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_强心苷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67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有效成分是指经药理和临床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一定物理常数。
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群体物质。
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原生苷:植物体内原存形式的苷。
次生苷:是原生苷经过水解去掉部分糖生成的苷。
酶解:苷类物质在酶催化下水解生成次生苷的一种水解方法。
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苷化位移:糖苷化后,端基碳和苷元α-C化学位移值均向低场移动,而邻碳稍向高场移动(偶而也有向低场移动的),对其余碳的影响不大,这种苷化前后的化学变化,称苷化位移。
香豆素: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木脂素:由二分子的苯丙素氧化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名木脂素。
醌类:指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包括邻醌、对醌。
常见有苯醌、萘醌、蒽醌、菲醌。
大黄素型蒽醌:大黄素型蒽醌指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的蒽醌。
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碱提取酸沉淀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
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
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强心苷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强心苷是一类天然药物,它以动物和植物细胞中存在的心律失常原因为基础,制备而成的化合物。
它也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能够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肌的功能,从而促进心脏的正常功能。
它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延缓心脏衰竭的发展。
强心苷的化学特性:它们的分子结构大多是糖结构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由一维分子链或多维分子链组成,能够形成金属配位物,并具有强烈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另外,强心苷还可以通过其内环状分子结构来抑制特定细胞靶点的反应,从而有效地促进心肌和血管完整性,缓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由于强心苷的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它们还能够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血管内壁上细胞增殖和脂质沉积,从而有效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后,强心苷也有若干临床应用,它们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心房颤动、心律不齐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这也使它们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综上所述,强心苷对于促进心脏的正常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化学特性使它们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应用,以及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是保护心脏的重要药物。
因此,要充分发挥强心苷的药效,就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知识点整理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期末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溶剂的选择至关重要,遵循“相似相溶”原则。
常用溶剂包括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亲脂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氯仿)等。
浸渍法操作简便,但提取效率较低,适用于遇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
渗漉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但溶剂消耗量大。
煎煮法常用于提取水溶性成分,但对热不稳定成分不适用。
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效率较高,但需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成分破坏。
(二)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
(三)升华法某些固体物质受热时直接气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此过程称为升华。
如樟木中的樟脑。
二、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1、重结晶法:利用被提纯物质和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反复结晶来纯化。
2、沉淀法:通过加入试剂使有效成分或杂质生成沉淀而分离。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1、液液萃取法: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达到分离。
2、纸色谱法:以滤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3、柱色谱法:包括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等。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异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如硅胶、氧化铝吸附。
硅胶适用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氧化铝适用于分离碱性物质。
2、化学吸附:如聚酰胺吸附,对酚类、醌类、黄酮类等成分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3、半化学吸附:如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
(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如凝胶过滤色谱法,常用的凝胶有葡聚糖凝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
(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分离具有解离性质的化合物。
1、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
三萜皂苷元是三萜类衍生物,由30个碳原子组成。
3、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均是由异戊二烯衍生而来的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或其衍生物,并以分子骨架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作为判断是否为萜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原则。
4、强心苷:是生物界中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5、挥发油: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
6、甾体化合物:是天然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学成分,种类很多但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烯栟多氢菲的甾核。
7、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8、有效成分:是指经药理和临床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一定物理常数。
9、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0、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11. 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种类及含量的夹带剂使超临界流体有选择的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13. 反相色谱:当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时二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用石油而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酸等强极性溶剂称为反相色谱。
二、问答题1、寻找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一般步骤有哪些?答: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一般步骤是首先根据系统预试的结果,选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成分提取.提取物利用极性由小到大的各种有机溶剂进行提取,把天然药物中的成分分成不同的极性部位。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七、八章一、名词解释1、甲型强心苷元其C17位连接Δαβγ-内酯的强心苷。
2、中性皂苷分子中无羧基的皂苷,常指甾体皂苷。
3、双糖链皂苷皂苷元上连接两条糖链的皂苷。
4、溶血指数对同一动物来源的红细胞稀悬浮液,在同一等渗、缓冲及恒温条件下造成完全溶血的最低指数。
5、甾体皂苷是一类有螺甾烷类化合物衍生德寡糖苷。
6、酯皂苷结构中有酯键的皂苷。
7、酸性皂苷结构中含有羧基的皂苷。
8、Ⅰ型强心苷强心苷元直接与2,6-二去氧糖连接的强心苷。
9、C21甾是一类含有21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植物中分离出的C21甾类都是以孕甾烷或其异构体为基本骨架。
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重要药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生育等方面生物活性。
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A;2、D;3、A;4、B;5、C;1、属于达玛烷衍生物的是A. 猪苓酸AB. 菝葜皂苷C. 熊果酸D. 人参二醇2、.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A. 甾体母核稠合方式B. C 10位取代基不同C. C 13位取代基不同D. C 17位取代基不同3、该结构属于: CH 2CH 3A 、孕甾烷B 、甲型强心苷元C 、三萜皂苷元D 、甾体皂苷元4、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A. 氯仿-浓硫酸B. 醋酐-浓硫酸C. 五氯化锑D.冰醋酸-乙酰氯5、此结构属于46A. 达玛烷B. β-香树脂烷C. 螺旋甾烷D. 羊毛脂甾烷6、A ;7、D ;8、B;9、A ;10、A ;6、此结构属于A. 达玛烷B. β-香树脂烷C. 螺旋甾烷D. 羊毛脂甾烷7、甘草次酸是A.原皂苷B. 单皂苷C. 次皂苷D. 皂苷元8、Ι型强心苷糖与苷元正确的连接方式是A. 苷元C14-O-(α-羟基糖)XB. 苷元C3-O-(2,6-二去氧糖)X-(α-羟基糖)YC. 苷元C3-O-(α-羟基糖)XD. 苷元C14-O-(6-去氧糖)X-(α-羟基糖)Y9、具有螺缩酮基本骨架的皂苷元,其中25S和25R相比:A. 25R型比25S型稳定B. 25S型比25R型稳定C. 25S型与25R型都稳定D. 25S型与25R都不稳定10、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A. 三氯醋酸反应B. SbCl5反应C. K-K反应D. 与胆甾醇反应11、C;12、A;13、D;14、D;15、C;11、不符合甲型强心苷元特征的是A. 甾体母核B. C/D环顺式稠合C. C17连接六元不饱和内酯环D. C18、C19均为β-构型12、某中草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A.皂苷B.蛋白质C.丹宁D.多糖13、A型人参皂苷的苷元母核是:A.异螺旋甾烷型B.β-香树脂醇型C.羊毛脂甾烷型D.达玛烷型14、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A. 片剂B. 糖浆剂C. 合剂D. 注射剂15、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A. 盐酸-镁粉反B. SbCl5反应C.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D. 与胆甾醇反应16、B;17、B;18、A;19、D;20、D;21、A16、此结构属于H H HHA、达玛烷 B.齐墩果烷 C. 螺旋甾烷 D.羊毛脂甾烷17、某天然药物的乙醇提取物以水溶解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经处理得一固体成分,该成分能产生泡沫反应,并有溶血作用,此成分对______呈阴性反应。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七、八章一、名词解释1、甲型强心苷元其C17位连接Δαβγ-内酯的强心苷。
2、中性皂苷分子中无羧基的皂苷,常指甾体皂苷。
3、双糖链皂苷皂苷元上连接两条糖链的皂苷。
4、溶血指数对同一动物来源的红细胞稀悬浮液,在同一等渗、缓冲及恒温条件下造成完全溶血的最低指数。
5、甾体皂苷是一类有螺甾烷类化合物衍生德寡糖苷。
6、酯皂苷结构中有酯键的皂苷。
7、酸性皂苷结构中含有羧基的皂苷。
8、Ⅰ型强心苷强心苷元直接与2,6-二去氧糖连接的强心苷。
9、C21甾是一类含有21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植物中分离出的C21甾类都是以孕甾烷或其异构体为基本骨架。
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重要药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生育等方面生物活性。
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A;2、D;3、A;4、B;5、C;1、属于达玛烷衍生物的是A. 猪苓酸AB. 菝葜皂苷C. 熊果酸D. 人参二醇2、.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A. 甾体母核稠合方式B. C 10位取代基不同C. C 13位取代基不同D. C 17位取代基不同3、该结构属于: CH 2CH 3A 、孕甾烷B 、甲型强心苷元C 、三萜皂苷元D 、甾体皂苷元4、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A. 氯仿-浓硫酸B. 醋酐-浓硫酸C. 五氯化锑D.冰醋酸-乙酰氯5、此结构属于46A. 达玛烷B. β-香树脂烷C. 螺旋甾烷D. 羊毛脂甾烷6、A ;7、D ;8、B;9、A ;10、A ;6、此结构属于A. 达玛烷B. β-香树脂烷C. 螺旋甾烷D. 羊毛脂甾烷7、甘草次酸是A.原皂苷B. 单皂苷C. 次皂苷D. 皂苷元8、Ι型强心苷糖与苷元正确的连接方式是A. 苷元C14-O-(α-羟基糖)XB. 苷元C3-O-(2,6-二去氧糖)X-(α-羟基糖)YC. 苷元C3-O-(α-羟基糖)XD. 苷元C14-O-(6-去氧糖)X-(α-羟基糖)Y9、具有螺缩酮基本骨架的皂苷元,其中25S和25R相比:A. 25R型比25S型稳定B. 25S型比25R型稳定C. 25S型与25R型都稳定D. 25S型与25R都不稳定10、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A. 三氯醋酸反应B. SbCl5反应C. K-K反应D. 与胆甾醇反应11、C;12、A;13、D;14、D;15、C;11、不符合甲型强心苷元特征的是A. 甾体母核B. C/D环顺式稠合C. C17连接六元不饱和内酯环D. C18、C19均为β-构型12、某中草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A.皂苷B.蛋白质C.丹宁D.多糖13、A型人参皂苷的苷元母核是:A.异螺旋甾烷型B.β-香树脂醇型C.羊毛脂甾烷型D.达玛烷型14、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A. 片剂B. 糖浆剂C. 合剂D. 注射剂15、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A. 盐酸-镁粉反B. SbCl5反应C.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D. 与胆甾醇反应16、B;17、B;18、A;19、D;20、D;21、A16、此结构属于H H HHA、达玛烷 B.齐墩果烷 C. 螺旋甾烷 D.羊毛脂甾烷17、某天然药物的乙醇提取物以水溶解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经处理得一固体成分,该成分能产生泡沫反应,并有溶血作用,此成分对______呈阴性反应。
一、名词解释1、天然产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一次代谢:一次代谢过程是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过程,几乎所有绿色植物中都存在。
一代产物:葡萄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二次代谢:二次代谢过程是指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作用的过程。
二代产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3、正相分配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时,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液等,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性有机溶剂反相分配色谱::当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时,两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用液体石蜡,而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极性溶剂4、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5、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6、低聚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7、香豆素:邻羟基桂皮酸内酯类成分的总称,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基本骨架简单香豆素:指仅仅在它的苯环上有取代,且7位羟基与其6位或8位没有形成呋喃环或者吡喃环的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吡喃香豆素: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碳或8位碳上取代的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吡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及双吡喃香豆素类8、黄酮类化合物: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9、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
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
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 A)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