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18C.德国启蒙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34
德国启蒙阅读计划德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启蒙阅读计划作为德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国启蒙阅读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精心策划的阅读活动,帮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并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德国启蒙阅读计划,探索它的特点和运行方式。
首先,德国启蒙阅读计划是一个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设计的阅读项目。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阅读能力,计划会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内容。
比如针对3-6岁的孩子,计划会推出一些简单的图画书和互动故事,而对于7-12岁的孩子,计划会提供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故事书和阅读任务。
这样的分级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需求,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德国启蒙阅读计划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外,计划还会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会、读书角落和专题阅读展览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同龄人交流阅读体会,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德国启蒙阅读计划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在阅读过程中,计划会引导孩子们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计划也会鼓励孩子们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注重综合素养培养的特点使得德国启蒙阅读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阅读项目,更是一个全面培养孩子的教育工程。
最后,德国启蒙阅读计划是一个整合资源的阅读项目。
在德国,有许多文学、出版机构和教育机构都会参与到启蒙阅读计划中,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和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丰富的书籍、期刊,还包括了电子书、游戏和多媒体教材等。
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德国启蒙阅读计划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德国启蒙主义文论1、德国启蒙主义2、莱辛的文学思想3、林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16世纪以后的德国,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造成经济落后和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直到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才逐渐展开。
德国启蒙运动的兴起首先是由于法国的影响,法国的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潮直接刺激了德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深感只有像法国那样的思想文化运动.才能促成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摆脱落后的状况。
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德国启蒙运动的目的同法国也有差异,它的当务之急还不是像法国那样制造反封建制度的革命舆论,而是首先以统一国家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德国文艺领域在18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受高特舍特和温克尔曼古典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时表现为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摹仿,以后又表现为对古典主义的批判,为发展统一的民族文学而斗争。
这个时期的代表著作是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
18世纪70年代发生的“狂飙突进”运动标志着德国启蒙运动的深入,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为建立德意志民族文学作出了理论贡献.德国启蒙运动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实现民族的统一,莱辛认为,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统一的途径,这一认识是他及同时代的德国人从事艺术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的巨大推动力。
2、莱辛的文学思想●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优秀剧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萨克森的一个牧师家庭,少年时期学习古代语言,后来进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并醉心于自然科学、哲学、语言学,具有文学艺术的渊博知识.1748年到柏林,开始从事文学评论,与高持舍特进行论争,1765年写成美学名著《拉奥孔》.1766年受聘为汉堡民族剧院的顾问和剧评家,出版评论集《汉堡剧评》。
●“ 斯彭司对于诗画互相类似的看法是最离奇的。
他相信这两种艺术在古代结合得非常紧密,经常携手并行,诗人总是要向艺术家看齐,而艺术家也总是要向诗人看齐。
斯彭司不曾想到,诗是一门范围较广的艺术,有一些美是由诗随呼随来的而却不是画所能达到的;诗往往有很好的理由把非图画性的美看得比图画性的美更重要。
启蒙文学与歌德启蒙文学是欧洲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旨在推动人类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
在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本文将探讨启蒙文学与歌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影响。
一、启蒙文学的背景与特点启蒙文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当时社会风气逐渐转变,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和宗教迷信提出质疑,对于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追求变得日益强烈。
启蒙文学家们倡导废弃过时的观念,提倡通过理性思考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呼吁改革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
在文学方面,启蒙文学家们追求真实和客观,主张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社会和人物。
他们将文学视为一种宣传和教育的工具,通过作品的传播来启迪人们的思想。
启蒙文学充满了批判的精神,对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二、歌德与启蒙文学的关系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文学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尽管歌德生活在启蒙时期,但他的作品并非典型的启蒙文学,而更多地展示了他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然而,歌德在文学和思想上仍然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他对于个体的关注和对自由的追求与启蒙文学的核心观点相契合。
歌德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和迷信观念的批判,他通过故事和角色的刻画向读者传递了启蒙的思想。
三、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作为德国文学的巨匠,歌德对其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浮士德》被视为德国文学的里程碑,不仅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德国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歌德的作品促进了德国文学的发展。
他的诗歌、戏剧和小说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主题引领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潮。
歌德的作品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思想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倡个人解放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鼓励个体通过自由思考来寻找真理。
浅析18世纪德国启蒙任务与教育小说的关系及其时代意义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即在西方世界启蒙运动为背景下的德国18世纪现代化任务及其社会历史状况浅析对“启蒙”的理解与反思,并以《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为媒介分析教育小说与启蒙任务之间的关系,从中挖掘出歌德对现代人的理解以及心灵成长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并表达自己对此书的感悟和理解。
关键词:德国;启蒙任务;教育小说;感悟理解中图分类号: g6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56-02一、18世纪德国现代化的任务及对“启蒙”的理解和反思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形成时期,那么17、18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蓬勃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灭亡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是资产阶级早期革命的历史,也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体系的形成、发展和空前普及的历史。
当英国和法国稳步前进探索启蒙运动的激进思想时,德国文化却直到18世纪的后半叶还满足于宗教改革的虔诚,把这场运动带入到一个重要的新方向的或许是18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人物——歌德。
德国启蒙运动之所以姗姗来迟并具有较为特别的性质是因为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分成大约三百个主权地区,很难为激进的政治或宗教思想、或文学实验提供合适的土壤。
小统治者们只能在各自领地分散发展,例如魏玛公爵卡尔奥古斯特就让自己的领地成为了文化绿洲,吸收了众多文学人物如歌德、席勒和赫尔德等。
但其他日耳曼邦国就不一样了。
普鲁士因经受长期的战争而贫穷,而那些身着华服趾高气昂的普鲁士贵族地主也很少关注文明社会艺术。
虽然伏尔泰说过柏林会成为“德国的雅典,或是全欧洲的雅典”但这是对他热烈仰慕的腓特烈大帝说的,后来伏尔泰私下评论说柏林其实更像斯巴达而不是雅典。
文化上奴役状态持续到了18世纪中叶,而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作家完全没有摆脱这种状态。
面对着这些困难,即来自外国的轻视、国内的无人认同欣赏和粗陋的文学语言,德国的启蒙运动几乎是从零开始出现了。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启蒙文学是18世纪欧洲智识运动的一部分,其基本特征包括:
1.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启蒙运动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跨越贫穷阶层,因此,启蒙文学鼓励人们接受教育和追求知识。
2. 理性主义:启蒙运动时期,人们逐渐实现了从主权神权的观念下离开,逐渐拥抱理性,认为透过理性的探求,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3. 爱国主义: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倡导人类普遍的互相了解和尊重,而在国家的层面上,则坚信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建立在强大和知识渊博的文化基础之上,同时对国家的爱和忠诚也是重要的。
4. 科学与自然的重视:启蒙文学鼓励人们尊重科学,强调通过科学和理性探究自然现象,进而发现新的知识。
他们鼓励人们探究自然,获得更多的知识。
5. 大众受众:启蒙文学的目标受众是大众,追求伟大思想普及大众的宗旨,应地址普通人的需求,让普通人学会阅读和思考,以促成整个社会的进步。
以上是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这种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催生了欧洲现代化社会的萌芽,广泛影响了欧洲文化历程,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文学名词解释启蒙文学是十八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是启蒙运动的产物。
它在德国被称为“Aufklärung”,在英国被称为“Enlightenment”,在法国被称为“Siècle des Lumières”,在意大利被称为“Illuminismo”。
启蒙文学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文学从封建时代进入了现代时代,它代表了人们对理性、科学和人权的强烈追求。
启蒙文学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和进步主义。
它主张个人应该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来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宗教观念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
它强调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反对专制主义和不平等。
启蒙文学将“人”置于中心地位,认为人具有理性和自由意志,应该通过教育和知识的提高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启蒙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启蒙文学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蒙运动倡导普及教育,提倡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它主张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性和创造力,以促使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再局限于贵族和有钱人,而是普及到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
其次,启蒙文学对政治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主张批判和改革过去的封建制度,推动建立起民主和宪政的政府形式。
他们强调政府应该为人民谋福利,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启蒙文学为法国大革命等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论据和理论支持。
第三,启蒙文学对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启蒙文学强调自由的创作与表达,推动了艺术和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
启蒙运动中的文学作品多关注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思想,批判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获得普遍赞誉的英国作家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就具有启蒙思想的明确特征。
最后,启蒙文学对科学与人类知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主张探寻自然规律和客观真理,拒绝迷信和宗教的霸权。
这种思想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催生了众多科学家和学者的出现。
总的来说,启蒙文学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承载了人类理性和科学的光辉,推动了政治、教育、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