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04.27 KB
- 文档页数:3
6。
3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1.1.1潜力调查6.3.1。
1 充分利用准备工作阶段所收集资料,当所收集资料经整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6.3。
1.2 补充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确定各调查单元各类待整治土地资源总量及新增耕地系数。
6.3.1。
3补充调查应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乡镇人民政府配合下,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6。
3。
1。
4补充调查一般应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典型调查方式。
全面调查以全部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典型调查选择具代表性的行政村开展。
6.3。
1。
4。
1全面调查按以下要求进行:a)农用地整理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各行政村待整理农用地资源总量;或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与数据分析,了解各村闲散地,待开发园地、牧草地,待复垦设施农用地,待填埋坑塘水面总量,及现状农村道路占耕地比例、农田水利用地占耕地比例、田坎系数等。
同时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用地整理的行政村,测算以上各类农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或设定在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片区内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田坎的比例;b)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各行政村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总量;或通过统计数据与有关规划分析,确定各乡镇的特色村、规划中心村、规划迁并村规模与布局;或调查统计各行政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镇化趋势,对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量的预测,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等,测算规划农村居民点总规模,通过对比现状及规划,分析各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或通过图件分析确定各行政村待整理零散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等内容。
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村庄,测算建设用地腾退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c)土地复垦状况调查。
第三章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与评价一、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进行田、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增加的各项用地面积。
一、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土地整理潜力内涵是指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下,一定时期和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使待整理、复垦和开发的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而提高其生产能力,降低其生产成本和改善其生态环境。
一、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一)土地整理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土地整理潜力是相对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态状况而言。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的差异。
进行土地整理还应考虑生态环境条件的约束,其工作的进行要符合能够改善居民生活和保护区域自然景观的要求,否则就会牺牲生态效益,人类将会得不偿失。
一、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二)土地整理潜力要通过调查与评价来体现1.土地整理工作的进行可增加土地数量潜力;2.土地整理工作的进行可提高土地质量潜力,尤其是可提高农用地生产能力的潜力;3.土地整理工作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潜力。
一、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三)土地整理潜力的实质就是土地利用潜力从土地整理的工程可以看出,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现状的整理(如进行土地平整是、对洪涝旱盐等进行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对水土资源、排灌渠系及其建筑物进行改造等),是为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而采取的多种措施。
一、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四)土地整理潜力是区域生存条件改善的潜力即进行土地整理时要使社会环境条件得以改善,如区域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健全。
二、土地整理潜力的内容(一)农用地整理潜力二、土地整理潜力的内容(二)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二、土地整理潜力的内容(三)废弃地整理潜力二、土地整理潜力的内容(四)未利用土地整理潜力三、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潜力的特征多重性社会性动态性四、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潜力的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理2.人地协调原理3.土地经济供给原理4.景观生态学原理五、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潜力的目前的和意义1.是在我国特殊国情下有效、科学地为解决土地利用、土地整理问题提供决策服务所必需的工作。
农田作业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的研究与应用农田作业是农民在田地中进行的各种作业活动,包括耕作、播种、施肥、除草、灌溉等。
农田作业的效果评价是指对各项农田作业活动的执行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和判断。
通过评价农田作业效果,可以及时了解作业质量,发现问题,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为了进行农田作业效果的评价,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评价指标需要具备反映农田作业效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标准需要具备科学性、可比性和可行性。
在我国,根据农田作业的特点和需求,形成了一系列的农田作业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下面将对其进行研究与应用进行介绍。
首先,农田作业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田面平整度。
田面平整度是农田地面平整程度的评价指标,它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田作业的实施效果。
建立田面平整度的评价标准可以通过测量农田地势的起伏程度,以决定平整度的等级。
例如,测定农田地面高差不超过30 cm的区域面积占总田块面积的80%以上的,可以被评价为“田面平整度良好”。
其次,农田作业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农田土壤水分的合理利用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是农田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需要合理利用土壤水分进行作业,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建立农田土壤水分的评价指标可以通过测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等指标,以判断土壤水分利用的效果。
例如,当土壤含水量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作物生长健壮、产量高,可以被评价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此外,还可以考虑农田作业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中的农田作物长势指标。
农田作物长势是反映农田作业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
通过测量农田作物的生长参数,如植株高度、茎粗、叶片颜色等,可以判断农田作物的生长状况,并评价农田作业的效果。
例如,农田作物生长均匀、植株高度适中、叶片颜色翠绿的,可以被评价为“农田作业效果良好”。
最后,除了上述提到的评价指标外,农田作业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还可以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农田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农药使用量的减少程度等。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在于对土地整理潜力充分认识,合理、有效地安排土地整理工作。
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主要是耕地整理,因此研究耕地整理潜力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对耕地潜力影响较为明显的指标进行讨论。
关键词: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耕地整理是我国现阶段增加耕地面积、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它还对改善整理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而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了解耕地整理潜力大小、划定耕地整理区、合理安排耕地整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进行耕地整理潜力研究中建立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①科学实用性原则。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建立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体系要有高度的科学性,即应建立在公认的理论之上,但是它并非单纯的理论探索,而是能发挥在单元之间相互评比的实际作用的体系。
如果没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无任何意义。
②系统性原则。
耕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用系统的观点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时应从评价的目的出发,按照系统的观点,遵循多层次、相关联、互补而又不重复的原则,选取影响耕地整理潜力的因素和因子,构建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
③地域性和动态性原则。
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区域的自然察赋条件、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决定着区域耕地整理的方向与特征,进而影响着耕地整理潜力。
所以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选择普适性指标,也要选择反映地域差异性和时期差异性的特殊指标,使评价结果具有针对性。
④主导性原则。
影响耕地整理潜力的因素众多,必须综合分析各因素对耕地整理潜力影响的程度和大小,选取影响程度较大因素和因子作为评价的指标。
⑤差异性原则。
有些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具有二重性,甚至多重性,即指标往往存在指标间信息的重叠。
沙湾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田晶晶1,2,张永福1,2,杨磊3(1.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2.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3.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摘 要:【目的】依据耕地整理目标和潜力评价的原则,以新疆沙湾县为例,通过构建新增耕地系数、耕地产出提高率、防护林比重提高率和田块大小提高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利用GIS 技术建立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信息系统,提高土地整理工作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质量、效率和辅助日常管理服务。
【结果】基于GIS 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利用多因素综合法完成沙湾县耕地整理潜力的综合评价。
【结论】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随着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工作的深入,应不断完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系统。
关键词:耕地整理;潜力评价;GIS;ArcGIS ;沙湾县中图分类号:S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30(2010)02-0381-07Study on the Potential Appraisal of Arable Land Consolidationof Sha w an County B ased on GISTI AN Jing -jing 1,2,ZH ANG Y ong -fu 1,2,Y ANGLei 3(1.College o 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Xinjiang Univer sity ,Urumqi 830046,China ;2.K ey Laboratory o f Oasis Ecology ,Ministry o f Education ,Urumqi 830046,China ;3.College o 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Ur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 ocial economy and increasing of population ,the land readjustment was becoming m ore im portant.The in formation system of arable land readjust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was estalished ,which could help to achiev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land management.Aiming a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arable land cons olidation ,the appraisal index for potential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including newly -added farmland coefficient ,output increase ratio ,forest increasing ratio and fields ’size increase ratio.T aking the Shawan county ,X injiang as an exam ple ,the procedures of arable land cons olidation potential appraisal based on GI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Result proves that this method is of scientific practical utilization significance and is easy to be operated ,the system of arable land readjust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shall be continuously im proved.K ey w ords :arable land cons olidation ;potential appraisal ;GIS ;ArcGIS ;Shawan county0 引言【研究意义】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整理和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有限,而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因此进行耕地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耕地整理的首要任务是对土地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区域布局。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是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的基础和依据。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包括土地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经济属性的综合评估。
物理属性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
化学属性包括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
生物属性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蚯蚓等生物量的含量和活性水平。
经济属性主要是指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这些属性的综合评价,可以得到土地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土地整理的规划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合理选择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提供参考。
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耕地资源,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还可作为农业保险、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参考,有利于土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增值。
目前,国内外对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从土地利用度、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农业生产潜力等方面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和划分。
其中,土地利用度是指地区土地利用的程度和是否合理,通常以耕地利用率为标准进行评价;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对农作物提供养分的能力,可以通过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和pH值来评价;水土保持是指土地对水分和土壤的保持和调控能力,主要通过土壤的容重、坡度、坡形等指标来评价;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土地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潜力,主要从土壤、水、气候等条件出发进行评价。
基于熵权法的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基于熵权法的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引言:耕地是国家的底数。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耕地整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管理手段,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评价耕地整理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整理策略,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文采用熵权法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熵权法是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信息熵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步骤一:确定评价指标耕地整理潜力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估。
本文选取以下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地形条件、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情况、气候条件、耕地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这些指标代表了耕地整理的各个方面。
步骤二:收集数据根据评价指标,我们需要收集各个因素的相关数据。
地形条件可以通过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获取;土壤质量可以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得到;水资源利用情况可以通过水资源分析报告获取;气候条件可以通过气象数据获取;耕地利用率可以通过农业调查报告获取;生态环境状况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数据获取。
步骤三:计算信息熵信息熵是评价指标的一种统计量,用来衡量指标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每个指标,我们可以计算其信息熵。
信息熵的计算公式为:\[H(X) = -\sum_{i=1}^{n}P_i\log_2(P_i)\]其中,\(H(X)\)表示指标的信息熵,\(P_i\)表示指标的概率。
步骤四:计算权重根据各指标的信息熵,我们可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计算公式为:\[w_i = \frac{1-H(X_i)}{\sum_{j=1}^{m}(1-H(X_j))}\] 其中,\(w_i\)表示指标\(i\)的权重,\(H(X_i)\)表示指标\(i\)的信息熵,\(m\)表示评价指标的个数。
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土地整治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县域土地整治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县域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评价研究。
一、县域土地整治概述县域土地整治是指协调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益的一系列综合性工程。
包括土地开发、改造、整理、保护、治理等多方面内容。
县域土地整治不仅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有力举措。
为了评价县域土地整治的潜力,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本文对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1.土地资源指标:包括土地质量、土地面积、土地性质等。
2.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县域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
3.城市与农村建设指标:包括城市建设规划、农村生活设施建设等。
4.环境指标:包括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气候、水资源等。
5.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包括土地收益率、土地产出价值等。
在上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县域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评价方法:1.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专家评估等多种形式收集数据。
3.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
4.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县域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建议和优化方案。
四、结论与展望县域土地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评价方法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虽然本文仅仅探讨了县域土地整治潜力的评价方法,但仍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探讨如何更加精细化和全面化的评价县域土地整治价值和影响,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更多的绿色土地,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立命之本,土地也无可替代地成为支撑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元素。
因此,保有一定数量和相当质量的耕地,不仅有保护生命线的意义,还有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使命。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占用一定的耕地搞建设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怎样才能守住耕地红线?怎样在确保耕地数量动态平衡的情况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已经证明,土地整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是一项结合了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工程。
标签:耕地整理;潜力;效益1、西吉县耕地整理的背景与条件1.1西吉县土地利用现状西吉县土地总面积4694995.5亩,其中耕地1743405.2畝,占土地总面积的37.2%;园地1107.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3%;林地137741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4%;牧草地74666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9%;其它农用地259801.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6%;建设用地178144.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未利用地388458.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
依据西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1743350.9亩。
但随着我县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公路、住宅、水利设施等建设用地还将占用大量耕地。
从我县后备土地资源看,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几乎没有可垦价值。
如何才能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县晌应党的号召,顺应潮流,高举耕地整理大旗,向整理要耕地,向整理要效益。
1.2西吉县耕地整理现实条件按照西吉县农业区划,将西吉县划分为葫芦河川道区、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三个区域。
葫芦河川道区土地总面积236877亩,耕地面积占70%,分布在葫芦河两岸,田面平整,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
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都很低。
原因在于,一是川旱地没有灌溉设施,已有的水浇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是田间存在一定规模的闲散地,沟、路、埂分布杂乱,土地利用率低;三是耕作地块小,形状不规则,沟、渠、路不协调,影响机械化耕作。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
一、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
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进行田、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增加的各项用地面积。
其内涵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下,一定时期和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使待整理、复垦和开发的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而提高其生产能力,降低其生产成本和改善其生态环境。
二、评价土地整理潜力的方法
(一)以农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后所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代表土地整理潜力,这是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以农用地上种植作物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差距表示农用地整理潜力。
(三)划分等级衡量耕地整理潜力,这种方法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对这种方法的使用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四)以建设用地整理后所增加的有效用地面积代表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五)以建设用地内部土地闲置率来评价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六)以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的难易程度及
复垦开发后增加土地面积的价值(如可带来的经济利益、
是否宜于农林牧业的发展、自然和区位条件等)来评价
其复垦和开发潜力的方法。
(七)以土地整理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来评价其整理潜力
(八)利用计算机、3S 技术等高科技对土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