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养性经典语录1003
- 格式:docx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9
曾国藩名言名句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一
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曾国藩的治学宗旨,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然后才能治家、治国,最终达到天
下太平的目标。
2. "学无止境,德行天下"——曾国藩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
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成为德行天下的人。
3. "立身以立言,立言以立事,立事以立功"——曾国藩强调言
行一致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有正确的言行,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事情,最终才能立下功绩。
4. "知天命者,为天下先"——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明白
自己的天命,就应该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成为众人的先导。
曾国藩的这些名言名句,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深厚学识,
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曾国藩100句名言警句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留下了许多有深刻思想和启示意义的名言警句。
以下是曾国藩100句名言警句的一部分:
1. 必先利其器,然后用之。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人生志在四方。
4. 国事忧民事。
5. 吾以国家为念,念及贫困百姓。
6. 修身者,独有信心胆略。
7. 事理分明,不可假借。
8. 世之没有的东西,全在于不忍舍弃。
9. 无功不受禄,无过不受罚。
10. 菜单上全是饭粒,往外跑一个。
11. 饭已捞完,菜未沾饭。
12. 朋友之间不论贵贱,最好别借钱往来。
13. 难得糊涂。
14. 知耻近乎勇。
15. 四海之内皆兄弟。
16. 真心待人,有苦说不出,有难肯相助。
1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8. 名实不合则疏,善意不结则孤。
19. 举贤任能,责成其事。
20. 必有方而后可测。
2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2. 尽心体国,全力竭忠。
23. 指挥若定即专,权衡轻重即白。
请注意,这些名言警句可能存在不同版本或译文的差异,以上列举的内容仅供参考。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被后人誉为“忠良之士”、“忠良曾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典语录,给后人启迪与指引。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曾国藩经典语录: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首先需要自律,才能有能力管理家庭、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曾国藩提倡读书学习,认为广泛的知识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才华,使其在写作创作时能够获得灵感。
3. 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曾国藩倡导诚信为处世准则,认为只有真诚待人、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
4. 克己复礼,敬天怀人:曾国藩主张自律自强,强调恪守礼仪,尊重天命,尊重他人,推崇“敬天怀人”的胸怀。
5. 为政不在多令旨,而在行率令行:曾国藩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下属的影响,认为领导者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推动工作。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主张海纳百川,接纳不同意见和文化,相互包容,共同进步,才能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7.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曾国藩认为,只有尊重和爱护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在精到神通:曾国藩主张脚踏实地地向前,循序渐进地学习,追求博学多才,使自己能够具备高深的智慧和见识。
以上是一些曾国藩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蕴含着他的深邃思想和哲学智慧,对于当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秉持这些价值观,成就更为美好的人生。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陽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婬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
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曾国藩,这个名字可真不陌生。
他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家训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名言,看看其中的真谛。
一、修身齐家1.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简单易懂,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修身,首先得从自己做起。
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齐家,家庭和睦,才有力量。
一个人能把家里管好,才能想更远的事,像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1.2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也是曾国藩很看重的一句。
交朋友得讲究品质,文人之间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
朋友不仅是玩乐,更是互相支持、互相激励。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难能可贵。
二、勤勉与学习2.1 “不怕慢,就怕站。
”这句话很形象,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
很多人总想一蹴而就,然而成功往往需要耐心和坚持。
每一步都算数,每一点进步都值得欣慰。
只要你在前行,就不会离目标太远。
2.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曾国藩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
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塑造品格。
书本里藏着智慧,教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
2.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句话用在学习上也很合适。
学习的过程就像交朋友,有时需要“见面”。
今天的知识,明天就可能用得上。
把握时间,抓住机会,才不会让知识从手中溜走。
三、为人处世3.1 “言必行,行必果。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说话得有信用,做事要果断。
很多人说话大话连篇,却常常做不到。
这就容易让人失去信任。
而信任一旦失去,重建可就难了。
3.2 “德不孤,必有邻。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拥有良好品德的人,自然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一个人若有真诚和善良,总能遇到那些温暖的力量。
做人就是要真诚,待人以诚,才能收获真情。
四、总结曾国藩的家训名言,虽是古人的智慧,却在现代依然闪耀着光辉。
曾国藩修身处世的句子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1、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3、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4、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5、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6、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
若不求福,即无祸。
7、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9、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
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12、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4、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1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16、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7、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18、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9、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20、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1、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22、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2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4、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25、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26、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27、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28、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9、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30、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1、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32、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33、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4、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3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36、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
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37、轩冕而敬,伪也。
匿就而爱,私也。
1、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曾国藩经典100句大全《曾国藩家书》中挑选出的100句至理名言,以修身、勤学、交友、治家和为政五个方面分门别类,精炼而全面地涵盖了曾国藩一生的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一、修身篇:君子之大过人处1.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2.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5.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7.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日长傲,日多言。
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10.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11.欲去骄字,不轻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14.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1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16.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豁达光明大略相同。
17.强字须从明字做出18.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19.成大事半是天缘半是迁就。
20.莫怕寒村,莫怕悭吝,莫贪大方,莫贪豪爽。
21.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22.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尽其在我而已。
23.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4.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25.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26.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27.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2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29.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
3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1.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二、勤学篇:学问之道无穷32.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33.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
34.凡人必有师。
35.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36.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7.凡人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曾国藩修身三十六字诀0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0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0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0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0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0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0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08、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0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10、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11、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12、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13、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14、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15、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16、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17、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1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2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23、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24、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25、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26、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27、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28、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29、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31、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32、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34、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35、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36、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修身养性之至理名言(曾国藩)修身养性之至理名言(曾国藩)吾日当三省吾身,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要常常反思,反省,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修身养性之至理名言(曾国藩),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修身养性之至理名言(曾国藩)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名言关于修身句子摘抄导读:1、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
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2、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曾国藩3、苟能发奋自立,负薪牧冢皆可读书;不能发愤自立,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曾国藩4、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曾国藩5、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曾国藩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7、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曾国藩8、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
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曾国藩9、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曾国藩10、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曾国藩11、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曾国藩12、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曾国藩13、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曾国藩14、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藩1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藩16、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曾国藩17、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
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曾国藩18、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
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曾国藩19、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曾国藩20、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曾国藩21、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22、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曾国藩23、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万不可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曾国藩2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曾国藩家训名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家训名言也是非常有名的。
以下是一些曾国藩家训名言的示例:
1.立志、自立、自强,是人生的三大支柱。
2.做人要有志气,要有恒心。
3.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4.读书要有恒心。
要坚持不懈。
5.做事要有计划,要有条理。
6.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有责任感。
7.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
8.做人要善良宽容,要有爱心。
9.做人要坚强旁敢,要有旁气。
10.做人要聪明智慧,要有眼光。
以上仅是一些曾国落家训各言的示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名言可以学习。
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
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
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2、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3、君子所信者,此心也。
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4、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5、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6、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7、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8、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9、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
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10、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11、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12、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13、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
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4、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
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
此是长厚心,盛德事。
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1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7、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8、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
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9、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20、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21、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
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
原文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
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
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语录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3、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
曾国藩修身养性经典语录100句●人以气为主。
●凡事豫则立。
●知足天地宽。
●勿过多怜悯。
●处事宜决断。
●禁大言以务实。
●家和则福自生。
●人不可无缺陷。
●思与学不可偏废。
●智慧愈苦而愈明。
●特患业之不精耳。
●须先立坚卓之志。
●广其识则天下大。
●好谈己长只是浅。
●心至苦,事至盛也。
●有其功,必有其效。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曾国藩修身养性经典语录100句(2)●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人高明可谓之英,人精明可谓之才。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好饰者,作非之渐。
偏听者,启争之端。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凡士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曾国藩修身养性经典语录100句(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
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
其倾危一也。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言及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昔人谓量随识长,闻事不喜不惊,乃可以当大事。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
盖容则恕人,忍则耐事。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砺志,则日进无疆矣。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曾国藩修身名言导读:本文是对于曾国藩修身名言,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荣华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4、朝秦暮楚,欲求进步难矣。
5、凡家道因此长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久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保持。
6、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7、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
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8、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9、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
多一分享受,减一分志气。
10、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1、静坐自我嚣张,念书即是立德。
1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掌握即做之。
13、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14、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
欲又不可以,志不立故也。
15、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16、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
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7、吾辈念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8、百种弊端,皆从懒生。
1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20、利可共而不行独,谋可寡而不行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2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生怕人知。
2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3、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
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24、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5、凡官僚人阵容赫然时,我不行犯其锋,亦不行与之狎,敬而远之,浑身全名之道也。
26、男儿自立,一定有倔强之气。
27、责过太直,令人惭恨,在我即是一过。
28、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29、别树一帜,重开世界。
30、高傲太甚则伤仁,温顺太甚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1、文人荣华,起居便带街市。
荣华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32、不过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行,亦致百行尽堕。
33、凡行公务,须深思熟虑。
34、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曾国藩修身养性经典语录100句(4)●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
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伤厚道。
攻人之短,即有实据,终属浇风。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
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
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
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
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
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
不然,悔随之矣。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
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
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
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
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小人虽不过,当力遏而绝之。
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却能自全其身,自守其道,尽己之性而知天命。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
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
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
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
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
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居官四败: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世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
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
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
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
忧勤者,建业之本也。
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
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
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
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
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
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
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
常恐其漏坏之易。
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
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
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
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
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
未尝责报也。
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
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
静在心,不在境。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
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
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
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大抵胸中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待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做人念头重,做官念头轻,则祸福不足动心。
做官念头重,做人念头轻,则毁誉常足堕志。
●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有何趣味?●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凡当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为,半由天事。
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
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
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
未尝责报也。
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人莫患于不智,又莫患于不愚,智与愚合,而力量乃大。
一入仕途,总是碰境,古人所谓待罪也。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
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
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
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
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乎行,人始得而知之。
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贵慎独也。
●断嗜欲箴:染性触物,粘于饴胶。
滥爱贼人,毒于戈矛。
片时意适,永劫灵消,一丝未断,尘网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