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瓦罗·西扎及其作品
- 格式:pdf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21
建筑师简介: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师,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
主要成就:2011 9月获UIA国际建协建筑杰出贡献奖(国际建协金奖)1992普利兹克奖建筑特色:1.乡土情结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地方”与“乡土”的形式敏锐,通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代表作品:波诺瓦茶室(Boa Nova Tea House,Portugal,1958-1961)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项形式,使其如同是从满布岩石的海岬地段中生长出来;平面布局,反映了建筑与地质结构相适应的处理方法;空间中多样的门窗开口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增强着室内与周边景观之间的联系;出挑很深的屋檐,把红木天花延伸至室外,形成一个减弱当地强烈阳光的防护;加上覆盖暖红板瓦的单坡屋顶,木窗木板的装修,白色粉墙等源自于地中海岸传统的建筑构造的运用……以上种种都无不体现了西扎对于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求。
2.极简主义西扎曾说:“最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
”所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
代表作品:圣玛利亚教堂设计(Santa Maria Church and Parish Center,Marco de Canavezes,Portugal,1990-1996)教堂的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建筑体量之间,超高尺度的门扇便使得身临其下的人们顿时感受到了教堂的庄严肃穆;教堂的精神性集中体现于室内的用光,一侧的墙体呈弧形突出,倾斜地伸向圣徒们的头顶上方,而紧靠着天棚的三个大窗,则将圣洁而神秘的光线也由此从头顶播撒下来——这使人容易联想到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的名作朗香(Ronchamp)教堂,它同样也采用了厚重墙体的塑性来操作光线——这面厚重的墙体使光线显得遥远而圣洁。
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谈阿尔瓦罗·西扎作者:胡佳来源:《中国艺术》2018年第06期摘要:对于设计和生活,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有着自己的标准:“适合就是最好的。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设计体现出西扎独特的建筑语言,从对场地的尊重到对艺术的理解,西扎温和而严格地把控着对各种元素的运用。
反观其所有的作品,正是因为立足于心中的设计准则,使西扎能“超越建筑”,把控好任何类型的设计。
关键词:西扎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超越建筑阿尔瓦罗·西扎1933年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曾获1992年普利茨克建筑奖、2001年沃尔夫艺术奖、2009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是当代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西扎的作品简洁、单纯,又充满个性、张力。
他注重和谐地处理建筑元素间的相关性,建立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的联系,并因追求个性化品质、敏锐捕捉社会变化而受到关注。
西扎设计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内,与另两位普利策奖得主的作品——王澍的象山校区、隈研吾的民艺馆遥相呼应,共同演绎和见证着环境与建筑的共融与共生。
博物馆建筑占地面积约1.68万平方米,用地呈三角形,一边是喧嚣的城市,一边是书卷气的校园。
整个建筑形同两把互相折叠交织的折尺,红色与米色的砂岩共同演绎西扎的经典语言,在转折和错位中构筑建筑的雕塑感。
建筑围合出内庭院空间,任凭阳光沿着笔直挺拔的围墙肆意泼洒,描绘着不同的光影效果。
一、西扎经典的建筑语言(一)对场地的尊重西扎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内部几何秩序的完整,而是关注建筑置于场地的必然性,使建筑能自然地嵌入环境之中。
西扎的建筑不仅全面满足场地关系,同时试图将时间性容纳进来。
一条河、一棵树、一堵老墙、一块礁石都与建筑一视同仁,在设计中被充分考虑。
西扎甚至还干着考古学家的工作,从遗迹中寻找设计灵感。
在设计博物馆建造初期,西扎就遇到了场地与建筑之间关系的问题:基地上有棵大树,对原规划中的建筑方案有所影响。
•比萨斜塔地理位置:比萨斜塔(Pisa Sculpture)是一座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市中心的罗马风格的塔,是意大利的象征,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起始时间:它建于1396年到1398年之间,当时是作为教堂建筑而建。
因为建造时地基不牢固,后塔开始倾斜。
它的倾斜度为6米,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全称为“比萨大教堂双塔钟楼”,坐落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的一座古罗马城堡内。
这座教堂在公元139年至1350年期间修建,是意大利建筑和艺术之瑰宝。
比萨斜塔也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和“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比萨斜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
它始建于1295年,但由于地基不结实,在1364年至1398年间进行了重建。
直到1857年10月1日它才开始倾斜,当时这座塔楼倾斜了14.3度。
从此,人们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并认为其倾斜是由于地基不均匀造成的。
但塔的倾斜至今仍未停止,至今仍继续向东倾倒。
2006年7月6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建筑背景比萨大教堂是托斯卡纳建筑的杰出代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双塔钟楼建于1295年至1388年间,为两座古罗马时期的建筑。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始建于1295年,由教皇圣米迦勒·博尼法西斯创办的比萨大学改建而成。
教堂内有著名的大圆顶,圆顶正中的穹顶上有一根圆柱。
大圆顶高52.4米,直径为25.8米,顶部距离地面约24米,总重量达到了8.7万吨。
整个大圆顶是用35000块长22米、宽3.8米、厚2.5米的石料砌成的,从下到上共有468个小圆孔。
穹顶之下的教堂内部有两层楼梯可以直通教堂顶层。
大圆顶下方是一个大型十字架,周围是四个小圆点。
比萨斜塔是一座古罗马时期建筑,修建于1396年到1398年间。
建筑的建造原因是由于地基不结实导致的塔体倾斜。
因塔身倾斜造成了整个建筑形态上的怪异现象,当地又称其为“比萨斜塔”,意为“不和谐之物”。
附件: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影响;50年代中期开始由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
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60-1963)、纽约林肯中心的纽约州剧院(1964)等。
70年代同J·伯吉合作开设事务所,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建筑,较重要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1976)、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等。
这几幢建筑一扫他的折衷风格,颇有清新气息。
这是约翰逊富有成就的时期。
但在1983年建成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设计中,约翰逊又把历史上古老的建筑构件进行变形,加到现代化的大楼上,有意造成暧昧的隐喻和不协调的尺度。
这座建筑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同样的作品不有: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
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1902年—1988年)20世纪最重要的墨西哥建筑师之一。
静谧在他设计的园林和住宅中他极力的在创造一种静谧的感觉,而在他的喷泉中也同样的弥漫着静谧的歌声。
他认为这种环境能让人放松而愉悦,摆脱在社会中的烦恼并且神秘和富有诗意。
平静巴拉干认为平静是摆脱苦闷与恐惧的良药,无论所设计的建筑是华丽还是简朴,建筑师都有责任在所设计的建筑当中营造这种平静的气氛。
愉悦巴拉干认为当一个建筑能传达无声的愉悦与平静的时候这件艺术作品就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孤独巴拉干认为只有孤独才能让人能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孤独一直伴随着他。
他的建筑中有着一种孤独的气质,因此他自称他的建筑不会为了那些害怕也回避孤独的人而设计。
童年的回忆他认为童年的回忆是他创作的源泉和无尽的资源。
童年时生活的村庄中那些谦逊的建筑形态给了他许多的启发,例如,那些用石灰水刷白的围墙,天井与果园的宁静色彩丰富的街道,村里在环廊掩映下毫无威严感的广场。
阿尔瓦罗西扎与诗意建造沈康【摘要】Alvaro Siza, the famous Portuguese architect, made poetic construction in his works .returning the concreteness into the building. He made the building away from just seeing by eyes, but to read and experience. On the one hand , Siza persisted the modernist architectural essences and thoughts. On the other hand , he criticized the shortcoming of modernism. He putted more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nsitive understanding and details of living. Based on the" occasionally" and "uncertainty", finally, he developed a very unique architecture of the visual effects and spatial experience.%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以一种诗意的建造使建筑回归其具体性,远离了观看而更重视阅读和体验.他一方面延续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和精化;另一方面以批判的姿态回应了现代主义存在的问题,他更注重对建筑场地和相关生活极其敏感、细腻的理解和把握,基于对“偶然”和“不确定性”的敏锐捕捉,他的建筑发展出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1(029)012【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西扎;具体性;偶然;不确定性【作者】沈康【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7坐落在多罗河河口的波尔图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这座古城到处能看到青花瓷片装饰的墙面,颇有些东方的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