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化工产品(最新)

主要化工产品(最新)

主要化工产品(最新)
主要化工产品(最新)

主要化工产品(最新)

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

1、产业链概述

石油化工产业是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化学产品及其它精细化学品的加工工业。其产业链可概述为:把石油分离成原料馏分,进行热裂解,得到基本有机原料,主要是三烯(乙烯、丙烯、丁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三烯、三苯、乙炔、萘”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合成步骤制得醇、醛、酮、酸、酯、醚、腈类等中间有机原料;在有机原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聚合、缩合制得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即三大合成材料以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

上述产业链通过石油加工生产过程图及产业链产品关系图得到诠释(见图)。

(加《概论》两图)

2、石化工业的产品生产及进出口

由于石化工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石化工业产品生产产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受石油资源供应约束,一些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处于不能满足需求的状态,需要进口;也由于石油化工产业全球市场化程度较高,尽管一些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处于不能满足需求的状态,因市场机制的作用,需要出口。

表我国主要石化产品出口数量(单位:万吨)

3、一些基础有机原料产品

(1)乙烯

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具有烃类特有的臭味,属C2系列,在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中占主导地位。其衍生物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醚味液体);氯乙烯(无色气体)(聚氯乙烯是塑料产量最大的品种);乙醛(无色液体);醋酸(无色液体);聚乙烯等。

乙烯产能是考量国家和地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目前,我

国乙烯生产能力世界排名第二。

乙烯产量稳步增长。2009年,我国乙烯产量达1069.7万吨,2004年—2009年期间,乙烯产量年均增长%。

乙烯生产布局。我国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和合资企业中。从地域分布来看,华东产能占比最大,达到38.5%,依次为华南20.1%、东北19.7%、华北10.6%、其它地区占比11.0%。

乙烯进出口。2009年,我国乙烯进口量达到97.5万吨,比上年增长32%,同时,因市场因素作用有1.5万吨的少量出口。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需求为2500—2600万吨,国内乙烯产量只能满足需求的47%,只有大量进口下游产品来满足各行业需求。2009年我国进口乙烯下游产品折合乙烯达1300万吨。

乙烯流向。国内生产乙烯主要满足本地区需要,东北地区富余乙烯流向华北、华东;华东少量乙烯进入西南;西北少量乙烯也进入西南。乙烯进口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华东、华南极少量乙烯出口东南亚。乙烯发展。有分析表明,2020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需求3700—4100万吨。国内市场市场对乙烯下游产品的巨大需求,激发着乙烯生产商在我国建设乙烯装置的积极性。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大幅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同时也拥有较为完善的下游产品加工工厂和较好的终端产品市场,配套项目和物流成本较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分布结构也将不断变化,中西部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的需求增长将加快,原料供应条件得到完善,这些地区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2)丙烯

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具有烃类特有的臭味,属C3系列,其衍生物主要有:丙烯腈(无色液体);环氧丙烷(无色液体);丙酮(无色液体);苯酚(无色针状或白色块状晶体);聚丙烯等。丙烯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来自于乙烯裂解装置,是乙烯的联产品;二是炼厂丙烯,从催化裂化炼厂气中分离出来。

丙烯产量。2000年产量483万吨,2006年达935万吨,2008年产量达1074万吨,2000—2008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3.3%。2008年丙烯表观消费量1165.7万吨。

进出口。2006年丙烯进口量32万吨,2008年达91.7万吨,比上年增长26%同时也进口了大量下游产品如聚丙烯、丙烯腈、苯酚和乙丙橡胶。

生产布局。2006年,丙烯生产能力为1039万吨,2008年达1107万吨。中石油、中石化集中了丙烯产能50%强。从地域分布来看,华东产能占比最大,达到41%,依次为华南21%、东北19%、华北10%、其它地区占比9%。

2008年我国主要丙烯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和产量(万吨/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