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快乐体育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议小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深入,小学体育教育要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议小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议小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篇一摘要: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按照新课标要求建立了体育教学思想,但是,受到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而无法将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育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论文针对“体育新课标”实施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新课标;影响在中国的体育体系中,学校体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途径。
小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各个小学陆续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实施了改革,随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建立起来,对中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1“体育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1.1“体育新课标”转变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思想中国的小学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思想对推动中国小学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重点强调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的技能,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体育教育和训练,而没有从健康的角度参与体育学习。
随着中国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小学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将“健康第一”的体育运动思想注入其中,并在体育新课标中得以规范,形成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
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所不同,新课标围绕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倡导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体育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育。
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1.2“体育新课标”使得小学体育教育模式有所创新按照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对小学生讲解有关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并采用示范教学模式,学生模仿教师的运动方式,并接受各种单项动作的联系。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也在不断进步。
传统的运动课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运用体育游戏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体育游戏是指用各种活动、游戏方式的形式来进行体育锻炼、训练,达到游戏和锻炼相结合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是非常有价值的。
首先,运用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比较单调,缺少趣味性,让一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而通过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和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运动的快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欲望。
这样,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运用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运动训练方式,体育游戏更加注重多角度、多方面、多元素的训练,全面地促进学生身体各项素质的提高。
同时,游戏中也需要一些策略、规则,这些会让学生思考、分析,从而锻炼他们的智力。
最后,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策略,以使游戏的效果更佳。
一是要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游戏训练,把体育教学与学生身体特点相结合,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二是要注重规则的设置,使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和竞争性,增强学生的投入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训练他们的协同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是要注意教学氛围的创设,创造轻松、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参与游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
总之,运用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体育游戏,并注重策略的设置,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三个目标小学体育教学是指针对小学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素质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活动。
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丰富性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运动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体育应当运用方法的表现力、手段的多样性来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三个目标:身体素质的提高,劳逸结合的饮食习惯的养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塑造。
第一个目标是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导致其体质下降,造成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对多种运动项目的训练和锻炼,使学生身体强健、韧性好,具备适应气候环境、快速反应的能力。
同时,这也能帮助学生消耗多余热量,防止肥胖问题的出现。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规范的训练,让学生有一个健康与发展良好的体魄。
第二个目标是劳逸结合的饮食习惯的养成。
根据调查,现代青少年常常饮食不规律,偏食、吃垃圾食品,因而造成身体健康的困扰。
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
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锻炼中了解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习惯,比如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注意量的大小等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健康发展,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个目标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塑造。
通过运动锻炼和其他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扎实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
同时,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体验,不同的机遇,有不同的角色。
都有助于形成良好习惯的塑造。
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通过多元化体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爱好和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调整饮食习惯、塑造良好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浅谈快乐体育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当前的教育必须顺应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思路,体育课也是如此。
作为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活对小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意义非凡,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快乐地上体育课,开心地锻炼身体。
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和运动的乐趣,能够在课上乃至课下积极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课,激发起他们运动的潜能和锻炼身体的欲望,从而让他们能够终身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长大以后身强体健,拥有强健的体魄。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爱上体育课,喜欢上体育课呢?这是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师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他们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课,从而掀起“快乐体育”的热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小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学会锻炼身体,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身心的锻炼和提高,现总结如下。
新课改下,体育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自主性学习。
也就是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自己激励自己,把自己当成学习体育的主人。
第二,合作性学习。
也就是学生几个一组,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分工和合作,互帮互助,共同锻炼身体,完成体育学习目标。
第三,探究性学习。
即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问题,继而互相讨论问题,更深入地探索体育知识,获取体育知识。
一、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起学生学好知识的最根本的前提,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好奇心和原动力。
所以,体育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的积极心态来面对体育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让他们对上体育课充满了期待,改变教师强迫学生锻炼身体和练习的情况,而变成自己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本文将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
一、体育游戏的价值1. 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乐趣体育游戏可以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因为游戏的形式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体育锻炼。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体育游戏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学生的领导才能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担任队长或者其他角色,锻炼自己的领导才能,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游戏中通常会有竞赛性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5. 陶冶学生的性格体育游戏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这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性格。
二、运用体育游戏的对策1. 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体育游戏,如传球游戏、接力赛、夺宝游戏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锻炼需求。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体育游戏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4. 提供适当的竞争机会在体育游戏中,可以设置适当的竞赛机制,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游戏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游戏节奏和难度,防止学生出现体育游戏过度竞争或着过度疲劳。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在运用体育游戏时,老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适当的竞争机会,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更好地发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浅谈快乐体育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得到放松和快乐,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让他们有更加开朗热情的性格,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实际在教学工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体育教学效果的发挥,本文简要谈一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体育教学法;教学研究引言:由于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重文化知识教学,轻视体育教学”的问题,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考试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们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没有关注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关注度不够,个别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理念,教学内容枯燥无趣,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快乐体育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快乐体育教学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在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参与学习和锻炼,累中有趣,苦中有乐,本着“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去完成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将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和单一的练习模式转变为更加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们的参与感,构建更加快乐高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都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投身训练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意识,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锻炼的综合模式下,体会到体育的快乐所在,并不断提高个人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激发他们的身体潜能,让小学生更早适应集体生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二、快乐体育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一)重视体育课堂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下,广大教师应当不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更加关注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并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用学生们更加感兴趣的方式和内容引起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浅谈小学快乐体育教学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依据
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
(马克思语)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可能取得成效。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小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
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
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小学阶段快乐体育的研究方法
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
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
“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
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
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相结合。
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
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
在教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教学基本方法;1、准备活动穿插些游戏内容,如“程序化行进”、“听号抱团”、“拉网捕鱼”等游戏,较常规的慢跑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有利于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和各种器官活动能力的提高,使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取得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体育游戏,可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增加课的负荷。
田径项目比较枯燥,如运用一些“圆圈接力跑”、“迎面接力跑”、“超人变速跑”等游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有趣的比赛中,发挥奔跑的能力等。
把体育游戏运用到整理活动中有助于尽快消除疲劳,如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采用舞蹈动作形式的教学和以放松为主的比赛性游戏,可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和体力上得到恢复。
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
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
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
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在教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5、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小学快乐体育的教学效果
快乐体育在教育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
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启发式的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强调将肉体上的苦转化为情感上的乐,这就是“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快乐体育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四、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规则和制定要有针对性。
快乐体育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并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课堂的内容和项目规则,更好地提高兴趣,从而达到快乐体育课堂的特定目的。
2、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快乐体育组织教学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
教学中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活动,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的进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进行。
4、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教师要以身作则,这很重要。
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体质差的,要鼓励他们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