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 格式:ppt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骆宾王生平个人简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你知道这首名句的作者是谁吗?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他的简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骆宾王生平个人简历人物生平基本介绍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
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
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
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
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
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
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
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
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
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
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生平事迹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650~655(唐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
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
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
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
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678年(仪凤三年),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
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
骆宾王被誉为《骆宾王被誉为:古代中国文学的瑰宝》骆宾王是古代中国唐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被誉为古代中国文学的瑰宝。
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诵,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骆宾王的生平和作品、他的文学贡献以及对他的评价等方面来分析他被誉为古代中国文学的瑰宝的原因。
一、骆宾王的生平和作品骆宾王(约792年-848年),字明恩,自号明恩子,是唐代文学家中的杰出代表。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家庭背景对他的文学修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他年少时即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使其名声远播。
骆宾王的作品主题广泛,涵盖了爱情、友情、人生哲理等方面。
他以优雅的笔触、精巧的修辞和深入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诗作流畅优美,构思独特,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他的作品以其自然流畅的诗风和深邃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陶醉其中。
二、骆宾王的文学贡献作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文学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他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创新意识。
他注重形式美,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形象的描绘,使他的作品在当时文坛中脱颖而出。
其次,他的作品主题多样,既有对时代的思考和抱负,也有对情感和生活的深入洞察。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触动,使其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具有哲学思考的深度。
骆宾王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笔触优美、思想深刻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对象,对于塑造后世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传颂和模仿,使其文学成就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三、对骆宾王的评价骆宾王的才华和文学成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评价。
他被誉为古代中国文学的瑰宝,原因在于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文学的表现形式,更是对古代中国文化的一种抒发和表达。
他的作品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通过诗歌将其具象化,使人深受触动。
骆宾王的作品被公认为古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作结构优美,语言简洁,但又富有深入的哲理。
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說是被乱军所杀,或說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江南神童齐鲁才子唐高祖武德二年(619),也就是唐代建国的第二年,在乌伤城北一个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名叫骆家塘的小村庄里,后来成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诞生来到人间。
骆姓是古乌伤的名门望族,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了骆俊、骆统、骆秀一门祖孙三人,成为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和志行卓越的俊士,一直为史家所称道。
此后骆族虽然簪缨不绝,代有才人,但到骆宾王出生之前,家族已经衰落。
然而诗书传家、清节自守的家风却始终不变。
骆宾王的祖父,早年也曾担任过地方小吏,隋末为避兵乱,弃职回家闲居,过着耕读自娱的农家生活。
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为人豁达大度,和地方上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宾王的父亲骆履元,就是在他的精心培育和言行熏陶下,成长为一个经纶满腹、志行超逸、在当地颇有声望的才士。
如今第三代的长孙降临人世,为这个和睦欢乐的家庭更增添了一分喜气。
祖、父两个忙不迭地翻检古籍,要为小儿取一个好的名字。
出于久乱求治的心切,加上望子成龙的渴望,父子两人经过一番推敲,最后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
用意是期望小生命长成后,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
——骆宾王长大以后,深谙祖、父命名的苦心,于是矢志不渝,始终以自己的名、字作为言行进止的座右铭,力图辅君佐国,干一番事业。
然而世海泛浊,正道难行,迎接他的却是一连串的波折与不幸。
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具体情节是否如此,史无明载,这里只能按传说缀成。
但这首诗,像春风一样,很快就广为流传,成为各地学童人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
骆宾王从此也就得到“江南神童”的美誉。
仕途艰难隐居兖州骆宾王入京应试,是在22岁那年的秋天。
唐代科举场中,很早就有请托、通关节、私荐或场外议定等流弊。
他总以为考试凭实力,自己经纶满腹,何愁试场不中,雁塔留名,自然是唾手可得。
然而考试的结果,竟是名落孙山!这次长安之行,给骆宾王的最大收获,是使他懂得了世情的冷暖和现实的严酷。
他开始成熟起来,以更为务实的态度潜心书海,闭门苦读。
为迎接第二次的搏斗作充分准备。
几年以后,骆宾王终于在长安出仕了。
李元庆是唐高祖李渊的第16个儿子,唐太宗的异母弟,封道王,当时出任豫州刺史。
他爱才好士,性格豪爽豁达,对骆宾王的文章诗赋,甚为欣赏。
所以对骆宾王也就另眼相看,分外器重。
在京城经受蒙冤打击的痛苦之后,骆宾王总算在道王府中过了一段舒心爽意的日子。
唐制规定,在亲王府中谋事的官佐,任职时间不能太长。
生怕时间久了,彼此情谊深厚,滋生事端,所以一般不超过四年。
李元庆既然赞赏骆宾王的文才器识,想为他任满妥善安置。
所以在他任职三年之后,特地下了一道手渝,要他“自叙所能”。
目的是希望骆宾王自陈器识才情,作为提拔举荐的依据。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进身自谋的极好机会,只要好好陈述一番,说不定会给自己的前途开辟出一片阳光灿烂的在官场混迹近十年,虽然一度得到李元庆的赏识,但所见所闻,特别是亲身经历的罢官屈辱,使骆宾于深切感受到宦海的混浊。
像自己这样直来直往,没有一套投机钻营的本领,要想长时间在其中邀游,迟早会遭到随风恶浪的袭击。
轻则溺水,重则丧生。
与其将来被恶浪淹没,不如早点跳出宦海,找个风浪不易波及的地方,一家人过几天宁静的生活。
于是他不再谋仕,重又回到第二故乡兖州,学当年的祖父过起耕读自娱的闲居生活来。
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难以为继,他种了几亩地,想借此维持生活。
骆宾王诗句:
1、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唐代:骆宾王
原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2、在军登城楼,唐代:骆宾王
原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译文: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3、咏鹅,唐代:骆宾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4、送别,唐代:骆宾王
原文: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译文: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5、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唐代:骆宾王
原文: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译文: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
柳叶被雪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
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项端。
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
骆宾王的诗词全集骆宾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
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骆宾王的诗词全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渡瓜步江朝代:唐朝|:骆宾王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洲。
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
月迥寒沙净,风急夜江秋。
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
游兖部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朝代:唐朝|:骆宾王游人自卫返,背客隔淮来。
倾盖金兰合,忘筌玉叶开。
繁花明日柳,疏蕊落风梅。
将期重交态,时慰不然灰。
晚泊河曲朝代:唐朝|:骆宾王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
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桡。
金堤连曲岸,贝阙影浮桥。
水净千年近,星飞五老遥。
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飙。
浦荷疏晚菂,津柳渍寒条。
恓惶劳梗泛,凄断倦蓬飘。
仙槎不可托,河上独长谣。
称心寺朝代:唐朝|:骆宾王征帆恣远寻,逶迤过称心。
凝滞蘅vK岸,沿洄楂柚林。
穿溆不厌曲,舣潭惟爱深。
为乐凡几许,听取舟中琴。
途中有怀朝代:唐朝|:骆宾王眷然怀楚奏,怅矣背秦关。
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朝代:唐朝|:骆宾王井络双源浚,浔阳九派长。
沦波通地穴,输委下归塘。
别岛笼朝蜃,连洲拥夕涨。
韫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浮光凝折水,积润疏圆沚。
玉轮涵地开,剑阁连星起。
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
怀德践遗芳,端操惭谋已。
谋已谬观光,牵迹强凄惶。
揆拙迷三省,劳生昧两忘。
弹随空被笑,献楚自多伤。
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
炎凉几迁贸,川陆疲臻凑。
积水架吴涛,连山横楚岫。
风月虽殊昔,星河犹是旧。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
北走平生亲,南浦别离津。
潇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
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蘋。
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
漳滨已辽远,江潭未旋返。
为听短歌行,当想长洲苑。
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蝉鸣稻叶秋,雁起芦花晚。
晚秋云日明,亭皋风雾清。
独负平生气,重牵摇落情。
骆宾王人生五个阶段及其代表性创作骆宾王(1624年-1671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诗人、散曲作家。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创作。
1. 壮年时期(1624年-1644年)骆宾王的壮年时期是在明末,这个时期他的创作主要受到明代文化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独特,充满了个人情感。
代表性的作品有《望海潮·东南形胜》等。
2. 流亡时期(1644年-1657年)明朝灭亡后,骆宾王流亡到江南地区,这个时期他的创作受到了流亡的困苦和动荡时局的影响。
他开始写散曲,表达对家国之思念和对流亡生活的痛苦。
代表性的作品有《乌夜啼·伤离别》等。
3. 赴京时期(1657年-1659年)骆宾王在这个时期前往北京,成为了明朝遗臣的代表人物。
他的创作更加积极向上,表达了对明朝复兴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代表性的作品有《渔家傲·秋思》等。
4. 谪居时期(1659年-1669年)骆宾王在这个时期被贬谪到南京,他的创作更加深入思考人生、命运和社会。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世事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
代表性的作品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5. 晚年时期(1669年-1671年)骆宾王的晚年时期创作更加成熟稳重,他的诗歌风格更加纯熟。
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作品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世界的感悟。
代表性的作品有《临江仙·满地都是春泥水》等。
骆宾王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创作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思潮和个人的情感。
通过对他五个阶段的创作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人生和作品的内涵。
诗人骆宾王的个人简介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44 年,卒于公元751 年。
他的父亲是骆郎中,因此他也以“骆郎中”的名号被后人所称颂。
骆宾王自幼聪颖,十分有才华,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华。
他最初在西京的进士科中第三等中举,但之后回归故乡,由于他对经史子集的深入研究,还出版了一部《三墨篇》,从此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生涯。
后来,他前往长安谋职,任给事中、黄门侍郎等职位,这段经历都为他的诗歌才华所积淀,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启发。
骆宾王的诗歌具有一定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用词上。
他的诗歌清新高远,轻盈优雅,如玉出山泉。
他的个性与他的创作密不可分,并深深地体现在他的诗作中,更为深刻地反映了唐朝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为后人所称道。
此外,骆宾王的诗歌主题也较为多样化。
在思想上,他反映了唐朝初期的不少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他的诗歌也描绘了光明和希望的曙光,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他的诗作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充满了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眷恋之情。
骆宾王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的诗作更是被广大文学爱好者所喜欢。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舒适、含蓄深沉的风格和优美的语言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有《感遇十二首》、《游山西村》、《乌栖曲》等等。
骆宾王的一生充满着创作,他坚持以诗歌为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然而,他的创作却屡屡遭受到一些非议和攻击,不过他依然坚信自己的创作,并不断地努力工作,展现自己的才华。
总之,骆宾王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唐朝初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而且以清新自然、含蓄舒适、含蓄深沉的风格和优美的语言著称。
他的创作属于世人永远无法超越的高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骆宾王简介骆宾王(约640— 684以后),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早年丧父,家境穷困。
龙朔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
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
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
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
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
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公元684年,唐高宗刚刚去世不久,武则天废掉了自己的儿子中宗,另立温顺的儿子李旦为帝,同时大开杀戒,清除李唐宗室元老。
这年九月,开国元勋徐勣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叛,举起了讨武的大旗。
在起义的队伍中,有一个人在大唐上下几乎无人不晓,这个人就是初唐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怀才不遇的骆宾王满怀悲愤之情,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檄文,檄文极大鼓舞了起义的将士,一时间捷报频传。
然而两个月之后,起义军大败。
徐敬业和骆宾王一行,连夜奔赴润州,准备入海逃往高丽,就在这时,徐敬业的部下王那相突然叛变,将徐敬业等二十五人杀掉,投靠了朝廷。
骆宾王从此下落不明。
对于骆宾王的下落,史书出现了两种说法,《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说骆宾王兵败被杀,而《新唐书》却说骆宾王逃跑了。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骆宾王的义乌同宗后人――骆祥发决心解开这个千古的谜团。
骆祥发通过多年的考证认为骆宾王最终逃亡了。
然而骆宾王到底是象传说中逃到灵隐寺做了和尚呢,还是逃往了异乡?浙江於潜的周智先生通过研究於潜宗谱,认为骆宾王确实到过灵隐寺,可是并没有终老于灵隐,而是最终逃到了浙江於潜一个建于晋代的小庙――妙乐寺。
骆祥发对周智的考证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骆宾王出家灵隐寺只是后人的杜撰,扬州兵败后骆宾王并没有出家灵隐寺,而是直接逃到了江苏南通,只是沧海桑田,南通黄泥口的骆宾王墓早已淹没在大水之中。
对于至今矗立在骆宾王故里义乌上枫塘的骆宾王墓,骆祥发和周智却有不同的看法。
历史的真相究竟为何,后人的研究考证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了真相,谁也无法真正说清,骆宾王的下落之谜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史学界普遍认为骆宾王终迹南通的可能性最大。
骆宾王简介_骆宾王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唐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
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
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
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骆宾王的诗代表作品:《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在狱咏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翻译】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望乡夕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古诗全文如下:归怀剩不安,促榜犯风澜。
落宿含楼近,浮月带江寒。
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
今夜南枝鹊,应无绕树难。
《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
骆宾王诗句摘要:一、前言二、骆宾王的简介三、骆宾王的代表作品及诗句解读1.《帝京篇》2.《在狱咏蝉》3.《于易水送人》四、骆宾王诗句的艺术特点五、结论正文:一、前言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著名文学家,与王之涣、王之涣、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并称为“初唐四杰”。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骆宾王的部分代表作品及诗句进行解读,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骆宾王的简介骆宾王,唐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约生于公元619 年,卒于公元687 年。
他原籍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后迁居至河南洛阳。
骆宾王少年时期即以文才著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誉为“初唐四杰”。
他的诗歌作品以五言、七言古诗为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骆宾王的代表作品及诗句解读1.《帝京篇》《帝京篇》是骆宾王的一首长篇史诗,全诗共200 句,描绘了唐朝都城长安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景象。
诗句“龙飞玉殿辞天颜,蛇化金桥入梦魂”展示了骆宾王对长安皇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在狱咏蝉》《在狱咏蝉》是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身陷囹圄,但仍坚守信念的决心。
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指蝉鸣声之所以能传得很远,并非依靠秋风的助力,而是源于其身居高处的自信。
3.《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人》是骆宾王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诗人在易水边送别友人的情景。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离去后时光荏苒、世事无常的感慨。
四、骆宾王诗句的艺术特点骆宾王的诗句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形式多样,既有五言、七言古诗,又有长篇史诗;2.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历史、自然、哲理等多个方面;3.语言优美,善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五、结论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唐代诗人骆宾王生平简介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唐初四杰”,是四杰中诗作最多的。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骆宾王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骆宾王是出生在义乌,是初唐杰出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合称“初唐四杰”而且在初唐四杰当中吗,骆宾王流传后世的作品最多。
是骆宾王出名的就是那首他在八岁之时所作的《咏鹅》,骆宾王也因为这首诗被人们称为神童。
因为骆宾王的父亲死的比较早,所以他早年的生活比较落魄,之后得到一官半职之后生活才有所好转。
因为为人正直,所以常常得罪别人,说以骆宾王还曾被贬谪到边关从军,在此期间骆宾王也作了许多边塞诗,也写了许多文檄。
再次之后骆宾王吊人长安主薄,正值武则天当政,所以多次上书讽刺,也因此入狱,在狱中就作了著名的《在狱咏蝉》。
武则天废了中宗之后,徐敬业起兵,骆宾王就写了著名的《为徐3敬业讨武曌檄》,全篇陈词慷慨激扬,因此闻名天下。
骆宾王怎么死的骆宾王为徐敬业写好了这篇文檄之后,内心的愤怒和对于武则天这种行为的厌恶全都表达了出来,许多人都被这篇文章所煽动,一时之间徐敬业的起义军就集结到了十万的人数,这篇文檄应该来说起到了很大的号召作用,但是起义军并没有因为集结了十几万的人马就把武则天给打败了,相反武则天的军队大败起义军,骆宾王、徐敬业这些带头的人也连夜出逃。
骆宾王和徐敬业逃到了润州,原本打算连夜坐船走水路逃到高丽去,但是世事难料,在徐敬业的队伍里,他的部下王那相就带头反对徐敬业,徐敬业等人二十五个人就被王那相给砍了脑袋。
然而对于骆宾王的结局,史书上却有许多的争议。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骆宾王也被杀了,而《新唐书》中却说骆宾王是逃跑了,所以骆宾王的结局也成为了谜案。
骆宾王是初唐著名的诗人,诗歌方面的成就极高。
但是骆宾王也非常想为国家效力,有所作为。
但是正值武则天掌权,局限于当时的眼界,即使像骆宾王这样的大诗人,对于女人执政也是持否认的态度,这也使得他一生为国尽忠的抱负都不能得以施展。
诗人骆宾王的个人简介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质朴淳朴,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关注,被誉为“大自然诗人”。
骆宾王生于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原籍陇西(今甘肃定西)。
他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无法进入士庶子弟的学校,只得跟随当地的一位小学先生学习,闭门读书。
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旺盛,勤奋刻苦,到18岁时就已经精通了《三礼》、《周易》等经典著作。
唐肃宗时期,骆宾王考取了进士出身,并且成为某位官员的幕僚。
但他的为人诚恳、不好权欲之事,使得很难在官场上立足。
于是他便回到家乡,同时追求诗歌创作和山水绘画艺术。
他的诗作深刻反映出他对自然界最精致细腻的感性体验,诗歌中表达出种种感怀,润物细无声地描绘出山水人物、动物植物等美丽景象。
骆宾王的诗作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展现出对于人情世故、时代风云和人生苦乐的真情实感。
他抒发了人们无尽的思念、离愁和对于人生、岁月不息的思考。
骆宾王的代表作《登忘归山》自然清新,造型典雅,形成了骆宾王唯美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他的另一首名作《秋鸿》则是一首非凡的咏鸟之作,深刻描绘出了秋天中天空中的南北来往的鸟群,表现出了骆宾王别具一格的写作技巧和视野。
在经典诗歌中,骆宾王始终是一个引领别人向美的麦田,在卑微细节之中发掘凝结了整个自然的艺术精髓。
骆宾王的气骨和作风,表露出了另外一种“道”的禀性,一种超越随意的尺度,一种引导视角的独眼视角,一种俯瞰世界的视角。
骆宾王的一生中没有拥有什么远见和理智的爱好,但却有着强烈的爱好和热情。
他的诗歌不仅风格优美,而且内容深刻,也因此成为了人们衷心崇拜的对象。
他对于自然和人类文化的热爱与关注,以及对诗歌质朴淳朴的审美风格,是当代文化和艺术界中学习和借鉴的尺度和标准之一。
初唐四杰骆宾王生平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
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
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
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
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
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
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於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
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初唐四杰骆宾王怎么死的对于骆宾王是怎么死的,到现在也仍旧存在着争论,有许多的说法。
一说是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和徐敬业的旧部意欲逃去高丽,在去往高丽的途中因为遇到了风浪被阻,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叛变,为了将功赎罪、为自己讨得一线生机,遂将骆宾王给杀了,并将其头颅上交至朝廷,骆宾王全家也因此无一幸免都被杀害了。
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对于骆宾王的死,都记载的是此说法;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只有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逃了出来,二人躲藏在水荡,最后骆宾王死在崇川,徐敬业的儿子为其修的墓;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官军一直都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他们纷纷害怕武则天怪罪下来,遂找了两具尸体来冒充徐敬业和骆宾王,并将两具尸体的头颅砍了下来上交至朝廷算是交差了。
历史上的骆宾王是谁骆宾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是唐初著名的大诗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骆宾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骆宾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而《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其是公元640年出生,逝世日期不祥。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骆宾王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的生平简介骆宾王出身寒门,但自幼聪慧,七岁就能作诗,相传《咏鹅》就是他这个时候作的。
骆宾王的父亲在任青州博昌县令的时候去世,之后骆宾王移居到了兖州瑕丘县。
公元650年,骆宾王为道王李元庆的府属,历任武功、长安主簿。
后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事入狱,次年遇赦,之后又任临海县丞,后弃官游广陵。
公元684年,武则天自立,同年九月,徐敬业起兵反对,骆宾王任徐敬业府属,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而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说他跟李敬业一起被杀了,也有说他投江而亡的。
骆宾王的小故事骆宾王在他七岁的那年,家中有客人来访,他的著名诗《咏鹅》也就这样诞生了,正是因为他七岁时所创作此诗,当时的人都称之为“神童”。
这首诗的创作是一个意外,来访之人正看见旁边池塘的景色十分幽美,鹅群在池塘中十分的惬意,加上清风拂柳,柳枝倒映在水面上,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就这样形成了。
随之,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他全都对答如流,客人并不相信一个小孩子的能力竟如此之大,因此借着池塘的风景要求骆宾王作诗,从而故意刁难他。
可是年幼骆宾王并没有被此情此请所吓倒,仅仅思索了一会儿便做出了这首家喻户晓的《咏鹅》。
骆宾王简介资料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生平事迹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650~655(唐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
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
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
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
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678年(仪凤三年),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
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
次年,遇赦得释。
680年(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684年(嗣圣元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
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
他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