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训练管理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9
FSC教育训练管控程序1目的为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跟进日新月异的知识﹑技朮变革, 保持持续竞争力, 保证连续的教育训练。
提高员工对ISO9001﹑FSC-COC体系了解,理解该体系各项规定﹑保证各项体系的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厂内所有人员学习教育训练, 包括新近人员、调入及在职人员。
3参考文件3.1《教育训练政策》3.2《教育训练作业办法》3.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与管理程序》3.4《教育训练实施程序》4定义所有教育训练体系之用朮语的定义﹑依据各项体系标准培训及公司常识性课程培训。
5职责5.1人事部门:根据各部门提出培训需求,负责年度计划培训制定。
新进教育训练实施、考核、效果评估﹑记录保存。
5.2各责任部门主管:根据部门所提报教育训练需求,督促部门人员参加相关的教育训练,配合人资进行教育训练计划执行,并制定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5.3部门教育训练窗口:协助部门开展内训。
5.4ISO专员:监督及跟进各部门教育训练各项体系实施情况。
6作业程序6.1作业流程图6.2各部门提出《年度部门培训需求》经相关人审核后,交人事部,由人事部汇总《年度培训计划表》呈经理审核后执行培训。
6.3新进员工的培训:新员工入职,由人事部组织实施岗前培训,以使新进人员了解公司文化﹑规章制度﹑质量﹑FCS-CoC体系知识﹑职业健康安全意识﹑ISO9001系统基础知识等。
6.4在职员工的培训:公司常识性培训项目,由人事部统筹安排(在职雇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规章制度﹑质量﹑FCS-COC﹑FCS-COC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意识﹑ISO9001﹑系统基础知识等培训,包括区分各项产品体系文件),其他项目由部门组织内训。
6.5特种工定议:指容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操作危险性机器及需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如:司机、叉车司机、电工、调墨师、检测室技术员、印刷部技术员及其它机器操作技术员等)根据单位主管需求提报至人资统一作业﹐要求给予相关的技术培训,合格者发放上岗证,并对进行特定人员任用资格鉴定,人资存档。
教育训练委员会工作制度一、概述教育训练委员会是一个由教育部门设置设立的组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和支持。
它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的策划和开展、教师培训材料的编写、对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等。
教育训练委员会的工作对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训练委员会的作用,我们应该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以规范其工作流程和机制。
二、工作流程2.1 培训计划的策划和制定2.1.1 内部信息收集教育训练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为教育工作者制定适当的培训计划。
因此,在策划和制定培训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求。
教育训练委员会应该密切关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想法,以确定他们的优先需求,并相应地调整培训计划。
2.1.2 外部信息收集除了内部信息收集外,教育训练委员会还应该收集外部信息,了解最新的教育趋势和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这种基础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与同行机构、市场调研、课程评估、以及教育行业学术论文等途径来实现。
2.1.3 培训计划的策划和制定基于内部和外部信息收集的结果,教育训练委员会应该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课程名称、培训目标、教师姓名、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信息,并应该被保存在文档管理系统中供后续参考。
2.2 教师培训的开展2.2.1 教师培训的前置工作在正式开展教师培训之前,教育训练委员会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课程内容和可用资源;•确定参与培训的教师;•确定培训时间和地点;•进行学员的评估和分班,确保教学效果最优。
2.2.2 教师培训的实施经过前期准备工作后,教育训练委员会需要开始教师培训的实施。
此时,应该密切关注培训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对培训情况进行记录。
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各类培训资源和教学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得教育工作者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
2.3 教师评估和反馈教育训练委员会应该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于了解培训效果,并不断改进培训质量。
教育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教育训练工作,提高教育训练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教育训练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教育训练活动,旨在明确教育训练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三条本单位的教育训练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教育训练的基本原则,确保教育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训练管理机构,明确教育训练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教育训练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制度。
第二章教育训练组织第五条本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育训练的宗旨和目标,制定教育训练计划和年度教育训练规划,明确教育训练的内容、形式和方式。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制定教育训练管理办法,明确教育训练的组织程序和工作流程,建立教育训练档案和信息系统,做好教育训练记录和统计工作。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培训、激励和考核教育训练教师,确保教育训练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确定学员的招生政策和培训管理办法,保障学员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权益。
第三章教育训练实施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制定教育训练实施方案,明确教育训练的具体任务和分工,确定教育训练的时间和地点,组织教育训练的具体安排。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教育训练设施和设备,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材料和教育训练工具,保障教育训练的实施条件。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训练考核制度,制定教育训练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组织教育训练的评价和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加强教育训练的监督和检查,建立教育训练监督制度,指导和协调教育训练工作,确保教育训练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教育训练评估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评估体系,开展教育训练的评估工作,评价教育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总结教育训练的经验和教训。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教育训练的质量评估和效果评估,对教育训练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和发展建议。
教育训练管理规定1.0 目的2.0 范围3.0 定义4.0 职责5.0 程序6.0 流程图7.0 附录1.0目的将教育训练纳入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组织绩效,建立企业竞争优势。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公司员工。
3.0定义特种岗位:特殊岗位分两种类型:①是指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电工作业、焊接作业、叉车和天(行)车驾驶,应根据国家要求进行招聘且有国家认可证书(一般期限为1-3年)方可上岗。
②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岗位:内部审核员、第二方审核员、检查员、焊接、测量员、实验员、特殊工序修理员,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培训后方可上岗,并由部门提供“岗位认可”资质证明。
4.0管理职责4.1公司办:制订并管理本规定,负责担当全公司教育训练需求的调查,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的监管,培训效果的确认。
4.2主管领导:负责核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4.3各部门:制订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年度外训需求表”,及岗位/转岗培训等培训计划的实施、记录等。
4.4总经理:审核或批准员工外训需求。
5.0程序5.1原则:5.1.1全体员工享有均等教育训练的权利和义务。
5.1.2遵循连贯性、系统性、计划性、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全员的培训。
5.1.3以内部培训为主体,外部培训作补充,鼓励员工业余自学。
5.2培训项目:5.2.1新员工入职培训:公司概况;规章制度、厂规厂纪、工业安全、质量方针/目标,岗位培训等。
5.2.2岗位培训:如特殊岗位、在职培训、技术培训等。
5.2.3其它培训:如管理、技术、生产、质量管理、行为规范等。
5.3教育培训5.3.1识别人员能力及培训需求5.3.1.1部门负责人识别属下职位的任职条件,包括学历、技能和工作经验、岗位有害因素等,制订并维护《职位说明书》,以确保每位员工均符合入职要求。
5.3.1.2部门负责人在检讨员工表现时提出属下员工的培训需求;每年年底,部门负责人应基于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并考虑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的培训,提供下一年度部门培训需求。
- - - 教育训练管理方法受控标记:分发号:1 目的:为促进新进人员能顺利适应工作环境,提高现职人员之工作生产力与培养储藏各级干部,并藉由教育训练导入正确的工作方法,期以提升公司员工的作业质量,以达成公司质量及目标之要求,故制订本作业管理方法。
2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3职责与定义:3.1 人力资源部:负责全公司教育训练规划及本方法的执行、资格认定追踪3.2 其它部门:负责所属员工教育训练课程的提报及初审责任,进展在职教育训练。
3.3新员工培训:指对应聘合格人员的入厂教育训练,包含规章制度、工业消防平安、质量意识培训。
3.4 内训:由人力资源单位及其它部门、单位邀请本公司人员担任讲师开立课程。
3.5 外训:公司人员赴外受训或由公司聘请外部讲师来公司授课。
3.6 上岗培训:指对分配上岗人员为满足岗位要求进展教育训练,包含工作平安、质量、岗位操作技能培训。
3.7多能工培训:指以岗位为单位,对在职员工进展多岗位轮岗、转岗培训。
4作业内容:4.1 年度培训需求4.1.1人力资源单位当年的十一月组织各单位培训讲师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生产经营状况对公司各单位员工进展培训需求分析调查,培训需求分析可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考评法等进展。
4.1.2人力资源单位将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召开培训检讨会议,与各部门/单位建立培训课程。
并建立公司管理技能培训课程,编制?年度培训方案?,呈交权责主管审核后实施。
4.1.3各部门/单位依实际工作需要及人员根本素质和人力资源单位所提供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编制部门?年度培训方案?,由部门权责主管审核后,交至人力资源单位。
4.1.4各部门/单位组织机能变动或引进新技朮、新设备及生产条件等变更时,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配合实际需要更新?年度培训方案?,以符合实际要求。
4.2 人力资源单位于每年十二月三十日前将各部门/单位年度培训方案整理汇编为全公司?年度培训方案?以便后续追踪比拟,并呈权责主管核准。
1. 目的:為使廠內各級人員能認識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及相關環境/環保要求,針對執行會影響品質工作人員予以教育訓練技術為基準,使其可勝任其工作.2. 範圍:本公司各部門之在職員工均適用之.3. 權責:3.1人事單位-----負責全廠新進人員訓練及全廠在職教育之協辦並負責全廠教育計劃及訓練成功的登錄歸檔.3.2各單位主管-----對所屬員工進行在職訓練,需求調查審批,並對其訓練結果加以考核.4. 定義:4.1職前教育訓練:指試用期滿之前人員.4.2在職教育訓練:指試用期滿且合格人員.4.2.1內部教育訓練:指公司內部本部門或其它部門組織的教育訓練.4.2.2外部教育訓練:指因技能或生產需要由外部非本公司人員執行的教育訓練.5. 作業流程:無6. 作業內容:6.1職前教育訓練6.1.1對象:錄取之新進同仁。
6.1.2主辦單位:管理部人事單位。
6.1.3協辦單位:用人單位主管。
6.1.4時間:人事單位得視新進同仁人數多寡於報到日當日或當月5日舉辦職前教育訓練課程。
6.1.5課程內容:公司介紹:歷史沿革、規模、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品質/環境政策等。
制度介紹:公司管理規定、人事規章、工作相關之制度等。
組織介紹:公司組織架構、部門主管簡介、部門職掌、事務流程等。
工作介紹:工作流程、工作技巧等。
工作精神:職業倫理、人生觀、工作態度等。
專業技能訓練:所擔任之工作必備之作業技能等。
6.1.6管理部視公司該月錄用新進人員情況,於該月月初通知各部門,並負責彙整、歸檔所有課程講義。
6.1.7各部門主管應於開課前將新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表,包括日期、時間、地點、課程內容、主講人與課程講義等,備電子檔交由管理部彙整資料。
6.2 在職教育訓練6.2.1各單位需針對崗位員工,比如:技朮員工、操作人員上崗前需做崗位專業操作訓練,經考核合格後發上崗證方可上崗。
專業性工種需持有專業技能証書方可上崗如:電工、行車工、校驗員、內審員、安全主任、危險化學品管理員等。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教育训练管理程序
1.目的: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以确保各工作
岗位的人员均能胜任,从而满足公司的经营发展需要.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人员招聘和教育训练.
3.权责:
3.1行政课(人事):教育训练计划执行及训练记录管制.
3.2各部门:教育训练执行.
4.定义:
4.1教育训练:即培训,包括内部培训(简称内训)和外部培训(简称外训)
4.2内训:是指由公司自行举办的培训,如上岗前培训、技能训练课程.
4.3外训:是指参加外部机构举办的培训,如劳动局举办的技能考证培训等.
5.作业内容:
5.1人员招聘训练
5.1.1各部门当时填写”人员申请表”,经本部门主管审查后,交行政课人事及
主管审查方可招聘.
5.1.2人员应聘时,当事人填写“人事履历表”由招聘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
5.2新进人员训练管理:
5.2.1一般训练由行政课集体开班或个别指导,以使新进人员了解公司发展史,
管理规则、环境管理(包括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安全知识)、厂纪厂
规及质量观念等.
5.2.2专业训练:。
教育訓练控制程序修订记录﹕制定部门﹕人力资源制定﹕审核﹕批准﹕1 目的为了规定有关员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具体事项,提高员工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有效地建立、运行和改进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或减少环境影响与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锡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实施过程。
3 职责3.1 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培训要求,负责向人力资源部上报本部门、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
3.2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年度培训计划。
3.3 EHS委员会负责审核确定培训岗位、培训内容和相关培训教材,按年度上报人力资源部。
3.4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5 EHS委员会监督特定作业岗位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培训和考核的实施,保存有关培训和考核的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EHS委员会。
4 工作程序4.1培训计划与实施4.1.1 EHS委员会提出年度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要求及实施方案,并确定培训内容,填写《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表》,提交人力资源部用于编制无锡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年度培训计划》。
4.1.2 各部门、各车间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者,结合本部门实际提出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需求及实施方案,填写《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表》并报送人力资源部。
4.1.3 人力资源部负责会同EHS委员会确认各部门、各车间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及方案,制订无锡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年度培训计划》,经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相关部门、车间。
4.1.4 EHS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单位根据无锡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确定《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培训对象/人员》报人力资源部。
4.1.5 人力资源部根据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对象,组织或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实施教育培训的具体事项(教师、教材、费用、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地点、时间等),并做好《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记录》,EHS委员会和各相关部门、单位配合。
一、目的:为开发公司之人力资源、教导员工专业技能、灌输员工质量观念、提升全员综合素质、满足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特制定本程序,以规范教育训练之管制作业。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岗位人员之教育训练。
三、定义:3.1培训师:公司内部教育训练中担任讲授角色的人员(公司内部同仁及公司外部聘请讲师皆包括)。
3.2特种作业岗位:国家规定之必须持相关操作资格证书方能上岗作业之岗位(如电工、司机、行车操作工、电焊工、电梯工等)。
3.3关键工序岗位:过程中对质量符合性起主要作用的工序岗位。
如检验人员、仪器校验人员、车、铣、磨、钻、油漆、钣金、装配等。
3.4公司级内训:由管理部组织实施的、跨部门的通式课程的教育训练活动。
3.5部门级内训:由部门内部自行组织实施开展的教育训练活动。
四、权责:4.1管理部:4.1.1负责全公司教育训练的规划、主导、管理;4.1.2负责教育训练之跟进、协助、督导及其登录;4.1.3组织进行讲师资格认定,建立评估讲师的档案资料;4.1.4负责教育训练室的管理、维护、点检、监督等;4.1.5组织与执行关键工序岗位资格认定;4.1.6资格证的制定与发放;4.1.7组织实施公司级内训及新员工岗前通式培训。
4.2各部门:4.2.1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教育训练之规划、组织实施以及新员工岗前专业技能培训;五、程序内容:5.1教育训练之分类5.1.1本公司根据各岗位性质与要求的不同,将教育训练共分为以下类别:5.1.2本公司按培训方式的不同,将教育训练共分为以下类别:(1)企业内部培训(简称:内训):在本公司内部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训练活动;(2)委外教育训练(简称:外训):因工作需要相关岗位人员被指派到外部专业机构参加的教育训练活动。
5.2新员工岗前培训实施5.2.1新员工岗前培训:对新入职人员岗前开展的教育训练活动;5.2.2新员工岗前培训内容及要求如下:5.2.3由于受训人员比较少,新员工岗前培训之后由管理部保存受训人员之考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