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分支结构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84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摘要:
一、顺序结构
二、分支结构
三、循环结构
正文:
在编程中,结构化程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代码,使程序更加清晰易懂。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包括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
首先,顺序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也是最简单的结构。
顺序结构就是按照代码的编写顺序依次执行。
这种结构的代码执行顺序非常明确,易于理解。
其次,分支结构是用来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的结构。
分支结构主要包括if-else语句和switch-case语句。
if-else语句可以根据一个条件来决定是否执行某个代码块,而switch-case语句则可以根据多个条件中的一个来执行对应的代码块。
分支结构使得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执行不同的操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最后,循环结构是用来重复执行某个代码块的结构。
循环结构主要包括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
for循环可以指定循环的次数,while 循环和do-while循环则可以根据条件来决定是否继续循环。
循环结构可以让我们重复执行相同的操作,避免了大量重复代码的出现,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总之,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23第三章 栈和队列栈和队列是两个重要的数据结构。
从数据结构的角度看,栈和队列也是线性表,不过是特殊的线性表:栈按“后进先出”的规则进行操作,队按“先进先出”的规则进行操作,因此称之为运算受限制的线性表,在软件设计中常用到这两种数据结构。
本章讨论栈和队列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实现。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的内容有:栈和队列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基本运算以及实现算法。
3.1 栈3.1.1 栈的定义及基本运算栈是限制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
允许插入、删除的这一端称为栈顶,另一个固定端称为栈底。
当表中没有元素时称为空栈。
如图3.1所示栈中有三个元素,进栈的顺序是a 1、a 2、a 3,当需要出栈时其顺序为a 3、a 2、a 1,所以栈又称为后进先出的线性表(Last In First Out ),简称 LIFO 表。
图3.1 栈示意图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见到很多“先进后出”的例子,如:手枪子弹夹中的子弹、铁路高度站等。
在程序设计中,常常需要这样的数据结构,使得与保存数据时相反顺序来使用这些数据,这时就需要用一个栈来实现。
对于栈,常做的基本运算有: ⑴ 栈初始化:Init_Stack(s)初始条件:栈s 不存在操作结果:构造了一个空栈。
⑵ 判栈空:Empty_Stack(s)top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操作结果:若s为空栈返回为1,否则返回为0。
⑶入栈:Push_Stack(s,x)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操作结果:在栈s的顶部插入一个新元素x,x成为新的栈顶元素,栈发生变化。
⑷出栈:Pop_Stack(s)初始条件:栈s存在且非空操作结果:栈s的顶部元素从栈中删除,栈中少了一个元素,栈发生变化。
⑸取栈顶元素:Top_Stack(s)初始条件:栈s存在且非空操作结果:栈顶元素作为结果返回,栈不变化。
3.1.2 栈的存储结构3.1.3 基本运算栈作为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计算机中也主要有两种基本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分支结构知识点总结图表一、什么是分支结构1. 分支结构的概念分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一种控制流程结构,通过条件判断来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2. 分支结构的作用分支结构可以根据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使程序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
二、分支结构的语法1. if语句if (条件) {// 条件成立执行的代码} else {// 条件不成立执行的代码}2. if...else if...else语句if (条件1) {// 条件1成立执行的代码} else if (条件2) {// 条件1不成立条件2成立执行的代码} else {// 条件1和条件2都不成立执行的代码}3. switch语句switch (表达式) {case 值1:// 表达式等于值1时执行的代码break;case 值2:// 表达式等于值2时执行的代码break;default:// 表达式不等于任何一个值时执行的代码break;}三、分支结构的应用1. 条件判断根据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2. 多分支通过多个条件判断来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3. 嵌套分支在分支结构中嵌套其他的分支结构,形成多层次的选择结构。
四、分支结构的详细说明1. if语句if语句是一种最基本的分支结构,根据条件的成立与否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在if语句中,可以嵌套其他的if语句或者else if语句。
2. if...else if...else语句if...else if...else语句可以根据多个条件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如果条件1成立则执行条件1的代码,如果条件1不成立条件2成立则执行条件2的代码,否则执行默认的代码。
3. switch语句switch语句是根据表达式的值来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通过case关键字来判断表达式的值,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如果表达式的值与任何一个case的值都不匹配,则执行default的代码块。
五、分支结构的实例1. 简单的if语句if (score>=60) {System.out.println("及格了"); } else {System.out.println("不及格"); }2. 多条件的if...else if...else语句if (score>=90) {System.out.println("优秀");} else if (score>=80) {System.out.println("良好");} else if (score>=70) {System.out.println("一般");} else {System.out.println("不及格"); }3. switch语句switch (day) {case 1:System.out.println("星期一"); break;case 2:System.out.println("星期二"); break;case 3:System.out.println("星期三");break;case 4:System.out.println("星期四");break;case 5:System.out.println("星期五");break;case 6:System.out.println("星期六");break;case 7:System.out.println("星期天");break;default:System.out.println("输入错误");break;}六、分支结构的注意事项1. 在if语句中要注意{}的使用,尽量都加上{},以免出现错误。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被公认为世界⾳乐作品中的瑰宝。
尤其是在第三乐章中,贝多芬⽤⾳符燃起⼈们⼼中的⽃志,通过接⼆连三对命运的冲击,扼住了命运的喉咙,锐不可当,荡⽓回肠。
这⾥,就贝多芬《热情》第三乐章谈谈⾃⼰的⼏点认识。
(⼀)贴合主旨的主题运⽤⼀部优秀作品的质量与其使⽤主题的成功密不可分。
⽆论单独看还是从整体看,该乐章的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都⾮常贴合作品反抗命运的主旨。
单独来看,主部主题包含了个⼈对命运的冲击和命运对⾃⼰的压迫。
上⾏的四六和弦代表着⼀种冲击的⼒量,与第⼀乐章的主题形成联系,随后的回旋⾳式下落代表着命运的压迫,富有韧性。
主部主题由四个⼩乐句构成。
第⼀乐句在主功能上,第⼆乐句重复,第三乐句是那不勒斯和弦,这就造成了两个奇妙的效果:⼀是出现了⼀个上⾏的⼩⼆度,⼆是变成了⼤四六和弦的性质,显得⽃争有⽣机、有希望,其中⼆度的元素在副部主题和后来的发展中也有很⼴泛的运⽤。
第四乐句则为回旋⾳式的退落,布局⼗分合理。
副部主题最核⼼的要素是标记为sfp处的两⼩节,低声部是双⾳的⾳程,⾼声部是回旋式的⼩⼆度。
第⼀个双⾳极强,配合向上⼆度突破性的冲击,显得富有⼒量;随后的三个双⾳较弱,配合⾼声部⾻⼲⾳的降落起伏与随后这两个⼩节的重复,带来⼀种回旋冲击的感觉。
整个副部主题由两⼤乐句构成。
第⼀乐句低声部是双⾳、⾼声部为⼆度,⾳域较窄;第⼆乐句低声部是和弦、⾼声部为⼋度,⾳响浑厚,给⼈宽⼴、有⼒的感觉,是前⼀句受命运压迫减弱后⼀次强有⼒的反击。
尤其在第⼆乐句中,⼋度⾳重复时抬⾼了⼀个⼋度,使得⾳乐更辉煌、更富有⼒量。
这种细致精妙的写法实在令⼈惊叹。
不过恐怕更令⼈惊叹的是贝多芬能在古典主义时期摒弃了传统的旋律式线条型写法,采⽤了⼀种抽象的、⼒度式的语汇来创作,实在是⼀种伟⼤的创举!再从整体来分析主副部主题之间的联系。
从长短上看,副部主题的长度远远⼩于主部主题的长度,可见副部主题是被安排在从属地位上的。
Python分⽀结构和循环结构(1).分⽀结构 分⽀结构是根据判断条件结果⽽选择不同向前路径的运⾏⽅式,分⽀结构分为:单分⽀,⼆分⽀和多分⽀。
1)单分⽀结构 单分⽀结构是分⽀结构中最简单的⼀种⽅式,它的使⽤⽅法如下:if <条件>:<语句块> 单分⽀结构只需要判断⼀个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是否成⽴来决定是否执⾏⼀段语句。
实例1:猜数字num_in=eval(input("请输⼊数字:"))if num_in==59:print("猜对了") 2)⼆分⽀ ⼆分⽀结构是根据条件判断的不同⽽选择不同执⾏路径的⼀种分⽀结构,它的使⽤⽅法如下:if <条件>:<语句块1>else:<语句块2> ⼆分⽀结构也只需要判断⼀个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来决定执⾏的语句块,成⽴执⾏语句块1,不成⽴执⾏语句块2。
实例2:猜数字num_in=eval(input("请输⼊数字:"))if num_in==59:print("猜对了")else:print("猜错了") 3)多分⽀ 多分⽀结构是根据不同条件来选择语句块运⾏的⼀种分⽀结构,它的使⽤⽅法如下:if <条件1>:<语句块1>elif <条件2>:<语句块2>......else:<语句块n> 多分⽀结构需要判断多个条件,根据判断当前条件是否成⽴来决定是否执⾏当前语句块,当所有条件都不成⽴时,执⾏else的语句块。
实例3:猜数字num_in=eval(input("请输⼊数字:"))if num_in>59:print("数字⼤了")elif num_in<59:print("数字⼩了")else:print("数字正确")(2).条件判断 1)条件判断操作符操作符描述<⼩于<=⼩于等于>⼤于>=⼤于等于==等于!=不等于 2)条件组合关键字(Python保留字)关键字及使⽤⽅法描述x and y两个条件判断x和y同时为True时,才为True,否则为Falsex or y两个条件判断x和y同时为False时,才为False,否则为Truenot x条件判定取反(3).异常处理 当使⽤以下实例时num_in=eval(input("请输⼊数字:"))print(num_in) 如果不输⼊数字,⽽输⼊字符串,此时会出现如下报错:请输⼊数字:abc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hello_world.py", line 1, in <module> #异常发⽣的代码⾏数num_in=eval(input("请输⼊数字:"))File "<string>", line 1, in <module>NameError: name 'abc' is not defined #异常类型和异常内容提⽰ 此时就需要使⽤到Python通过的异常处理的相关机制,异常处理有两种⾮常基本的使⽤⽅法,使⽤保留字try和except,格式如下:try:<语句块1>except <异常类型>:<语句块2> 放在try中的语句块1如果出现异常,将会在except中查找相同的异常类型,执⾏相应的语句块。
Python分支结构定义分支结构是编程中一种常见的控制结构,通过分支结构,可以根据条件选择性地执行代码块。
在Python中,分支结构的定义包括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两个方面。
条件语句条件语句用于根据不同条件选择性地执行代码。
Python中常见的条件语句有if语句和if-else语句。
if语句if语句用于执行满足指定条件的代码块。
它的基本语法如下:if <condition>:<code block>其中,<condition>是一个条件表达式,返回一个布尔值。
如果条件表达式为True,则执行<code block>中的代码块;如果条件表达式为False,则跳过该代码块。
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了if语句的用法。
假设我们要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正数。
num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if num > 0:print("这是一个正数")在上面的代码中,首先使用input函数获取用户输入的整数,并将其转换为整型。
接着使用if语句判断这个数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打印出”这是一个正数”。
if-else语句if-else语句用于在满足一个条件时执行某段代码,否则执行另一段代码。
它的基本语法如下:if <condition>:<code block1>else:<code block2>其中,<condition>是一个条件表达式,返回一个布尔值。
如果条件表达式为True,则执行<code block1>中的代码块;如果条件表达式为False,则执行<code block2>中的代码块。
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了if-else语句的用法。
假设我们要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正数或零。
num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if num > 0:print("这是一个正数")else:print("这是零或负数")在上面的代码中,首先使用input函数获取用户输入的整数,并将其转换为整型。
分支结构名词解释
分支结构是计算机程序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结构,它允许程序根据条件
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动。
在分支结构中,程序会根据一个或多个条
件判断语句的结果,选择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通常情况下,分支结构
包括if语句、else语句、else if语句和switch语句等。
if语句是最基本的分支结构之一,它用于判断某个条件是否成立,并
根据结果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if语句后面紧跟
的代码块;否则跳过该代码块,继续执行后面的代码。
else语句是if语句的可选部分,在if条件不成立时执行。
else语句后面紧跟着一个代码块,当if条件不成立时就会执行该代码块。
else if语句可以用来判断多个条件,并在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时执行相
应的代码块。
如果第一个if条件不成立,则继续判断下一个else if条件,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代码块为止。
switch语句也是一种常见的分支结构,在判断多个可能值时非常有用。
它会将变量与一系列case标签进行比较,并在找到匹配项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如果没有匹配项,则执行default标签后面的代码块。
分支结构是编写复杂程序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控制结构,它可以帮助程
序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和可读性。
Python基础知识之4——三⼤控制结构 控制结构就是控制程序执⾏顺序的结构。
Python 有三⼤控制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分⽀结构(选择结构)以及循环结构。
任何⼀个项⽬或者算法都可以使⽤这三种结构来设计完成。
这三种控制结构也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核⼼,与之相对的是⾯向对象程序设计。
有名的 c 语⾔就是结构化语⾔,⽽ c++、 Java 或者 python 等都是⾯向对象的语⾔。
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就是按照你写的代码顺序执⾏,也就是⼀条⼀条语句顺序执⾏。
这种结构的逻辑最简单,就是按顺序执⾏就⾏了。
分⽀结构(选择结构) 分⽀结构⼜称为选择结构,意思是程序代码根据判断条件,选择执⾏特定的代码。
如果条件为真,程序执⾏⼀部分代码;否则执⾏另⼀部分代码。
在 Python 语⾔中,选择结构的语法使⽤关键字 if、 elif、 else 来表⽰,具体语法如下: 基本语法有⼀下⼏种: 1、if 2、if...else 3、if...elif...else 4、if...elif...elif......else 5、if 嵌套# 分⽀结构# ifa = 1if a == 1:print('此时a等于1')# if...elsea = 2if a == 1:print('此时a等于1')else:print('此时a不等于1')# if...elif...elsea = 2if a == 1:print('此时a等于1')elif a == 3:print('此时a等于3')else:print('此时a等于2')# if...elif...elif...elsea = 2if a == 1:print('此时a等于1')elif a == 3:print('此时a等于3')elif a == 4:print('此时a等于4')else:print('此时a等于2')# if嵌套a = 2b = 5if a == 2:if b == 3:print('此时a等于2,b等于3')else:print('此时a等于2,b不等于3')else:print('此时a不等于2') 循环结构环和while循环。
分支结构【课题分析】分支结构又叫选择结构,它是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
分支结构分为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三种类型。
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就是通过分支结构来完成。
本课的学习,针对学生对选择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训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核心素养。
【学生分析】高二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对算法已经有所了解,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支结构的特点,掌握分支结构中判断条件的表达。
2.学会利用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的算法并分析问题。
3.能利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归纳分支结构的算法思想,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2.程序调试成功,问题得到解决,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功喜悦的人身体验。
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反馈作用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支结构的算法设计思想。
教学难点:能利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探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1.过几天就要“五一”放假了,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2.出示英文语句,请学生朗读并翻译:If you are happy then you will smile.2.提问:我们来看这句英文,它的语句结构是什么?(if...then...)3.点题:在数学中我们接触了解了算法的三种结构:顺序、分支、循环,“如果…那么…”句式属于哪种结构?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分支结构以及在程序设计中的表现。
1.朗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