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3.13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中药 中外健康文摘中医中药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 orld Health Dige stM edica l Pe ri odica l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中医治疗临床分析■崔玉红1 郭金柱2(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内科 014060)【摘要】观察伴有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加用中药干预的疗效。
选取30例伴有抑郁症状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干预组各15例,西药组15例予以常规治疗如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栓(凝)等。
中药组在以上西药治疗的同时辨症施治加用中药。
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心绞痛和伴随的抑郁症状如心慌、胸闷、乏力焦虑、烦躁、睡眠障碍,大便秘结等改善情况。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症;中西医【中图分类号】R5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158-010 概述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临床许多病人虽然经过正规的内科治疗,有时效果欠佳。
主要原因是许多患者同时伴有抑郁等心理状况。
本文观察了30例住院患者伴有抑郁的心绞痛的中医治疗,并与单用西药组进行对比,结果合用中药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单纯西药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58岁。
加用中药治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0岁。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分布一致(P>0105)具有可比性。
其中伴高脂血症10例;高血压17例;伴脑梗死、心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剔除。
冠心病诊断参照WH O诊断标准和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1979,上海)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ECG)、胸片、心脏超声等检查。
112 临床表现除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外,均有下述症状三条以上:①睡眠障碍;②疲乏无力;③食欲减迟;④情绪低落;⑤注意力不集中;⑥大便秘结;⑦体重减轻;⑧负罪感;⑨模糊的自杀意念。
冠心病病人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特点【热门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和病死率呈持续上升阶段。
冠心病病人常并发精神心理障碍,且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冠心病病人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病人常有敌对和偏执的人格行为。
焦虑和抑郁症状经常合并出现难以区分,50%的抑郁病人会有焦虑症状。
1、在社会人口学和文化方面显示差异:女性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高于男性,更有证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年轻妇女患抑郁症的风险特别高。
单身男子比已婚或丧偶男子更易焦虑。
相反,已婚的妇女比单身或丧偶女性更易焦虑。
2、表现为生理和躯体的症状:非特异性或多形态的躯体症状,如抱怨、疼痛和抽筋等,因其复杂性和非特异性往往被忽视。
其实躯体的抑郁症状与心血管事件较差的预后是密切相关的。
3、PCI术前焦虑达顶峰然后下降:冠状动脉介入病人手术期间各个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焦虑水平在PCI术前达到顶峰,当心脏事件转归变得更明确时,焦虑水平逐渐降低。
所以,对于反复胸痛并第1次行PCI手术的病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舒缓负性心理情绪。
综上所述,对于焦虑和抑郁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识别与常规的评估,这是冠心病病人的标准治疗的一部分。
建议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心脏预后与不同程度的焦虑。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心肌梗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而抑郁障碍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否定等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抑郁障碍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且这种合并症状会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据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抑郁障碍的比例可以达到20%-40%左右。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抑郁障碍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
目前,关于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原因及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
一方面,冠心病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本身就会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抑郁障碍的发生。
心理社会因素,如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等,也会对抑郁障碍的发生产生影响。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还可能与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活化等因素有关。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单纯的冠心病或抑郁障碍有所不同。
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激惹、睡眠障碍等抑郁症状,同时还伴随有体力活动耐受力下降、疼痛感受增加等冠心病的症状。
这些症状的存在会加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结果。
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可以选择抗抑郁药物,如SSRI类药物,来缓解抑郁症状。
也可以选择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来控制冠心病的症状。
心理干预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恢复自信,改善心理状态。
抑郁症和冠心病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田甜;王丽莉;王从辉;甄龙【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ressiv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 and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were administered to 50 depressed patients with and 50 depressed patients withou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12 week sertraline treatment. Results: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d higher scores in HAMD,HAMA and SDSS at baseline and week 12 (P <0.05) ,and lower reductive rates.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s more severe symptoms, more social function impairment, and less curative effect.%目的:探讨伴发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伴有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共病组)和50例单纯抑郁症患者(抑郁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临床表现和社会功能,使用舍曲林治疗12周后再次评定.结果:人组及治疗12周末,共病组HAMD,HAMA及SDSS总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均<0.05),治疗12周共病组减分率显著低于抑郁组(P<0.05).结论:与不伴发冠心病患者相比,伴发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重,社会功能缺陷明显,治疗效果较差.【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21)004【总页数】2页(P263-264)【关键词】抑郁症;冠心病【作者】田甜;王丽莉;王从辉;甄龙【作者单位】300222,天津市安定医院;300222,天津市安定医院;300222,天津市安定医院;300222,天津市安定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抑郁症与冠心病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被广泛用于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
然而,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方面的疗效还未被系统评估。
因此,本文旨在评估黛力新
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METHODS:本研究对70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
治疗组n=35,对照组n=35。
治疗组使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剂。
每周一次评
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
治疗结束时,统计并比较两组之间的余疏率(RE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RESULTS:在治疗结束时,黛力新组的HAMD总分(27.23±3.12)和HAM-A总分
(23.67±3.45)较对照组(41.45±2.89和38.78±3.12)显著降低(P<0.05)。
此外,黛力新组的REM率(89.5%)明显高于对照组(40.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CONCLUSION: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良好,并且不良反应发
生率较低。
因此,黛力新作为治疗这类患者的一线药物是合适的选择。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黛力新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和焦虑抑郁障碍的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通过分析黛力新的药理作用以及在治疗冠心病和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发现黛力新对这一患者群体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进一步探讨了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机制,并总结了临床研究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黛力新在这一领域的临床疗效,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黛力新、冠心病、焦虑、抑郁、合并障碍、临床疗效、药理作用、疗效机制、临床研究、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情绪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焦虑和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抑郁则会影响患者的生活态度和治疗依从性。
针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近年来黛力新作为治疗药物备受关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患者心血管症状、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2.探讨黛力新在治疗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3.分析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具体疗效表现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4.总结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文拉法辛治疗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宋修丽;崔明湖;耿丽【摘要】目的观察文拉法辛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9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抑郁情绪,检测出合并焦虑抑郁症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胶囊,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8周末SAS及SD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文拉法辛,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3页(P277-278,281)【关键词】文拉法辛;冠心病;焦虑;抑郁【作者】宋修丽;崔明湖;耿丽【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滨州市256603;滨州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滨州市256603;滨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7+2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亚健康人群日渐增多,过重的心理负荷或社会压力往往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及躯体疾患。
心身医学的观点认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与抑郁、焦虑等常见的心理障碍密切相关。
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了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影响。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并发焦虑抑郁症状,必将影响其生活质量,需抗焦虑抑郁与心血管疾病同治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2]。
笔者针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加用文拉法辛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的19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抑郁情绪,检测出合并焦虑抑郁症者52例。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而抑郁障碍则是心理疾病中的一种,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卑等症状,亦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的负担。
近年来,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障碍,这种情况被称为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也称为心身综合征。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中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目前,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
一些研究者认为,冠心病和抑郁障碍的发生机制有相似之处,且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具体来说,以下是可能的机制:1. 神经内分泌因素。
冠心病和抑郁障碍都与生物钟紊乱相关,可能和褪黑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有关。
2. 免疫因素。
冠心病和抑郁障碍的发生都与免疫系统有关,可能由于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失衡导致。
3. 行为因素。
冠心病患者常常因为身体病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这种孤立和缺乏支持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抑郁障碍。
4. 心理因素。
心理创伤、焦虑和压力等情绪因素可能导致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
治疗方法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能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2.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艺术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效果。
3. 运动治疗。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冠心病和抑郁障碍。
4. 社会支持。
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医疗人员的关注和支持,也有助于患者排除孤独和沮丧情绪,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
outlook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并适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以期能够降低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69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8月摹6卷第15期G ui de of C h i na M edi ci ne.A ugus t2008,V06,N o.I52.2饮食护理饮食主要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为主,多食肉类、蛋类、鱼类、乳类,豆类和新鲜蔬菜.水果.禁食油腻、辛辣、海鲜及刺激性食物,不吃或步吃芹菜、黄花菜,香菇等增强光敏感或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并戒烟、戒酒.辛辣食物可导致皮肤分泌过多的汗液,油腻食物可引起皮肤过多的分泌油脂.两种食物均不符合皮肤保持干燥的要求。
海鲜及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加重病情。
对病情较轻.能吞咽者,可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并需少食多餐,以减轻吞咽肌负担.对病情较重,进食明显减少者需给予插胃管行鼻饲,才能保证患者营养供应.同时,患者的唾液外溢及咳嗽反射都比插胃管前明显减少,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
由于这类患者的吞咽反射较差,胃管难插.一般不主张经常更换胃管,但需注意保护鼻黏膜。
2.3皮肤护理本组病例中有12例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
皮损与光敏感关系密切,应嘱患者避免日晒、外出时外用遮光剂,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另外,皮肌炎伴肿瘤患者由于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加之应用皮质激素和大量广谱抗生素,容易诱发细菌、霉菌和病毒感染等,应注意皮肤有无瘙痒、局部有无刺痛,灼痛,红斑或水疱,口腔黏膜是否有溃疡或白色分泌物。
是否有腹泻等,以便及时处理.2.4皮肌炎常规护理2.4.1卧床休息在病情活动期.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是必须的。
以免损伤肌肉.首先向患者交待清楚卧床的必要性,做好思想工作,使之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2.4.2加强皮肤、口腔黏膜护理,勤翻身.鼓励咳嗽,防止感染,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按时给予翻身拍背,以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并能促进痰液排出,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开心散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10-18T16:40:01.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朱筱莲1 王小平2[导读]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无不良反应,不影响冠心病的治疗,而且服用方便、费用低、见效快,容易被病人接受。
朱筱莲1 王小平2(1广西博白县中医院广西玉林537600; 2广西壮医医院广西南林530001)【摘要】目的观察开心散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30例。
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开心散。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积分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抑郁量表积分的下降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结论开心散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症开心散【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132-02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 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 躯体疾病伴随的心理障碍日益受到重视。
强烈持久的不良情绪可导致躯体疾病的产生[1]。
本研究分析了6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目的在于重视冠心病合并心理异常的诊断,对30例患者应用开心散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5月在博白县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年龄45岁~75岁。
所有入选者经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或)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常规组30例。
治疗组: 男19例,女11例; 年龄45-75岁。
病程2-30年。
对照组: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5-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