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73 KB
- 文档页数:8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和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第二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
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
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发展。
第三章: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心主义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唯心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
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发展。
第四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比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局限性。
采用比较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和应用。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反思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学生分享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个人理解和思考。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课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课程标准:通过名人名言分析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学生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五)教学重、难点及其解决措施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解决措施: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思考探究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轻松协作中接受爱护环境的价值观熏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学生《拜考神》的MV,让学生思考:同学们的做法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2、引出这种思想在文化生活中称为落后思想,而在哲学中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初步感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复旧引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五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尚书.洪范》检测预习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学,②“上帝是万物的主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1教学设计授课日期:课题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熟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从古今中外闻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从现实生活中的详细事例推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力量目标:(1)提高超辨是非的力量;(2)比较、分析的力量;(3)抽象思维力量。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进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会考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高考考点考点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教学难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使用教具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方法点津列举古代思想家的闻名言论,进行分析、推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学问进行归类、总结。
课型讲授分析授课时数2教学过程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学活动:“同学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同学在收集资料,仔细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学问,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闻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一)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打算意识2.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制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珍贵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简单问题简洁化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2. 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3. 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能力目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什么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我们现在学的必修4,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在问题出来了,是不是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呢?在马克思之前是不是就不存在哲学、哲学家了呢?如果存在,之前的哲学又称什么哲学呢?今天,我们要弄个究竟的就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到底经历了那些基本形态呢?其实唯物主义的发展状态,是与具体科学分不开的。
我们很清楚:对于书本、桌椅、房子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会相信它们是客观存在的。
因为我们天天接触、使用它们,这很容易理解。
但是有些事物,比如,地球是一个平面还是球体?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天上有没有神仙,地下有没有阎王?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可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
因此就产生了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产生发展于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提高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实践,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二、重点和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传统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4、本课讲述的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活动一:有人认为唯物主义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讲授新课】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及其观点: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1、播放PPT,学生思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泰勒斯(古希腊)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东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学生回答: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的了解,加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也经过了前面入门知识的学习,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哲学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三、重点、难点:1.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
2.难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位企业家接受采访时说:“我过去生活担子很重,所以我一心努力挣钱,可以说那时我是唯物主义者。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我现在是唯心主义者。
”你们是否赞同他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呢?那么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通过此实例,让学生明确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的典型误区)活动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教师:展示漫画:甲乙二人在激烈的争论提问:甲乙二人的争论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学生:观看漫画,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的的观点。
然后展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比较表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活动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教师:讲述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展示图片:第一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生的本原是“火”;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因此,在处理教材方面,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程标准,主要采用课前自主学习,即学生阅读教材、搜集典型的事例、提出困惑的问题;课上围绕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才艺展示等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素材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温故导入哲学的基本问题环节二:情景再现观看视频《掩耳盗铃》思考:视频中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呢?环节三:新知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课题课型授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含义以及根本形态;学会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开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重点难点重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形态难点: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形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来源:学§科§网]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探究: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思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三种根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来源学科网]共同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局限性:只是猜想,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开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材料:安瑟伦“上帝万能论〞、高尼罗的反驳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练习:区分以下观点3、哲学的“两个对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联系、开展、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三、课堂总结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三种根本形态[来源:]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形态3、哲学的“两个对子〞四、随堂练习。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标解读』1. 本框知识点:(1)识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形态。
(2)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以及不同形态的特点。
2. 重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如何认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3)怎样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4)如何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 难点:(1)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
(2)如何认识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
4.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的意识并同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斗争。
『自主学习』1.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________决定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_________决定_______。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_和___________唯物主义。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是,坚持了____________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它最大的不足是将_____归结为______,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_________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_等局限性。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客观要求,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1.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背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生能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背景。
学生能列举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2.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的定义。
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唯物主义的优点和局限性。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唯物主义。
学生能理解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学生能列举出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章: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3.2 教学内容唯心主义的定义。
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唯心主义的优点和局限性。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唯心主义。
学生能理解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学生能列举出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四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2)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1、课时安排:1课时2、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资源:人教版教材哲学与生活自制多媒体课件七、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请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生:(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几个方面?生:(回答略)师:根据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哲学派别?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师: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唯物主义问题探究一:P12(通过该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得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优缺点)(1) 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2)①材料一的观点认为谁是世界的本原?在当时提出观点的时候,有没有科学依据?②金木水火土等同于物质吗?问题探究二:材料一: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
材料二: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认为:在人的世界里面,就是在社会中,由于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所以可以自由决定一些事情,因此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主观。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求佛》导入新课,突出歌词:“闭上眼看见天堂”、“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教师问:从哲学角度谈谈你对歌词的看法?师生总结:说明歌词带有浓郁的唯心主义有神论色彩。
教师:我们该不该相信佛,相信上天,这在哲学上就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及重难点:(教师播放PPT,展示教学目标)结合实例辨别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通过对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指导实践。
教师播放PPT,展示重难点: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分难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形态及区分合作探究一(小组讨论3 分钟后,抢答)1、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3、“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4、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
“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5、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伽森狄)6、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狄德罗)7、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9、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10、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11、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子夏)12、“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黑格尔)13、“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探究一:判断上述各观点哪些唯物主义?哪些是唯心主义?学生抢答展示各自的观点教师展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及分歧。
(课件展示)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根本分歧、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高三政治教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政治教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新课导航学习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各自的根本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二、课前自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二者的根本分歧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后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其表现形态有: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们都主张物质第一性。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其表现形态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它们都主张意识第一性。
(3)和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以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对物质与意识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义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又是。
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
4.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思想、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之上。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三、课堂互动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想一想】(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2)二者的根本分歧(3)方法论意义:2.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比一比】试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荀子:"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认为:"理性""意见"支配着社会的状态,支配着历史的发展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缺少辩证法思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点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质,谁决定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解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2. 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介绍唯物主义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
3. 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阐述唯心主义从古代主观唯心主义、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到现代存在主义等流派的发展过程。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等方面的根本分歧。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其区别。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背景。
3. 分析历史发展: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
4. 阐述区别: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等方面的根本分歧。
5. 应用探讨: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区别。
2. 思考现实生活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具体应用,举例说明。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概念、历史发展和区别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意识、辩证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
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
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
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
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
两种基本形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哲学这门
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因此,在处理教材方面,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程标准,主要采用课前自主学习,即学生阅读教材、搜集典型的事例、提出困惑的问题;课上围绕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才艺展
示等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温故导入
哲学的基本问题
环节二:情景再现
观看视频《掩耳盗铃》
思考:视频中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呢?
环节三:新知探究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6 世纪的古希腊,其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
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和范缜。
1正确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2局限性
A.把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①正确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
②局限性
A.物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机械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
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
形而上学性: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 ‘理性’、‘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图片展示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环节四:心灵感悟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
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
——霍布斯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斯宾诺莎
环节五:行为提升
结合漫画和本框的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理解:
观点一: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观点二: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彻底否定。
环节六:课堂小结
懂了哲学,“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你如果想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哲学。
哲学在使你获得智慧和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环节七:当堂达标,小试牛刀
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C.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2.“水是世界的本原。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一致的是( )
① 气者,理之依也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B. “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 “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D. “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D、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