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500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06•【文号】•【施行日期】2021.08.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500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将“乌贺原”生态屏障工程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体系的建议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要求“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我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将内蒙古作为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重点区域,持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
“十三五”以来,累计安排内蒙古中央预算内投资127.12亿元,推进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坡耕地治理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森林草原资源培育工程,以及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林业管护用房等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重点工程区生态质量的持续改善。
2016年以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含原国土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支持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其中,2018年将贺兰山东麓纳入第三批工程试点,工程计划总投资62亿元。
截至2021年3月底,实际完成投资38.4亿元,投资完成比例62%;中央累计下达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执行率达100%;完成土地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流域水环境治理、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等面积约6万公顷。
工程试点对于提升贺兰山东麓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6月,我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其中已将乌兰XXX沙漠、贺兰山、鄂尔多斯高原作为重点,分别纳入了“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和“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并在工程专栏中单列了“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贺兰山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提出了各重点区域的治理思路和重点任务。
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的探讨乌拉特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著名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因其独特的草原风光、草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景观而备受游客青睐。
但是,在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旅游的品质,更对草原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下面本文将就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一、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1. 开发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市场上竞争激烈,为了迎合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各旅游项目普遍面积较大,开发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
由此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
2. 资源过度开采。
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在短时间内过度开采资源,如草原、林地等自然资源,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3. 乱占乱建现象严重。
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往往采用乱占乱建的方式进行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
4. 游客习惯不良。
乌拉特草原的游客不时地随地扔垃圾或者挖野花等破坏性行为,给生态环境和地方民众带来了不便。
二、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问题的解决思路1. 引导观光客正确的行为规范: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如发布合适有关规范性文件、提高观光客素质教育、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岗位培训等,引导观光客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可以达到以文化引领游客,进而提升乌拉特草原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目的。
2. 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需要科学地规划开发,严格贯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准则,引导景区开发商制定自我约束规范,条例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对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强有力的支持,配套完善的金融、人力、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以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监管,对开发商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草原保护法律条文,并加强对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的管理,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全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加政府投资,扩大市场融资,引导民间投资,积极招商引资,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促进实体经济繁荣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做大做强畜牧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壮大优势产业。
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突出抓好县城扩容提质。
加强交通网络、旗县电力扩容、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城镇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城镇、农村牧区、矿区和交通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好家园。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实施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工程,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深化企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好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完善城乡低保、社保和各项救助体系,统筹各方面力量,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救助机制,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414个!内蒙古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
日前,内蒙古发布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其中涉及大气污染整治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乌钢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提升项目、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生活垃圾及城市污泥协同处置、尾渣综合利用项目、固废资源化及配套工程项目、尾矿干排环保节能技改项目、环保新材料项目等。
详情如下: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14个(房地产项目除外),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11.54亿元,项目涉及交通、能源、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文旅康养等领域。
其中,自治区本级计划实施19个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99.70亿元。
分盟市看,呼和浩特市计划实施项目61个,包头市60个,呼伦贝尔市15个,兴安盟20个,通辽市23个,赤峰市25个,锡林郭勒盟20个,乌兰察布市42个,鄂尔多斯市69个,巴彦淖尔市19个,乌海市20个,阿拉善盟21个。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现状与修复苏龙嘎,格日勒吉雅,乌云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阿拉善左旗 750306)摘要: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早期不科学的利用方式,导致草原生态功能逐渐退化。
2011年以来,随着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全旗采取有效措施,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该文结合实际描述了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现状,逐一阐述了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提出加强管护能力建设、完善草原火灾联防联治、加强预警监测系统建设等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在短时间内遏制草原生态恶化。
关健词: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有害生物防治;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火灾联防联治;预警监测苏龙嘎,格日勒吉雅,乌云嘎.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现状与修复[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65+67.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对保障畜牧养殖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1]。
20世纪,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大量植被资源被开采,优质牧草种植面积逐渐下降,草场面积锐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需加快构建完善保护治理措施,确保退化沙化的草场能够得到有效抑制,不断提高草场植被覆盖度,形成完善合理的草原生态系统,提供满足多种植物和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强,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不断向前推进,虽然部分地区的草地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加,但总体上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威胁草原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一、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现状阿拉善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东与宁夏交界,西南与甘肃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是自治区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县之一,辖11个苏木镇、97个嘎查,全旗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4.56万人;土地总面积10387万亩,主要为荒漠草原、沙漠、戈壁,其中,天然草原7227.6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58%。
巴彦淖尔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摘要:文章阐述了巴彦淖尔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一、基本情况巴彦淖尔市共有各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8.17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659.2万公顷的8.8%,其中,包括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阿其山叉子圆柏自然保护区和乌拉山天然次生林保护区3处自治区级保护区。
(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1.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境内,与蒙古国接壤,是我国梭梭林天然分布的最东缘,也是全国现存蒙古野驴、鹅喉羚、盘羊、北山羊等野生动物分布的最北界和最东界。
保护区属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8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梭梭林和蒙古野驴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古老原始的自然地貌和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景观。
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古野驴、大鸨、波斑鸨、金雕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盘羊、猞猁、北山羊、兔狲、荒漠猫等12种。
有种子植物22科60属96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有裸果木、绵刺、革苞菊、梭梭、蒙古扁桃、沙冬青、肉苁蓉等。
2.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磴口县西北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属荒漠类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12.36万公顷。
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大鸨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天鹅、岩羊、鹰类等16种;有珍稀保护植物绵刺、沙冬青、肉苁蓉、蒙古扁桃、梭梭等。
3.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是地球上同一纬度面积最大的湿地。
保护区总面积3.72万公顷,属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水体生态系统和周边滩地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包括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为代表的各种鸟类和候鸟栖息地、繁殖地。
内蒙草原修复治理实施方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修复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实施内蒙草原的修复治理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首先,我们将加强对内蒙草原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推进草原植被恢复针对草原植被退化的问题,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草种改良、人工种植、防风固沙等方式,促进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长,提高草原的植被覆盖率。
三、加强草原水土保持草原水土保持是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加大对草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修复退化的草原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控制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将通过政策引导、生态补偿等方式,控制草原地区的过度放牧现象,保护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五、加强草原生态补偿为了激励草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对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补偿,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
六、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了保障草原修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七、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最后,我们将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之,内蒙草原的修复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将积极落实上述实施方案,努力推动内蒙草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为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意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提出几点意见,以期引起人们对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视。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
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草原生态的重要性,提高对草原资源的保护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草原资源,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加强对草原生态破坏行为的监管。
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行为进行打击,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对草原资源的有效保护机制。
同时,要建立健全草原生态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草原生态问题。
第三,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草原植被恢复措施,恢复和改善草原植被的生态功能,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
可以采取种草、草坪建设、封禁放牧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修复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
同时,要注重生态修复的长期性,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
第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草原资源是内蒙古的宝贵财富,要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推动草原经济的发展。
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养殖业等绿色产业,增加草原保护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内蒙古草原不仅是中国的宝贵资源,也是世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与邻国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合作,共同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应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加强监管力度,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内蒙古草原生态的保护与修复,确保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1引言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图1),北靠狼山南麓山前冲积平原,东岸接乌拉山洪积阶地,西岸与南岸皆为黄河北岸的冲积平原,在后套平原的最南端,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内最大的湖泊,是中国的第八大淡水湖泊,是内蒙古干旱区最为典型的浅水草藻型湖泊,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保水、蓄水和调水场地,也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作用的大型草藻型湖泊,为地球上同一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是世界范围内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的多功能湖泊[1、2],因其在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不仅是河套灌区的唯一受纳水体和排水通道,也是黄河枯水期主要水源补给库,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目前湖区近一半的水面被芦苇覆盖,其余的水面也被水草覆盖,使乌梁素海成为典型的草型富营养化湖泊。
目前,乌梁素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且日趋严重,要对乌梁素海进行可持续利用,让其更好的发挥各项生态功能,就必须把分析乌梁素海主要环境问题放在首位,为乌梁素海湖泊环境的研究与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2乌梁素海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湖区生态需水得不到满足,盐分不断累积,生态功能严重退化随着黄河沿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量逐渐增大,河套灌区年均净引黄水量也逐步减少,从90年代的52亿m3下降到现在亿m3(见图2),与此同时灌区年均补给乌梁素海的水量由7亿m3减少为4亿m3,且呈逐年减少趋势。
乌梁素海每年湖面蒸发和植物蒸散损耗亿m3,补给地下水亿m3,降雨亿m3,融盐洗盐水亿m3,则乌梁素海生态需水量约亿m3,水量入不敷出问题严重。
湖区盐分浓度呈逐年升高趋势,矿化度由1990年的/L升高20XX年的/L(见图2),乌梁素海出现进出盐分明显不平衡,海区盐分呈现明显的积聚,出海水体中的烟粉浓度呈现显着的升高的趋势,湖中年累计盐量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见图3),乌梁素海将逐步变成为咸水湖泊,届时整个生态系统将完全变化,鸟类和鱼类的栖息地将被破坏。
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10月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10月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编制人员名单组织编写单位: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规划编制组:组长:席北斗研究员主要参加人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席北斗何连生夏训锋雷宏军张列宇丁京涛孟繁华王月余红陈凤先于会彬孙鹏杨茜姜磊王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何宏谋付新峰谷晓伟邓春蕾李恩宽张凤燃张文鸽章博蔡大应李昭悦西安理工大学:黄强李怀恩畅建霞孙晓丽万芳王义民张勇勇秦耀民李家科张亚丽协作单位: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人员:贾文春邬喜红贾宏伟张琴书赵忠杜晓文王建平杨浩前言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历史上是由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目前湖面面积293km2,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乌梁素海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对维护中国西北地区乃至更广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乌梁素海不仅蕴含着巨大的水生植物、渔业、鸟类和旅游业等资源,在我国北方地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同时,还是确保黄河内蒙古河段枯水期不断流的重要水源补给库,也是黄河凌期以及当地局地暴雨洪水的滞洪库,对于维系黄河水系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然后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客观上起到改善黄河水质、调控黄河水量、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等关键作用,减少了农业排水对黄河水质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退水的大量排放和湖泊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域生态环境恶化。
这不仅影响湖泊整体功能发挥,还直接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并威胁到黄河中下游供水安全。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项巡查整改方案文章标题:深度解析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项巡查整改方案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了专项巡查整改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内蒙古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来探讨这一方案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对其实施的可能效果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方案概述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项巡查整改方案是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局下制定和实施的。
主要内容包括对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巡查和整改,力求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深度评估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来看,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项巡查整改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宽广的土地,但长期以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内蒙古地区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内蒙古地区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量一直较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也随之增大。
而这一方案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另外,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维护也将吸引更多生态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项巡查整改方案,我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政策举措。
通过实施该方案,内蒙古地区将会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这也将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项巡查整改方案的实施是内蒙古地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里程碑式事件。
通过深入的整改工作,预计将全面提升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对这一方案的实施充满信心,并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内蒙古地区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通过我对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项巡查整改方案的分析和理解,相信您也能对这一重要的政策举措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乌拉山下绿潮涌王瑞强【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6-7)【作者】王瑞强【作者单位】乌拉特前旗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孟宪毅摄影近些年来,在阴山山脉西段的乌拉山脚下,勤奋的乌拉特前旗人战严寒、斗酷暑,构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廊,使乌拉特前旗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旗县”“全区造林绿化先进集体”“中国枸杞之乡”等多项殊荣。
2014年,按照自治区的总体部署,这里又打响了重点区域绿化攻坚战,并取得了可喜战绩:全年完成重点区域绿化工程面积35324亩,其中公路绿化138公里、面积16390亩、城镇绿化面积3500亩、村屯绿化面积13044亩、厂矿园区绿化面积239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95%。
政府发力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工程首都通往雪域高原的京藏高速公路,途经巴彦淖尔市250多公里,而乌拉特前旗境内便有108公里,占到近一半。
为了让这条重要的交通命脉同时成为展示河套韵味的风景长廊,乌拉特前旗从2008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在高速公路两侧高标准建成两条宽度为30~50米的绿色长廊,使这条天路成为一条绿色的长龙盘卧于乌拉山南麓。
2014年,乌拉特前旗又在京藏高速公路两侧实施了林带拓宽工程,使这条景观带、生态林更加壮观。
2013年,乌拉特前旗旗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重点区域绿化领导小组,专项推进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作。
确定了以改善城镇乡村居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和林业重点项目实施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重点,创造亮点的工作思路,研究出台措施,解决造林用地与农业用地以及建设用地的矛盾。
2014年,全旗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全面铺开,并进入攻坚阶段。
在规划设计中,该旗将重点区域绿化与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相结合,整合林业工程资金,尽量向重点区域绿化倾斜。
乌拉山林区生态系统现状分析及保护恢复对策
班振国;乌日根夫;多化豫;王伟;张安平;胡格·吉勒图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年(卷),期】2003(026)0z1
【摘要】乌拉山林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和包头市郊区.这里历史上曾是满山苍翠,林涛荡漾.千百年来受气候变更及人为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天然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呈逆向演变态势.文章通过分析其恶化成因,提出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途径,以便青山长存,永续利用.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班振国;乌日根夫;多化豫;王伟;张安平;胡格·吉勒图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呼和浩特,010020;乌拉特中旗林业局,海流图
镇,015300;乌拉特中旗林业局,海流图镇,01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5+7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培育对策——基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4个林业局职工培训意愿调查 [J], 马丽;贾利
2.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培育对策——基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4个林业局职工培训意愿调查 [J], 马丽;贾利;
3.尚志市集体林区森林防火现状分析及对策 [J], 刘三龙
4.西安市碑林区小学体育设施现状分析及对策 [J], 张李南
5.伊春林区三类调查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 [J], 孔繁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吕文兵;李盛林;石玉泽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22()5
【摘要】多年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在上级林草部门和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资源保护为核心、以科研宣教为载体,加强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吕文兵;李盛林;石玉泽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北部边陲的物种基因库---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现状与发展对策
4.江苏现代畜牧业再上新台阶——调结构稳增长转方式促发展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5.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项目(金圣达选厂旧址废料处置点)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
乌环表[2018]31号
乌拉特前旗胜烽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项目(金圣达选厂旧址废料处置点)环评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收悉。
经审查,批复如下:
该项目拟建于额尔登布拉格苏木白音温都尔嘎查,项目中心坐标为东经109.01°,北纬40.78°。
本项目以金圣达矿业周边铁矿采选企业生产废石为原料经破碎、筛分等工段,年加工碎石50 万吨。
根据《报告表》结论,项目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
从环保角度分析,我局原则同意按照《报告表》中所列的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进行建设。
项目建设与运行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落实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时应将表土层集中堆放并进行临时防护。
施工场地四周设置施工屏障,粉状物料进行苫盖;对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面(点)和道路洒水抑尘,运输车辆进行苫盖。
施工场地建防渗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
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要求。
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固废运送到指定地点,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
2、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生产设施置于全封闭的车间内,粉尘由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粉尘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要求;厂界无组织粉尘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的标准限值要求。
3、采取有效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4、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收集后抑尘。
5、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6、项目的建设、运行不得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其他环境敏感目标产
生不良影响。
7、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项目竣工后要按规定程序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8、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监督管理由乌拉特前旗环境监察大队负责。
乌拉特前旗环境保护局
2018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