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传热过程和换热器热计算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66
换热器的传热及阻力计算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能源系统和空调系统等。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对其进行传热及阻力计算,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高效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和阻力计算方法。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换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两个方面来进行。
换热系数是一个反映传热效率的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理论计算得到。
传热面积是指换热器内热量传递的表面积,可以通过换热器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两种。
理论计算方法是根据换热过程涉及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利用换热器材料的导热性能、流体的物性参数和流体速度等来计算换热系数。
而实验测定方法则是通过实验室或现场实测来确定换热系数。
常见的实验测定方法有柱式法、风洞法、加热线法和表面平均温度法等。
传热面积的计算方法则根据具体的换热器结构形式来进行。
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换热器的传热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布置等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换热器结构,如管壳式、板式、管翅片式、环型或螺旋板式等,并根据具体结构进行面积计算。
阻力计算是指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对流体流动产生的阻力进行估算。
对流体流动的阻力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运动状态、流量和流速等因素。
阻力计算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理论计算来进行。
实验测定方法包括风洞法、压差容器法和管道试验法等,其中风洞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理论计算方法则根据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和方程来进行,如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等。
在进行换热器的阻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动状态和流道的几何形状等因素。
一般来说,流体的阻力与其粘度、密度、流速和流体的流动形式等有关。
流体的流动形式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其阻力特性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层流和紊流的阻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经验公式或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估算。
除了传热计算和阻力计算,还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
传热过程和换热器热计算基础前言: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无论是热运输、能源利用、工业生产还是家庭暖气系统,我们都需要了解传热过程和换热器的热计算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传热计算的方法。
一、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1、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是指能量由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传热过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运动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
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传热方式常常同时存在。
例如,热水锅炉中的传热过程包括水的对流传热、锅炉壁的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
2、传热的基本定律传热过程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定律,它们是传热计算的基础。
(1)热传导定律热传导定律描述了热量沿着温度梯度的方向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导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A(dT/dx)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k是材料的热传导系数,A是传热的横截面积,dT/dx是温度梯度。
(2)牛顿冷却定律牛顿冷却定律描述了通过对流传热的过程。
它指出,对流换热速率正比于温差和表面积,反比于流体和固体的热阻。
牛顿冷却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hA(Ts−T∞)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h是对流传热系数,A 是传热表面积,Ts是固体表面温度,T∞是流体的温度。
二、换热器的计算基础换热器是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进行热计算,主要包括换热面积的计算和换热系数的计算。
1、换热面积的计算换热面积的计算取决于需要传递的热量流率和温度差。
换热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A=Q/(UΔT)其中,A是换热面积,Q是需要传递的热量流率,U是换热系数,ΔT 是温度差。
2、换热系数的计算换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换热系数可以通过经验公式、理论公式或实验方法进行计算。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解析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传热设备,用于在两个流体之间转移热量。
它采用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方式,通过对热传导方程和对流换热方程的求解,可以得到换热器的传热计算解析。
第一步,确定传热区域和传热方式。
换热器的传热区域通常包括管内和管外两个区域,传热方式根据具体的条件可以分为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第二步,建立传热方程。
对于传热区域内的热传导,可以根据热传导方程进行计算。
对于对流传热,可以使用牛顿冷却定律或其他适用的换热关系进行计算。
对于辐射传热,可以使用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进行计算。
第三步,边界条件的确定。
边界条件包括温度边界条件和流体流动边界条件。
温度边界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流体流动边界条件可以根据流体流动的特性进行确定。
第四步,求解传热方程。
对于热传导方程,可以使用数值求解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进行计算。
对于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可以使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或者使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第五步,计算换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传热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者基于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第六步,进行传热计算解析。
根据所得到的传热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进行传热计算解析。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速率、传热效率、温度分布等参数,从而评估和优化换热器的设计。
在进行换热器的传热计算解析时,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结构、材料的热物性、流体流动的特性等因素,以及适用的传热理论和模型。
此外,还需要进行传热计算解析的验证和优化,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换热器的传热计算解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传热方式、建立传热方程、确定边界条件、求解传热方程、计算传热系数等,从而得到相应的传热计算解析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优化换热器的设计和评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热工基础第十章-张学学-思考题答案热工基础第十章思考题答案1 何谓表面传热系数?写出其定义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q=h(t w-t f),牛顿冷却公式中的h为表面传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
2 用实例简要说明对流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流动起因室内暖气片周围空气的流动是自然对流。
而风机中的流体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属于强迫对流。
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的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2)流动的状态流动状态有层流和湍流,层流和湍流的对流换热强度不同,输水管路,水流速度不同,会导致水的流动状态由层流到湍流,那么这两种流动状态对流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3)流体有无相变水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加热变成水蒸气,蒸气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冷却变成水,这个过程会吸收和放出汽化潜热,两个换热过程的换热量不同。
(4)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物理性质对对流换热影响很大,对流换热是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导热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比如水和油,金属和非金属对流换热效果不同。
(5)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换热器管路叉排和顺排换热效果不同,换热管线直径大小对换热效果也有影响。
3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组成,各自到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1)连续性微分方程(2)热量平衡方程(1)ρ(∂u∂τ+u∂u∂x+v∂u∂y)=F x−∂p∂x+η(∂2u∂x2+∂2u∂y2)动量平衡方程连续性微分程的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导出的热量平衡方程是根据能量守恒导出的动量平衡方程是根据动量守恒导出的4 何谓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它们的厚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流动边界层是由于流体粘度造成速度变化的区域,即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流体薄层。
速度达到0.99u∞处的y值作为边界层的厚度,用δ表示。
当温度均匀的流体与它所流过的固体壁面温度不同时,在壁面附近会形成一层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层,称为热边界层。
过于温度t-t w=0.99(t∞-t w)处到壁面的距离为热边界层的厚度。
传热学第十章传热过程和换热器计算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学科,传热学是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传热过程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它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的。
换热器则是用来实现热量传递的设备。
一、传热过程1.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微观振动和相互碰撞传递的过程。
物体的导热性质取决于其热导率和导热面积。
传导的热流量可用傅里叶传热定律表示。
2.对流: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的分子通过传递热量的方式。
对流的热流量可用牛顿冷却定律表示。
3.辐射: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辐射热量的传递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可以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表示。
换热器是用来实现热量传递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系统中。
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需要考虑换热面积、传热系数、传热温差等参数。
1.换热面积:换热面积是换热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传热过程中热量通过的表面积。
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传热方程计算得出。
2.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传热系数的大小与换热器的结构、工作条件及流体性质等有关。
3.传热温差:传热温差是指热量在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差异。
传热温差越大,热量传递越快。
换热器的计算包括两个方面:换热面积计算和传热系数计算。
换热面积计算一般根据传热方程进行。
传热方程可以写成Q=UAΔT,其中Q为热量传递量,U为总传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ΔT为温度差。
通过已知的换热量和温度差,可以计算出换热面积。
传热系数计算一般需要参考实验数据或者经验公式。
传热系数与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条件有关,一般通过实验或者估算得到。
在进行换热器计算时,还需要注意换热器的热损失问题。
热损失会影响换热器的热效率,因此需要进行热损失的计算和控制。
总之,传热过程和换热器计算是传热学中重要的内容,它们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传热过程和换热器的深入理解和计算,可以提高工程设备的热效率,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利用。
姓名:杜鑫鑫学号:0903032038合肥学院材料工程基础姓名:班级:09无机非二班学号:\课题名称:换热器及其基本计算指导教师:胡坤宏换热器及其基本计算一、换热器基础知识(1)换热器的定义:换热器是指在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中进行换热的设备。
(2)换热器的分类:由于应用场合不同,工程上应用的换热器种类很多,这些换热器照工作原理、结构和流体流程分类。
二、几个不同的换热器(1)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换热设备。
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在换热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
管壳式换热器是把换热管束与管板连接后,再用筒体与管箱包起来,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
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管箱称为管程;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部分称为壳程。
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而另一种流体在壳与管束之间从管外表面流过,为了保证壳程流体能够横向流过管束,以形成较高的传热速率,在外壳上装有许多挡板。
而壳管式换热器又可根据不同分为U形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几类。
(2) 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是用两种尺寸不同的标准管连接而成同心圆套管,外面的叫壳程,内部的叫管程。
两种不同介质可在壳程和管程内逆向流动(或同向)以达到换热的效果。
套管式换热器以同心套管中的内管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
两种不同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同心套管,每一段套管称为“一程”,程的内管(传热管)借U形肘管,而外管用短管依次连接成排,固定于支架上。
热量通过内管管壁由一种流体传递给另一种流体。
通常,热流体由上部引入,而冷流体则由下部引入。
套管中外管的两端与内管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内管与U形肘管多用法兰连接,便于传热管的清洗和增减。
每程传热管的有效长度取4~7米。
这种换热器传热面积最高达18平方米,故适用于小容量换热。
当内外管壁温差较大时,可在外管设置U形膨胀节或内外管间采用填料函滑动密封,以减小温差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