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表 (53)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沥青标准粘度试验操作细则(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法)
1.总则
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煤沥青、乳化沥青等材料流动状态时的粘度。
1.2.本细则参照现行标准JTJ052-2000编制。
2.仪器设备
2.1.LN-Ⅲ型电控沥青标准粘度计。
2.2.恒温水浴、秒表等。
3.试验步骤
3.1.按规定准备沥青试样,根据沥青种类选择不同流孔径的盛样筒,调整水浴温度为试验温度±0.1℃。
3.2.将试样加热至比试验温度高2-3℃(如试验温度比室温低,则冷却至比试验温度低2-3℃)时注入盛样筒至塞杆上刻度线为止。
3.3.试样在恒温水浴中恒温至少30min,在流孔下放置量筒等。
3.4.提起球塞,待试样流入接受瓶或量筒达到50mL时,按动秒表,达到100mL时,按停秒表。
4.数据处理
4.1.计取试样流出50ml所需的时间即为试样的粘度。
5.结果评定
5.1.结果如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判为合格;如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
6.相关文件
6.1.样品管理程序
6.2.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6.3.采(抽)样程序
7.相关记录
7.1.《沥青标准粘度试验记录》。
沥青动力粘度计(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试验说明沥青动力粘度计准备工作估计试样的粘度,根据试样流经规定体积的时间在60s以上,来选择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的型号。
将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用三氯乙烯等溶剂洗涤干净。
如粘度计有油污,可用洗液、蒸馏水等仔细洗涤。
洗涤后置烘箱中烘干或用通过棉花的热空气吹干。
按本规程T0602准备沥青试样,将脱水过筛的试样仔细加热至充分流动状态。
在加热时,予以适当搅拌,以保证加热均匀。
然后将试样倾入另一个便于灌入毛细管的小盛样器中,数量均为50ml,并用盖盖好。
将水槽加热,并调节恒温在60℃±0.1℃范围之内,温度计应预先校验。
将选用的真空毛细管粘度计和试样置烘箱(135℃±5℃)中加热30min。
沥青动力粘度计实验步骤将加热的粘度计置一个容器中,然后将热沥青试样自装料管A注入毛细管粘度计,试样应不致粘在管壁上,并使试样液面在E标线处±2mm之内。
将装好试样的毛细管粘度计放回电烘箱(135℃±5.5℃)中,保温10min±2min,以使管中试样所产生气泡逸出。
从烘箱中取出3只毛细管粘度计,在室温条件下冷你却2min后,安装在保持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其位置应使I标线在水槽液面以下至少为20mm.。
自烘箱中取出粘度计,至装好放入恒温水槽的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的动力粘度。
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真空度为40kPa。
沥青动力粘度计仪具与材料 1 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计:一组3支毛细管,式毛细管的形状见图1,型号和尺寸见表1。
2 温度计:50℃~100℃,分度为0.1℃. 3 恒温水槽:硬玻璃制,其高度需使粘度计置入时,最高一条时间标线在液面下至少为20mm,内设有加热和温度自动控制器,能使水温保持在试验温度0.1℃,并有搅拌器及夹持设备。
水槽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差不得大于0.1℃。
保温装置的控温精密度宜达到0.1℃。
云南保龙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验用表目录一、试验报告审批单二、材料试验1、原材料试验报验单2、土样试验汇总表3、颗粒分析试验报告4、土粒比重试验表(比重瓶法、浮称法)5、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表6、击实试验报告7、承载比(CBR)贯入试验记录表8、承载比(CBR)贯入试验报告表9、承载比(CBR)膨胀量试验记录表10、单位压力与贯入量的关系曲线11、易溶盐总量试验记录表12、有机质含量试验记录表13、相对密实度试验记录表14、量砂密度标定试验记录表15、石料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6、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机法)报告表17、压碎(指标)值试验报告表18、粗、细集料坚固性试验报告19、机制砂或山砂压碎值试验报告20、软基用碎石毛体积密度、相对密度试验报告21、软基处理碎石桩用碎石筛分试验记录表22、混凝土用混合料筛分试验报告23、粗集料试验报告24、细集料试验报告25、路面粗集料磨光值试验报告表26、路面粗集料冲击值试验报告27、路面用碎(卵)石软弱颗粒试验记录表28、路面用细集料试验报告表29、路面用粗集料试验报告表30、路面基层、底基层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31、沥青面层用混合料筛分试验记录表32、沥青面层用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33、沥青面层用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34、水泥物理检验记录表35、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报告36、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报告37、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报告38、速凝剂凝结时间试验报告39、泥浆比重、稠度和含砂率试验记录表40、钢筋拉伸试验报告41、钢筋冷弯试验报告42、钢筋焊接接头拉力试验记录表43、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报告44、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报告表45、沥青标准粘度试验记录表46、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报告表47、液体石油沥青粘度、闪点试验记录48、沥青材料试验报告49、比重试验记录50、细集料砂当量试验记录表三、配合比试验51、砂浆配合比试验记录表52、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53、集料掺配计算表54、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记录表(共2页)55、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56、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57、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四、施工过程试验检验58、原材料取样记录59、抽样记录60、砼浇筑原始记录61、试验台帐62、试验委托单63、试验器具统计表64、试验人员登记表65、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66、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记录表67、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记录表68、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表69、混凝土抗渗试验记录表70、基础开挖、验槽(测试)记录表71、地基触探试验报告表72、地基容许承载力试验报告73、含水量试验记录表74、路基工程压实度试验记录(灌砂法)75、路基工程压实度试验报告76、填石路堤工艺控制施工记录表77、路基工程填石路堤检查报告表78、回弹模量(承载板)测定记录表79、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试验记录表(灌砂法)80、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试验报告81、路面基层混合料水泥剂量检验记录表82、沥青混合料温度记录表83、沥青混合料抽提及筛分试验报告84、路面钻芯取样试验记录85、路面压实度试验报告(蜡封法)86、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报告87、回弹弯沉试验报告88、隧道注浆试验记录表89、锚杆拔力试验报告90、混合料水泥剂量滴定标准曲线91、填隙碎石固体体积率试验记录92、工地容重试验记录(环刀法)93、核子密度仪与灌砂法对比试验记录94、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砂土)95、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碎石土)96、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粘、粉土)97、岩石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沥青针入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试验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灌入时间5s,以0.1mm计。
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非经注明,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砝码的总质量为100±0.01g,试验温度问25℃,针入度贯入时间为5s。
根据需要入采用其他核试验条件是,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本方法适用于侧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1、把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刻度调零。
2、开动秒表5s后读取刻度盘指针读数,准确至0.1mm。
3、平行试验至少进行3次,各点之间及与试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
4、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发在其他温度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三、计算用画诺模图法测出针入度。
四、应报告标准(25℃)时的针入度T以及其他试验温度T25所对应的针入度P,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公式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R。
沥青延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试验通常采用的温度为25℃、15℃、10℃或5℃,拉伸速度为5cm/min±0.255cm/min.二、主要试验步骤1、准备好试模,灌模后保温在恒温水槽。
2、将试模固定在延度仪上,开动延度仪,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度数,以厘米表示。
三、报告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样不少于3个,如每个都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若其中有一个小于100cm时,且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法(新)第五章: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技术作为⾼等级道路路⾯的主要结构形式之⼀,沥青混合料路⾯以其表⾯平整、坚实、⽆接逢、⾏车平稳、舒适、噪⾳⼩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泛的应⽤。
为了保证⾼等级公路在⾼速、安全、经济和舒适四个⽅⾯的功能要求,沥青混合料除了要具备⼀定的⼒学强度,还要具备⾼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渗性等各项技术要求。
因此道路⼯程建设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进⾏准确的检测,以确保沥青路⾯的⼯程质量。
本章简略介绍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技术性能,重点介绍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法和技术性能指标的检测⽅法,同时介绍SMA的设计及检测⽅法第⼀节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其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粘结材料沥青经拌和⽽成的混合材料,⼀般我们将沥青混凝⼟和沥青碎⽯通称为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按结合料分类1.⽯油沥青混合料:以⽯油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2.煤沥青混合料:以煤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按施⼯温度分类1.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简称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与矿料在热态拌和、热态铺筑的混合料。
2.常温沥青混合料: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制、铺筑的混合料。
(三)按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分类1.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是按级配原则,从⼤到⼩各级粒径都有,按⽐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中缺少⼀个或两个档次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称为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四)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1.密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3%-6%。
2.半开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6%-12%。
3.开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于18%。
沥青混凝⼟实验四、沥青混合料的路⽤性能1、⾼温抗车辙性能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车辙试验影响⾼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沥青⽤量、粘度、矿料级配和尺⼨、形状;2、低温抗开裂;3、耐久性:空隙率和沥青饱和度、残留稳性度(浸⽔试验);4、抗滑性能:构造深度、抗磨光性、颗粒形状与尺⼨;5、施⼯和易性:影响因素是材料组成和施⼯条件控制。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法击实法、轮碾法、静压法1、试验⽬的采⽤标准击实法或⼤型击实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于进⾏室内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进⾏劈裂强度试验。
2、试验仪器与材料(1)实验室⽤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容量不少于10L 。
(2)击实仪。
(3)试模:内径101.6mm ±0.2mm ,⾼87mm 的圆柱形⾦属筒。
(4)脱模器。
(5)烘箱。
(6)天平或电⼦秤。
(7)温度计:分度为1℃。
3、试验⽅法与步骤(1)试件尺⼨应符合试件直径不少于集料公称最⼤粒径的4倍,厚度不⼩于集料公称最⼤粒径的1~1.5倍的规定。
(2)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
4、成型操作(1)将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个试件所需的⽤量(标准马歇尔试件约1200g ,⼤马歇尔试件约4050g )。
(2)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及套筒,将试模装在底座上,垫⼀张圆形的吸油性⼩的纸,⽤插⼑或⼤螺丝⼑沿周围插捣15次,中间10次。
在装好的混合料上⾯垫⼀张吸油性⼩的圆纸,将装有击实锤及导向棒的压实头插⼊试模中,然后开启电动机或⼈⼯将击实锤从457mm的度⾃由落下击实规定的次数(75次或50次)。
(3)试件击实⼀⾯后,取下套筒,将试模掉头,装上套筒,然后以同样的⽅法和次数击实另⼀⾯。
(4)试件击实结束后,⽴即⽤镊⼦取掉上下⾯的纸,⽤卡尺量取试件离试模上⼝的保证⾼度符合63.5mm ±1.3mm (标准试件)。
(5)卸去套筒和底座,将装有试件的试模侧向放置冷却⾄室温后(不少于12h ),置脱模机上脱出试件,逐⼀编号。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马歇尔制样以泰普克基质沥青70#为例试验步骤:1.按照设计好的级配,天枰称重集料和矿粉,并一同放到160℃的烘箱里面加热2.打开混合料搅拌机,并设定温度为160℃,搅拌时间为180s3.沥青放到135℃的烘箱里面加热,放置时间:使沥青能顺利倒出即可4.把制样磨具(筒状柱体,几个样品就放几个;底座)放入到130℃的烘箱里面加热5.取出三分之二锅沥青,在煤气上进行加热、搅拌,直至成水状,此时温度应小于160℃(温度过高,会有黑烟产生,此时沥青发生氧化)6.取出已经达到160℃的集料和矿粉,放入混合料搅拌机中,加入已定质量的沥青,搅拌键常按,搅拌机容器上升,并开始搅拌混合过程7.搅拌完成后,取1250g(首次取此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后面再根据此质量下的样品体积情况进行质量调整)混合料,放入装置好的磨具中,用尖刀使其四周无大空隙(最好是边上没有大的颗粒,不然样品做洛杉矶磨耗试验时边上的大颗粒容易掉,影响结果判断),之后放入到马歇尔击实仪中双面各击75下(根据级配类型确定击实次数,AC级别击实75次)8.对样品上下面厚度进行测量,与标准尺寸¢101.6m m×63.5mm进行比较,进而调整后一样品的混合料取料质量(标准击实法,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4个)9.重复以上步骤10.把样品放在室温下冷却(空调房也可以),等样品温度降到室温时,在脱模机上进行脱模,并标上标签(标签标在密实一面,即制样时的底部,密实的原因是因为制样时小颗粒被作用到下部)11.测试其空气质量和水中质量(计算空隙率用?)2012年6月初星期1~5一、沥青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测试以SK基质沥青为例试验步骤:1.沥青在烘箱中加热到130℃2.取量约三分之一小锅子,煤气上加热搅拌均匀,使温度在160摄氏度左右3.把沥青料倒入针入度容器、软化点半球和延度磨具中,后续放置和处理时间如4.测试各个性能,并记录试验结果二、动力粘度测试以上面的SK基质沥青为例试验步骤:1.同上2.同上3.把沥青料通过金属漏斗加到粘度玻璃管中,加入量已不超过测试刻度为准4.135℃烘箱里面15分钟后,室温下2分钟后,放入动力粘度仪中60℃恒温30min后,开始测试,并记录试验结果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昨天试验方法总结试验目的:研究岩沥青作为改性剂掺入基质沥青中作用效果。
沥青黏度测定方法全套(1)动力黏度黏度是黏性的程度也称为动力黏度,是表征流体对形变的抵抗,随形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性质。
在流体中取两面积各为1m;相距1m、相对移动速度为lm/s时所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黏度(Pa。
S,流动阻力的度量)d(2)运动黏度流体的动力黏度n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P的比值,称为运动黏度。
运用重力型毛细管黏度计可以很方便地测得运动黏度。
在ASTMD445标准中规定用运动黏度来计算动力粘度,即动力粘度(Pa.s)=密度(Kg∕m3)χ运动黏度(m2∕s)β(3)条件黏度条件黏度是使用特定的"黏度计"在特定条件下测得的流动时间和采用的标准液的流动时间之比值。
道路工程中用的沥青条件黏度有恩格勒黏度、赛波特黏度、沥青标准黏度等恩格勒黏度:从恩格勒黏度计中流出200ml试液所需的时间与20。
C下流出同体积蒸僧水的时间之比值。
赛波特黏度在试验温度下从赛波特黏度计流出60ml试液所需的时间。
沥青标准黏度: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从沥青标准黏度计中流出50ml沥青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来说,条件黏度与动力黏度与运动黏度之间没有理论关系,他们与运动粘度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经验关系。
二、黏度的测试方式根据黏度反应的物理意义和测试的手段,液体粘度的测试方法有毛细管法、旋转法、落体法、振动法、滑板法、流出杯法等。
根据测量的温度范围和目的不同,公路工程中常用的沥青的黏度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采用真空减压毛细管法测量沥青的60。
C动力黏度;对135。
C和更高温度采用逆流毛细管黏度计、Brookfield黏度计;为了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一般采用落柱式和滑板式黏度计;为了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的沥青的流动性能,采用的黏度计有道路沥青标准黏度计、恩格拉黏度计、赛波特黏度计等。
1.毛细管法毛细管法是建立在液体在毛细管中的运动是稳定的层流的基础上,按照其施加的外力可分为重力型毛细管和加压型毛细管。
重力型毛细管黏度计是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经毛细管所需的时间。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沥青针入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试验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灌入时间5s,以0。
1mm计。
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非经注明,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砝码的总质量为100±0.01g,试验温度问25℃,针入度贯入时间为5s。
根据需要入采用其他核试验条件是,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本方法适用于侧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1、把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刻度调零。
2、开动秒表5s后读取刻度盘指针读数,准确至0.1mm.3、平行试验至少进行3次,各点之间及与试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
4、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发在其他温度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三、计算用画诺模图法测出针入度。
四、应报告标准(25℃)时的针入度T以及其他试验温度T25所对应的针入度P,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公式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R。
沥青延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试验通常采用的温度为25℃、15℃、10℃或5℃,拉伸速度为5cm/min±0。
255cm/min。
二、主要试验步骤1、准备好试模,灌模后保温在恒温水槽。
2、将试模固定在延度仪上,开动延度仪,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度数,以厘米表示.三、报告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样不少于3个,如每个都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若其中有一个小于100cm时,且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四、精密度要求当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20%;复现性试验的允许铲为平均值的30%。
1、2、3表注:[1] 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
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2] 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天,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天。
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天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4]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液体沥青AL(M)-1技术指标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4.6.2注: [1] 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的“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
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2] 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4.6.3 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表4.2.1-1中A级或B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②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③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