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67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物的制备方法;
2.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原理;
3.了解中药药剂的制备工艺。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研钵、研杵、量筒、试剂瓶、移液管等。
2.试剂: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蜂蜜、酒精。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1.准备药材:将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分别称取适量。
2.研磨药材: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杵研磨成细粉。
3.配制药剂:将研磨好的药粉加入适量的蜂蜜和酒精,搅拌均匀。
4.药剂细化:将搅拌均匀的药剂倒入量筒中,用酒精对药剂进行细化混合。
5.过滤药剂:将混合好的药剂过滤掉残渣,获得药液。
6.包装药剂:将药液装入合适的容器中,并封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一种中药药剂,该药剂由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蜂蜜和酒精组成。
药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确保了药剂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得以充分提取,药剂具备了一定的药理活性。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
中药药剂的制备需要考虑药材的配伍规律和活性成分的提取,通过合理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中药药剂。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了解了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技巧。
制备中药药剂需要仔细控制药材的比例和配伍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制备工艺的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中药药剂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加深了对中药药剂学的兴趣。
工业药剂学实验报告册实验名称:药剂的酸碱滴定实验目的:通过药剂的酸碱滴定实验,掌握药品酸碱性质的测定方法,了解药品的酸碱性质对其配伍的影响,为合理药品配伍提供参考。
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酸碱滴定仪、自动滴定仪;2.试剂: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
实验原理:药品的酸碱性质对其溶解度、稳定性、药效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药物在溶液中可呈现酸性、中性或碱性,通过酸碱滴定实验可以确定药品的酸碱特性。
实验中使用滴定管将碱溶液滴入酸性溶液中,或将酸溶液滴入碱性溶液中,滴定至中性时则称为酸碱中和点。
通过控制滴定溶液的酸度和碱度,可以确定药品的酸碱性质。
实验步骤:1.准备药剂溶液:取一定质量的药品样品,溶于适量的溶剂中,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药剂溶液。
2.酸碱滴定实验:分别取一定量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使用酸碱滴定仪进行滴定操作,记录滴定的滴数。
3.实验数据记录:记录每个药品样品的滴定数据和对应的药剂浓度。
4.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数据计算出药品的酸碱度,绘制酸碱度与药剂浓度的曲线图。
5.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图,分析药品的酸碱特性并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得到了不同药品样品的酸碱度数据和曲线图。
根据曲线图的形状和酸碱度的数值,可以判断药品样品的酸碱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药品A呈现酸性,药品B呈现碱性,药品C呈现中性。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药品A适合与碱性药剂配伍,而不宜与酸性药剂一同使用。
药品B适合与酸性药剂配伍,不宜与碱性药剂混用。
药品C则可以与酸碱都相配伍。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药品的酸碱滴定实验,成功测定了不同药品样品的酸碱性质,并得出了药品的配伍原则。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药品酸碱性测定方法,对于合理药品配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药品的酸碱滴定实验,掌握了药品酸碱性测定方法,了解了药品酸碱性质对配伍的影响。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 ii吐温80 iii吐温80与90%乙醇ph 澄清度嗅味(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篇二:药剂学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甘草、朱砂三、实验内容[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药剂学实训报告范例1000字药剂学实训报告范例近年来,伴随着医学和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药剂学的理论研究和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践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药学教育中,药剂学实训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药物制剂生产能力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本篇报告将简要回顾药剂学课程实训中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和收获。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药物保质期检测方法,掌握药物的保存和管理方法,并学会药物的调配和制剂工艺。
二、实验步骤和操作1、准备试剂和药品,并做好标志和记录。
2、检查药品保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要求。
3、根据配方计算需要的药品剂量和材料配比。
4、按照制剂工艺步骤,依次进行称量、氧化、过滤、调味、灌装等操作。
5、测试制剂的质量指标和生产效率,并做好统计和记录。
三、实验心得体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药剂学实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
其次,在实验操作中,我们体会到了严谨、周密和细致的操作要求和技能,更能体现出药剂师的责任和职业精神。
最重要的是,实践中的错误和失误,对于药品的质量安全和制剂效率的提高,我们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在今后的药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实验总结药剂学实训是药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药物制剂生产的水平和品质,为药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人才支持和基础设施。
本次实验的完成,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药剂学实践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追求药学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有所用,用有所得,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散剂、丸剂、煎膏剂等。
3. 了解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备、应用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环节。
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外观、含量、溶出度、微生物限度等方面。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一定规格的粉末制剂。
(3)实验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天平、烧杯等。
(4)实验材料: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5)实验步骤:a. 将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
b. 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c.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内,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
d. 将甘草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
e. 按每包3g分包。
(6)质量检查:a. 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b. 均匀度检查:按《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c. 水分检查:照《中国药典》20xx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 H)测定,不得过9.0%。
d. 装量差异检查:依照《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质量检查。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经过加水、炼蜜等工序,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3)实验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天平、烧杯、炼蜜机等。
(4)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
(5)实验步骤:a. 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b. 加水适量,搅拌溶解,制成药液。
c. 将药液倒入炼蜜机中,炼制成熟蜜。
药剂学实训报告范例药剂学实训报告1药剂科见习工作总结时间荏苒,我在药剂科见习已经有一年了,在这期间,在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个人的业务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现将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1.药品调剂方面配方时细心谨慎,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收方后对处方内容、病人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用法、配伍合理性及价格进行认真审核,遇有药品用法用量不妥、配伍不合理及处方书写有误的,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正后才进行调配。
审核、调配特殊药品(毒、麻、精、放)处方时,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法规,并做好特殊药品专册登记工作。
处方调配好后在调配人处签字并请当日带教老师签字再经发药人核对,发药人对药名、剂型、剂量、色、味及病人姓名等进行核对无误后才发给病人,此外协助上级药师定期检查在库药品质量,清理过期、变质和近效期的药品,并按规定处理,按时进行库存盘点,认真做好盘点报表。
2.在药品检验方面,做到严格、认真、细心,如实做好检验记录,检验完毕,对各种数据反复核对,及时书写检验报告,保证无不合格制剂发放到临床,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每季度协助上级药师对血透室的透析液、反渗水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按规定对制剂室生产的医院制剂进行留样观察,每天准时记录留样观察室的温、湿度,不符合留样条件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
留样样品每月做一次外观检查并如实记录。
3.在临床药学工作方面,积极收集整理全院各科室填写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每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临床药学室的各项工作,包括每月药品使用量动态监测,每月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品种数,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每月各科室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
每月对门诊、住院部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提高医院处方质量及药物合理应用。
参与每月两次的临床查房工作及时书写查房记录并协助上级药师书写每月一份药厉的。
药剂学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甘草、朱砂三、实验内容[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总结甘草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粉碎好多次,由于后面还有别的同学等着粉碎,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粉碎成标准要求的细度。
因此,后面的研磨过程,并不是很成功,制出的益元散中可以明显看出甘草粗末。
一、目的要求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2.药材: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白酒、白糖三、实验内容[处方]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单硝酸异山梨酸酯缓释片的制备实验名称: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14年8月22日学生实验报告三、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及要求制备单硝酸山梨酸酯缓释片,掌握缓释片的处方设计和基本工艺流程以及释放度的测定方法。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仪器:RC-3B型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U-20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分析天平,尼龙筛(20目),钢丝筛(80目),烧杯,水浴锅,量筒等。
材料与处方分析:成分剂量功能单硝酸异山梨酯300g主药丙烯酸树脂Ⅱ80g骨架材料十八醇适量阻滞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g粘合剂硬脂酸镁10g润滑剂滑石粉3g润滑剂95%乙醇适量溶剂3、实验内容与步骤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任何一种药物只有将其制成合适的剂型才能用于临床,剂型与给药途径、临床疗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剂型设计关系到一种有效的药物在临床上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问题。
剂型确定以后,还需要通过处方设计与筛选来确定最佳处方。
本实验通过在给定的几种药物中选择一种药物,通过查阅文献,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
根据文献资料和预实验选择适宜辅料和用量,最综制备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剂型,并满足各剂型下的质量要求,达到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知识的目的。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制备流程: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V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睛-水(19:8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理论板数按单硝酸异山梨酯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测定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单硝酸异山梨酯25mg)置250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15分钟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减压干燥至恒重的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法测定。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 ii吐温80 iii吐温80与90%乙醇ph 澄清度嗅味(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篇二:药剂学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甘草、朱砂三、实验内容[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中药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学院药学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教授五、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电热炉、磁力搅拌器、滴管、玻璃棒、玻璃管等。
2. 试剂: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白酒、蒸馏水等。
六、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后加入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3)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称定重量,置直径9cm的圆筒中,轻敲使内容物均匀分布,将圆筒倒转,重复操作两次,用直径9cm的圆筒刮刀平行刮取,计算散剂含量,应符合规定。
2. 煎膏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按处方比例称取。
2)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不断搅拌,煎煮时间为2小时。
3)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取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白酒,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却,待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块,晾干即得。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共9篇)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第一篇《社会实践之中医院药学部实习报告》社会实践之中医院药学部实习报告每次的实践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艰辛和收获,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深地认识到光是学理论是用处不大的,因为理论掌握得再好也只是理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把中药学知识发挥到最大的用处。
因此,这个暑假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医院药学部的实习机会,当然也很感谢主任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虽然申请的过程有点艰辛,但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到底,这一次的成功告诉我即使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蕴藏着机会,关键靠你能不能抓住机会,敢不敢去尝试,能不能坚持到底,我们不能被别人的质疑、别人认为的不可能而吓到,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都要去尝试一下,不尝试的话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去中医院报到的第一天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办理了一切手续,最后被告知自己接下来的见习部门将会在煎药室和制剂室,每个部门轮流半个月,不能去门诊药房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一定会服从安排把分配到的工作做到最好。
我首先去的是煎药室,刘老师带我去见组长--辉哥--一个很阳光的男生,看起来比我们才大几岁,他很热情,对我这个新来的见习生很照顾。
他向我一一介绍了煎药室的成员,大家都很热情,和他们交谈很快就消除了我心中的紧张和忐忑。
我的带教前辈是一个很胖的男生,他很认真也很负责,有问必答,最令我意外的就是他原来是我的同校师兄,有了这一层关系我们相处就很自然了,没那么拘谨。
我在煎药室的工作主要是剪药、送药和对药,煎药主要是去掉包装,但要把特殊中药分出来,这里就很需要用到中药学的知识了,有毒的、先煎、后下的等等都要有所区分,对于这个本人非常惭愧,中药学只是掌握得与理想还有段差距,不过很开心,那里的员工都很热情地教导我。
接着就是去门诊药房送药,这是每天上班每隔一个半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工作是不允许出现差错和绝对不允许马虎的,因为一旦送错药导致病人吃错药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在顶着高要求的压力下,我莫名的感到了责任重如泰山。
中药药剂学见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中药药剂学见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中药药剂学基本知识和技术,并掌握制备方剂的流程和方法。
实验仪器:酒精灯、温度计、研钵、研棒、称重器等。
实验药材:黄黄、白术、人参、甘草等。
实验药剂:十全大补汤、四物汤等。
实验流程:1.筛选药材:将黄芭、白术、人参、甘草等药材进行筛选,去除破损、虫蛀、霉变等不符合要求的部分,确保药材的质量。
2.粉碎药材:将筛选好的药材分别放入研钵中,用研棒研磨成细粉, 保持粉末的细度和均匀度。
3.配制药方:根据处方配制药方,例如十全大补汤、四物汤等。
将配好的药材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
4.煎煮药方:根据药方煎煮,将混合好的药材放入煮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酒精灯烧开,转换成文火慢煮。
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火候掌握,保持锅内温度和水量的稳定,煮沸后不宜搅动。
5.滤去渣滓:煮沸后,用滤网将药渣滤去,留下浸润中药的药水。
6.再次煮沸:将药水倒回煮药锅中,进行二次煮沸,此时需要加入适量的糖类、蜂蜜等调味料,使口感更佳。
7.浓缩药液:经过二次煮沸后,将药水放入浓缩器中,进行浓缩处理,直到达到所需浓度。
8.研制制剂:将浓缩后的药液研制成为各种制剂,如液态剂、干燥剂、胶囊等,制剂制作时需注意药材的选用、配比、加工工艺等要点。
实验数据:所选中药:黄黄、白术、人参、甘草制作药剂:四物汤所用药材重量:黄黄(20g)、白术(Iog)、人参(5g)、甘草(5g)煮药时间:120min浓缩比例:L10制剂类别:液态剂获得制剂量:12OnIl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了四物汤液态剂。
从制备药材到最终的制品,整个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质量、粉碎和配制量的准确性、煎煮的时间和火候的掌握、滤渣的过程、药水的二次煮沸和浓缩、药剂的制备等等。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四物汤液态剂,在药材选取、煎煮、浓缩和制剂制作等方面都需要加以注意,制剂制作技术的掌握对于制剂的质量至关重要。
第1篇一、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旨在通过药剂学的学习,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了解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内容1. 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1)药物制剂的定义: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溶剂、载体等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色泽、重量和稳定性的制剂。
(2)药物制剂的分类:根据药物剂型的不同,药物制剂可分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气体制剂。
2. 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1)片剂:以片剂为例,介绍片剂的制备工艺。
首先,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压制成片。
片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与辅料的配比、压片压力、压片速度等因素。
(2)胶囊剂:胶囊剂制备包括填充、封装和封口三个步骤。
首先,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填充到胶囊中,最后进行封口。
胶囊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与辅料的配比、填充量、封口压力等因素。
(3)注射剂:注射剂制备包括配制、过滤、灌封、灭菌、检验等步骤。
首先,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过滤后灌封到注射器中,进行灭菌和检验。
注射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与辅料的配比、过滤、灌封、灭菌等因素。
3.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1)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原料药的质量直接影响药物制剂的质量。
因此,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药的纯度、含量、外观、粒度等。
(2)辅料的质量控制:辅料在药物制剂中起到载体、增溶剂、稳定剂等作用。
因此,辅料的质量同样对药物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辅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辅料的质量、含量、外观、粒度等。
(3)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生产环境、操作人员、设备、工艺参数等因素,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
三、实践过程及结果1. 实践过程(1)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质量控制等知识。
药剂学综合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实验来探究药剂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并加强学生对药剂学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药物的溶解性测试: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来确定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此推测其适宜储存温度。
2. 药物质量分析:通过药物的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分析方法,对药物的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3. 药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通过制备常见的药剂,如溶液、胶囊、散剂等,并通过质量评价指标来评估药剂的质量。
三、实验内容1. 药物的溶解度测定:选择不同药物进行实验,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2. 药物质量定性分析:采用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分析方法对不同药物进行质量定性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3. 药物质量定量分析:选择一种药物,采用滴定法或仪器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其含量或纯度。
4. 药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一种药剂,如溶液、胶囊、散剂等进行制备,并对制备的药剂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颗粒度、溶解度等指标的测定。
四、实验步骤1. 药物的溶解度测定1. 准备一系列不同温度的溶解试剂。
2. 将待测药物适量加入试剂中,摇匀并静置一段时间。
3. 使用离心机离心,分离出溶液。
4. 使用荧光分析仪等仪器测定溶液中药物的浓度。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药物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药物质量定性分析1. 利用物理性质测定方法,如颜色、溶解性、熔点等,对不同药物进行分类和定性分析。
2.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对不同药物进行化学性质的定性分析。
3. 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定性分析报告。
3. 药物质量定量分析1. 选择滴定法或仪器分析法,根据待测药物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合适的分析方法。
2. 根据实验步骤,制备药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实验。
3. 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药物的浓度或纯度。
4.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剂实验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药剂的实验,掌握药剂的制备方法和关键操作技巧,提高实验室技能。
二、实验原理药剂是指将药物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并加入辅助剂、乳化剂等制成的液体制剂。
药剂的制备有很多种方法,包括溶液法、混悬液法、悬浮液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液法制备药剂,即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再加入适量的辅助剂、乳化剂等,最终制得药剂。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药物A、药物B、溶剂、辅助剂、乳化剂实验仪器:电子天平、计量容器、玻璃棒、搅拌器、药剂瓶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药物和溶剂,并用电子天平将其按比例称量。
2.将溶剂倒入计量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辅助剂、乳化剂,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将药物A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
4.将药物B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
5.将药剂倒入药剂瓶中,并标明成分和用途。
6.实验结束后彻底清洗实验仪器和使用的容器。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步骤,成功制备了药剂。
制剂的溶剂选择合适,并成功将药物溶解其中。
药剂的色泽明亮,无悬浮物和杂质,说明辅助剂和乳化剂使用得当。
药剂经过标注,方便后续使用。
五、实验讨论在实验中,制备药剂需要注意溶剂的选择和比例,不同药物可能对溶剂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加入药物时需要充分搅拌,以保证药物能够充分溶解。
辅助剂和乳化剂的使用量也需要控制好,过多可能会影响药剂的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剂制备实验,我掌握了药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技巧。
我了解了药剂制备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药物溶解和添加辅助剂、乳化剂的操作。
在实验中,我注重细节,确保药剂的制备过程操作规范,并成功制备了药剂。
本次实验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对今后的药剂制备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化学实验技术与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药学实验技术与技能训练.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