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及关联词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语类别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语类别联合式复句:含义:复句的分句之间没有主次的区别,若干分句共同作为表达语意的主体的复句类型。
1、并列复句:1)含义:分句之间:(1)分别说出几个事物的情况,或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情况;(2)或者对比说明几种事物;(3)或者解释说明。
2)分类:(1)平行式:例1:这件名牌衣服很漂亮,那件名牌衣服很便宜。
例2、这个同学一边认真地听课,一边细心地记笔记。
(2)对照式:例1:他面对困难不是灰心丧气,而是勇往直前。
例2:是存在决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存在。
“是”——是连词,不是动词。
(3)解说式:(单一解说·总分解说)例1:北京奥运会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开幕式,它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
例2:1、年初南方出现了冻雨灾害,2、五月四川发生了汶川大地震,3、8月全国很多省份又发生了水灾,/4、这些都说明2008年是中国自然灾害极为频繁的一年。
3)关联词语:(1)平行式的关联词语:1 单用:也·又·还·同样·同时……2 双用: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既……,又(也)……有时……,有时……有的……,有的……(2)对照式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是……,不是……(3)解说式关联词语:没有明显的关联词语,应根据语意关系来确定。
2、承接复句(连贯)1)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出现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的顺序)2)分类:(1)动作的连续:例1:同学们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了学校。
例2:吃过晚饭,老秦跟小福来到场院打谷子。
(2)事情的连续:例1: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显得很干净。
例2:荆江大堤刚出现险情,解放军战士就出现在大堤上。
(3)关联词语:1 单用:就·便·才·于是·然后·接着2 双用:首先……,然后……刚……,就……一……,就……3、递进复句1)含义: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另一个分句的意思加深了一层。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复句分类1.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2.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5.并列关系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6.承接关系一……就……、起初……后来……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8.选择关系与其……不如(___、宁可);宁可(宁愿)……(也)不(不愿)、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以免、免得、省得。
例如:为了避免情绪激动,你快让他进去。
取舍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___、宁可);宁可(宁愿)……(也)不(不愿)。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关联词语的误用情况:1.错用关联词语例如: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因为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因为”改为“为了”)(也可以把“就”移到“为了”前面)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有些短语看起来像关联词,但并非关联词。
例如“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词语连成的句子。
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连续词。
复句类型及所属关联词分类简表联合关系结构:并列复句: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彼此平行。
例句: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
关联词:又…,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是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
例句: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关联词:…,又(还)…(便,于是)…(先)…,然后(再,接着)…递进复句:分句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程度更深,数量更大,范围更广)。
例句:他不但是“三好学生”,而且是“优秀班干部”。
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还……,甚至……,尤其是…选择复句:分句表示从两件事中选择一件。
(分句可以不止两个)例句::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克服。
关联词:不是…,就是…不仅…,还……,甚至……,尤其是…偏正关系结构(主从):转折复句: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意思的转折(相反或相对).例句::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但是……,反而……,却……,不过因果复句:前一分句表原因,后一分句表结果(或前一分句说依据,后一分句说出由依据推出的结论)例句: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所以很寂静。
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次…既然…,就…假设复句:前一分句表示假设情况,后一分句说这假设实现就有结果。
例句: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到白云山看看。
关联词:如果…,就…要是…,就…若是…,便…即使…,也……,不过…条件复句: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在次条件下要产生的结果。
例句:只有春天的到来,生活里才能开满鲜花。
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也…除非…,才…。
八大复句关联词表格复句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完整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而复句关联词则起着连接这些句子之间关系的作用。
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复句关联词能够使文本更加连贯、流畅,并且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逻辑结构。
本文将介绍八大复句关联词,包括因果关联、转折关联、条件关联、目的关联、强调关联、对比关联、时间关联和递进关联,并通过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加深读者对这些关联词的理解。
【一、因果关联】因果关联指的是表达两个句子之间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当我们想要说明第一个句子是导致第二个句子发生的原因时,可以使用因果关联词。
以下是常见的因果关联词:1. 因为:表示原因,引导句子表达原因。
例如:她没有睡好,因为她熬夜学习。
2. 所以:表示结果,引导句子表达结果。
例如:他努力学习,所以考试取得了好成绩。
3. 由于:表示原因,引导句子表达原因。
例如:由于下雨,我们取消了户外活动。
【二、转折关联】转折关联用于表达两个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即两个句子表达的是相对或者相反的意思。
以下是常见的转折关联词:1. 但是:表达对前述句子内容的转折。
例如:他很聪明,但是懒惰。
2. 然而:表达对前述句子内容的转折。
例如: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然而他却心情低落。
3. 可是:表达对前述句子内容的转折。
例如:她很善良,可是对待大家都很冷漠。
【三、条件关联】条件关联用于表达两个句子之间的条件关系,即第一个句子满足一定条件时,第二个句子才能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条件关联词:1. 如果:表示假设条件。
例如:如果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了。
2. 除非:表示某种情况是唯一的例外。
例如:除非他改变态度,否则我们不会原谅他。
3. 只要:表示只要满足某个条件就可以。
例如:只要你认真学习,你就能取得好成绩。
【四、目的关联】目的关联表示第一个句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第二个句子所述的结果。
以下是常见的目的关联词:1. 以便:表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例如:她每天坚持锻炼,以便保持健康。
2. 为了:表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常用复句及其关联词的搭配(整理稿)(一)并列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述说或描写相关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件事、同一情况的几个方面。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之间不分主次、轻重。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也;又;还(有);同时;同样;另外搭配使用连用:既……,也……,又……;又……,还……成对使用:既……,也……;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重复使用: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并列关系的复句,通常又可分为平行式和对比式两种。
1平行式(A,B,C……)2对比式(不是A,而是B)分句具有对举性,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二)承接复句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分句往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
(三)递进复句递进关系的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往往是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大多是成套使用的,也有单用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而且;并且;甚至;更况;且何;况;还;也;反而(反) 搭配使用连用:也……,还……,更……;不但……,而且……,甚至……成对使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还、也、更、又)……;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既……,更……“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
例如: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而是”则是“而且是”的意思。
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所以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可以分为顺进式和逆进式两种。
1顺进式(不但……,而且……)2逆进式(不但不……,反而……)这种复句前一分句常从否定方面说,表示“不怎样”或“没有怎样”,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面说,“反倒怎样”,从相反方向把意思推进一层。
复句和关联词语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语言单位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语言单位叫分句。
分句和分句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通常用一些词语来表示。
这种表示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叫关联词语。
(一)关联词语不是一个词类,离开了复句就无所谓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的主要成员是连词,但并不是所有的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语。
例如“和”、“跟”、“同”、“与”等连词就不能连接分句。
还有些连词虽然可以连接分句,但也可以连接词。
例如:
①你去,或者她去,或者你们两人一起去。
②你在家玩游戏或者看电视都行,就是不要出去。
例①中的“或者”连接的是分句,是关联词语。
例②中的“或者”连接的是词,不是关联词语。
有些副词也可以用作关联词语。
试比较:
③他今年才20岁。
④早上5点钟他就起床了。
⑤他干活干到夜里12点,才睡觉。
⑥他刚走一会儿,我就睡着了。
例③、例④两句中的“才”和“就”不连接分句,不是关联词语。
例⑤、例⑥两句中的“才”和“就”连接分句,是关联词语。
除了连词和副词,还有一些别的词(如“一面……一面”、“首先……其次”等)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
例如:
⑦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⑧我在这里首先说矛盾的普遍性,其次说矛盾的特殊性。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可是......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 、要是……那么
无论……都…… 、不管……也……、倘若......就
3.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既是......也是......、是……是……
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既……又……、不仅……还……
5.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6.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7.承接关系
先......再......、首先......然后......、先.....然后......接着......最后......
8.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与其……不如、
4.宁可……也不、
5.之所以……是因为、
6.如果……就、
7.只要……就、
8.既然……就(那么)、
9.即使……也、10.无论……都、11.不管……都、12.不仅……还、13.虽然……但是、14.不是……而是(就是)、15.既.....又...16.与其......不如......17.一边……一边18不论……就、19.只有……才。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是:
1、并列复句: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
单用:也,又,另外,同时,一面,一边,另一方面。
合用:既…又…;不是…而是…;也;又;同时、同样、另外;既…也;又…又;也…也;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是…不是。
2、递进复句:分句之间的意思是递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
单用:更、而且、况且、何况、甚至、甚至于、以至、尤其、尚且、反而、并且、还、不但、不仅、不光。
合用:非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也,甚至)……、不但……反而、尚且……何况、别说……连”等。
3、转折复句:句意之间是转折的关系。
单用:虽然虽说是但是可是但却而然而不过就是只是反而尽管固然只不过。
合用:“虽然(虽、虽是、虽说、虽则、尽管)……但是(可是、然而、却、也、还、而)”等。
4、因果复句: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单用:“因为、由于、是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致使、从而”“既、既然、可见”。
合用:“因为(因)(由于)……所以(才)(就)(于是)(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由于……因此(因而,所以);“既然……那么(就、又、便、则、可见)”。
5、条件复句:分句之间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单用:才、否则、要不然,一旦,除非,只要,只有。
合用:只要(只需、一旦)……就(都、便、总);没有……就没有;无论(不管,不论)……都;“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不)”。
复句与关联词及关联词搭配(一)并列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述说或描写相关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件事、同一情况的几个方面。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之间不分主次、轻重。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也又还(有) 同时同样另外搭配使用连用既A,也B,又C;又A,还B成对使用既A,也B;既A,又B;一方面A,另一方面B;不是A,而是B重复使用一方面A,一方面B;一边A,一边B并列关系的复句,通常又可分为平行式和对比式两种。
1平行式(A,B,C……)2对比式(不是A,而是B)分句具有对举性,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二)承接复句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分句往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
(三)递进复句递进关系的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往往是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大多是成套使用的,也有单用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而且并且甚至更况且何况还也反而(反)搭配使用连用也A,还B,更C;不但A,而且B,甚至C成对使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A,而且(并且、还、也、更、又)B;不但不(不仅不)A,反而B;尚且A,何况B;既A,更B“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
例如: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而是”则是“而且是”的意思。
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所以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可以分为顺进式和逆进式两种。
1顺进式(不但A,而且B)2逆进式(不但不A,反而B)这种复句前一分句常从否定方面说,表示“不怎样”或“没有怎样”,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面说,“反倒怎样”,从相反方向把意思推进一层。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
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陈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有平列或对照的意味,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⑴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⑵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还可以节约纸张和印刷费用。
⑶概念的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内涵越大外延越小。
(单用)⑷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也要有科学的分析。
⑸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搬石头,一边帮着石匠钻炮眼崩石岩。
⑹海燕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高尔基《海燕》⑺治史绝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鉴今。
⑻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绝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注意:并列复句还经常不用关联词语,而只凭语序和语义来显示分句间的关系,如:⑴山显得那么苍茫,路显得那样遥远.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⑶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二、承接关系:即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情况,常用的关联词语多为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⑴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⑵代表团定于今日离京前往上海,然后赴广州参观访问。
⑶过了那林,船便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⑷大家看了看钞票上的人像,又彼此交换了将信将疑的一眼,便把钞票塞进破布袄的空口袋或者缠着裤腰的空褡裢.—-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⑸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后来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⑹我一进村,就被这意外的情景惊呆了。
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本文是关于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感谢您的阅读!
也又同时另外一边一面另一方面
既又;既也;又又;也也;
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
一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
不但、不仅、不光、并且、而且、况且、尚且、何况、甚至、尤其、
反而、还、更、并、甚至于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甚至、还、更);
不但反而;尚且何况;非但而且;
或者、或是、还是
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是还是;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也许也许;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虽然、虽、虽是、虽说、虽则、尽管、但是、可是、然而、却、也、还、而、可、可是、却、只是、不过、只不过
虽然(虽、虽是、虽说、虽则、尽管)但是(可是、然而、却、也、还、而)可、可是、却、只是、不过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致使、从而、既然、可见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而、所以);
既然就(那么、那就);
之所以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
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是、若、万一
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就(那么、则、便);
即使(即便、纵使、纵然)也;再也;
如果说那么;
只要只有除非一旦
只要(一旦)就(都、便);只有才;
除非才;除非不;
除非否则;不不;
没有就没有;无论(不论、不管)都;
复句关联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复句的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复句及关联词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1.并列句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并列关系的分句组成,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几种情况。
关联词:又……又……、既……又……、既……也……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不是……是……、是……不是……、也、又、还、同时
2.承接句
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关联词:最初……后来……、先……接着……
便、又、才、就、于是、接着、然后、
3.递进句
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不但(不仅)……还……
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
4.选择句
概念: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
关联词:不是……就是……、或者……或者…… 是……还是……、要么……要么…… 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或、或者、还是
5.转折句
概念: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然而……、……却……等但是、但、可是、然而
6.假设句
概念:表示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的复句,其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①假设与结果相一致
关联词:如果……就……、假如……就…… 要是……那么…… 就、要、便、那么②结果不与假设一致
关联词:即使……也……、即便……也…… 哪怕……也…… 纵然、纵使7.条件句
概念:表示条件与结果关系的复句,其中一个复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作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不管、不论)……也(都)…… 凡是……都……、除非……才……
8.因果句
概念:表示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的复句,其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
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那就(就、便)……
并列关系……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承接关系……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关系……不仅……而且…… ……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转折关系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假设关系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