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材料技术复习题090526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9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第一章1.真空度划分:粗真空:105-102Pa 接近大气状态热运动为主低真空:102-10-1Pa高真空:10-1-10-6Pa超高真空:<10-6Pa2.吸附与脱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气体吸附:固体表面捕获气体分子的现象物理吸附:没有选择性、主要靠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容易发生脱附、一般只在低温下发生化学吸附:在较高温度下发生、不容易脱附,只有气体和固体表面原子接触生成化合物才能产生吸附作用;气体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3.旋片式机械真空泵用油来保持各运动部件之间的密封,并靠机械的办法,使该密封空间的容积周期性地增大,即抽气;缩小,即排气,从而达到连续抽气和排气的目的;4.分子泵牵引泵:结构简单、转速小、压缩比大效率低涡轮式分子泵:抽气能力高、压缩比小效率高5.低温泵深冷板装在第二级冷头上,温度为10-20k,板正面光滑的金属表面可以去除氮、氧等气体,反面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氢、氦、氖等气体;通过两极冷头的作用,可以达到去除各种气体的目的,从而获得超高真空状态;6.真空的测量电阻真空计:压强越低,电阻越高 p↓→R↑测量范围105---10-2Pa热偶真空计:压强越低,电动势越高p↓→↑测量范围Pa电离真空计:三种BA型、热阴极、冷阴极A:灯丝发射极F:栅极加速极 G:收集极第二章1.薄膜制备的化学方法以发生一定化学反应为前提,由热效应引起或由离子的电致分离引起;热激活、离子激活2.热氧化生长在充气条件下,通过加热基片的方式可以获得大量的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薄膜;3.化学气相沉积优缺点:优点记住四条:①成核密度高,均匀平滑的薄膜;②绕射性好,对于形状复杂的表面或工件的深孔、细孔等都能均匀覆膜;③不需要昂贵的真空设备;④残余应力小,附着力好,且膜致密,结晶良好;⑤可在大尺寸基片或多基片上进行;可一制备金属和非金属薄膜,成膜速率快,面积大;缺点:①反应温度太高,而许多基材难以承受这样的高温②反应气体可能与设备发生化学反应;三个过程:反应物输运、化学反应、去除附产物分类:常压式、低压式NPCVD、LPCVD 热壁>500℃、冷壁LTCVD发生的典型化学反应记住四条:分解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氮化反应、碳化反应按照不同激活方式分类:①激光化学气相沉积LCVD定义:利用激光源产生出来的激光束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的一种方法激光加热非常局域化②光化学气相沉积PCVD定义:高能光子有选择性地激发表面吸附分子或气体分子而导致键断裂、产生自由化学粒子形成膜或在相邻的基片上形成化学物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定义:在等离子体中电子平均能量足以使大多数气体电离或分解优点:比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低得多的温度下获得单质或化合物薄膜材料缺点:由于等离子体轰击,使沉积膜表面产生缺陷,反应复杂,也使薄膜的质量有所下降;应用:用于沉积各种材料,包括SiO2、Si3N4,非晶Si:H、多晶Si、SiC等介电和半导体膜;分类:射频R-PECED、高压电源PECVD、微波m-PECVD、回旋电子加速微波mECR-PECVD辨析PCVD 、LCVD 、PECVD4.电镀定义:电流通过导电液中的流动而产生化学反应最终在阴极上电解沉积某一物质的过程;5.化学镀定义:不加任何电场、直接通过化学反应而实现薄膜沉积的方法6.阳极沉积反应定义:不需采用外部电流源,在待镀金属盐类的溶液中,靠化学置换的方法在基体上沉积出该金属的方法;依赖阳极反应7.辨析电镀、化学镀、阳极沉积反应:①化学镀、阳极沉积反应不可单独作为镀膜技术,一般作为前驱镀处理衬底或后续镀做保护层;电镀可单独作为镀膜技术;②阳极沉积反应与化学镀的区别在于无需在溶液中加入化学还原剂,因为基体本身就是还原剂;化学镀需添加还原剂;两者都不需要外加电场;技术定义:利用分子活性气体在气液界面上凝结成膜,将该膜逐次叠积在基片上形成分子层;应用:应用这一技术可以生长有序单原子层、高度有序多原子层,其介电强度较高; 过程:第三章与CVD相比优缺点:优点:化学气相沉积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选择,且基片需要处在较高温度下,薄膜制备有一定的局限性;物理气相沉积对沉积材料和基片没有限制;缺点:速率慢、对真空度要求高三个过程:从源材料发射粒子、粒子输运到基片、粒子在基片上凝结、成核、长大、成膜;3.真空蒸发定义:将待成膜的物质置于真空中进行蒸发或升华,使之在工件或基片表面析出的过程;优点相对于其他物理制备:简单便利、操作容易、成膜速度快、效率高、广泛使用;缺点:薄膜与基片结合较差、工艺重复性不好;六种技术:①电阻加热法定义:将支撑加热材料做成适当形状,装上蒸镀材料,让电流通过蒸发源加热蒸镀材料,使其蒸发;②闪烁蒸发定义:把合金做成粉末或微细颗粒,在高温加热器或坩锅蒸发源中,使一个一个的颗粒瞬间完全蒸发;③激光蒸发定义:激光作为热源使蒸镀材料蒸发;④电子束蒸发定义:把被加热的物质放置在水冷坩锅中,利用电子束轰击其中很小一部分,使其熔化蒸发,而其余部分在坩锅的冷却作用下处于很低的温度;⑤电弧蒸发定义:属于物理气相沉积,有等离子体产生;⑥射频蒸发f>定义:通过射频线圈的适当安置,可以使待镀材料蒸发;优缺点:蒸发速度快,成本高,设备复杂;辨析电阻蒸发、电子束蒸发:①电子束蒸发可以直接对蒸发材料加热;可避免材料与容器的反应避免污染和容器材料的蒸发;可蒸发高熔点材料;电阻蒸发难加到高温度,需要蒸发源材料低熔点和高蒸气压;加热时容器如坩埚易产生污染;②电子束蒸发需要靶材导电,装置复杂,只适合于蒸发单质元素;残余气体分子和蒸发材料的蒸气会部分被电子束电离;电阻蒸发装置相对简单;4.溅射定义:溅射是指荷能粒子如正离子轰击靶材,使靶材表面原子或原子团逸出的现象;逸出的原子在工件表面形成与靶材表面成分相同的薄膜;溅射与蒸发的异同点同:在真空中进行异:蒸发制膜是将材料加热汽化溅射制膜是用离子轰击靶材,将其原子打出;优点和缺点参数控制较蒸发困难但不存在分馏,不需加热至高温等直流辉光放电伏安特性曲线:A-B:电流小,主要是游离状态的电子,离子导电;电子-原子碰撞为弹性碰撞;B-C: 增加电压,粒子能量增加,达到电离所需能量;碰撞产生更多的带电粒子;电源的输出阻抗限制电压类似稳压源;C-D: 起辉雪崩;离子轰击产生二次电子,电流迅速增大,极板间压降突然减小极板间电阻减小从而使分压下降;D-E: 电流与极板形状、面积、气体种类相关,与电压无关;随电流增大,离子轰击区域增大;极板间电压几乎不变;可在较低电压下维持放电;E-F: 异常辉光放电区;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电压与电流、气体压强相关可控制区域,溅射区域;F-G: 弧光放电过渡区;击穿或短路放电;比较DE、EF区正常辉光放电和异常辉光放电①辉光放电:真空度为10-1~10-2 Torr,两电极间加高压,产生辉光放电;电流电压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不服从欧姆定律;②DE段:电流增大电压不变;EF段:电压增大电流增大③DE段不可控,EF段可控辉光放电时明暗场分布:阿斯顿暗区:慢电子区域;阴极辉光:激发态气体发光;克鲁克斯暗区:气体原子电离区,电子离子浓度高;负辉光:电离;电子-离子复合;正离子浓度高阴极位降区基片所在位置;法拉第暗区:慢电子区域,压降低,电子不易加速;溅射六种装置:①辉光放电直流溅射②三级溅射③射频溅射:射频溅射是利用射频放电等离子体中的正离子轰击靶材、溅射出靶材原子从而沉积在接地的基板表面的技术;④磁控溅射⑤离子束溅射⑥交流溅射速度:射频>磁控>交流>三级>直流>离子束还有几种:对靶溅射反应溅射热溅射校准溅射磁控溅射:磁力线延伸到衬底,对衬底进行适当溅射,通过在靶表面引入磁场,利用磁场对带电粒子的约束来提高密度以增加率;优点:可在较低工作压强下得到较高的沉积率,可在较低基片温度下获得高质量薄膜;缺点:①靶材利用率低,表面不均匀溅射、非均匀腐蚀及内应力②不适用于强磁体磁控热反应溅射:加热衬底;到达衬底前靶材粒子与反应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先解释溅射,再解释磁控溅射,再解释热反应溅射非平衡磁控溅射:①靶材非平衡使用②磁线外延到靶材时,少量外延到衬底,可以对衬底进行预清洗;靶材中毒:判断依据:溅射速率急速下降枪内真空度下降原因:化学反应没有发生在衬底上,发生在靶材上,使靶材钝化,产额下降;辨析直流、交流、三极溅射直流溅射:施加直流电压,使真空室内中性气体辉光放电,正离子打击靶材,使靶材表面中性原子溢出;交流溅射:施加交流电压;三极溅射:采用直流电源,将一个独立的电子源热阴极中的电子注入到放电系统中,而不是从靶阴极获得电子;5.离子镀定义: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部分离化,产生离子轰击效应,最终将蒸发物或反应物沉积在基片上;优点:结合蒸发与溅射两种薄膜沉积技术;膜与基片结合好,离子镀的粒子绕射性,沉积率高,对环境无污染;6.离子束沉积IBD在离子束溅射沉积过程中,高能离子束直接打向靶材,将后者溅射并沉积到相邻的基片上;离子助沉积IAD7.外延生长①分子束外延MBE定义: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精确控制原材料的中性分子束强度,并使其在加热的基片上进行外延生长的一种技术;优点:超高真空、可以实现低温过程、原位监控、严格控制薄膜成分及掺杂浓度②液相外延生长LPE定义:从液相中生长膜,溶有待镀材料的溶剂是液相外延生长所必需的;③热壁外延生长HWE定义:一种真空沉积技术,在这一技术中外延膜几乎在接近热平衡条件下生长,通过加热源材料与基片材料间的容器壁实现的;④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CVD定义:采用加热方式将化合物分解而进行外延生长半导体化合物的方法;原料含有化合物半导体组分;特点:可对多种化合物半导体进行外延生长;优点相对于其他几种外延生长:①反应装置较为简单,生长温度较宽②可对化合物的组分进行精确控制,膜的均匀性和膜的电化学性质重复性好③原料气体不会对生长膜产生刻蚀作用;④只通过改变原材料即可以生长出各种成分的化合物缺点:所用的有机金属原料一般具有自燃性;原料气体具有剧毒;比较MBE、LPE、MOCVD温度/生长速率/膜纯度:液相外延生长LPE>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PVD>分子束外延MBE辨析溅射、蒸发、离子镀第四章1.薄膜形成:凝结过程、核形成与生长过程、岛形成与结合生长过程2.凝聚过程前提是形成原子对吸附原子结合成原子对及其以后的过程;必要条件是吸附原子在基体表面的扩散运动;吸附-扩散-凝结吸附过程:入射到基体表面的气象原子被固体表面的悬挂键吸引住的现象称为吸附①物理吸附:范德华力低温吸附高温解析②化学吸附:化学键选择性高温吸附3.辨析成核理论---毛细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和原子理论:①相同之处:所依据的基本概念相同,所得到的成核速率公式形式也基本相同;②不同之处:两个使用的能量不同,所用模型不同;热力学界面能理论适合描述大尺寸临界核;因此,对于凝聚自由能较小的材料或者过饱和度较小情况下进行沉积的情况比较适合;原子理论适合小尺寸临界核;对于小尺寸临界核,这时必须过饱和度很高才能发生凝聚成核;③由于这两种理论所用模型的本质差别,热力学界面能理论所给出的有关公式预示,随着过饱和度的变化,临界核尺寸和成核速率连续变化;相反,原子理论则预示着它们不作连续变化;4.临界核形成:方程推导当原子或分子从气相中沉积到衬底的表面凝聚,成球状核或冠状核时总自由能和临界核尺寸的数学表达式分析温度、过饱和度、沉积速率对r 和ΔG 的影响;答:球状凝聚核总自由能数学表达式: 3243()4?v CV G r r G r ππσ∆=-∆+ 临界核尺寸数学表达式:22*ln(/)cvcvve VG kT P P r σσ∆==冠状凝聚核总自由能表达式:23103()4?)?)v G r r r G πφθσ∆=+∆临界核尺寸表达式:02*v G r σ∆=-;凝聚核总自由能由两部分构成,即体自由能与界面自由能,体自由能随着核心尺寸的增加而减小,界面自由能随着核心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总自由能随着核心尺寸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临界核心尺寸和形核势垒温度影响:温度T ↑,过冷度T ∆↓,临界核半径*r 和形核势垒*G ∆都将↑,则新相核心形成困难;过饱和度影响:过饱和度S ↑,临界核半径*r 和形核势垒*G ∆都↓,所需克服的形核势垒也较低,新相核心较易形成;沉积速度影响:沉积速率R ↑时,临界核半径*r 和形核势垒*G ∆都↓,新相核心较易形成;5.根据毛细理论,简述形核率 dN/dt 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解释说明吸附气体原子的脱附激活能、扩散激活能和临界形核势垒对其影响规律和内在机制;答:形核率 dN/dt 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过饱和度和沉积速度;规律:吸附气体原子的脱附激活能越高,扩散激活能越低,形核率越大,临界形核势垒越低,形核率越大;内在机制:高的脱附激活能和低的扩散激活能都有利于气相原子在基体表面停留和运动,因而会提高形核率;临界形核势垒越低,新相核心越容易形成,形核率也就越大;6.根据毛细理论,简要说明为什么高温低速沉积往往获得粗大或单晶结构薄膜,而低温高速沉积则有利于获得细小多晶、微晶乃至非晶薄膜答:根据毛细理论知,在高温低速沉积速度条件下,临界核半径和形核势垒都较大,新相核心较大且不易形成,形核率低,形成薄膜组织往往粗大或者单晶薄膜;在低温高速沉积条件下,临界核半径和形核势垒都较小,新相核心较小且容易形成,形核率高,形成薄膜组织细密连续,则有利于获得细小多晶、微晶乃至非晶薄膜;7.在稳定核形成以后,岛状薄膜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现象如何答:稳定核形成之后,岛状薄膜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小岛阶段,结合阶段,沟道阶段,连续膜;小岛阶段:出现大小一致的核2-3nm,核进一步长大变成小岛,形状将又冠球形变成圆形最后变成多面体小岛;结合阶段:两个小岛将相互结合,结合后增大了高度,减小了在基片的所占的总表面积;结合时类液体特性导致新出现的基片面积上将会发生二次形核,结合后的复合岛若有足够时间,可形成晶体结构;沟道阶段:当岛的分布达到临界状态时便相互聚结成网状结构,种结构中不规则分布着宽度为50~200A 的沟渠,随着沉积继续,沟渠很快消失,薄膜变成小孔洞的连续状结构,在小孔洞处将发生二次成核或三次成核,整个薄膜连成一片;连续薄膜:随着沉积继续进行,在沟渠和孔洞消除,再入射到基体表面的气相原子便直接吸附在薄膜上,通过联并作用而形成不同结构的薄膜;8.利用烧结过程解释核心吞并机制及其驱动力;答:机制:当两个岛相互接触时,在接触点形成半径为R的瓶颈,将产生一驱动力2б/R,使岛的沉积原子通过体扩散和表面扩散迁移到瓶颈中,且表面扩散通量大于体扩散通量;驱动力由曲率半径R决定,为2б/R;9.简述薄膜的主要生长模式,及每类生长模式各自出现的条件及特点;答:岛状生长型,层生长型,层岛生长型;岛状生长型:特点:到达衬底上的沉积原子首先凝聚成核,后续飞来的沉积原子不断聚集在核附近,使核在三维方向上不断长大而最终形成薄膜;条件:在衬底晶格和沉积膜晶格不相匹配非共格时或当核与吸附原子间的结合能大于吸附原子与基体的吸附能时,大部分薄膜形成过程属于这种类型;层状生长型:特点:沉积原子在衬底的表面以单原子层的形式均匀地覆盖一层,然后再在三维方向上生长第二层、第三层······条件:一般在衬底原子与沉积原子之间的键能大于沉积原子相互之间键能的情况下共格发生这种生长方式的生长;层岛生长型:特点:生长机制介于岛生长型和层生长型的中间状态;条件:当衬底原子与沉积原子之间的键能大于沉积原子相互之间键能、随后出现干扰层状生长结合能特性单调减少因数的情况下准共格多发生这种生长方式的生长;第五章1.组分表征2.结构表征3.原子化学键合表征能量损失谱EELS:主峰---元素种类主峰化学位移---配位结构精细结构---键合情况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吸收线---元素种类精细结构---键合情况辨析红外吸收光谱与拉曼光谱①红外吸收光谱:构成薄膜样品分子振动的频率一般从红外延展到远红外,用红外线照射薄膜样品时,与样品分子振动频率相同的红外线就会被分子共振吸收;每个分子都有确定的振动频率,因此可用红外光谱标识薄膜中所含分子并确立分子间的键合特征;拉曼光谱:可见光或紫外线照射在样品上时,出来的散射光频率会有稍许改变,这种改变乃是由分子振动引起的;因此可用拉曼光谱测定这种频率的改变,从而分析和鉴别薄膜样品中的化学组成和化学键合;②都是测定薄膜样品中分子振动的;③对于具有对称中心的分子振动,红外不敏感,拉曼敏感;对于反对称中心的分子振动,则红外敏感拉曼不敏感;对于对称性高的分子,拉曼敏感;辨析红外吸收光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①二者原理一致②传统的红外吸收光谱依赖于红外光束通过格栅色散到单色元件中进行扫描; FTIR依赖于相干干涉仪。
1.薄膜定义:按照一定需要,利用特殊的制备技术,在基体表面形成厚度为亚微米至微米级的膜层。
这种二维伸展的薄膜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尺寸效应而使其获得三维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同时又很节约材料,所以非常重要。
通常是把膜层无基片而能独立成形的厚度作为薄膜厚度的一个大致的标准,规定其厚度约在1µm左右。
2.一些表面定义:1)理想表面:沿着三维晶体相互平行的两个面切开,得到的表面,除了原子平移对称性破坏,与体内相同。
2)清洁表面:没有外界杂质。
3)弛豫表面:表面原子因受力不均向内收缩或向外膨胀。
4)重构表面:表面原子在与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周期也发生变化,不同于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二维对称性(再构)。
5)实际表面:存在外来原子或分子。
3. 薄膜的形成的物理过程驰豫重构驰豫+重构⎧⎪⎨⎪⎩驰豫:表面向下收缩,表面层原子与内层原子结构缺陷间距比内层原子相互之间有所减小。
重构:在平行表面方向上原子重排。
①小岛阶段——成核和核长大,透射电镜观察到大小一致(2-3nm)的核突然出现.平行基片平面的两维大于垂直方向的第三维。
说明:核生长以吸附单体在基片表面的扩散,不是由于气相原子的直接接触。
②结合阶段——两个圆形核结合时间小于0.1s,并且结合后增大了高度,减少了在基片所占的总面积。
而新出现的基片面积上会发生二次成核,复结合后的复合岛若有足够时间,可形成晶体形状,多为六角形。
核结合时的传质机理是体扩散和表面扩散(以表面扩散为主)以便表面能降低。
③沟道阶段——圆形的岛在进一步结合处,才继续发生大的变形→岛被拉长,从而连接成网状结构的薄膜,在这种结构中遍布不规则的窄长沟道,其宽度约为5-20nm ,沟道内发生三次成核,其结合效应是消除表面曲率区,以使生成的总表面能为最小。
④连续薄膜——小岛结合,岛的取向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有些再结晶的现象。
沟道内二次或三次成核并结合,以及网状结构生长→连续薄膜。
4. 薄膜的附着类型及影响薄膜附着力的工艺因素⎧⇒⇒⇒⎨⎩⎧⎧⎧⇒⇒⇒⇒⎨⎨⎨⎩⎩⎩⎧⇒⎨⎩(在新面积处)稳定核(在捕获区)单体的吸附形成小原子团临界核临界核(在非捕获区)大岛大岛连合沟道薄膜小岛 二次成核二、三次成核二、三次成核 连续薄膜(在沟道和孔洞处)三次成核薄膜的附着类型①简单附着:薄膜和基片间形成一个很清楚的分界面,薄膜与基片间的结合力为范德华力②扩散附着—由两个固体间相互扩散或溶解而导致在薄膜和基片间形成一个渐变界面。
薄膜材料与技术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薄膜材料的厚度一般在什么范围内?A. 1mm以上B. 1μm以上C. 1nm以上D. 1mm以下答案:D2. 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半导体材料?A. 硅B. 锗C. 铜D. 砷化镓答案:C3. 薄膜制备技术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制备绝缘膜?A. 磁控溅射B. 化学气相沉积C. 物理气相沉积D. 以上都可以答案:D4. 薄膜材料的应力状态可以分为哪两种?A. 压缩应力和拉伸应力B. 表面应力和内部应力C. 热应力和机械应力D. 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答案:A5. 薄膜材料的附着力通常通过哪种测试来评估?A. 硬度测试B. 拉伸测试C. 剪切测试D. 弯曲测试答案:C6. 薄膜材料的光学性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透光率B. 反射率C. 导电性D. 折射率答案:C7.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制备金属薄膜?A. 电镀B. 热蒸发C. 激光切割D. 化学镀答案:B8. 薄膜材料的表面粗糙度通常用哪种仪器测量?A. 扫描电子显微镜B. 原子力显微镜C. 透射电子显微镜D. 光学显微镜答案:B9. 薄膜材料的热稳定性通常通过哪种测试来评估?A. 热重分析B. 差示扫描量热法C. 热膨胀系数测试D. 以上都可以答案:D10. 薄膜材料的电导率与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类型B. 厚度C. 表面处理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哪些?A. 化学气相沉积B. 物理气相沉积C. 溶液法D. 机械加工答案:ABC2. 薄膜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A. 电子行业B. 航空航天C. 医疗器械D. 建筑行业答案:ABCD3. 薄膜材料的性能测试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力学性能B. 电学性能C. 热学性能D. 光学性能答案:ABCD4. 薄膜材料的应力来源可能包括哪些?A. 制备过程中的热应力B. 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C. 外部环境的机械应力D.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答案:ABCD5. 薄膜材料的表面特性包括哪些?A. 表面粗糙度B. 表面张力C. 表面能D. 表面电荷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薄膜材料在电子行业中的主要应用。
《薄膜材料与技术》复习资料总结【讲义总结】1.真空区域的划分:①粗真空(1x105~1x102Pa)。
在粗真空下,气态空间近似为大气状态,分子以热运动为主,分子间碰撞十分频繁;②低真空(1x102~1x10-1)。
低真空时气体分子的流动逐渐从黏滞流状态向分子流状态过度,此时气体分子间碰撞次数与分子跟器壁间碰撞次数差不多;③高真空(1x10-1~1x10-6)。
当达到高真空时,气体分子的流动已经成为分子流状态,以气体分子与容器壁间的碰撞为主,且碰撞次数大大减小,蒸发材料的粒子沿直线飞行;④超高真空(<1x10-6)。
达到超高真空时,气体分子数目更少,几乎不存在分子间碰撞,分子与器壁的碰撞机会更少。
2.获得真空的主要设备:旋片式机械真空泵,油扩散泵,复合分子泵,分子筛吸附泵,钛生化泵,溅射离子泵和低温泵等,其中前三种属于气体传输泵,后四种属于气体捕获泵,全为无油类真空泵。
3.输运式真空泵分为机械式气体输运泵和气流式气体输运泵。
4.极限压强:指使用标准容器做负载时,真空泵按规定的条件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真空度不再变化而趋于稳定时的最低压强。
5.凡是利用机械运动来获得真空的泵称为机械泵,属于有油类真空泵。
6.旋片式真空泵泵体主要由锭子、转子、旋片、进气管和排气管等组成。
7.真空测量:指用特定的仪器和装置,对某一特定空间内的真空度进行测定。
这种仪器或装置称为真空计。
按测量原理分为绝对真空计和相对真空计。
8.物理气相沉积:是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实现物质原子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转移过程。
特点:①需要使用固态或熔融态的物质作为沉积过程的源物质;②源物质通过物理过程转变为气相,且在气相中与衬底表面不发生化学反应;③需要相对较低的气体压力环境,这样其他气体分子对于气相分子的散射作用较小,气相分子的运动路径近似直线;④气相分子在衬底上的沉积几率接近100%。
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蒸发法和溅射法。
9.蒸发沉积薄膜纯度取决于:①蒸发源物质的纯度;②加热装置、坩埚等可能造成的污染;③真空系统中的残留气体。
绪论1.薄膜制备方法到底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类的,试列出它们的树形结构(第一级按干法与湿法分;第二级(干法的分类):PVD、CVD各包含哪些;第三级:蒸发、溅射、离子镀中各包含哪些)答:PVD:真空蒸发、溅射、离子镀CVD:常压CVD、低压CVD金属有机物CVD等离子体CVD光CVD、热丝CVD2.各种镀膜方法的英文简称答:PVD:物理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MBE:分子束外延、sol-gel:溶胶凝胶法、LPCVD:低压CVD、APCVD:常压CVD、PECVD:等离子体增强CVD、MOCVD:金属有机物CVD、、脉冲激光溅射沉积(PLD)、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MOD:金属有机物热分解3.试举例说明薄膜的应用(机械、微电子、光电子、元器件、光学、信息技术、装饰、能源等)答:一、集成电路:P-N结、绝缘层、导线,并由此构成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
二、信息存储薄膜:磁盘、光盘三、集成光电子学:四、信息显示薄膜:薄膜晶体管液晶平板显示器、OLED五、薄膜太阳能电池六、硬质涂层七、其他:电子元件:表声波器件;传感器:特点高灵敏,低成本;光学:反射膜,增透膜;装饰、包装:镀金,锡箔纸,镀膜玻璃;第一章真空基础1.掌握真空、分子平均自由程、饱和蒸汽压、蒸发温度的概念答:真空:指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状态。
分子平均自由程:定义:每个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所运动的平均路程。
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气、固或气、液两相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该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应用例子:湿度蒸发温度:定义:饱和蒸气压为10-2托左右(唐教材0.1Pa)时的温度。
2.掌握真空的单位及其换算答:通常用“真空度”及“压强”两个参量来衡量真空的程度常用单位:帕斯卡(Pascal)=1牛/米2,国际单位制托(Torr)=1/760atm=133.322Pa,旧单位此外,mmHg、atm、bar、mbar等,换算关系,1bar=105Pa1mmHg=1.000000014Torr1atm=1.01×105Pa所以:1atm>1bar,1mmHg≈1Torr3.理解气体的两种流动状态答:分子流:气体分子之间几乎不发生碰撞黏滞流:气体分子之间碰撞频繁4.掌握真空镀膜系统的构成(原理图),抽真空的过程答:典型的真空系统包括:真空室,真空泵,真空计5.理解机械泵、扩散泵、分子泵、溅射离子泵等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范围答:真空泵:输运式真空泵、捕获式真空泵。
1.薄膜定义:按照一定需要,利用特殊的制备技术,在基体表面形成厚度为亚微米至微米级的膜层。
这种二维伸展的薄膜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尺寸效应而使其获得三维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同时又很节约材料,所以非常重要。
通常是把膜层无基片而能独立成形的厚度作为薄膜厚度的一个大致的标准,规定其厚度约在1µm左右。
2.一些表面定义:1)理想表面:沿着三维晶体相互平行的两个面切开,得到的表面,除了原子平移对称性破坏,与体内相同。
2)清洁表面:没有外界杂质。
3)弛豫表面:表面原子因受力不均向内收缩或向外膨胀。
4)重构表面:表面原子在与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周期也发生变化,不同于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二维对称性(再构)。
5)实际表面:存在外来原子或分子。
3. 薄膜的形成的物理过程驰豫重构驰豫+重构⎧⎪⎨⎪⎩驰豫:表面向下收缩,表面层原子与内层原子结构缺陷间距比内层原子相互之间有所减小。
重构:在平行表面方向上原子重排。
①小岛阶段——成核和核长大,透射电镜观察到大小一致(2-3nm)的核突然出现.平行基片平面的两维大于垂直方向的第三维。
说明:核生长以吸附单体在基片表面的扩散,不是由于气相原子的直接接触。
②结合阶段——两个圆形核结合时间小于0.1s,并且结合后增大了高度,减少了在基片所占的总面积。
而新出现的基片面积上会发生二次成核,复结合后的复合岛若有足够时间,可形成晶体形状,多为六角形。
核结合时的传质机理是体扩散和表面扩散(以表面扩散为主)以便表面能降低。
③沟道阶段——圆形的岛在进一步结合处,才继续发生大的变形→岛被拉长,从而连接成网状结构的薄膜,在这种结构中遍布不规则的窄长沟道,其宽度约为5-20nm ,沟道内发生三次成核,其结合效应是消除表面曲率区,以使生成的总表面能为最小。
④连续薄膜——小岛结合,岛的取向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有些再结晶的现象。
沟道内二次或三次成核并结合,以及网状结构生长→连续薄膜。
4. 薄膜的附着类型及影响薄膜附着力的工艺因素⎧⇒⇒⇒⎨⎩⎧⎧⎧⇒⇒⇒⇒⎨⎨⎨⎩⎩⎩⎧⇒⎨⎩(在新面积处)稳定核(在捕获区)单体的吸附形成小原子团临界核临界核(在非捕获区)大岛大岛连合沟道薄膜小岛 二次成核二、三次成核二、三次成核 连续薄膜(在沟道和孔洞处)三次成核薄膜的附着类型①简单附着:薄膜和基片间形成一个很清楚的分界面,薄膜与基片间的结合力为范德华力②扩散附着—由两个固体间相互扩散或溶解而导致在薄膜和基片间形成一个渐变界面。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试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XX 级研究生1, 在T=291K 时,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或表面能)10.073N m s -=?,63118.01610v m mol a --=醋,如果水滴半径810r m -=,请计算此时的蒸汽压'p (用p 表示)以及水滴内外压强差p D 。
(10分)2, 设T 温度下的过饱和蒸气压为'p ,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蒸气为p 。
试证明:过饱和气体发生凝聚时,凝聚体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为ln('/)B V k T G p p va D =- (v α为凝聚体单个原子或分子的体积)。
(10分)3, 试从微观键能的观点证明:描述浸润问题的Young 方程cos LV SV SL s q s s =- 可以近似写作2cos 2LL LS u u q = (其中,LL u 为单位面积的液相原子之间的键能;LS u 为固-液界面上单位面积的固-液原子之间的键能)。
(10分)4,请论述真空度对成膜质量的影响。
(10分)5,衬底温度(即生长温度)是如何影响薄膜生长模式的?(10分)6,论述晶格失配(既失配应力)与薄膜生长模式的关系。
(10分)7,论述衬底表面对形核难易程度:凹面>平面>凸面。
即凹面处最容易形核,而凸面处最难形核。
(10分)8,试解释层状生长(即二维成核)机理与Step-flow生长机理,并进一步论证高温时薄膜倾向于step-flow生长。
(10分)9,自行查找文献,举例说明一至二种薄膜生长的原位观测或检测手段。
(10分)10,自行查找文献,阐述一至二种薄膜生长技术及其特点,并举例讲述其具体制备薄膜的实例及成膜质量。
(10分)。
薄膜材料与技术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薄膜材料?A. 硅基材料B. 金属薄膜C. 陶瓷薄膜D. 橡胶材料答案:D2. 薄膜材料的厚度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微米级B. 毫米级C. 纳米级D. 厘米级答案:C3. 薄膜材料制备过程中,下列哪种技术不属于物理气相沉积(PVD)?A. 磁控溅射B. 电子束蒸发C. 化学气相沉积D. 离子镀答案:C4. 下列哪种薄膜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A. 氧化铝薄膜B. 氧化铜薄膜C. 氧化锌薄膜D. 硅薄膜5. 薄膜材料在微电子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是什么?A. 绝缘层B. 导电层C. 半导体层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6. 下列哪种技术不适用于制备薄膜材料?A. 溶胶-凝胶法B. 旋涂法C. 热压成型D. 热喷涂答案:C7. 薄膜材料的表面粗糙度通常如何影响其性能?A. 无影响B. 增加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性能C. 减少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性能D. 表面粗糙度对性能无规律影响答案:C8. 下列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制备光学薄膜?A. 氟化镁B. 氧化锆C. 聚碳酸酯D. 硫化锌答案:C9. 薄膜材料的应力状态对其性能有何影响?B. 应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C. 应力可以减少材料的强度D. 应力状态对材料性能有复杂影响答案:D10. 下列哪种检测技术常用于薄膜材料的厚度测量?A. 原子力显微镜(AFM)B.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 椭圆偏光仪D. X射线衍射(XRD)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哪些?A. 化学气相沉积(CVD)B. 物理气相沉积(PVD)C. 溶液法D. 机械加工答案:A, B, C2. 薄膜材料在以下哪些领域有应用?A. 太阳能电池B. 微电子C. 光学器件D. 航空航天答案:A, B, C, D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薄膜材料的性能?A. 材料成分B. 制备工艺C. 环境条件D. 薄膜厚度答案:A, B, C, D4. 薄膜材料的表面特性包括哪些?A. 表面粗糙度B. 表面张力C. 表面电荷D. 表面能答案:A, B, C, D5. 薄膜材料的应力测试方法包括哪些?A. 拉曼光谱B. X射线衍射C. 纳米压痕D. 电子显微镜答案: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薄膜材料的定义及其特点。
薄膜技术复习题
什么是薄膜技术?有哪些应用领域?薄膜技术是用各种方法将原料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的一种技术。
其应用领域广泛,例如涂层、光学、电子、化学、生物、能源等领域。
薄膜技术有哪些基本分类?薄膜技术可以根据其方式和用途进行分类,基本分类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溅射、电镀、离子束沉积和溶液法等。
物理气相沉积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常见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物理气相沉积是通过远程或近程方式将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底上,通常使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激光蒸发和离子束蒸发等方法进行。
什么是化学气相沉积?有哪些常见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气态原料转化为沉积物,通常使用化学气相沉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和原子层沉积等方法。
薄膜技术在光学领域中的应用有哪些?薄膜技术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反射镜、分光镜、滤光器、透镜、光学纤维、液晶显示器等。
其中,反射镜和分光镜是基于薄膜反射的原理制作的,滤光器则是利用多层薄膜堆叠吸收或反射光线的特性制作的。
1.Please depict the effects of ion bambardment in the processes of film growth and plasma etching.2.Please summarize the deposition method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diamond films.3.What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VD from CVD?4.Please describe the principle of magnetron sputtering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igure.5.Please explain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Rotary vane pump, Diffusion pump, and Cryopump.6.(a) Please quantitatively discuss why a negative sclLbias emerges on an electrode in the RF discharge plasma, (Assuming Townsend secondary-electron coefficient y e is 0.1; electron velocity v e=9.5><107 cm/s, ion velocity Vi=5.2><108 9 10 11 cm/s); (b) Deduce the relationship formula between the self-bias value and electrode size. (Assuming the same current density j A^jB, jA=48o/9d sA2x(2q/m)12V A3/2, jB=4£o/9d sB2x(2q/m)1 /2V B3/2)7 (1) What special x-ray diffraction condition is required for characterizing thin film materials comparing with bulk materials? Why? (2) What are the origins causing stress in thin films?8 Please describe the fundamental sequential steps in CVD process.9 Please calculate the thickness uniformity of deposition on the plat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igure (the thickness ratio between the edge and center of the plate) forpoint source and surface source, respectively.(3-29)10. The following figure shows the changes of lattice constants, grain size, and dislocation density of grown thin films with bombarding energy, please explain the reasons of thechanging trend? (4-86) 11. Please discuss how substrate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of source gases influence thin film structure during CVD process? (6-65)12. What's the origin of internal stress in thin films? How to evaluate internal stress of thin films by XRD?13. Please deduce the formula calculating mean free path. (2・ 14)14- What are molecular flow, viscous flow, and turbulent flow and their distinguishing criteria? (2-22) 15.(a) Please derive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impurity concentr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300二O Hi/Ar □ Pd/Xe° ■ Pd/Ar* A A^/Af* ▲ Cu/Af* •20 SO 100 150 200 2S0 ENERGY (eVV METAL ATOMresidual gases during thin film evaporation process, (b) An Al film was deposited at a rate of about 1 pm/min in vacuum at 25°C, and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oxygen content of the film was 103. What was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the system? (Assuming the density of Al films to be 2.7g/cm3)16.In the following horizontal reactor for epitaxially growing Si films the susceptor is tilted. Why?17.Please summarize the deposi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metal films.18.In the presence of ion bombardment the hBN (tBN) crystals arc oriented with the c-axis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surface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igure, why?。
一、选择题:1、所谓真空, 是指:()A.一定的空间内没有任何物质存在;B.一定空间内气压小于1个大气压时, 气体所处的物理状态;C、一定空间内气压小于1 MPa时, 气体所处的物理状态;D.以上都不对2.以下关于CVD特点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与溅射沉积相比, CVD具有更高的沉积速率;B、与PVD相比, CVD沉积绕射性较差, 不适于在深孔等不规则表面镀膜;C.CVD的沉积温度一般高于PVD方法;D.CVD沉积获得的薄膜致密、结晶完整、表面平滑、内部残余应力低3.关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压越高,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小;B.真空度越高,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越长;C.温度越高,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越长;D.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温度、压力无关, 取决于气体种类4、下列PECVD装置中, 因具有放电电极而存在离子轰击、弧光放电所致的电极损坏潜在风险和电极材料溅射污染薄膜问题的是:()A.电容耦合型;B.电感耦合型;C.微波谐振型;D.以上都不对5、按真空区域的工程划分, P = 10-4 Pa时, 属于()区域, 此时气体分子的运动以()为主。
A.粗真空;B.低真空;C.高真空;D.超高真空;E、粘滞流;F、分子流;G、粘滞-分子流H、Poiseuille流6、下列真空计中, ()属于绝对真空计。
A.热偶真空计;B.电离真空计;C.Pirani真空计;D.薄膜真空计7、CVD沉积薄膜时, 更容易获得微晶组织薄膜的方法是:()A.低温CVD;B.中温CVD;C.高温CVD;D.以上都不对8、下列真空泵中, ()属于气体输运泵。
A.旋片式机械泵;B、油扩散泵;C、涡轮分子泵;D、低温泵9、低温CVD装置一般指沉积温度<()的CVD装置。
A.1000℃;B.500℃;C.900℃;D.650℃10、下列关于镍磷镀技术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所获得的镀层含有25wt%左右的P而非纯Ni, 所以也称NiP镀;B、低P含量的镍磷镀镀层致密, 硬度可达到与电镀硬Cr相当的水平;C.高P含量的镍磷镀镀层无磁性;D.可直接在不具有导电性的基体上镀膜11.关于LPCVD方法,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压造成沉积界面层厚度增加, 因此薄膜沉积速率比常压CVD更低;B.低压造成反应气体的扩散系数增大;C.低压导致反应气体的迁移运动速度增大;D.薄膜的污染几率比常压CVD更低12.气相沉积固态薄膜时, 根据热力学分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相过饱和度越大, 固态新相形核能垒越低;B.气相过饱和度越大, 固态新相形核能垒越高;C、气相过饱和度越大, 固态新相临界晶核尺寸越大;D.固态新相的形核能垒和临界晶核尺寸只取决于沉积温度(过冷度)13、溅射获得的气相沉积原子是高能离子轰击靶材后, 二者通过级联碰撞交换能量的结果, 因此入射离子能量()时更容易发生溅射现象。
《薄膜物理与技术》1、薄膜的定义2、薄膜的制备方法3、真空的定义及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4、真空的单位5、真空区域的划分6、气体的三种速度分布(最可几速度、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意义7、平均自由程的定义及计算8、余弦散射定律及意义9、确定真空系统所能达到的真空度的方程10、主要真空泵的排气原理与工作范围11、几类真空计的工作原理与测量范围(填空或选择)12、真空蒸发镀膜的定义13、真空蒸发镀膜的基本过程14、蒸发速率的表达式及蒸发源温度变化引起蒸发速率的变化15、蒸发过程的几点假设16、几种最常用的蒸发源及膜厚分布状况17、蒸发源的类型18、电子束蒸发源中电子束的加热原理及特点19、高频感应蒸发源的特点20、合金的蒸发中组元金属的蒸发速率之比21、合金及化合物的蒸发方法22、特殊的蒸发方法23、膜厚的定义24、膜厚的测量方法(尤其是原理:石英晶体振荡法、电离式监控计法光干涉法)25、溅射镀膜的定义26、溅射镀膜的优点及缺点27、直流辉光放电的区域28、辉光放电过程中,如何确定阴极与阳极之间的距离29、射频放电的频率30、溅射阈值、溅射率、溅射过程31、溅射的两种理论32、溅射镀膜的类型(重点为二极式、磁控式、射频式)33、离子镀膜的定义34、离子镀膜的成膜条件(公式的计算)35、离子镀膜的特点36、离子轰击的作用37、离子镀的类型(活性反应离子镀、射频离子镀)38、化学气相沉积的定义39、C VD的装置组成40、C VD反应的类型41、C VD法制备薄膜的过程42、C VD的特点43、C VD反应体系的条件44、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的原理45、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定义及原理)46、等离子体的作用47、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光CVD、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沉积48、溶液镀膜法的定义49、化学镀的定义及原理50、化学镀与化学沉积的异同点51、如何进行化学镀镍、铜、银等金属52、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的工艺(至少三种)53、阳极氧化法的定义及原理54、阳极氧化法中氧化物薄膜厚度的计算公式55、电镀的定义与原理56、电镀过程中补充电极附件区域的离子的方法57、对电镀层的要求58、L B制备的定义及原理59、L B膜的分类60、薄膜的形成与生长形式61、薄膜的结构类型62、薄膜的组织结构63、薄膜的缺陷1、填空:1×202、名词解释:3×63、简答题:4×54、问答题:7×35、计算题:9×1综合题:12×1下面是赠送的保安部制度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保安部工作制度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津法规,按照####年度目标的要求,做好####的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全体人员和公私财物的安全,保持####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工作秩序。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复习题《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复习题1.薄膜材料与体材料的联系与区别。
1. 薄膜所用原料少,容易大面积化,而且可以曲面加工。
例:金箔、饰品、太阳能电池,GaN,SiC,Diamond2. 厚度小、比表面积大,能产生许多新效应。
如:极化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耦合效应等。
3. 可以获得体态下不存在的非平衡和非化学计量比结构。
如:Diamond: 工业合成, 2000℃,5.5万大气压, CVD生长薄膜:常压,800度.Mgx Zn1-x O: 体相中Mg的平衡固溶度为0.04, PLD法生长的薄膜中,x可0~1.4. 容易实现多层膜,多功能薄膜。
如:太阳能电池、超晶格:GaAlAs/GaAs5. 薄膜和基片的粘附性,一般由范德瓦耳斯力、静电力、表面能(浸润)和表面互扩散决定。
范德瓦耳2. 真空度的各种单位及换算关系如何?●1pa=1N/m2(1atm)≈1.013×105Pa(帕)●1Torr≈1 / 760atm≈1mmHg●1Torr≈133Pa≈102 Pa● 1bar = 0.1MPa3. 机械泵、扩散泵、涡轮分子泵和低温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旋片式机械泵工作过程:1.气体从入口进入转子和定子之间2.偏轴转子压缩空气并输送到出口3.气体在出口累积到一定压强,喷出到大气工作范围及特点:Atmosphere to 10-3 torr耐用,便宜由于泵的定子、转子都浸入油中,每周期都有油进入容器,有污染。
要求机械泵油有低的饱和蒸汽压、一定润滑性、黏度和高稳定性。
油扩散泵1. 加热油从喷嘴高速喷出,气体分子与油分子碰撞实现动量转移,向出气口运动,或溶入油中,油冷凝后,重新加热时,排出溶入的气体,并由出气口抽出;2. 需要水冷,前级泵3. 10-3 to 10-7 Torr (to 10-9 Torr,液氮冷阱)优点:耐用、成本低,抽速快无震动和声音缺点:油污染涡轮分子泵特点:1. 气体分子被高速转动的涡轮片撞击,向出口运动2.多级速度:30,000-60,000 rpm.转子的切向速度与分子运动速率相当3. Atmosphere to 10-10 Torr4. 启动和关闭很快5. 无油,有电磁污染6. 噪声大、有振动、比较昂贵.低温泵(Cryopump)特点:1.利用20K以下的低温表面来凝聚气体分子实现抽气,是目前最高极限真空的抽气泵;2.可对各种气体捕集,凝结在冷凝板上,所以工作一段时间后必须对冷凝板加热“再生”;3. “再生”必须彻底;4. 加热“再生”温度>200 °C 烘烤除去吸附的气体5. 无油污染;6. 制冷机式低温泵运作成本低,较常采用。
1.熟悉真空度的物理单位及其相互换算。
2.了解真空泵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主要的真空泵种类。
输运式真空泵:机械式气体输运泵:旋片式机械真空泵,罗茨泵,涡旋分子泵气流式气体输运泵:油扩散泵捕获式真空泵:低温吸附泵,溅射离子泵4.测量方法。
了解主要的真空热偶真空规和皮拉真空规,电离真空规,薄膜真空规5.掌握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各自的特点。
6.列举真空蒸发法装置的组成。
7.熟悉元素、化合物、合金等不同物质粒子蒸发时的行为特点;列举使蒸发法不宜被用于合金或化合物薄膜制备的主要原因。
8.各种真空蒸发方法薄膜沉积的设备和各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9.列出离子镀的种类,并按照各种方法能够实现的沉积物质粒子的离化率对其进行一下排序。
离化率由低到高是二极直流放电离子镀,空心阴极离子镀,真空阴极电弧离子镀、多弧离子镀。
10.列举离子镀方法的优点和其原因。
优点:1,制备的薄膜与衬底之间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并且薄膜结构致密。
因为在蒸发沉积之前以及沉积的同时用离子轰击衬底和薄膜的表面,可以在薄膜与衬底之间形成粗糙洁净的界面,并形成均匀致密的薄膜结构和抑制柱状晶生长,前者可以提高薄膜与衬底之间的附着力,后者可以提高薄膜的致密性、细化薄膜微观组织。
2、提高薄膜对于复杂外形表面的覆盖能力。
因为离子镀进行的过程中,沉积原子将从与离子的碰撞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量,加上离子本身对薄膜的轰击,这些都会使得原子在沉积至衬底表面时具有更高的动能和迁移能。
11.说明使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制备薄膜材料的优点1.掌握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的物理意义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是气体分子在两次碰撞的间隔时间里走过的平均距离。
设气体分子的有效截面直径为d,则该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λ=1÷(nπd²)2.掌握气体流动状态的种类及其分类标准。
分子流状态kn<1过渡状态kn=1-110黏滞流状态kn>1103.掌握真空泵抽速的物理含义。
式中为真空泵入口处的气体压力;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真空泵入口的气体流量4.掌握溅射产额的物理含义溅射产额是被溅射出来的物质的总原子数与入射离子数之比,它是衡量溅射过程效率的参数.5.简述真空泵的种类、原理和应用。
1.薄膜定义:按照一定需要,利用特殊的制备技术,在基体表面形成厚度为亚微米至微米级的膜层。
这种二维伸展的薄膜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尺寸效应而使其获得三维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同时又很节约材料,所以非常重要。
通常是把膜层无基片而能独立成形的厚度作为薄膜厚度的一个大致的标准,规定其厚度约在1µm左右。
2.一些表面定义:1)理想表面:沿着三维晶体相互平行的两个面切开,得到的表面,除了原子平移对称性破坏,与体内相同。
2)清洁表面:没有外界杂质。
3)弛豫表面:表面原子因受力不均向内收缩或向外膨胀。
4)重构表面:表面原子在与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周期也发生变化,不同于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二维对称性(再构)。
5)实际表面:存在外来原子或分子。
3. 薄膜的形成的物理过程驰豫重构驰豫+重构⎧⎪⎨⎪⎩驰豫:表面向下收缩,表面层原子与内层原子结构缺陷间距比内层原子相互之间有所减小。
重构:在平行表面方向上原子重排。
①小岛阶段——成核和核长大,透射电镜观察到大小一致(2-3nm)的核突然出现.平行基片平面的两维大于垂直方向的第三维。
说明:核生长以吸附单体在基片表面的扩散,不是由于气相原子的直接接触。
②结合阶段——两个圆形核结合时间小于0.1s,并且结合后增大了高度,减少了在基片所占的总面积。
而新出现的基片面积上会发生二次成核,复结合后的复合岛若有足够时间,可形成晶体形状,多为六角形。
核结合时的传质机理是体扩散和表面扩散(以表面扩散为主)以便表面能降低。
③沟道阶段——圆形的岛在进一步结合处,才继续发生大的变形→岛被拉长,从而连接成网状结构的薄膜,在这种结构中遍布不规则的窄长沟道,其宽度约为5-20nm ,沟道内发生三次成核,其结合效应是消除表面曲率区,以使生成的总表面能为最小。
④连续薄膜——小岛结合,岛的取向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有些再结晶的现象。
沟道内二次或三次成核并结合,以及网状结构生长→连续薄膜。
4. 薄膜的附着类型及影响薄膜附着力的工艺因素⎧⇒⇒⇒⎨⎩⎧⎧⎧⇒⇒⇒⇒⎨⎨⎨⎩⎩⎩⎧⇒⎨⎩(在新面积处)稳定核(在捕获区)单体的吸附形成小原子团临界核临界核(在非捕获区)大岛大岛连合沟道薄膜小岛 二次成核二、三次成核二、三次成核 连续薄膜(在沟道和孔洞处)三次成核薄膜的附着类型①简单附着:薄膜和基片间形成一个很清楚的分界面,薄膜与基片间的结合力为范德华力②扩散附着—由两个固体间相互扩散或溶解而导致在薄膜和基片间形成一个渐变界面。
实现扩散方法:基片加热法、离子注入法、离子轰击法、电场吸引法。
③通过中间层附着—在薄膜与基片之间形成一个化合物而附着,该化合物多为薄膜材料与基片材料之间的化合物。
④通过宏观效应—机械锁合双电层吸引5. 真空相关•真空是指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空间。
常用“真空度”度量。
真空度越高,压强越小。
•常用计量单位:Pa, Torr, mmHg, bar, atm.。
关系如下:•1mmHg=133.322Pa,• 1 Torr=atm/760=133.322Pa≈1mmHg• 1 bar=105Pa●粗真空:1×105~1×102Pa 目的获得压力差。
电容器生产中的真空侵渍工艺●低真空:1×102~1×10-1Pa 真空热处理。
●高真空:1×10-1~1×10-6Pa 真空蒸发。
●超高真空:<1×10-6Pa 得到纯净的气体;获得纯净的固体表面。
6. 物理气相沉积PVD(Physics Vapor Deposition,主要是在真空环境下利用各种物理手段或方法沉积薄膜。
1)需要使用固态的或熔化态的物质作为沉积过程的源物质;2)源物质要经过物理过程进入气相;3)需要相对较低的气体压力环境;4)在气相中及衬底表面不发生化学反应。
蒸发定义:当温度升高时,材料会经历典型的固相,液相到气相的变化。
任何温度下,材料上面都存在蒸气,具有平衡蒸气压。
材料温度低于熔化温度时,产生蒸气的过程称为升华;样品熔化时,产生蒸气的过程称为蒸发。
在微电子工艺中,蒸发较为广义,包括一切蒸气产生的过程。
对环境的要求:超真空,<1mTorr对材料的要求:具有合适的蒸气压,得到合适的淀积速率,>10mTorr影响因素:蒸发源的纯度;加热装置、坩埚可能造成的污染;真空系统中的残留气体。
解决办法:使用高纯物质作为蒸发源;改善装置;改善真空条件,提高物质的蒸发以及薄膜沉积速度。
7. MOCVD概念:利用金属有机物的热分解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薄膜的CVD方法。
特点:近十几年发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表面气相沉积技术,它一般使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氢化物作为原料气体,进行热解化学气相沉积。
制备范围:在较低温度下沉积各种无机材料,如金属氧化物、氢化物、碳化物、氟化物及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单晶外延膜、多晶膜和非晶态膜,已成功应用于制备超晶格结构、超高速器件和量子阱激光器。
8.离子镀:IP (Ion plating),同时结合蒸发和溅射的特点,让靶材原子蒸发电离后与气体离子一起受电场的加速,而在基片上沉积薄膜的技术。
离子镀特点:1)具有蒸发镀膜和溅射镀膜的特点2)膜层的附着力强。
3)绕射性好,可镀复杂表面。
4)沉积速率高、成膜速度快、可镀厚膜。
5)可镀材料广泛,有利于化合物膜层的形成。
9. 溶液镀膜法:是在溶液中利用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等化学方法在基板表面沉积薄膜的一种技术,常称为湿法镀膜。
1)化学镀2)溶胶—凝胶法3)阳极氧化法4)LB法5)电镀法10. 溶胶-凝胶法特点优点:1)起始原料是分子级的能制备较均匀的材料2)较高的纯度3)组成成分较好控制,尤其适合制备多组分材料4)可降低程序中的温度5)具有流变特性,可用于不同用途产品的制备6)可以控制孔隙度7)容易制备各种形状缺点1)原料成本较高2)存在残留小孔洞3)存在残留的碳4)较长的反应时间5)有机溶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13. 薄膜的分类1)从功能上分:电学薄膜,光学薄膜,磁性薄膜,保护膜,装饰用膜、包装膜……2)从结构上分:无机薄膜,有机分子膜,单晶薄膜,多晶薄膜,非晶薄膜,多孔膜……14. 外延生长【epitaxial growth】在单晶衬底(基片)上生长一层有一定要求的、与衬底晶向相同的一薄层单晶层的方法。
外延生长的最终目的是:沉积一层缺陷少,且可控制厚度及掺入杂质的单晶薄膜15. 外延生长可分为多种①按照衬底和外延层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同质外延和异质外延;②按照反应机理可分为利用化学反应的外延生长和利用物理反应的外延生长;③按生长过程中的相变方式可分为气相外延、液相外延和固相外延等。
16. PVD和CVD两种工艺的对比同PVD工艺相比,CVD的最大优势就是良好的阶梯覆盖性能,同时具有便于制备复合产物、不需高真空和淀积速率高等优点。
CVD技术在19世纪60年代被引入半导体材料制备并快速发展。
随PECVD,HDPCVD和MOCVD等技术的出现,CVD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广泛应用于多晶硅、绝缘介质和金属薄膜的制备。
I.工艺温度高低是CVD和PVD之间的主要区别。
温度对于高速钢镀膜具有重大意义。
CVD法的工艺温度超过了高速钢的回火温度,用CVD法镀制的高速钢工件,必须进行镀膜后的真空热处理,以恢复硬度。
镀后热处理会产生不容许的变形。
II.CVD工艺对进人反应器工件的清洁要求比PVD工艺低一些,因为工件表面的一些脏东西很容易在高温下烧掉。
此外,高温下得到的镀层结合强度要更好些。
III.CVD镀层往往比各种PVD镀层略厚一些,前者厚度在7.5μm左右,后者通常不到2.5μm厚。
CVD镀层的表面略比基体的表面粗糙些。
相反,PVD镀膜如实地反映材料的表面,不用研磨就具有很好的金属光泽,这在装饰镀膜方面十分重要。
IV.CVD反应发生在低真空的气态环境中,具有很好的绕镀性,所以密封在CVD反应器中的所有工件,除去支承点之外,全部表面都能完全镀好,甚至深孔、内壁也可镀上。
相对而论,所有的PVD技术由于气压较低,绕镀性较差,因此工件背面和侧面的镀制效果不理想。
PVD的反应器必须减少装载密度以避免形成阴影,而且装卡、固定比较复杂。
在PVD反应器中,通常工件要不停地转动,并且有时还需要边转边往复运动。
V.在CVD工艺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否则,系统中的反应气体或反应产物的腐蚀作用会使基体脆化。
VI.比较CVD和PVD这两种工艺的成本比较困难,有人认为最初的设备投资PVD是CVD的3一4倍,而PVD工艺的生产周期是CVD的1/10。
在CVD的一个操作循环中,可以对各式各样的工件进行处理,而PVD就受到很大限制。
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在两种工艺都可用的范围内,采用PVD要比CVD代价高。
VII.最后一个比较因素是操作运行安全问题。
PVD是一种完全没有污染的工序,有人称它为“绿色工程”。
而CVD的反应气体、反应尾气都可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可燃性及毒性,反应尾气中还可能有粉末状以及碎片状的物质,因此对设备、环境、操作人员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
17. CVD特点①在中温或高温下,通过气态的初始化合物之间的气相化学反应而沉积固体;需要使用固态的或熔化态的物质作为沉积过程的源物质。
②可以在大气压(常压)或者低于大气压(低压)下进行沉积。
一般说低压效果要好一些;③采用等离子和激光辅助技术可以显著地促进化学反应,使沉积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④能有效控制薄膜的化学成分和厚度,均匀性和重复性好;镀层的化学成分可改变,从而获得梯度沉积物或得到混和镀层;⑤可以控制镀层的密度和纯度;⑥绕镀性好,可在复杂形状的基体上以及颗粒材料上镀制;⑦气流条件通常是层流的,在基体表面形成厚的边界层;⑧沉积层通常具有柱状晶结构,不耐歪曲。
但通过各种技术对化学反应进行气相扰动,可以得到细晶粒的等轴沉积层;⑨台阶覆盖能力最好,对衬底损伤最小,可以形成多种金属、合金、陶瓷和化合物层。
⑩设备和运转成本低,与其它相关工艺有较好的相容性;18. 溅射是一个离子轰击物质表面,并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能量与动量的转移,从而最终将物质表面原子激发出来的复杂过程。
溅射具有良好的台阶覆盖能力是由于:有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淀积原子的入射能量。
进行衬底加热,增强表面扩散,可以更显著的改善台阶覆盖。
考试范围大致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