘摄入量,减少碘缺乏病患者数量;3. 加强碘缺乏病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具体措施:1. 宣传推广:(1)组织制作宣传材料,包括海报、宣传册和视频等,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碘缺乏病的危害、预防和治疗知识;(2)举办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邀请医生和专家讲解碘摄入量的重要性和预防碘缺乏病的方法。
2. 加强碘营养的监督和管理:(1)加强食品加碘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确保食品加碘量符合国家标准;(2)加强食品市场的监测和抽检,对不符合加碘要求的食品进行处罚;(3)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加入碘盐联盟,积极推广使用碘盐。
3. 开展碘缺乏病的监测和评估:(1)建立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碘摄入量和碘缺乏病发病率进行监测和评估;(2)加强对高碘缺乏地区和高风险人群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4. 引导和促进健康饮食:(1)加强对全民健康饮食的宣传和教育,提倡均衡饮食,合理搭配食物;(2)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推广富含碘的食品,如海产品、海带等;(3)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2. 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碘缺乏病的监测、评估和防治;3. 医疗机构负责开展碘缺乏病的诊断、治疗和宣教工作;4. 食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加碘政策的制定和监督管理。
四、预计效果和评估:1. 提高全民对碘缺乏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碘缺乏病的发病率;2. 增加食品加碘政策的落实率,提高碘摄入量;3. 建立完善的碘缺乏病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碘缺乏病问题。
碘盐中碘含量的标准碘盐是指在普通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或碘化钠,以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
碘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碘盐中的碘含量标准则是保证碘盐的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对碘盐中碘含量的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以保障人们摄入足够的碘,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
根据《食盐加碘工作技术规范》,碘盐中的碘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 26878-2011中的规定。
具体来说,碘盐中的碘含量应在20~60mg/kg之间,其中碘化钠和碘化钾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903中的规定。
为了确保碘盐中的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对碘盐进行抽检和监测。
一旦发现碘盐中的碘含量超出国家标准范围,相关部门将对生产企业进行责任追究,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处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碘盐中的碘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作为碘盐的文档创作者,我们应该加强对碘盐中碘含量标准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碘盐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正确选择和使用碘盐,保障人们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监督有关部门对碘盐的抽检和监测工作,确保碘盐中的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碘盐中的碘含量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指标,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和监督工作,确保碘盐的质量和安全性,让人们放心食用,远离碘缺乏病的困扰。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碘盐中碘含量标准的重要性,共同为人们的健康努力奋斗。
碘营养监测实施方案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饮食习惯差异大,碘缺乏病是我国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
因此,对碘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对于了解人群碘营养状况、制定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碘营养监测的实施方案。
一、监测对象确定。
1.1 人群分类。
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和需求,将监测对象分为儿童、孕产妇、青少年、成人等不同群体。
1.2 监测范围。
在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饮食习惯的地区,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监测。
二、监测指标选择。
2.1 生物学指标。
通过测定尿碘、血碘等生物学指标,了解人群碘的摄入状况和代谢情况。
2.2 食物碘含量。
对当地主要食物的碘含量进行测定,了解人群碘的摄入来源和摄入量。
三、监测方法。
3.1 采样方法。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2 实验室分析。
采集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和设备进行测定,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结果分析。
4.1 数据统计。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分布情况。
4.2 结果解释。
根据监测结果,对人群碘摄入状况进行解释,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五、监测结果应用。
5.1 制定干预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碘营养干预措施,提高碘营养水平。
5.2 监测效果评估。
实施干预措施后,对监测对象进行再次监测,评估干预效果。
六、监测报告撰写。
6.1 结果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监测报告,对人群碘营养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6.2 结果宣传。
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引起社会关注,促进相关部门和个人重视碘营养问题。
以上就是碘营养监测的实施方案,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碘营养政策和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重视碘营养监测工作,为改善人群的碘营养状况做出更大的努力。
全国碘盐监测方案
食盐加碘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重要策略。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碘盐生产、销售和居民食用悄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必须长期、系统地开展碘盐监测工作。
特制定碘盐监测方案。
一、监测范围和对象
全省的所有的县(市、区)。
监测对象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碘盐生产加工或分装和批发企业
第二层次:居民户
二、监测方法
(一)抽样频次
1、第一层次:每月进行一次抽样监测。
2、第二层次:每年月进行一次抽样监测。
(二)抽样方法
1、第一层次:抽样方法见附录1。
2、第二层次:抽样方法见附录2。
(三)检测方法:
盐碘含量均按照国标GB/T中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川盐或特殊盐种采用仲裁法定量测定。
(四)判定标准
1、第一层次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执行GB 5461-2000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35 ± 15mg/kg (20-50mg/kg)。
2、第二层次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20-50 mg/kg。
3、非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5mg/kg。
4、不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5- 20 mg/kg (不含20 mg/kg)o 或>50 mg/kg o
三、监测指标
(-)第一层次:批质量合格率、盐碘含量均数、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
(二)第二层次:非碘盐率、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
具体计•算公式见附录4。
四、组织实施
(一)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贯彻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制定全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组织、领导和协调全省碘盐监测工作;
2、地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辖区的碘盐监测工作。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1、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1)负责组织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督导评估和质量控制;
(2)收集、汇总、分析、反馈监测结果,并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合作项目技术指导中心。
2、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1)负责开展本辖区内第一层次碘盐监测工作和实验室检测;
(2)负责抽取本辖区内各县(市、区)第二层次碘盐监测点(乡镇、村或居委会);
(3)负责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督导评估和质量控制;
(4)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反馈本地区监测结果。
3、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1)根据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确定的监测点开展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检测;
(2)总结、分析、汇总、上报、反馈本县(市、区)监测结果。
五、监测资料的收集、报告和反馈
(-)第一层次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每月收集、检测、汇总、分析碘盐监测数据,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被抽检单位;并于下月10日前将监测结果报送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每年7月底前,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将本年度的工作资料汇总报告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合作项LI技术指导中心,同时报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盐业主管部门。
(二)第二层次
1、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6月30日前将
监测数据收集、汇总、分析,连同监测工作总结一并上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同时报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盐业主管部门。
2、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并于每年7月10日前分别汇总、分
析本地区各县(市、区)监测数据,连同监测工作总结一并上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同时报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盐业主管部门。
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7月底前,分析全省(市、区)监测数据,将数据软盘和监测工作总结一并报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合作项LI技术指导中心,同时报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盐业主管部门。
附录1:
碘盐生产加工或分装和批发企业碘盐监测抽样方法和结果判定标准
1>抽样方法:
对任一批量食用盐,按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抽取9个单位产品,每个单位产品从中抽取50g以上样品,如遇大包装中是小袋产品,则任取一小袋为一份盐,釆得9个份盐。
2、结果判定:
若QvMk且QDk,则该批产品合格。
若QvVk或Q<k,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其中,k:接收常数(k=);n:盐份样数5=9):兀:每份盐样的盐碘含疑:x:该批盐碘含量均值:。
:该批盐碘含量标准差;U:上规格限(U = ):L:下规格限(厶=):
Q「:上规定限的质量统计量;a:下规定限的质量统计量。
*注此方法摘自《制盐工业主要产品取样方法》(GBZT 8618-2001)
附录2:居民户碘盐监测抽样方法
1、监测时间:每县每年于3月1日至6月30日间开展监测。
2、样本量:每县至少抽取9个乡(镇、街道),36个行政村(居委会)的288 户居民户盐样。
3、具体抽样方法:每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抽取9个乡(镇、街道),其中东、西、南、北片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中片随机抽取1 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其中2 个行政村(居委会)可在乡政府所在地及其附近抽取,另外2个行政村在非碘盐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或距乡政府5公里以外的村抽取。
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至少8户居民盐样。
附录3:全国碘盐监测方案有关表格
表1 碘盐生产加工或分装、批发企业盐碘定量检测表_______ 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主:食盐品种包括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其它(注明盐种,如粗粒盐、工业盐等)。
表3 ______ 县(市、区)居民户食用盐监测结果汇总表
附录4:碘盐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变异系数二罟曲
碘含量20-50加g/焙盐样份数
碘含量》5〃啼/畑盐样份数
批质量合格率二
合格1比
数
检测批数
xlOO%
非碘盐率二
碘含^<5mg/kg 盐样份数
检测份数
xlOO%
碘盐覆盖率二
碘含^>5mg/kg 盐样份数
检测份数
xlOO%
合格碘盐食用率二
碘含量20 - 50〃心/焙盐样份
数 检测份数
xlOO%
碘盐合格率二
xl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