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英国的风俗和文化你可能早已品尝了英国的美食、美景,或者是慢节奏浪漫的生活,可是真正的英国你了解吗?当地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文化等,接下来是英国当地的风俗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融入英国。
英国的风俗和文化11.交通规则——靠左行驶在英国驾车是靠左行。
初来乍到,上街时很容易忘记这一点,看错了方向,结果发现一辆车迎面向你驶来。
虽然随时随意横穿马路(Jay Walking)在英国是合法的,但人们一般都会等人行过街交通灯变绿后再穿越马路。
跟中国不一样的是,英国开车的人通常想不到在路中间车水马龙的夹缝中穿行。
2.多用礼貌用语在英国,你会发现人们说“请”和“谢谢”的时候比在中国多很多,而且朋友之间也常常用这两个词。
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元素。
所以。
要是不小心撞碰了人,即使是在地铁上,绝大部分人会很自然地说“对不起”。
3.饮食习惯大不同在英国喝茶、喝咖啡很多,但进餐时通常喝冷饮料。
与中国文化不同的,英国人并不觉得喝热水或热饮料一定有益健康。
所以大学校园里没有灌热水的地方,只能看到出凉水的龙头。
即使英国各地都有中国人开的非常正宗的中餐馆,当你的英国朋友说他们吃过中餐时,他们所说的很可能是“英式中餐外卖”,比如炸虾片和柠檬鸡。
大城市里有中国超市,你可以在那里买到需要的各种烹饪原料、调味品和锅碗瓢勺。
从火锅到电饭锅,一应俱全。
但你要是住在比较靠近乡村的地方,一定别忘了从中国带些自己喜欢的各色食品,但是英国海关对旅客携带某些食品入境有严格规定,注意了解最新规定。
另一件需要注意的是就餐时间和量。
在英国,晚餐通常比午餐正式,吃得也多。
学生的午餐一般就是个冰凉的三明治,这跟中国大部分学生习惯的热呼呼的午餐相差很大。
4.交通出行大城市里一般当街招手叫出租车都不便宜,乘公共交通工具要便宜得多。
如果真需要出租车,一般都打电话订“小出租车”(mimi cab),这种小出租车比较便宜,但是一定是合法登记的出租车公司。
在中国有时需要排几个小时的对买火车票,尤其是在春节前后,但英国不一样,这里最简便的方法是网上订票。
英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何不同?饮食文化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特有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以及饮食文化传承。
英国和中国作为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体现了不同的特色。
下面,我们将从食材、菜肴、用餐习惯等方面来分析英国和中国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食材1. 英国食材英国地处西欧,气候温和,富有农业资源,以粮食、水果、鲜奶、牛肉、猪肉等为主要食材。
另外,英国还有独特的传统食材,例如黑布丁、苏格兰鲑鱼、英式早餐等。
2. 中国食材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中国菜以米、面、豆、肉、菜为主要材料,同时也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例如酱油、豆腐、葱姜蒜等。
二、菜肴1. 英国菜肴英国菜的口味偏重原味,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通常会配合一些调味料和酱汁食用。
英国著名的传统菜肴有炸鱼薯条、烤牛肉、香肠炖豌豆等。
2. 中国菜肴中国菜肴风味多样,有麻辣、清淡、酸甜等不同口味。
中国菜以烤、蒸、煮、炒、炸等多种方式制作。
中国菜肴口感鲜美,风味独特,例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旋转火锅等。
三、用餐习惯1. 英国用餐习惯英国人饮食时间规律,通常早餐会吃英国式早餐、午餐则比较简单,晚餐较为正式。
英国人的饮食文化也比较讲究用餐礼仪和餐桌文化。
在用餐时,英国人会注重餐具摆放、用餐顺序等细节问题。
另外,英国人喜欢在餐后喝茶或者咖啡。
2. 中国用餐习惯中国人的用餐时间比较灵活,早中晚餐都有,人们喜欢享受美食,注重各种菜肴的搭配和烹饪技巧。
中国人也非常注意用餐礼仪,例如用叉子和刀子是比较少见的,通常用筷子。
在用餐时,中国人也注重热烈的交流和气氛。
综上所述,英国和中国饮食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
无论是食材、菜肴还是用餐习惯,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点。
因此,了解英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于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及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风土人情英国风土人情第一篇英国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英国的风土人情特点。
首先是英国人的饮食习惯。
英国人的饮食偏向于丰盛和均衡,主要以肉类和蔬菜为主食。
他们喜欢吃早餐,通常包括烤面包、培根、鸡蛋和烤番茄等。
午餐通常吃三明治或者热饮料配以面包。
晚餐是英国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他们晚餐通常吃烤肉、烤鸡、蔬菜和土豆。
此外,英国人也喜欢喝茶,喝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是英国人的礼仪和礼貌。
英国人非常注重礼仪和礼貌,他们习惯排队等候,对儿童、年长者和残疾人给予照顾和尊重。
在公共场所,如公交车、地铁和电梯,英国人通常都会让座给需要的人。
在社交场合,英国人喜欢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他们通常会使用礼貌用语和礼仪来表达自己。
再次是英国人的文化活动。
英国人热爱各种文化活动,例如音乐、戏剧、艺术和体育。
他们经常参加音乐会、戏剧演出和艺术展览。
此外,体育运动也是英国人的热门活动,足球、板球、网球和高尔夫球是他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最后是英国的传统节日。
英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例如圣诞节、复活节和万圣节。
圣诞节是英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交换礼物和分享美食。
在复活节,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宴会和彩蛋寻找游戏。
万圣节是英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穿上各种幽灵和恶魔的装扮,举行狂欢和糖果派对。
在这篇文章中,我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英国风土人情的特点。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礼仪和礼貌、文化活动以及传统节日都展示了他们的独特文化特色。
希望这些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英国及其人民。
第二篇英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继续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英国风土人情的特点。
首先是英国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英国人喜欢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时间,他们经常组织家庭聚会或者一起去酒吧、咖啡馆或餐馆。
此外,英国人也热爱户外活动,他们喜欢徒步旅行、露营和进行各种户外运动。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对生活习惯,那对不同国家的人,在习惯上也是有着很大区别,尤其是饮食习惯上,不同国家也是有着很大差异,英国人的饮食习惯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想要能够了解到英国人的饮食习惯,就需要对它进行各方面认识,使得可以了解到。
那英国人的饮食习惯具体都有什么呢,对此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样的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认识,在出现的时候,也都知道该怎么做。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国人饮食习惯不吃动物的头、足和内脏器官,所以他们形象地称,他们只吃动物的肉,而不吃动物。
在英国人的食物中马铃薯替代米饭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
如果不习惯用餐时吃马铃薯,不要不好意思要米饭。
安静地吃东西并且吃完自己餐盘里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
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盘上表明已经吃完了。
如果没吃完,就把刀和叉分开成八字形放在餐盘上。
在英国人的饮食习惯里,他们早餐大多喝牛奶、麦片粥,吃鸡蛋、面包片,间或有火腿、咸肉或熏鱼等。
上午茶点在10点半左右,喝杯咖啡、奶茶或可乐,吃些饼干或甜点,意在工间小憩,并适时补充一些水分和热量,以利做好后面的工作。
午餐在下午1~2点之间,工作人员一般在快餐馆用餐,以炸薯片、汉堡包、热狗、三明治、意大利馅饼、可乐为主,即使居家午餐也较为简单,往往吃头天晚上剩下的冷肉、蔬菜沙拉、面包等。
下午四五点钟又是茶点休息,时间约20分钟左右,喝杯奶茶,吃点点心。
一天当中最丰盛的是晚餐,也称正餐,至少三道菜,最常见的主菜是烤炙肉类浇肉汁,以及牛排、火腿、鱼类等,还有土豆泥、蔬菜沙拉等,一般还要喝啤酒或葡萄酒。
饭前要先喝汤,饭后上水果。
通过以上介绍,对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那这样的饮食习惯和我们是有着很大不同,它们饮食习惯有着很多讲究,但是要注意的是,它们在食物选择上,也是很慎重,一些内脏很少吃,这点也是要牢记的。
英国人的饮食礼仪英国人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时间观念强,无论参加宴会还是洽谈业务,必须准时。
那么关于英国人的饮食礼仪你知道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英国人的饮食礼仪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英国人的饮食礼仪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
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
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
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
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
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
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
时下所流行的下午茶也是传来自于英国,其较知名的有维多莉亚式,内容可说是包罗万象,包括各式小点、松糕、水果挞及三明治等。
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
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在英国当地,会有许多爱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个产酒国家。
英国人在饮酒上的花费比起其它的支出还来的多。
英国人平时谈吐语言中,“请”与“谢谢”非常普遍,即使家庭中也是如此。
父母子女同桌吃饭时,父亲叫儿子把桌子上那瓶盐、酱油或其他东西拿过来,也得说声:“请把盐拿给我。
”当儿子把父亲所要的东西拿过来后,作父亲的一定要说声:“谢谢”。
夫妻、母女等之间也然。
如若孩子在饭桌上向母亲要一片面包时,说“给我一块面包,”母亲会回答他:“什么,给我一块面包!?”孩子得重新说:“请给我一块面包。
”这些生活用语在英国是非常严格的。
英国饮食三餐的讲究早餐英国人对早餐非常讲究!英国餐馆中所供应的餐点种类繁多,有果汁、水果、蛋类、肉类、麦粥类、面包、果酱及咖啡等。
英国饮食的文化英国饮食的文化民以食为天。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民族历史发展境遇。
要了解英国,就应该了解英国的饮食习惯。
接下来,从各个方面了解英国的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和风俗。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英国人饮食的主要习惯及特点是口味清淡、原汁原味、喜欢喝酒、爱吃甜食和烤肉。
喜欢吃的食物种类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鸡蛋、蔬菜、水果,以此做成的菜品尽量保持原味、讲究花样,注重质量和营养。
他们在进餐时一般先喝啤酒,还喜欢喝威士忌等烈性酒。
英国人的烹饪方法以烩、烧烤、煎和油炸为主,但由于烤肉是最平常的主食,所以烧烤是最常用的烹饪方法,即把牛肉、羊肉、鸡肉和蔬菜放在烤盘里用慢火烤制而成。
英国人很喜爱吃甜食,冰淇淋、冰冻甜食、水果冻、热布丁、甜点心、甜馅饼深得他们的青睐。
英国人一日三餐吃什么英式早餐十分丰富,标准的完全英式早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食品:熏肉、煎蛋、炸蘑菇、炸番茄、煎肉肠、黑布丁有时还有炸薯条,当然还会有咖啡或茶佐餐。
主食一般是炸面包片。
一般来说,客人在吃完上述的一大盘食物以后,实在是没胃口再“消灭”主食了。
但炸面包片也非常诱人,是选用烤制两天后的面包,切片后用中火在锅里加黄油煎烤,出锅时焦黄酥脆,让人不能善罢甘休。
需要说明的是,标准英式早餐中这么多花样的食品不是供客人选用其中几样,而是全都放在一个大餐盘里让客人大快朵颐,没有点饭量还真应付不了。
英国人很重视早餐,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午餐在工作日,由于时间的关系,英国人的午餐通常是一顿便餐,一个三明治/汉堡包,一包薯片,一个水果,或者就吃自己从家里带的便当,比较简单。
在周末,很多家庭会把午餐做的非常丰盛,因为这通常是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共同用餐的唯一时间,用餐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传统的星期日大餐被称作“Sunday roast”或“Sunday dinner”,食物有汤、沙拉、三明治、烤马铃薯、烤肉、蔬菜及甜食。
英国下午茶时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传来自于英国,其较知名的有维多莉亚式VICTORIAN STYLE),内容可说是包罗万象,包括各式小点、松糕、水果挞(TARTE)及三明治等。
英美文化知识点总结初中
英美文化是指英国和美国的文化,这两个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英美文化的重要时期,下面将从英美文化的饮食、节日、体育和艺术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饮食文化 1. 英式早餐:英国人的早餐通常包括煎蛋、培根、烤面包和烤番茄等食物。
这种丰盛的早餐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2. 快餐文化:美国是快餐
的发源地,汉堡包、炸鸡、薯条等快餐食品在美国非常流行。
3. 下午茶:英国人
喜欢在下午享用茶和点心,这是英国人独特的传统习惯。
二、节日文化 1. 圣诞节:在英美文化中,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
2. 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
人的传统节日,人们会感谢收获和亲友的关爱,并举行盛大的家庭聚会。
三、体育文化 1. 足球:英国人对足球情有独钟,足球比赛是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棒球:棒球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每年的世界棒球经典赛
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四、艺术文化 1.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奥斯卡奖: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界最重要的奖项,每年颁发给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
总结起来,英美文化在饮食、节日、体育和艺术等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英美文化,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和习俗,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英国民俗文化一.饮食文化英国的早餐英式早餐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来英国如果没有亲自品尝一下英国的丰盛早餐,实在是遗憾。
但是,随着饮食健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以熏肉、肉肠为主要食品的英式早餐已经江河日下,大有退出英国人早餐餐桌的趋势。
近些年,英式早餐开始在英国旅游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世界各地来英国观光的游客仍把品尝英式早餐作为旅途中重要的体验。
英国人以英式早餐为骄傲,他们认为英式早餐是世界上最棒的早餐之一。
但是,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英国人已经开始对英式早餐的健康价值提出了质疑。
通过与法式早餐进行比较,英国人意识到英式早餐所含的非健康因素实在太多了。
首先是卡路里含量,很明显英式早餐里有许多油煎食品,其中熏肉和肉肠里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动物蛋白,卡路里含量比法式早餐要高许多。
而且英式早餐里除了有很少的维生素以外,很少有食物纤维。
根据现代营养理论,长期吃这种早餐将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英式早餐在英国家庭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普及,提供英式早餐的英国餐馆数目也大幅减少。
最近几年,英国人的早餐食谱已经向“功能性早餐”转变: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选择麦片、蔬菜沙拉、水果作为早餐的主要食品。
其中健康早餐食英国人的午餐英国人一般的午餐极为简单,有时甚至不吃,英国人的午餐一般是冷肉、土豆和用黄瓜、蕃茄、胡萝卜、莴苣及甜菜头等做成的凉拌菜或只是些简单的三明治,或者一杯咖啡加一块小蛋糕。
很多英国人在单位附近的餐馆或饭店里吃午餐。
也有些单位自己有食堂,工作人员多吃自助餐,又快又方便。
英国人的下午茶英式下午茶的由来17世纪,葡萄牙公主卡特琳娜出嫁时,将中国传入的茶叶带进英国,饮茶风气在宫廷中盛行.19世纪,英国公爵夫人安娜贝德芙,请奴仆准备面包、奶油和茶,闲话家常,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一时之间慰问风尚,形成了英式下午茶文化.缘起中国的茶叶(Chinese tea)在1660年传到了欧洲的荷兰和葡萄牙。
1662年,葡萄牙公主卡特琳娜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斯二世。
英国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去英国留学的朋友肯定很多人对英国人的饮食方式非常不习惯,全是煮的。
导致很多去英国留学学生在饮食的适应上面有很多问题。
今天索学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英国的饮食习惯,为大家赴英留学提前打好预防针。
英国人考究口味清淡,菜肴需求质好量精,把戏多变,注意营养成分。
他们喜爱吃牛肉、羊肉、蛋类、禽类、甜点、生果等食物。
夏天喜爱吃各种生果冻、冰淇淋,冬季喜爱吃各种热布丁。
进餐时通常先喝啤酒,还喜爱喝威士忌等烈性酒。
英国的饮食习惯:一日四餐英国的饮食习惯,通常殷实人家通常每日四餐,即早餐、午饭、茶点和晚餐。
早餐时刻多为早7时至9时之间。
首要食物是麦片粥、火腿蛋以及涂奶油或橘子酱的面包。
午饭约为13时,通常是冷肉和凉菜(用马铃薯、黄瓜、西红柿、胡萝卜、莴笋、甜菜头号制造)。
午饭时要喝茶,通常不喝酒。
茶点约为17时左右,以喝茶为主,一起辅以糕点。
晚餐多在19时30分左右,为一天的正餐,通常喝酒。
在英格兰,大家多吃生菜。
在英国北方,晚餐仅是茶点,只要第四餐的油炸鱼加马铃薯片才称“晚餐”。
通常人家都对比注重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饭和午茶。
晚餐只预备一点点冷菜。
在每日的主餐上英国的饮食习惯与中国大不相同英国的饮食习惯:烹饪方法单一通常而言,英国人不长于烹饪。
英国的饮食习惯对食材的烹饪都很简单,他们以为,主妇的好坏,在于能否长于开各种罐头,而不在于能否烧饭做菜。
因而,在英国,简洁的速食最受期待。
关于许多英国人而言,油炸鱼就称得上高档菜了。
英国的饭馆、餐厅、饭馆等饮食职业,多由外国人运营或“掌勺”,而且,饭馆内的菜谱及装修文字也多为法文或意大利文。
所以,常在家中进餐的英国人进入各种饭馆时,通常有身在异国之感。
英国的饮食习惯:英国人酷爱喝茶英国人嗜茶,这是英国的饮食习惯的特点之一。
英国的饮食习惯中,把喝茶当作每天的必需和不行短少的享用。
正如英国的一支民歌所唱:“我最高的希望,乃是好茶一杯。
”对英国人而言,任何时候都是“喝茶有理”的时刻。
英国的饮食文化4篇英国的饮食文化4篇英国的饮食文化1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公元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无聊,心想此时距离穿著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party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
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媛仕女趋之若鹜;一直到今天,已俨然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
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的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但现在形式已简化不少。
虽然下午茶现在已经简单化,但是茶正确的冲泡方式、喝茶的摆设要优雅、丰盛的茶点,这三点则被视为吃茶的传统而继续流传下来。
营造全然的维多利亚式气氛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式下午茶传统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间(如solon)、及最好的瓷器接待来宾是绝对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与精致的点心则是下午茶的主角;悠扬的古典音乐来陪衬,加上轻松自在的心情与知心好友共度一个优雅、悠哉的午后。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生活文化内涵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公元1837~1901)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生活品味。
维多莉亚下午茶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简朴却不寒酸,华丽却不庸俗。
虽然喝茶的时间与吃的东西(指纯英式点心)是正统英式下午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少了好的茶品、磁器、音乐、甚至好心情,则喝下午茶就显得美中不足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茶类的种类繁多,不但下午茶的花样多,选择也多,如果利用一个午后,和亲密的朋友来段午后之约,何尝不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英国的饮食文化2美国、印度、日本、英国的传统节日和饮食习惯是什么?美国:节日:国旗日,林肯纪念日,愚人节。
饮食习惯:美国人不吃动物内脏,吃生东西多,牛肉通常是6分熟的。
外国饮食风俗礼仪在涉外社交之中,必须了解外国人的饮食风俗礼仪;在欧洲,英国人早餐一般为三明治、各种麦片、牛奶、黄油点心、煮蛋和各式果汁;午餐、晚餐多为各类肉蛋及蔬菜;英国人喜欢喝清淡的汤,每日三餐不离水果;他们把调味品放在餐桌上让人自由使用;另外,许多英国人还有早上喝红茶、午晚喝咖啡之习;法国人饮食比较讲究,他们喜食各类大牲畜肉和鱼蛋之类的食物;喜欢以葡萄酒、牛奶、红茶为饮料;法国人十分重视晚餐,早餐则比较简单;意大利人爱吃通心粉、馄饨、葱卷等,菜以煎、炒、炸、炯为主;西班牙人口味偏重浓郁,以鸡、鱼、虾及水果蔬菜为主菜;德国人喜食猪牛肉及鸡鸭和野味,偏重酸甜食;他们以午餐为主,嗜好啤酒,忌食核桃;独联体国家人以面类为主食,菜类较杂,他们习惯小吃,重视早、午餐,爱喝烈性酒;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荷兰、瑞典等国与独联体国家人人体相似;匈牙利人则喜食油大味浓、甜而微辣的食物;在匈牙利,人们除夕之夜忌食飞禽和鱼类,认为若吃了就会使幸福飞走;在亚洲,日本人饮食是由传统和食、西方洋食及中国饭菜三人体系构成的;主食、主菜同中国人相似;只是在除夕夜要吃空心面,以示来年人口平安;朝鲜人喜食泡菜和辣性食物,以爱吃狗肉及喝烈性酒而闻名;印度的中层人士吃素者较多,忌喝酒;新加坡人喜吃中国的闽粤风味菜肴;泰国人则早上爱用西餐;菲律宾人饮食风味与西班牙人体相同;缅甸人用餐讲究少而精,讨厌食动物内脏;在美洲,美国人饮食习惯同英国人相近;喜吃牛肉、猪肉、鸡鱼虾及蔬菜和水果,善用煎、烤、炸法制作,于餐桌上自行调味;他们喜清淡,厌吃蒜及酸辣味;忌食动物内脏;加拿大人、墨西哥人、巴西人与阿根廷人饮食与美国人相近;非洲人饮食比较特殊;埃及人以面饼为主食,忌食猪肉、海产品及形怪之动物,禁用酒;苏丹人口味清淡,忌食猪肉;摩洛哥人酷爱饮茶;坦桑尼亚人大多以羊肉为主要副食;加纳人爱吃英式西菜;其它西非国家则多以人米、甜薯、玉米为食;大洋洲各国饮食多同英国相近;人们普遍认为早餐必须吃好,可是坦桑尼亚人早晨上班前是不吃东西的;他们吃饭的时候不用餐具,而是用手抓;在印度,人们把在餐桌上用左手递送食物看作是不礼貌,因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而厕所的;蟋蟀是非洲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及博茨瓦居民的佳肴;非洲还有些民族爱吃蚱蜢,新加坡唐尼岛及欧洲一些人很喜欢吃蜘蛛;印度有的人捉到蜈蚣就往嘴里送;印尼巴厘岛的居民对油炸蝴蝶感兴趣;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飞蛾;有的阿拉伯人把蝎子视为佳肴,把蜣螂当作美食; 国外饮食的奇特习俗,土耳其的妇女专爱吃线形蠕虫;泰国某些居民爱把蟑螂拌进酱里面做成美味可口的食品;中美洲人常以蛾子饼为主食调剂;埃及人特别爱吃一种有花纹的甲虫;非洲索马里人请客的时候,拿出十盘菜来,才认为是十全十美;如果主人拿不出十盘菜来那就要被人笑话;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吃牛奶,但希腊、土耳其人却吃羊奶;芬兰和一些欧美国家则吃鹿奶;蒙古人则吃马奶;亚洲和非洲一些沙漠部落却吃骆驼奶;肯尼亚,马赛族人喜欢喝鲜牛血;宰牛时,他们用箭射入牛脖下部,血便淌入牛皮制成的小桶中;他们认为,牛身上的东西是最洁净的;如果你到保加利亚人的家里做客,主人给你喝饮料,你想喝的时候千万别点头,如果点头你就喝不成了,因为在他国家里,点头表示不,而摇头才表示是;俄罗斯人爱用盐招待客人,常在面包里夹盐,以表示热情;而埃塞俄比亚人常把盐粒含在嘴里,就像我们含糖粒一样,大人哄小孩也用盐粒;法国巴黎的一些餐馆,用小金甲虫的幼虫作馅饼制糕点;黑西哥人吃的昆虫更是多种多样,有甲虫、苍蝇、蚊子、臭虫、黄峰、蜻蜓、蝴蝶等57种,一种名菜“墨西哥鱼子酱”是以苍蝇卵为原料烹制的;黑西哥,妇女不能在自已丈夫面吃鸡蛋,否则被指责为破坏国俗; 苏丹,人们喜爱吃生羊肝;羊刚刚杀死后,他们用小刀把羊肝切成片,撒上一些辣椒和香料,一家人围坐取食;生羊肝还被用来敬献客人;乌干达,人们把香蕉作为一种主要食物,他们喜欢做一种“马托基”的蕉饭,这种饭普通家庭天天食用, 大小饭馆终年供应,成功的大国宴上也不可缺少;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谢这是阿富汗一些地区的习俗;这表示主人招待客人十分诚恳;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会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到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带点助消化药;吃多吃少,随你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向自己问好,主人就会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从不劝食,对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从不过问;主人认为这样问客人是不礼貌的;“我吃饭,你付钱”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如果同商业谈判对象和朋友共进晚餐,他们会自自然然地说:“你的资本比我的多,所以这笔餐费应该由你付;”不熟悉情况或初来乍到的客人,常常会被这种场面闹得啼笑皆非;钱多的人或是受欢迎的人应该付钱———他们认为这是对你的尊重,与抠门和挨宰不能相提并论;吃定量,多吃自费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细算,节约成风;在这个国家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一日三餐固定供应每人一份套餐;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供应一碗茶;谁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客人一视同仁,先订“协议”后吃饭;视浪费为“罪恶”德国人讨厌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如与他们进餐,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已要的饭菜必须吃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美国美国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不喜欢过烫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喜爱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偏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你蔑视他;忌讳别人冲他伸舌头;认为这种举止是污辱人的动作;他们讨厌蝙蝠,认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征;忌讳数字“13”、“星期五”等日;忌讳问个人收入和财产情况,忌讳问妇女婚否、年龄以及服饰价格等私事;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用的色彩;特别忌讳赠送带有你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因为这有义务做广告的嫌疑;加拿大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国家移民的后裔;土著人占5%、华裔占%,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加拿大人因受欧洲移民的影响,他们的礼貌礼节和英法两国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裙;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握手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见面和临别时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复握手;公务时间,加拿大人很注意个人仪表和卫生;所以,他们希望客人也能这样;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如果被邀到别人家做客,明智的选择是给主人送点鲜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们是与葬礼联系在一起的;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反对和美国作言过其实的比较;谈到肯定成绩的事例并对加拿大人民及其国家给予好评是最受欢迎的;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加拿大人重视晚餐;饮食上讲究菜肴的营养和质量,注重菜肴的鲜和嫩;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爱甜味;一般以米饭为主食;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爱中国的苏菜、沪菜、鲁菜;习惯饭后喝咖啡和吃水果;忌讳吃各种动物内脏,不爱吃肥肉;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澳大利亚澳大利亚95%的居民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华裔和华侨约20万,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乐于结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女性比较保守,接触时要谨慎;做客可以赠送葡萄酒和鲜花;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和英国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鸡、油爆虾、糖醋鱼、熏鱼、牛肉等;当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亚人食量比较大,啤酒是最受欢迎的饮料,其中达尔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闻名;往往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他们认为这是密切双关系的捷径之一;所以如果拒绝的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礼拜”的习惯;他们的这种作法“雷打不动”,所以要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利;他们认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运将临的预兆;澳大利亚人喜欢体育活动,游泳和日光浴是人们的僻好,如果有谁不会游泳,还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和澳大利亚人谈论跑马,是非常受欢迎的话题;英国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法国法国法兰西人约占94%,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法国人热情开朗,初次见面就能亲热交谈,而且滔滔不绝;法国人讲究服饰美,特别是妇女穿得非常时尚,特别喜欢使用化妆品,光口红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爱打扮的妇女;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鲜花给法国人也是很好的礼品;法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有懒散动作,不能大声喧哗;法国的烹调世界闻名,用料讲究,花色品种繁多,口味特点香浓味原、鲜嫩味美、注重色、形和营养;法国人烹调时用酒比较重,肉类菜烧得不太熟,如水鸭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配料喜欢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他们不吃辣的食品;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些他们认为象征着过分亲热或是图谋不轨;德国德国绝大多数都是德意志人;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约占一半,另外有46%的人信奉天主教;德国人德国人纪律严明,讲究信誉,极端自尊,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爱好音乐;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也可以;和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德国人注意衣着打扮,外出时候必须穿戴整齐、清洁;见面打招呼必须称头衔,不直呼名字;约会准时,时间观念强;待人热情、好客、态度诚实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妇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事先必须安排好;和他们交谈最好谈原野风光,个人的业余爱好多为体育活动;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忌讳吃核桃;如果同时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后再喝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被认为是十分无礼的;在德国,蔷薇专用于悼亡,不可以随便送人;忌讳茶色、红色、深蓝色;服饰和其它商品包装上忌用纳粹标志;意大利意大利主要是意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尔维祝你健康”;另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正式场合,穿着十分讲究;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荣誉职称;和意大利人谈话要注意分寸,一般谈论工作、新闻、足球,不要谈论政治和美国橄榄球;意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烩水果、喝酸牛奶的习惯;酒特别是葡萄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不论男女几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时,也要掺上一些酒;意大利人忌讳菊花;俄罗斯俄罗斯主要是俄罗斯人,东正教是主要宗教;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豪放、集体观念强;他们和人见面,大都行握手礼,拥抱礼也为他们常施的一种礼节;他们还有施吻礼的习惯,但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对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之间,以吻面颊者为多,不过长辈对晚辈以吻额为更亲切和慈爱;男子对特别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行吻手礼,以示谦恭和崇敬;吻唇礼一般只是在夫妇或情侣间流行;主人给客人吃面包和盐,是最殷勤的表示;一般对晚餐要求较简单,对早、午餐较重视;用餐时间都习惯拖得很长;乐于品尝不同风味的菜肴,菜肴喜欢熟透和酥烂;非常喜欢中餐;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气,而对亲友往往则用“你”字相称,认为这样显得随便,同时还表示出对亲友的亲热和友好;外出时,十分注重仪容仪表,衣扣要扣得完整,总习惯衣冠楚楚;男子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把胡子刮净;赴约要准时;在社交场合,处处表现尊重女性;和俄罗斯人说话,要坦诚相见,不能在背后议论其他人,更不能说他们小气;对妇女要十分尊重,忌讳问年龄和服饰价格等;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蛰、墨鱼、木耳;偏爱“7”,认为“7”预兆会办事成功,“7”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满和幸福;他们普通对红色昵爱;人们都把红色视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应邀去俄罗斯人家里作客时可带上鲜花或烈性酒,送艺术品或图书作礼品是受欢迎的;女主人对来访客人带给她的单数鲜花是很欢迎的;男主人则喜欢高茎、艳丽的大花;决不能在街上丢弃任何东西,连一张过期的电影票也不行;这种行为有损俄罗斯的整洁,而且是违规的;对盐十分崇拜,并视盐为珍宝和祭祀用的供品;认为盐具有驱邪除灾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盐罐,或是将盐撒在地上,便认为是家庭不和的预兆;为了摆脱凶兆,他们总习惯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来撒在自己的头上;认为兔子是一种怯弱的动物,如果从自己眼前跑过,那便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代表色;因此,对黑猫更为厌恶,并视黑猫从自己面前跑走是不幸的象征;。
与中国相比,英国的文化习俗有哪些不同?作为两个不同文化的国家,中国和英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无论是从饮食、礼仪,还是宗教、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英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
一、饮食英国的饮食与中国有很大区别。
英国人喜欢吃西式食物,如汉堡、薯条、炸鸡等。
而中餐则包括了米饭、面食、炒菜、热炒、火锅等等。
中餐以米饭为主食,而英国则以土豆为主。
英国人喜欢喝红茶,而中国人则喜欢茶文化。
此外,英国人喜欢在午餐或晚餐时喝啤酒、葡萄酒等酒水,而中国人则普遍不饮酒。
二、礼仪英国的礼仪与中国也存在着一些不同。
在英国,人们在见面时通常会握手,并且在谈话时,会尽量以对方为中心,注重交流。
而在中国,则通常会以微笑、鞠躬,或者握手、拥抱等方式表示问候,同时注重礼节和尊重他人。
此外,在英国,人们在餐桌上通常需要用刀叉来进餐,而在中国则以筷子为主。
三、宗教英国与中国的宗教文化也存在差异。
英国宗教文化主要以基督教为主,随着社会发展,其宗教多样化现象也逐渐增加。
在中国,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
不同于英国,中国人通常会把宗教信仰纳入生活和文化中,同时注重宗教的仪式和礼仪。
四、习俗英国和中国的习俗也有很大的不同。
英国人喜欢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圣诞节、万圣节等。
而中国则讲究节日氛围更浓厚,如春节、中秋节等,需要进行特定的民俗仪式和活动。
此外,英国的人们也讲究勤俭节约,而中国则注重亲情、友情和礼仪等传统美德。
总结英国和中国作为两个不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差异可以不胜枚举。
但是,这些不同的文化习俗也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我们而言,尊重差异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与目标,人类文化本身也会因此而更加文明进步。
英美文化习俗1.英美饮食文化:英国人爱吃肉,如牛肉(beef),羊肉(mutton),鸡肉(chicken),野味等。
每餐都吃水果,进餐时喝酒,他们爱喝啤酒(beer)、葡萄酒(wine)和烈性酒。
英国人口味喜清淡、鲜嫩、焦香,量少而精,不爱吃带粘汁和辣味的菜。
爱吃烤面包,冬天喜欢布丁(pudding)、浓汤(soup)、火腿(ham)、新鲜蔬菜、水果等。
英国人爱喝牛奶,也喜欢喝茶,并把此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有人竟到了面包可以不吃,茶却不可不喝的程度。
他们最喜欢喝中国的“祁门红茶(black tea)”,但他们喝茶的习惯与中国人不同。
他们喝茶比较定时,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之分,不喝清茶,而是先在杯中放牛奶,然后冲茶,有的还放糖。
美国人的主菜通常是肉、鱼或鸡。
一顿饭一般只有一种主菜。
由于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所以快餐(fast food)相当受欢迎,到处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快餐店。
快餐包装在纸盒、塑料袋里,热饮料装在带有封盖的塑料杯里。
有的快餐店还将快餐送入汽车,顾客不必下车就可以买到。
汉堡包和热狗也许是最著名的美国食物。
“热狗”就是红肠面包,可以在小吃店和街角的热狗摊上买到。
在美国的餐馆里,菜单(menu)上都有汉堡包,伴之以牛排(steaks),炸鸡(fried chicken)和海味(seafood),还有法国炸食和脆嫩的凉拌菜(salad)。
正餐的最后一道菜是甜点心(dessert),有苹果饼(apple pie),奶酪饼(cheese cake),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圣代(sundae)等。
在美国,咖啡(coffee)和茶是美国人的主要饮料。
牛奶也很畅销。
他们常喝的饮料是可口可乐(Coca-Cola)和百事可乐(Pepsi Cola)。
可乐饮料含咖啡因,使人兴奋提神。
有的人喜欢喝酒,他们喜欢喝葡萄酒(wine)、威士忌(whisky)和鸡尾酒(cocktail)2.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
英国人的饮食文化你快要去应该旅行了?或是要求英国留学了?但是却怕不懂那边的饮食文化而闹出笑话怎么办?就为你献上一些英国人的饮食文化供您了解。
英国人的饮食文化英式菜是世界公认的名流大菜,它历史悠久、工艺考究,很得世人青睐。
英国人在用餐上也是很讲究的。
一般的英国家庭一天通常是四餐:早餐、午餐、午茶点和晚餐。
有极个别地区的人还要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再加一餐。
英国人讲究口味清淡,菜肴要求质好量精,花样多变,注意营养成分。
他们喜欢吃牛肉、羊肉、蛋类、禽类、甜点、水果等食品。
夏天喜欢吃各种水果冻、冰淇淋,冬天喜欢吃各种热布丁。
进餐时一般先喝啤酒,还喜欢喝威士忌等烈性酒。
中国茶叶自从十七世纪传入英国,当时的英国人不懂得饮茶,竟把茶叶当成好吃的菜吞下肚子。
但当他们了解之后,便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改过去只喝咖啡、啤酒等饮料的习惯。
如今,真正的英国人都有早上喝“被窝茶”,午后喝“下午茶”的习惯。
并一般以红茶为主。
英国人的早餐通常在七点到九点之间,他们少不了喝麦片粥,此外还有咸肉、鸡蛋、面包、果酱等食品。
午餐通常在下午一点左右。
有各种熟肉、沙拉、面包、饼干、奶酪、黄油等食品。
以为下午大多数人还要工作,所以绝大多数人不在进餐时喝烈性酒、晚餐一般在晚上7点到8点之间。
主要食品为汤、鱼、肉类、蔬菜、布丁、黄油、甜点、水果以及各种酒类和咖啡。
这是极为讲究的一餐,因而时间也较长些,至于午茶点一般都在下午四点左右。
早餐传统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肠和煎土司。
这叫做“煎食”。
但现在多数人都很忙,没办法每天都吃这种丰盛的早餐,所以现在最流行的早餐种类有:·一碗玉米片加牛奶;·一些优格加新鲜水果;·土司涂果酱,通常在早餐时喝茶、咖啡、或果汁。
英国人仍在周未享用传统的英式早餐。
各个旅馆或饭店,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式旅馆(B&B’s)皆有供应传统的英式早餐。
午餐英国人的中餐很快就解决,不像意大利人,通常午餐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钟,许多英国人吃三明治,或许是因为三明治是英国发明的。
英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英国是一个多元化社会,聚集着不同种族、信仰与肤色的人,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世界知名、令人羡慕的歌剧院、博物馆及艺术馆,例如,爱丁堡的苏格兰皇家博物馆、贝尔法斯特的北爱尔兰博物馆、卡的夫国际露天剧场等等。
英国的社会治安状况多次名列世界第一,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世界闻名。
一、饮食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一般是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午茶餐和晚餐。
口味喜清淡,不喜辣味。
1、英国人十分重视早餐,尤其是周日的早餐。
英国人用早餐的时间一般是7:00-9:00。
传统的英式早餐比较复杂,开始吃一点麦片粥(以正宗苏格兰风味的粗燕麦片粥最为可口,而且富有营养,尤其是加入牛奶或奶油以及糖或盐之后);接着时熏肉片或加鸡蛋或腊肠加熏肉片,有时还吃熏鱼或鲜鱼;最后吃黄油或果酱烤吐司面包,有时还有些水果,饮料是茶或咖啡。
2、午餐
午餐一般在12点至下午2点之间。
但对于大多数外出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午餐则是一顿便餐。
有些中、小学免费供应午餐。
对于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说,午餐休息时间较短,他们或去所在单位自助餐厅或邻近的快餐店吃顿快餐,或吃自带的简便快餐。
这种自备午餐由奶酪、面包、黄油构成,通常还有西红柿、莴苣、芹菜以及沙拉和酸黄瓜。
在家中吃午饭的,大多数人的午餐也比较简单,吃些头天晚上剩下的冷肉,外加一些用蔬菜制成的凉菜,以及肉饼、布丁和水果,饭后喝咖啡。
也有少数人认为午餐是主餐,要吃牛排、羊排或鱼以及甜饼、饼干、干酪,还喝啤酒。
3、下午茶
下午4-5点钟,有一道下午茶,吃下午茶的英国人不仅仅是喝点饮料或吃一顿饭,而且是一种传统。
下午茶一般是红茶、蛋糕、面包和饼干。
英国人称下午茶为“茶休”(tea break),时间是一刻钟至二十分钟,不少人还有喝上午茶的习惯。
英国人主要是喝奶茶。
其做法是先用沸水将茶杯温一下,放进茶和奶,再冲入沸水。
奶茶冲好后,有的直接喝,有的在奶茶里加糖、鲜柠檬汁等。
糖和柠檬汁等事先放在旁边的器皿中,个人根据口味自取,但绝不能同时加奶和柠檬汁。
茶用茶匙调拌,之后茶匙放在自己的小茶碟里。
喝茶时,不是用小茶匙喝,而是直接用茶杯饮用。
4、晚餐
晚餐一般是一天中的正餐,一些讲究的人家进餐前要换上晚礼服。
正规的晚餐至少包括三道菜,最常见的主菜就是烤炙肉类浇肉汁,以及牛排、火腿、鱼等,通常是每人。
一大块肉(鸡肉、羊肉、猪肉、牛肉等),一盘拌了黄油的土豆泥,一盘青菜(沙拉等)。
另外,饭前每人有一碗汤,饭后有点心、冰淇淋以及水果。
晚餐时一般要喝啤酒或葡萄酒,一些富人则喝烈性的蒸馏酒——威士忌。
在英国较正式的宴会上,对餐桌上每人餐具的摆设有一定的要求,中间放餐盘,左边放叉子,右边放刀子。
刀叉的数目相等,根据宴会的简繁,一般备二至三套,汤匙则摆在刀子的右边,餐盘的前面横摆着的是吃布丁用的匙和叉子,吃水果用的小刀。
右边较小的碟子是面包兼沙拉碟,正前方偏右是大水杯,再右依次摆列白葡萄酒杯、红葡萄酒杯、香槟酒杯。
刀、叉匙的取用,由外及里依次使用。
二、衣着
英国人服装趋于舒适和多样,对于男士来说,一般不系领带,不穿套装。
上班或出席社交场合时,则穿西服,系领带或领结。
近年来英国较流行单排扣式西服。
若参加宴会、音乐会或看戏剧时候,则打扮得更加考究。
有时还要穿晚礼服。
一些英国绅士仍然带圆顶帽,而鸭舌帽在乡村还很流行,年轻人的衣着则日趋随便,他们平时更喜欢穿便装夹克和牛仔裤。
妇女通常穿西装裙,但不少职业女性穿工装裤上班。
他们有的时候也比较注重流行趋势。
观赏戏剧的时候,她们常常会穿晚礼服,而出席音乐会时她们则会穿短服。
大多数妇女至今仍保持在公共场所戴帽子的习惯,戴着帽子参加婚礼、游园会和赛马会等。
三、礼仪
英国人十分讲究礼节礼貌,一些学校专门教授礼节和自我修养课,讲究“女士优先”。
英国人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态度冷静,在公开场合不表露个人感情,不轻易表态,一言一行不苟且,不随便。
在英国还留有世袭头衔,所以在打招呼时,不要忘记称呼他们的荣誉头衔。
他们衣着考究,出席宴会前,如果他们接到一张上写着“打黑领带”的请柬,就意味着男宾要穿全套晚礼服,女宾要穿
长裙。
平时谈话中不谈论政治,下班后不谈公事,不喜欢干扰别人的私生活,去朋友家做客,要给主人带一束鲜花或巧克力糖。
1、见面礼
英国人初次相识时,一般要握握手。
而平时相见,很少握手,彼此寒暄几句,除了对不常见的朋友问“身体克号”外,通常只道个“早安”或“下午好”,再则就对变化无常的天气略加评论。
有时只是举一下帽子略示敬意而已。
不过朋友久别重逢时要握手。
此外,人们在长途旅行之前要握手话别。
2、女士优先
英国男子崇尚绅士风度,在社交场合遵循“女士优先”(Ladies First)的原则。
发表演说时,开场白总要先说“女士们”,再说“先生们”;在宴会上或餐馆里,先给女客人上菜,再给男客人上菜;在轮船遇到危险时,一定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男女同行,让妇女走在前面,男子走在后面;若并肩而行,男左女右;在人行道上走时,男子应走在靠外的一边;进入剧场或电影院时,也应让妇女先行。
到衣帽间存放衣物时,男人要帮女人脱下大衣存放好,再存放自己的大衣。
3、做客礼仪
在英国,不速之客是不受欢迎的。
无正当原因,切勿随便干扰别人的“个人天地”。
若有事拜访人家,要事先约好。
应邀赴茶会或做客,一要注意衣着整洁,二要尽量准时到达,不宜迟到或早到,英国人讲究准时。
最好给女主人送些小礼物,如鲜花、果酒、巧克力和小点心等,男人进门须脱帽,以示敬礼。
如果男女主人在一起,应先向女主人打招呼。
若是礼节性拜会,客人不宜停留太久,以20分钟左右为宜。
四、节日
英国有许多传统节日。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有国家性和地方性的节日106个,重要的节日主要有:
1、元旦
元旦是每年的1月1日,苏格兰人把元旦视为大家共同庆祝的佳节,在除夕开始守岁,或在自己家中,或与朋友们一起举行晚会。
到了午夜12点,各教堂钟声大作,人们便互相接吻,庆祝新年。
相比之下,大多数英格兰人队员但不
太重视,因为它包括在为期12天的圣诞节庆祝活动之中,但有些英格兰人在除夕之夜举行化装表演等,并于午夜时分在街头狂欢。
2、复活节
复活节是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作为纪念耶稣复活的喜庆节日,它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圣诞节。
英国从复活节前最邻近的星期五(耶稣受难日)就开始全国放假,以便人们在家中怀念为人类献身的耶稣。
英国人习惯在这一天吃一种印有十字凹文的小圆面包,以寄托哀思。
3、圣诞节
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是纪念耶稣诞辰的日子,也是英国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
在圣诞节来临之前,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比如邮寄圣诞卡、采购物品、礼品等。
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家中布置一棵圣诞树,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
圣诞节的正式庆祝活动从12月24日夜晚开始,各派教堂举行宗教仪式,许多人欢聚在一起共度平安夜。
圣诞节当天。
人们全家团圆,共进节日圣餐。
英国女王一般都是在当天下午通过广播和电视发表电视讲话,向全国居民和英联邦各国人民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