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4砂颗分正式版
- 格式:xls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6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依据JGJ52—2006编制。
适合本公司对砂子的常检项目。
一、验收批本公司以汽车运输进厂,故以同产地、同规格和同一进场1000t为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论。
每批砂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
对于禁止使用海砂。
二、取样1、在堆料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2、除筛分析外,若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
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
当复验任何一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按不合格品处理。
3、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见下表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也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4、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名称、取样的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的验收批的重量或体积数、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三、样品的缩分砂采用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
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至相等的四份,取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及含水率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四、砂的筛分析试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1、仪器1.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 10.0mm、5.0mm、2.50mm、1.25mm、630um、315 um、160 u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为300mm或200mm。
其产品质量要求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试验筛》GB/T6003.2的规定;1.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1.3、摇筛机;1.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1.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土的分类粘性土的野外鉴定,粘土:如果土条能搓成直径小于1毫米的细条;亚粘:若能搓成1一3毫米的细条;亚砂土:可以搓成球,搓不成小于3毫米的细条;砂土搓不成球。
碎石的划分砂土的划分粘性土的划分土类肉眼鉴定特征(表4)其野外肉眼鉴定方法见表4。
如有的介于二者之间,可定出中间名称,待颗分后统一岩性名称。
对各种砂、土类在岩芯描述时为了工作方便,可将岩性名称简用汉语拼音的开头字母来代替,如粘土(N)、砂质粘土(S N)、粘质砂土(N S)、粉土(F t)、粉砂(F)、细砂(X)、中砂(Z)、粗砂(C)、卵石(Lu)、砾石(Li)、未具体定名的砂用S。
(1)含有机质或淤泥质时,不论沙层或土层,可定名为有机质或淤泥质某某砂或土。
(2)在确定堆积物名称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同成因标志和结构构造特征。
尽量能把说明成因及结构构造的特点反映出来并加冠词于岩性名称前面。
如含砾中粗砂、混粒中细砂、云母长石砂(云母、长石含量大于15%)、有机质粘质砂土、淤泥质某某土、泥炭层、含泥某某的砂、含砂的某某土等。
反映结构构造特点的还有如具混粒结构的混粒土、混粒砂、具不同胶结方式的胶结砂、钙化层、薄板(片)、鳞片粘土等。
(3)有的反映某某集中矿物的定名,例如:某某矿物的砂、土或某种物质层。
根据特殊色亦可参与定名,例如:蓝灰色砂、锈黄色砂、紫色砂等。
1、颜色的描述堆积物的颜色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和后期的变化特征,以及某种成因上的特征。
因此,在颜色的描述上,必须认真观察、分析、描述。
不但要注意堆积物的原生色、主要颜色,而且注意堆积物的次生色(如色带、色斑、色条、色点)和具特殊成因环境下的特殊色,以及色的过渡带和混杂的描述,找出颜色的系统规律。
(1)对原生色(或叫基本色)的描述:原生色是指堆积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本色,颜色沿岩层上下表现定物,与层理一致。
在描述时:①应分清主要基本色与次要基本色,以及主要色和形容色。
土的分类粘性土的野外鉴定,粘土:如果土条能搓成直径小于1毫米的细条;亚粘:若能搓成1一3毫米的细条;亚砂土:可以搓成球,搓不成小于3毫米的细条;砂土搓不成球。
碎石的划分砂土的划分粘性土的划分土类肉眼鉴定特征(表4)其野外肉眼鉴定方法见表4。
如有的介于二者之间,可定出中间名称,待颗分后统一岩性名称。
对各种砂、土类在岩芯描述时为了工作方便,可将岩性名称简用汉语拼音的开头字母来代替,如粘土(N)、砂质粘土(S N)、粘质砂土(N S)、粉土(F t)、粉砂(F)、细砂(X)、中砂(Z)、粗砂(C)、卵石(Lu)、砾石(Li)、未具体定名的砂用S。
(1)含有机质或淤泥质时,不论沙层或土层,可定名为有机质或淤泥质某某砂或土。
(2)在确定堆积物名称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同成因标志和结构构造特征。
尽量能把说明成因及结构构造的特点反映出来并加冠词于岩性名称前面。
如含砾中粗砂、混粒中细砂、云母长石砂(云母、长石含量大于15%)、有机质粘质砂土、淤泥质某某土、泥炭层、含泥某某的砂、含砂的某某土等。
反映结构构造特点的还有如具混粒结构的混粒土、混粒砂、具不同胶结方式的胶结砂、钙化层、薄板(片)、鳞片粘土等。
(3)有的反映某某集中矿物的定名,例如:某某矿物的砂、土或某种物质层。
根据特殊色亦可参与定名,例如:蓝灰色砂、锈黄色砂、紫色砂等。
1、颜色的描述堆积物的颜色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和后期的变化特征,以及某种成因上的特征。
因此,在颜色的描述上,必须认真观察、分析、描述。
不但要注意堆积物的原生色、主要颜色,而且注意堆积物的次生色(如色带、色斑、色条、色点)和具特殊成因环境下的特殊色,以及色的过渡带和混杂的描述,找出颜色的系统规律。
(1)对原生色(或叫基本色)的描述:原生色是指堆积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本色,颜色沿岩层上下表现定物,与层理一致。
在描述时:①应分清主要基本色与次要基本色,以及主要色和形容色。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持有人: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标准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二、取样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
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
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1、砂颗粒级配区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一)砂的筛分析试验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试验筛:10.0、5.0、2.5mm的圆孔筛和 1.25、0.63、0.315、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摇筛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四级砂样总的压碎指标
(实用版)
目录
1.四级砂样的定义
2.四级砂样的压碎指标
3.四级砂样压碎指标的测试方法
4.四级砂样压碎指标的影响因素
5.四级砂样压碎指标的应用领域
正文
四级砂样总的压碎指标是衡量砂样在承受压力时,其颗粒结构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的能力。
四级砂样是指粒径在 0.16mm 至 2.38mm 之间的砂石,这种砂样在建筑、水利、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级砂样的压碎指标主要包括压碎值、抗压强度、硬度等。
其中,压碎值是指砂样在一定压力下破碎的粒径百分比;抗压强度是指砂样在承受压力时不破碎的最大压力;硬度则是指砂样的耐磨性能。
测试四级砂样压碎指标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简支梁法和圆环法。
简支梁法是将砂样制成简支梁状,然后在规定的压力下进行测试;圆环法则是将砂样制成圆环状,通过施加压力来测量其抗压强度。
四级砂样压碎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砂样的矿物组成、粒径分布、含水量等。
矿物组成不同,其抗压强度和硬度也会有所不同;粒径分布会影响砂样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含水量则会影响砂样的抗压强度和硬度。
四级砂样压碎指标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用于评估砂样在建筑、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第1页共1页。
附表4:建筑材料碳排放量生产阶段运转阶段砂砾m 3 3.1152.64采石(原石)m 3 3.968.43石材加工品(板类)m 2 2.332.03岩棉kg 0.330.02钢胚(高炉)T 2118.549.06钢胚(电弧炉)T 393.149.06钢筋及铁件T 923.4541.3型钢T 940.8641.3冷轧轻型钢T 906.9341.3不锈钢板、不锈钢T 1405.142.3热轧钢板T 842.7343.3冷轧钢板T 861.1244.3不锈钢管kg 1.450.04镀锌钢管kg 0.930.04冷轧钢管kg 0.90.04一般水泥(卜特兰)T 409.5735.6白水泥T 956.3635.6炉石粉T 68.311.83高炉水泥(炉石粉30%)T 307.19 28.47高炉水泥(炉石粉45%)T 25624.91:1水泥砂浆粉刷(20-25mm)m 29.19 1.561:2水泥砂浆粉刷(20-25mm)m 2 6.01 1.531:3水泥砂浆粉刷(20-25mm)m 2 4.2 1.46预拌混凝土2500psi m 3128.69107.2预拌混凝土3000psi m 3148.95 104.73预拌混凝土3500psi m 3159.13 104.56预拌混凝土4000psi m 3169.23 102.8预拌混凝土5000psi m 3199.82102.8预拌混凝土6000psi m 3230.26100.16矽酸钙kg 0.310.02石膏kg 0.20.02石膏板(12mm)m 2 1.850.29石膏板(15mm)m 2 3.080.49矽酸钙板(6mm)m 2 1.140.19矽酸钙板(9mm)m 2 1.710.28矽酸钙板(12mm)m 2 2.280.37石膏砖(66.5*50*10cm)块8.241.02进口粗铝锭T 822548.16建筑用铝挤型料kg 2.370.11门窗铝料kg 2.470.11铝门窗(5mm玻璃)m 219.061.09铝门窗(6mm玻璃)m 220.731.21铝门窗(8mm玻璃)m 224.051.46铝门窗(10mm玻璃)m 227.381.7铝门窗(12mm玻璃)m 230.711.95铝门窗(6mm+6mm玻璃)m 232.332.02铝门窗(8mm+8mm玻璃)m 234.72 2.51*5*6*7上数据加上加工耗能数据根据1.0m 2铝窗之铝料重约4.35kg以及所用玻璃重量求的*5()中数据为采用炉石粉45%高炉水泥之数据*5*5*5*1*5*2*5*4*5*3*529.0832.6634.3537.238273.162.482.5820.1521.9425.512.143.571.331.992.659.261.492 63.69(202.19)272.03(206.43)302.62(224.72)330.42(240.22)0.330.22280.910.75(7.1)7.54(5.17)5.66(4.02)235.89(186.69)253.68(196.28)55.7572.334.360.352167.59442.16982.16钢铁类水泥类铝金属0.970.94建筑相关产品单位CO 2排放量(kg)CO2排放量(kg)(生产含运量)注解石质类445.17991.9680.13335.66982.16948.231446.39884.03902.42建筑材料碳排放量平板玻璃kg 0.680.05强化玻璃kg10.05反射玻璃kg0.910.05镜面玻璃kg0.880.05胶合安全玻璃kg0.860.05双层玻璃kg0.710.05Low-E玻璃kg1.150.05玻璃纤维T2543.150.02玻璃棉卷(16k*1寸)m 21.030.13瓷砖m 27.90.45红砖(20*9.5*5cm)块0.410.04木材原材(林管木)m 3-904.641.48木地板(2cm厚林管木)m 2-59.48 1.1木材原材m 312.0749.77木地板(2cm厚)m 24.32 1.43木合板(6分板)m 23.24 1.36木模版(1.5cm五分厚)m 20.34 1.84纸浆T821.6758.56壁纸m 20.290.01矽酸钙板隔间(双面12mm)m 215.36 1.3石膏板隔间(双面单层9mm)m 214.5 1.14石膏板隔间(双面单层9mm)m 218.2 1.72石膏砖墙(10cm厚)m 224.72 3.061/2B砖墙m 236.55 4.571B砖墙m 273.949.47轻钢架石膏天花板m 24.220.4高架地板m 27.68 1.61地毯(聚酯棉)m 20.810.08半湿式防火被覆(20cm)m 26.480.55半湿式防火被覆(30cm)m 29.720.82干式防火板(25cm)m 24.750.77干式防火板(40cm)m 27.6 1.24聚苯乙烯(PS)T1194.254.07PVC原料T562.2654.07塑钢原料T561.5554.07聚酯丝T924.265.84聚酯棉T1009.965.84ABS树脂T1451.854.07塑胶布T878.2154.07PC耐力板kg1.50.11PVC塑胶管、PVC板kg0.750.11PVC管接头、凡而kg1.420.11塑胶天花(硬质8mm)m 29 1.32塑胶天花(发泡5mm)m 22.630.39塑胶壁板(硬质20mm)m 222.5 3.3塑胶壁板(发泡24mm)m 212.6 1.85PVC塑胶地砖m 22.70.3塑胶踢脚板、线板(10cm宽)m0.560.08水泥漆m 20.260.01*8*9*9*10取自台湾玻璃公司生产线资料,为平板玻璃加上加工耗能换算而得*8浮式玻璃制造法1075.731505.899.290.897.0310.545.528.8415.6419.9227.7841.12 83.414.625.7525.814.4530.650.27932.281.610.861.5310.323.0112 48.29616.33615.62990.044.62.18880.230.316.661.168.350.45-863.13-58.3861.840.960.930.910.761.22593.140.731.05化学类&塑胶类隔间墙天花板&地板防火被覆玻璃类土质类木材类隔间墙内填玻璃纤维棉,轻量钢骨架间距1.2m 每m 2被覆材含水泥15kg 、岩棉1.0kg *9以相同厚度矽酸钙板材料计之窗帘(含铝支架)m 2 1.720.13窗纱(含铝支架)m 20.990.06直式百叶(含铝支架、铁件)m 2 3.380.23沥青类沥青混凝土T 29.1236.32花岗石帷幕墙(3cm石材)m 2铝板帷幕墙m 2玻璃帷幕墙(8mm反射玻璃)m 2不锈钢板帷幕墙m 2窗(8mm反射玻璃)m 2窗(10mm反射玻璃)m 2窗(12mm反射玻璃)m 2窗(6+6mmLow-E玻璃)m 2 1.053.6165.441.85帷幕墙透光开口部窗帘类帷幕墙不透光外壳部分Y=4.97X+57.85*11Y=4.96X+66.49*11*1.钢筋生产阶段CO 2排放量原为2303.79,但钢筋回收率以8成计其CO 2排放量为2303.79×1-(2118.53-393.10)×0.8=923.45(kg-CO 2)*2.型钢生产阶段CO 2排放量原为2247.13,但型钢回收率以8成计其CO 2排放量为2321.20×1-(2118.53-393.10)×0.8=940.86(kg-CO 2)*3.不锈钢生产阶段CO 2排放量原为2654.73,但型钢回收率以8成计其CO 2排放量为2785.43×1-(2118.53-393.10)×0.8=1405.09(kg-CO 2)*4.轻型钢生产阶段CO 2排放量原为2224.56,但型钢回收率以8成计其CO 2排放量为2287.28×1-(2118.53-393.10)×0.8=906.93(kg-CO 2)*5.钢铁类建材回收CO 2以高炉炼钢CO 2排放量2118.53跟电弧炼钢CO 2排放量393.10之差值1725.43kg-CO 2/T计算*6.参考国外粗铝锭提炼能源值为每吨耗电12500KWh计算其排放量为8225kg-CO 2/T*7.建筑用铝料CO 2排放量原为8.95kg-CO 2/kg(粗铝锭+铝挤型锭炼制+加工),但铝料回收率以8成粗铝锭提炼能源计其CO 2排放回收量为8.95×1-(8.23)×0.8=2.37(kg-CO 2)*8.林管木系指经过有计划森林管理伐木之木材,其CO 2排放量为负值乃为碳素的固定作用,此值可参考日本之文献资料每公斤木材可以固定0.5公斤碳素(约1.83kg-CO 2)计算*9.由于目前热带雨林正大量遭到滥砍而消失,因此应避免使用非经过森林管理与计划伐林之木材,其CO 2排放量固为正值,不计入碳固定效果*10.木模板转用次数以3次计算之,木模板因为回收效率差,乃不计算其碳素固定作用。
机制砂颗粒级配范围表
机制砂是一种人工制造的砂,其颗粒级配范围表是指机制砂中各种粒径的分布情况。
在建筑、公路、桥梁等工程中,机制砂被广泛应用,因此了解其颗粒级配范围表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机制砂颗粒级配范围表通常由以下几个参数组成:最大粒径、最小粒径、中间值和均匀系数。
其中最大粒径表示所有颗粒中直径最大的那个,最小粒径则表示所有颗粒中直径最小的那个。
中间值则是所有颗粒直径按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值。
均匀系数则是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之比。
一般来说,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范围表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机制砂》规定的要求。
根据该标准,机制砂应按照以下几个等级进行分类:
1. Ⅰ级:最大粒径为4.75mm,均匀系数不超过3.0;
2. Ⅱ级:最大粒径为9.5mm,均匀系数不超过4.0;
3. Ⅲ级:最大粒径为13.2mm,均匀系数不超过5.0;
4. Ⅳ级:最大粒径为16mm,均匀系数不超过
5.0;
5. Ⅴ级:最大粒径为19mm,均匀系数不超过
6.0。
此外,根据工程需要,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范围表也可以进行定制。
在定制时,应根据工程所需的强度、密实度、透水性等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总之,机制砂颗粒级配范围表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范围表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机制砂类型,并保证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