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 中的感悟
- 格式:pdf
- 大小:306.14 KB
- 文档页数:1
写作品的感概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独特的修炼与享受。
它既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
它可以让我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净土,让我在焦虑的时刻找到一处避风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这条漫长的写作之旅中,我不仅发现了自己的潜力,更体会到了写作的美妙之处。
回想起最初踏入写作的那个年代,当时只是出于对文字的喜爱和表达情感的渴望,我开始尝试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虽然当时的文字稚嫩、思想单薄,但这段最纯真的写作经历却成为了我走向文学道路的最初推动力。
在那段时间里,我写下了许许多多浅薄的文字,它们或是关于生活的琐事,或是关于内心的独白,但从中我学会了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学会了如何将内心的感动转化为文字的魔力。
这段最初的写作经历,让我懂得了写作的力量,也培养了我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写作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学校的教育和指导下,我开始接触各种文体的写作,比如记叙文、议论文、小说等等。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我也渐渐懂得了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文章结构,如何运用生动的写作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写作的乐趣,发现了用文字来创造美的快乐。
我热爱观察生活,热爱记录生活,因为这些都是写作的源泉,是我灵感的来源。
在我的写作之旅中,我还认识到了写作对于我的意义。
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更是一种思辨的过程。
在书写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深思之中,思考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思索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丑恶。
写作也是一种审视自己的过程,在书写的同时,我常常会反观自己的过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写作不仅让我得到了快乐,更让我在不断地书写中得到了成长和启发,得到了力量和勇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写作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某个阶段,我对于自己的写作产生了困惑和失落。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写作是否有价值,怀疑自己的写作是否被人理解与认同。
编办学习之心得体会这次科长带我们赴编办专程学习文字材料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聆听X主任的精辟深刻地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浅谈几点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对文字材料工作有了新的深刻认识说起机关文字工作者,一般人脑中本能反应出的印象词是难、苦、累、枯燥、乏味……我也不例外地具有这种观点和体会。
但是,真正的文字工作者,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相反,文字材料可以沟通信息、传递决策,不但体现领导的想法,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工作思路、工作办法,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抱负的人的难得的表达载体。
通过自己精心组织的语言,把闪光的智慧毫无保留地融入到领导的决策当中,从而体现了自我的价值和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文字材料工作,应该定义为十分有意义、十分高尚的工作。
二、做好文字材料工作必须领会领导意图文字材料大多数情况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这就要求在写作的筹备构思阶段必须要深刻领会领导的意图,吃透文字材料精神,比如领导是持什么观点、要表达什么等等,领导的层次比我们高很多,领悟好领导的意图就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当然,还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工作整体状况以及具体过程,通过征求意见、查阅资料等形式深入了解,甚至要比领导本人更详尽地掌握各种相关信息,这样才不致于“跑偏”,不偏离服务主体。
三、做好文字材料工作必须强化学习文字材料工作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知识储备丰富、广闻博识,思路才能开阔,否则会有腹中空空,无从下笔的感觉,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学习。
尤其是注重学习国家、省市的主要会议精神,了解先进地市的发展情况,紧跟发展形势,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多读像《半月谈》、《南风窗》这样的好书以提高理论素养,可以在写作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把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其他新鲜知识有机结合,对写出有高度和水准的材料十分有益。
四、做好文字材料工作必须深入研究首先是深入调研。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文字材料工作的基础。
调研应该紧紧围绕局里的重点、难点工作,找好一个课题当做切入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调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感悟摘要:作文教学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甚至终身受用。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几点经验。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教学方法作文教学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甚至终身受用,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以及学生对生活认识感悟的思想提升上下功夫。
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当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人们学习的力量。
教师应指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一事一物、一点一滴。
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不断地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对自己周围的生活越感兴趣,就越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语言,抒心中之感情。
因此,激起观察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教室窗外枝头盎然的春意引诱得学生跃跃欲试。
总是在背诵“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却从未对春天有过切切实实的感受。
教师可由千古名句谈到诗人当年对春天的感受,再鼓励学生走进春天。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激活了,年年春天景相似,然而今年的春景却引起了学生特别的兴趣。
(二)倡导“两记”,做好“量”的积蓄。
“两记”指日记和读书笔记。
写日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素材积累,而且还可以提高写作兴趣和培养表达能力。
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是提高自由习作水平的捷径之一。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有所感的人、事、物、理,只要是自己觉得新鲜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
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了大量素材,就会越写越熟。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会从写日记中享受到无限乐趣。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简单的语句,可以是精彩的片断,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启迪,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论文写作心得体会思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思考之后的收获又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欣慰,就在这种痛苦与兴奋交织之中,论文撰写已经尘埃落定,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也将接近尾声。
回想论文撰写的那些日子,一切都历历在目,在实验室挑灯夜战,在宿舍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过山穷水尽疑无路困惑,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也有过拨开乌云见日出的喜悦,论文写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记得刚上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就论文板块的某个方面去写心得,当时我就问我旁边的同学,你学到了什么?很多人迷茫了,上完了这门课不知道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我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点不一样的,虽然说论文课忘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起码自己以后在写毕业论文时候,知道要在内容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这非常重要。
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确不容易,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刚开始的第一节课是张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
的确,先不说我们的内容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好的。
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老师给你做,这合适吗?虽然说今天面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但是可能明天也许你就会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
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而且老生常谈,但是十分有理。
其次是老师强调的选题,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
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
老师说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尽量选择自己有较强的兴趣、而且平时有所思考、有所积累的比较熟悉的课题,可以保证选题后写作的可行性。
而且范围要尽量小一点,要不就会显得没有什么内容,给人很空的感觉。
浅谈写作中积累的重要性作者:王世伟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1期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写作需要日积月累。
多读多看用心积累,写作时自然言之有物。
若想“腹有诗书,字字珠玑”就要注重多方面多角度积累,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体验积累的快乐,感受积累的魅力,真正帮助学生以“吾笔写吾心”,我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共勉。
一、积累语言,夯实写作基础积累语言是基础,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
没有语言这个建筑材料,那么文字大厦永远是空中楼阁。
积累语言要多读书,勤思考,巧摘录,成习惯。
课内课外要兼顾,选入教材大多是经典美文,诵读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并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在读书卡片上。
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文笔自然流畅。
实践证明,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的源头活水。
二、积累素材,记录多彩生活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胡编、抄袭。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关注生活。
每一个地方都有风景,每一个人都有故事。
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素材积累。
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体味生活的真实、细腻、深刻。
三、积累方法,掌握写作技巧积累了足够的语言材料、生活材料、情感材料,未必能写出一篇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感情真实的文章。
作文就像盖一座房子一样,盖房子必须的材料——砖、水泥、木材……材料准备好了,那就需要考虑盖成什么式样的房子,盖多大的房子,怎样装修房子等问题。
以教材中的文本为载体,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同时,借鉴并积累写作手法,久而久之,积累了不同的手法,掌握异样的技巧,写出别样的美文。
四、积累习惯,提高作文水平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
养成摘记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及时记录读书体会;养成学生编列提纲的习惯,指导学生有条理的写作文。
浅谈小型剧本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剧本创作是一项富有挑战和创造力的工作。
在创作小型剧本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感悟到许多道理和体会到许多乐趣。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在小型剧本创作中的感悟,希望能够对其他创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 灵感来源于生活在创作小型剧本时,我发现灵感常常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或是一次偶遇,或是一段对话,又或是一则新闻,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无穷的创意源泉,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素材。
有时候,一个平凡的情节,都能成为一个动人的故事。
所以,我学会了在创作中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在平凡中寻找灵感。
2. 观察细节是关键在创作小型剧本过程中,我发现观察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小细节的变化,往往能够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所以,我学会了在创作过程中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物的言行举止,找到那些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细节。
这样的注意细节的习惯,也常常让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3. 结构要清晰一个好的剧本,结构一定要清晰。
在创作小型剧本时,我常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构思剧情的起承转合。
我发现,在剧本的创作中,一个完整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结构清晰,才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注意力,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和有力。
4. 人物形象要鲜明在创作小型剧本时,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故事成功与否和其中的人物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让故事更加有力量。
所以,在创作中,我力求让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让他们变得立体和有血有肉。
这样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5. 写作需要耐心和恒心在创作小型剧本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写作需要耐心和恒心。
有时候,一个作品可能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才能够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状态。
所以,我学会了保持耐心,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推敲和修改。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作品越来越好。
浅谈作文感悟力的形成作者:杨艳梅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1期同是生活在这片蓝天下的孩子,同是生活在一片蓝天下一个教室的学生,有的蕙质兰心,有的才思敏捷,可有的除了满腹牢骚便再无其他言语。
同样的生活,有的人看到的是春花秋月,可有的人只能看到三点一线的生活的可憎。
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写到,“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罗丹说:“世上缺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恰恰有很多庸人,心灵的大门紧锁,心灵处于昏睡状态,不但发现不了生活的美,更感受不了生活的真善,只盯着生活平凡简单中的枯燥自怨自艾。
其实很多作家的成功便源自那颗敏锐的心灵。
归有光由一间阁子“项脊轩”感悟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伤感,张抗抗由“地下森林”感悟到生命力的顽强,贾平凹由“丑石”感悟到寂寞生存的伟大。
纵观江苏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2007年的“怀想天空”,2008年的“好奇心”,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的“绿色生活”,2011的“拒绝平庸”,2012的“忧与爱”,都流露出感悟生活,感受情感的命题意图。
这样的作文题目拒绝宿构和程式化的倾向,强调对学生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
教育家威特说:“写作教育与其说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不让孩子失去更多东西更加恰当。
”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呢?一、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金也说:“写吧,只有写,才会写。
”要写好高考作文,仅仅拥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是不够的,学生更要去关注社会,感知生活,思考人生。
《醉翁亭记》中朝暮、四季之景正是欧阳修观察实地生活得来的。
《春》《故都的秋》等文章中对自然和人物的描写,是经过作者长期坚持不懈的观察才得来的,只有这样细致入微的发现和体悟,才能得出真正的佳句来。
吴效铎说:“教师是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
”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大生活,也要感受自己身边的小生活。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几点感悟摘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小学生在写作上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的修炼和创造自己潜在的意识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成果的综合评价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因势利导,从各个方面指导趣味作文,把写作带进生活,鼓励学生自由命题,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感悟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80-01写作文,这是绝大多数学生所惧怕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提起笔来就无事可写。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了所有语文教师为之头痛的问题。
语文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孩子们认字识字,措辞造句、理论构思、写作逻辑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写作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实质性的挑战。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融会于自然、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然后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
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
调整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拟题,减少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恰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3.02学教育102浅谈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王雅平(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感受是由外界事物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它以感觉为基础,以知觉的形式体现出来。
感受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激活写作动机,奠定情感基调,丰富文章写作内容。
因此,从事写作活动,写作主体必须要具备丰富且细腻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感受;动机;能力写作需要有丰富的材料储备,因此它要求写作主体即文章的作者具备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文化积累。
积累,是一个人走向知识渊博、富有见地、成功写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写作不是简单的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更不是你所读之书的简单抄袭或重复,而是我们心灵的再创造。
除了积累之外,我们更需要去感受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把生活转化为写作的材料,才能让自己的文字一点点成熟,才能让语言的艺术一步步升华。
有生活还要有感受,这样才能开出写作之花,结出写作之果。
一年中的四季,在许多人眼中,平淡无奇。
那就不如去尝试着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或许你会发现,其实四季并不平淡。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出了一首首独一无二的旋律。
宋代苏轼在诗作《惠崇春江晚景》中描绘春天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在诗作《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中描绘夏天写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代杜牧在诗作《山行》中描绘秋天写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柳宗元在诗作《江雪》中描绘冬天写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季,宛如一幅多彩的画卷,演绎出了一个美好的天地。
我们单单用眼睛去看四季,还不够,要用心去感受四季。
方可觉察:春天,是真情,充满着希望的喜悦;们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使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与大千世界。
浅谈“写作” 中的感悟
发表时间:2011-10-31T10:25:44.457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9期供稿作者:黄榕
[导读]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有关词汇积累及写作的一些浅显建议。
黄榕
(江西省靖安县香田乡华夏育才小学江西省靖安县 330601)
摘要:
苏联教育家霍林姆斯基说过“象牙宝塔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育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育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的重复别的的思想”。
不可否认,准确的审题,新颖的立意,巧妙的构思,对于成就一篇优秀作文固然起到了作用,但生动、优美的语言却可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无词难好。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有关词汇积累及写作的一些浅显建议。
关键词:浅谈写作教学感悟
一、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语言积累的宝库。
1.记下思想的火花。
要特别注意捕捉稍纵即逝的思想闪光、奇异的联想。
突然的启发,偶尔的领悟等。
记下那些引起深思的生活再象,催人泪下的场景,给人强烈印象的人和事等。
2.从课本中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中,内容之丰富,语言之精美,很可以供作文时选用。
如在第十册课文中,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描写景物的,有描写人物的,有描写想象世界的,也有说明做人道理的。
认真阅读这些篇章,其中的名言、警句、生动优美的词语不妨摘录下来,以备在作文中引用。
3.从阅读中积累。
广泛的阅读,也是获取词语的重要来源。
以阅读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摘录,可分为:理想信念、团结友谊、爱国主义、礼貌谦虚、勤奋学习等。
如写老师的词语有:精力充沛、风度翩翩、和颜悦色、心平气和、津津有味、身体力行、心悦诚服、严于律已、威严、循循善诱等。
写笑时有:苦笑、傻笑、微笑、阴笑、嫣然、莞尔、会心、相视一笑等。
写哭的有:呜咽、干嚎、抽泣、流泪、热泪盈眶、扑簌簌掉泪、一把鼻涕一把泪等。
4.从观察中积累。
观察是直接获取语言最重要的手段,在作家茅盾说过:“我们在开始写作的时候,身边要有一支笔和一个草稿,无论在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
”有一位学生这样记到:我听见风在歌唱,树木在欢呼,看见太阳在微笑。
5.从新闻媒介和影视作品中积累。
广播电视、报纸文摘是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窗口,平时“两耳博闻天下事,一心活读教科书”作文时才能摘通“活言”优美的语言如同涓涓细流涌入心田,跳出笔尖。
6.从网络中来。
现在的学生很喜欢新生事物,尤其是电脑,很多学生都热衷于上网,打游戏等。
QQ、电子邮件等词常常用在作文中,作为老师,既要鼓励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又要帮助他们去辩认哪些该接受,哪些该拒绝。
7.从日常交流中来。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还是最长的,与同学的接触最为频繁.很多词语都可来于平时的交流中。
我的侄女才7岁,她在与同学的玩耍中,学到了如: 目不转睛、一剪双雕、同归于尽等书本上没学过的词语.
8.从亲身体会中来。
星期五第三节课,天气很冷,原本打算上一篇新课文,但看到同学们好象兴趣不高,我就干脆带同学们来到操场上做活动。
我叫学生搬来了体操垫、跳箱盖、体操登、跨栏架。
画好一个一百米的跑道,把四样东西分别放在跑道间,顺序由他们自定,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首先每组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障碍物作尝试性炼习,依次递增。
最后每个同学都试着过一次,没过的再来,一直到过了为止。
回到教室之后,我就布置了一篇作文(以“困难”为话题),这篇作文大家大多以这次战胜障碍为题材,都写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语言扑素而感人。
二、规律方法是开启大门的金钥匙。
1、有了丰富的词汇,使用时还要认真仔细的推敲,字斟句酌,精心锤炼,决不可信手拈来,揍揍合合,甚至张冠李戴。
例如坚强”和“毅力”,“坚决”和“态度”,“坚定”和“立场”,“坚持”和“意志”,“ “提高”和“质量”,“增加”和“数量”等;该说“大部”不能说成“全部”,该说“这样可以”不能说成“必须这样”。
2、恰当运用形象化的词语和修辞。
词语的形象是多方面的,包括能引起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具体感觉的字眼。
这样可以使人如闻其色,如观其色,如临其境。
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优美。
3.如用于写景状物、记人叙事、反映情况、表述愿望的陈述性的语言,用于介绍事物、事理、情况、经过、关系、方法的说明性语言,用于分析事理、维护和宣传自己的观点,启示和鼓励读者的议论性的语言,用于表达强烈爱憎感情的抒情语言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方式使用时应确实掌握其不同要求和不同方式,做到恰如其分。
相信我们拥有了语言积累的宝库和一把开启大门的金钥匙,再加上我们的自信,敢于去写,乐于去写,一定能够轻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