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网络课程-实验-2
- 格式:pdf
- 大小:228.19 KB
- 文档页数:14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全然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液体制剂〔liquid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1.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
溶液型液体制剂为澄明液体,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的汲取。
2.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由于高分子的分子大小较大〔100nm 以下〕,因此也属于胶体。
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要紧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响法。
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
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为原料时多采纳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为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
酊剂的制备还能够采纳渗漉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全然上与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纳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依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参加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时,通常液体药物量取比称取方便。
量取体积单位常用ml或L,固体药物是称重,单位是g或kg。
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的药物量取或称取时,需要考虑其相对密度。
药剂学实验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制剂按其分散情况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
若制剂中的固体或液体药物均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则属于均相分散体系。
其中分散相的分子量小的称为低分子溶液,常称为溶液(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分散相的分子量大的称为高分子溶液,它们都是稳定体系。
当制剂中固体或液体药物以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时,则属于非均相分散体系。
由于其分散相与液体分散介质之间具有相界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稳定体系。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非均相分散体系又分为溶胶分散体系和粗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中包括乳浊液型液体制剂(乳剂)和混悬型液体制剂(混悬剂)。
而溶胶分散体系和高分子溶液习惯上称为胶体制剂,尽管分属非均相与均相分散体系,但它们分散相的粒子大小属于同一范围(1~100nm),且在性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液体制剂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大类制剂,按给药途径、应用方法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剂型,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洗剂、搽剂、灌肠剂、涂剂、含漱剂和滴耳剂等。
I.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2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就分散系统而言,溶液型液体制剂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1nm,通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介质中。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以溶解法应用最多。
其操作步骤如下。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量。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
用量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 之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器具,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PHAR130018.01 编写时间2009.03课程名称药剂学I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I学分数 3 周学时 2任课教师方晓玲、姜嫣嫣开课院系药学院预修课程无课程性质:药学专业课教学目的:通过药剂学I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普通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指标;掌握制备普通制剂的基本实验技能。
为今后从事药剂学研究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药剂学I的内容包括药剂学基本概念,液体药剂、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雾剂等的概念、特点、制剂理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指标等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药剂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普通制剂研究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制多媒体课件。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方晓玲主编《药剂学实验讲义》上海申华电脑印刷厂 2000.11 屠锡德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陆彬主编《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Dekker 2002.pharmaceutics MarcelGilbert S. 主编 Modern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方晓玲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导。
主讲过《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高等药剂学选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主持及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
主持过多项新药开发课题。
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参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及其配套教材6部,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
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
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姜嫣嫣博士、副教授教学:本科生药剂学I、II,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讲述讲解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
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时有什么不同?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0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0/W型乳剂)。
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 ,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0/W型乳剂,反之则为W/0型乳剂)。
药剂学实验报告1. 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药剂学实验则是药剂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并分析我所进行的药剂学实验。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具有一定功能的药物制剂,加深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3.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药物和辅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及辅料。
2.准备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和辅料溶解于溶剂中。
3.药剂制备:将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混合、搅拌、过滤等处理。
4.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药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PH值、浓度等指标。
5.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实验结论。
4.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外观:制备好的药剂悬液呈乳白色,无明显颗粒。
•溶解度:药剂在溶剂中溶解良好,无明显析出物。
•PH值:药剂的PH值在6-8之间,符合药物质量标准要求。
•浓度:药剂的浓度符合预期值,并且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实验操作符合要求:本次实验操作标准,在制备药剂过程中控制了相关变量,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2.药剂质量良好:制备的药剂外观良好,溶解度和PH值符合质量标准,浓度与预期一致,说明药物制剂工艺可靠,质量可靠。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药剂学的重要性。
合理选择药物和辅料、准确制备药剂溶液、控制制剂工艺等无不对药剂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药剂学实验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加深了我对药物制剂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我合理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促使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判断。
药剂学(2)网上教学辅导第十五章制剂新技术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药剂学中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如微粉化技术、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纳米技术、缓释与控释技术等等,缓释与控释技术上一讲已经讲过了。
这章我们重点讲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下面是本章教学要求和重点内容。
教学要求:掌握:1.包合物的含义、特点、制备及在药学中的应用2.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载体材料、分散技术和释药特点3.微囊的特点、囊材、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在药学中的应用熟悉:1.微囊大小的影响因素重点内容:一、包合技术(一)、包合物及相关概念包合物: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形成的所谓分子胶囊主分子: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客分子:被包合到主分子空间中的小分子(二)、环糊精包合作用的特点1.药物与环糊精的组成和包合作用:主要是单分子包合物,形成稳定的单分子包合物。
大多数CD与药物可以达到摩尔比1:1包合,若CD用量少,药物包合不完全;若CD用量偏多,包合物的含药量低。
2.包合时对药物的要求:有机药物分子的原子数大于5,具有稠环结构,其稠环数应小于5,分子量在100~400之间,水中溶解度小于1%,熔点低于250℃。
无机药物大多不宜用CD包合。
3.药物的极性或缔合作用影响包合作用:空穴内为疏水区,非极性药物易进入,形成的包合物溶解度较小;极性药物可嵌在空穴口的亲水区,形成的包合物溶解度大;非解离型的比解离型的药物易被包合。
4.包合作用具有竞争性:包合物在水溶液中与药物呈平衡状态,如加其它适当药物或有机溶剂时,可将原包合物中的药物取代出来。
(三)、包合物的制备四种方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溶液-搅拌法1、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CD饱和水溶液,加药物(难溶性药物可用少量有机溶剂如丙酮或异丙醇等溶解)混合30分钟以上,形成包合物,溶解度下降,包合物定量(主客分子以固定摩尔比)析出。
溶解度大的药物,包合物可部分溶于溶液中,可加某些有机溶剂,促使包合物析出。
《药剂学I实验》讲义主编方晓玲编写人张建芳,郑玲妹目录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1)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8)实验三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11)实验四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21)实验五片剂制备 (24)实验六溶出度和溶出速度的测定 (28)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 (32)实验八栓剂的制备 (35)实验九膜剂的制备 (37)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制剂配制的特点。
二、实验指导溶液型液体制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溶剂)中的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明并能通过半透膜。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其混合液、脂肪油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三种方法在一定场合下可灵活使用,从工艺上来看多用溶解法。
络合助溶是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溶解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利用碘化钾与碘形成络合物,制得浓度较高的碘溶剂。
胶体型液体制剂是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当分散介质中的制剂,胶体型液体制剂所用的分散介质,大多为水,少数为非水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本实验中甲酚皂溶液是钠肥皂形成胶团使微溶于水的甲酚增溶而制得稠厚的红棕色胶体溶液。
亲水性胶体溶液配制过程基本上与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唯其将药物溶解时,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或加入适当的溶媒先溶解后,再转移到水中。
本实验中汞溴红溶液及甲紫溶液就是用上述方法配制而成的胶体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薄荷水1.处方ⅠⅡⅢ薄荷油 0.1mL 0.1mL 1mL滑石粉 0.75g聚山梨酯80(吐温80) 0.6g 1g90%乙醇 30mL蒸馏水加至 50.0mL 50.0mL 50.0mL2.操作(1)处方Ⅰ用分散溶解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再研钵中研匀,移至碘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蒸馏水,使成50mL,即得。
药剂学实验实验介绍药剂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药剂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药剂学实验主要包括药物的制剂、分析、评价以及药物配制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设备和材料在进行药剂学实验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1.称量器具: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等。
2.药品和试剂:药物原料、溶剂、指示剂等。
3.玻璃仪器:烧杯、烧瓶、漏斗、试管等。
4.药剂制剂设备:药片压片机、糖衣机、混合器等。
实验步骤药剂学实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药物制剂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和制作工艺,制成适合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剂型。
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常用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
2.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对药物剂型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和鉴定的过程。
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药物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电泳法等,并运用这些方法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3. 药物评价药物评价是对药物剂型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常用的药物评价方法,如溶出度测定、体外释放度测定等,并运用这些方法对药物剂型的性能进行评估。
4. 药物配制药物配制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原料配制成特定剂型的过程。
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常见药物剂型的配制方法,如口服液、注射液、外用剂等,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配制技术。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药剂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安全:实验室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防护装备,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2.按规定使用药品和试剂:使用药品和试剂前要查看相关信息和文献,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使用。
3.注意操作技巧:学生们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避免操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严格控制实验参数: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操作的时间、温度、pH值等相关参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药剂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药剂学理论知识。
药剂学实验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药物的剂型制备、药物的稳定性评价和药物的给药途径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药剂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流程和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稳定性。
实验材料•药物原料(例如,乙醇、苯酚等)•辅料(例如,乳化剂、助溶剂等)•药剂学实验设备(例如,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等)实验步骤1. 药物剂型的制备1.1. 准备所需药物原料和辅料。
1.2. 根据药物剂型的要求,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等,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1.3. 按照药物剂型制备方法,逐步加入药物原料和辅料,并进行搅拌混合。
1.4. 根据需要,进行药物剂型的调整,如调整pH值、粒径等。
2. 药物剂型的稳定性评价2.1. 准备制备的药物剂型样品,制备多个样品以进行不同时间点的评价。
2.2. 对药物剂型样品进行稳定性评价,如pH值测定、溶解度测定、可见光吸收测定等。
2.3. 进行长期稳定性评价,将样品贮存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恒温恒湿箱中。
2.4. 定期对贮存的样品进行检测,评价其稳定性。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3.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整理记录,包括制剂制备过程中的药物和辅料用量、稳定性评价结果等。
3.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药物剂型制备的条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制备药物剂型的方法,并评价其稳定性。
通过长期稳定性评价可以了解药物剂型在贮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剂型的优化。
结论本次药剂学实验通过制备药物剂型和评价稳定性的方法,加深了我们对药物剂型制备和稳定性评价的理解。
同时也为日后药物制剂开发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待补充。
以上是药剂学实验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不足之处,请您批评指正。
谢谢!。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药剂学实训,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稳定性和质量评价等基本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科学,主要包括药物的剂型、制备、稳定性、质量评价等方面。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液态形式存在的制剂,具有易于服用、吸收快、作用迅速等优点。
本实验主要涉及液体制剂的制备、稳定性和质量评价。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液体制剂的制备(1)称取处方量药物,加入适量的溶剂,充分溶解。
(2)加入辅料,搅拌均匀。
(3)调整pH值,使其符合要求。
(4)过滤,去除杂质。
(5)灌装、封口。
2. 液体制剂的稳定性(1)考察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2)测定液体制剂的降解速率常数,计算有效期。
3. 液体制剂的质量评价(1)测定液体制剂的pH值、外观、澄明度等。
(2)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3)测定液体制剂的含量、均匀度等。
四、实验结果1. 液体制剂的制备本次实验制备了薄荷水、复方碘溶液、胃蛋白酶合剂、甲酚皂溶液等液体制剂,均符合制备要求。
2. 液体制剂的稳定性(1)温度对薄荷水稳定性的影响:在25℃、40℃、60℃条件下,薄荷水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2、0.5、1.0,说明温度越高,降解速率越快。
(2)湿度对薄荷水稳定性的影响:在相对湿度为60%、80%、100%条件下,薄荷水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3、0.6、1.2,说明湿度越高,降解速率越快。
3. 液体制剂的质量评价(1)薄荷水:pH值为5.0,外观澄清,无杂质,微生物限度合格。
(2)复方碘溶液:外观澄清,无杂质,微生物限度合格。
(3)胃蛋白酶合剂:外观澄清,无杂质,微生物限度合格。
(4)甲酚皂溶液:外观澄清,无杂质,微生物限度合格。
五、讨论1. 液体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药物溶解度、辅料选择、pH值调整等因素,以确保制剂质量。
2. 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第1篇一、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旨在通过药剂学的学习,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了解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内容1. 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1)药物制剂的定义: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溶剂、载体等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色泽、重量和稳定性的制剂。
(2)药物制剂的分类:根据药物剂型的不同,药物制剂可分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气体制剂。
2. 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1)片剂:以片剂为例,介绍片剂的制备工艺。
首先,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压制成片。
片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与辅料的配比、压片压力、压片速度等因素。
(2)胶囊剂:胶囊剂制备包括填充、封装和封口三个步骤。
首先,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填充到胶囊中,最后进行封口。
胶囊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与辅料的配比、填充量、封口压力等因素。
(3)注射剂:注射剂制备包括配制、过滤、灌封、灭菌、检验等步骤。
首先,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过滤后灌封到注射器中,进行灭菌和检验。
注射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与辅料的配比、过滤、灌封、灭菌等因素。
3.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1)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原料药的质量直接影响药物制剂的质量。
因此,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药的纯度、含量、外观、粒度等。
(2)辅料的质量控制:辅料在药物制剂中起到载体、增溶剂、稳定剂等作用。
因此,辅料的质量同样对药物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辅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辅料的质量、含量、外观、粒度等。
(3)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生产环境、操作人员、设备、工艺参数等因素,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
三、实践过程及结果1. 实践过程(1)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质量控制等知识。
绪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与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各类制剂的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为创制新品种、新工艺、新剂型和今后从事科研、生产等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规则与要求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必须遵守以下实验规则:1.预习实验内容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要求。
对处方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肃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不得高声谈笑,不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严禁吸烟。
3.杜绝差错事故实验用原、辅材料应名实相符,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行3次核对;处方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需经实验指导教师,在专用的天平上称量。
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使用精密仪器时,首先应熟悉性能与操作方法,用前检查,用后登记。
如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及班组号,交实验老师验收。
如发生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指导教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用。
如有破损缺少,应立即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表,然后到预备室补领。
实验小组合用的仪器药品,每次实验前应检查核对后再取用。
实验指导教师对破损缺少的仪器药品应查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注意节约水、电及药品、试剂。
5.注意安全卫生学生进入实验室须穿戴实验工作服。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并将本组实验台实验架等整理洁净方可离开。
实验小组轮流值日,主要负责实验室内、走廊、地面、门窗的卫生整洁以及垃圾桶清倒工作,关好水、电、窗,经指导教师验收合格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注意安全,严防火灾烧伤或中毒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