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9.01 KB
- 文档页数:68
聆听猜调-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尝试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2.认识音阶的组成,学会唱出乐曲中的音程3.建立正确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4.学生能够用正音发声,唱出简单旋律二、教学内容1.热身活动: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2.学习音阶的构成和唱出不同音程3.听音乐,听出旋律中缺失的音符,训练韵律感和节奏感4.听音乐,听出错误的唱法,纠正唱法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2.讲解式教学:讲解音阶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乐曲中不同音程的含义。
3.听辨练习:通过听音乐来训练学生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也可以听出唱法错误和漏唱的音符。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分别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小提琴、钢琴、吉他、口琴等等。
2.鼓励学生尝试模仿,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2. 学习音阶的构成和唱出不同音程(20分钟)1.老师讲解音阶的构成和唱出不同音程的方法。
2.老师演示唱出不同音程,引导学生跟唱。
3. 听音乐、听出旋律中缺失的音符(30分钟)1.老师播放乐曲,并留出一小节不播放。
2.学生听后,齐声说出缺失的音符。
3.老师逐渐增加缺失的音符数量,提高难度。
4. 听音乐、听出错误的唱法、纠正唱法(30分钟)1.老师播放乐曲,让学生跟唱。
2.老师随机出示错误的唱法,学生听后,迅速指出错误,并纠正。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模仿不同乐器的表现2.检查学生对音阶和不同音程的理解3.听辨训练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准确性4.检查学生唱法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六、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2.让学生尝试演奏简单乐曲,并认识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3.引导学生唱出更复杂的旋律。
小学音乐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认识不同音乐乐器和其特点。
3.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高概念。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导学内容:一、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1.声音:声音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调、音色和音量。
2.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时间和强弱的组织方式,包括拍子和节拍。
3.旋律:旋律是一系列有序和有意义的音符的组合,具有表达力和情感色彩。
4.和弦:和弦是由多个音符同时演奏产生的和谐声音。
二、不同音乐乐器和其特点音乐乐器是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工具,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1.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通过拉拨弦来产生声音。
2.管乐器:如长笛、单簧管和萨克斯管,通过吹气产生声音。
3.打击乐器:如鼓、钹和木琴,通过敲打或摩擦产生声音。
4.键盘乐器:如钢琴和电子琴,通过按键产生声音。
三、基本的节奏和音高概念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高概念是学习音乐的重要一步。
1.节奏:学生可以通过拍子和节拍的练习来感受和学习节奏的概念。
(1)通过击打手掌或拍桌子来找到音乐节奏的感觉。
(2)模仿老师或录音中的节奏,跟随节拍进行拍打。
2.音高:学生可以通过唱歌或乐器演奏来训练音高的概念。
(1)老师或录音演奏给定的音符,学生模仿唱出或演奏出来。
(2)用钢琴或其他音乐乐器弹奏简单的音阶,让学生听到不同音高之间的差异。
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对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和欣赏都非常重要。
1.音乐欣赏:学生可以通过听音乐会、音乐剧或录音来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1)选取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2)向学生介绍一些不同风格和国家的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音乐课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一份教学辅助材料,通过导学案,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总结前置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思考,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音乐课的导学案,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音乐课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一、学习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学习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3.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二、预习内容1. 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音乐的分类方法和主要流派;3. 学习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4. 熟悉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
三、课堂活动1.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a. 请学生在课前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并列举几个自己认为的音乐的作用;b.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分类方法和主要流派,通过观看视频或听音乐进行学习;c.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喜欢的音乐类型,并讲述其特点。
2. 探究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a. 介绍音乐的表达方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b.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艺术形式,如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并展示相关的作品;c. 学生分小组,选择一种音乐形式,进行创作或表演。
3.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a. 引导学生观看经典音乐表演,如交响乐音乐会、独奏音乐会等,学习欣赏音乐的技巧;b. 学生分小组进行音乐欣赏,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析其曲式、情绪和表达方式;c. 进行音乐知识竞赛或音乐作品分享,推动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学习资源1. 音乐课教科书相关章节;2. 音乐类电影或纪录片;3. 音乐类网站或应用程序。
五、练习题1. 音乐可以通过()表达情感和思想。
A. 画面B. 舞蹈C. 声音D. 语言2. 下列哪个不属于音乐的主要分类?A. 古典音乐B. 摇滚音乐C. 流行音乐D. 电影音乐3. 以下哪种音乐形式是以音乐家独奏为主?A. 交响乐B. 协奏曲C. 歌剧D. 独奏曲六、作业要求1.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选择一种音乐类型,准备一份简短的介绍稿,并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2. 个人创作:学生自由选择一种音乐形式进行创作,并在下节课进行演示或分享;3. 课后听音乐并进行欣赏,选择三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一篇音乐评论文。
三年级音乐下册《童趣》单元《牧童短笛》学习导学案
一、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1. 通过了解“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感受西洋乐器是如何表现“中国风”的,了解作曲家贺绿汀先生的生平。
2.通过聆听、模唱进行对比,判断乐曲每个部分所要表现的画面,从想象出的情境中,清楚作品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3.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山川秀美、生活安宁、天地和谐的美丽情景。
二、学习步骤提示:
1.观看微课。
(1)乐曲的背景介绍。
(乐曲由贺绿汀创作)
(2)整体感受乐曲。
(乐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悠扬、舒畅,第二部分情绪欢快、跳跃,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似,悠扬、舒畅。
这首钢琴曲描绘了小牧童一边放牧,一边吹笛子,与小伙伴们快乐对歌的画面。
)
(3)第一乐段的聆听。
(感受乐曲中的“中国风味”)
(4)第二、三乐段的聆听。
(5)课堂小结。
2.完成学习单后面的反馈表。
三、课后练习与巩固提示:
反复聆听《牧童短笛》的音频,跟着音乐唱一唱主题,展开想象,感受乐曲描绘的画面。
音乐课导学案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合和节奏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课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听觉和表达能力。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音乐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与音乐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导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2. 掌握乐器分类和演奏技巧;3. 进一步认识音乐文化和音乐家的作品;4.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导学步骤:第一步:音乐基础知识介绍(200字)音乐是由声音发出的艺术形式,它包含许多基本概念和元素。
在这一部分,教师将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定义、音高、音长、节奏、旋律等基本概念。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第二步: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技巧(300字)乐器是音乐的核心,了解和掌握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介绍常见的乐器分类,如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并简要介绍每个分类中的典型代表。
教师可以示范一些乐器的演奏技巧,鼓励学生尝试并展示自己的才艺。
第三步:音乐文化和音乐家介绍(300字)音乐与人类文化密不可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介绍他们对音乐的贡献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
第四步:音乐鉴赏和表演(400字)音乐不仅仅是欣赏,也可以通过演奏和表演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才能。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曲目,并提供乐器和指导,让学生们亲自尝试演奏。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规模的音乐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总结: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的重要渠道,通过本导学案的教学实践,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与音乐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希望这个导学案对于音乐教学的规划和实施有所帮助,让学生们在音乐的世界中享受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导言: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我们从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的娱乐活动之一。
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为儿童们开展音乐教育。
一. 教案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共分为30个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乐理、唱歌、打击乐、舞蹈四个方面。
其中,乐理部分包括乐谱、节奏和音高等基本概念的研究;唱歌部分包括儿歌、流行歌曲、戏曲等的唱法和技巧的研究;打击乐部分包括木鱼、铃鼓等打击乐器的演奏;舞蹈部分包括舞蹈动作和舞蹈基本理论的研究。
二.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乐理概念;
2. 研究多种类型的歌曲和唱法,提高儿童音乐技巧;
3. 研究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4. 研究基本舞蹈理论与动作。
三. 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的合作研究、示范和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研究的欢乐,在实践中掌握乐器演奏和舞蹈技巧。
四. 教学重点:
1. 研究基本乐理概念,如乐谱、音高和节奏等;
2. 研究多种不同类型的歌曲,如儿歌、流行歌曲、戏曲等;
3. 研究基本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4. 研究基本舞蹈理论以及舞蹈动作。
五. 总结:
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健康素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为老师们提供了详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工作,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2023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教学内容第一课:音乐是什么- 研究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了解音乐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课:音乐的基本元素- 研究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音高等- 进行简单的节奏和旋律训练第三课:音乐的分类- 介绍音乐的不同分类,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听取不同类型音乐的例子,讨论它们的特点第四课:音乐的表达方式- 研究音乐的表达方式,如声音、节奏、情绪等- 通过模仿和创造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五课:合作演奏- 研究合作演奏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参与小组合作演奏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音乐概念和知识点- 听力法:通过听取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创造和表达过程- 小组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演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评价-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表演评价:评估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资源- 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不同类型音乐的录音- 乐器:提供给学生进行合作演奏活动使用- PPT演示: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教学安排- 每周一堂音乐课,每堂课时长为40分钟- 每节课包含一个主题和相应的活动设计-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教学回顾和总结。
音乐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导学目标
1. 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掌握一种或多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3. 通过听、唱、演奏和创作音乐,发展音乐表达能力。
导学步骤
1. 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以
及乐器演奏技巧。
2. 概念讲解:介绍音乐的定义、音高、音长、音域等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音乐是由不同的音符组成的。
3. 听音欣赏: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体验音乐的
魅力。
4. 音高训练:通过唱歌或演奏乐器,练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并尝试组成简单的音阶。
5. 乐器演奏:介绍一种或多种乐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
的乐器进行研究和演奏。
6. 音乐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曲子或简短的乐曲,并与同学分享。
7.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资源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口琴等。
3. 音乐制作软件(可选)。
参考评价
1. 听课表现:认真聆听、积极参与。
2. 乐器演奏:准确掌握演奏技巧,发挥个人特色。
3. 音乐创作:创意独特、形式完整。
4. 互动合作:团队协作、分享交流。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一种或多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并能够通过听、唱、演奏和创作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同时,他们也将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课时敲击乐与打拍子
教学目标
- 能够听辨敲击乐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 能够简单演奏敲击乐器;
- 能够准确打出单拍子和双拍子。
教学内容
1. 课堂音乐鉴赏:旋律欣赏《风中的小麦苗》。
2. 观看演奏敲击乐器的视频,引导学生听辨敲击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简单演奏敲击乐器,如木琴、手鼓等。
4. 学生研究单拍子和双拍子的标志。
5. 学生研究打拍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学生能够听辨敲击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 学生能够准确打出单拍子和双拍子。
教学难点
- 学生能够简单演奏敲击乐器。
教学方法
- 鉴赏法;
- 演示法;
- 听辨法;
- 操作法。
教学过程
1. 音乐鉴赏。
教师让学生欣赏旋律《风中的小麦苗》,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 观看视频,研究敲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3. 教师示范演奏敲击乐器,并让学生模仿。
4. 研究打拍子,并引导学生尝试击打单拍子和双拍子。
5. 巩固打拍子的方法,让学生轮流拍打节奏。
课堂作业
1. 练击打敲击乐器,并注意每个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 模仿打拍子的方式进行练,准确打出单拍子和双拍子。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法,同时,也对打拍子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严谨的操作和更加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