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
- 格式:doc
- 大小:79.54 KB
- 文档页数:5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可能性”易错知识点解析易错点1分析不全面。
【错例1】判断:有三张写着唱歌、跳舞、朗诵的卡片,小明抽一张抽到“朗诵”,接下来小丽一定会抽到唱歌。
()【错误答案】√【错因】错误解答错在对小丽抽到的卡片分析不全面。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在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先要全面分析,再进行描述。
错题闯关1.如图,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可能摸到白球B.一定摸到蓝球C.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D.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答案】D2.盒子里有10个球,其中红球5个,白球3个,黄球2个。
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B.不可能是黄球C.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最小【答案】A3.掷一枚硬币,连续抛15次都是反面向上。
掷第16次,落地后()A.一定是反面向上B.一定是正面向上C.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答案】C4.盒子里有12个球,它们只有颜色不同。
其中红球有7个,黄球有4个,黑球有1个。
小李从中任意摸一个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红球B.摸出红球可能性最大C.不可能是黑球D.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最小【答案】B5.从2至8的7个整数中随机取2个不同的数,则这2个数互质的可能性为()A.16B.13C.12D.23【答案】D6.任意摸出一个球,从()箱中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A.B.C.D.【答案】A7.从日晷到水钟,从摆钟到现在人们常用的电子表,技术与工具的发展为人类计时带来了极大方便。
明明想研究钟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的关系,他的假设是:摆线越长,摆动越快。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分别使用长度为5cm,10cm,15cm的摆线进行实验,记录了各自10秒摆动的次数。
实验结果如表: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判断,明明的假设正确吗?()摆长/cm10秒摆动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53534331029302815242523A.不正确B.正确C.无法判断【答案】A8.把红黄蓝白4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出()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A.4B.5C.10D.11【答案】B9.小军和小刚是同班同学,比较他们俩的年龄,下面正确的说法是()A.小军年龄不可能比小刚大B.小军年龄一定比小刚大C.小军年龄可能与小刚相同【答案】C10.布袋里放了6个同样大小的球,其中有3个红球,2个黑球,1个白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99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一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
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与反思第【1】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1和第45页例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2、会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难点: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例1、例2主题情境图,教学卡片,装有棋子的盒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元旦快到了,为了能让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实验小学五(一)班班委会决定让每位同学表演一个节目,但为了避免节目的重复或单一,大家一致表决用“抽签”的方式决定。
看老师为他们准备的节目单可丰富了,全在这个盒子里的小卡片上。
(教师展示装有小卡片的盒子,让班上同学模拟实验)1、猜猜看。
每位同学会抽到什么?(自由大胆地猜测)2、抽抽看。
刚才,大家都进行了猜测,接下来我们再从盒子里摸摸看。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由摸一张)3、设疑揭题:(看着同学们或兴奋或诧异的表情,老师故作不解或惊讶)同学们是否觉得奇怪或不解?盒子里小卡片明明写着有自己猜测的节目,但有的同学抽到了,有的同学却没有抽到,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对可能性的认识和学习你就会明白了。
(板书课题:认识可能性)二、新知探究1、教学例1(1)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小明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大胆猜测:学生先大胆猜测,并畅所欲言。
合作探究:拿出学习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讲解:请几名小组代表汇报说出各组成员探究学习得出的结论,同时说出为什么。
得出结论:唱歌、跳舞、朗诵这三种节目小明都有可能会抽到,结果他抽到了跳舞。
像这种情况就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设疑:小明抽完还剩下两张,接下来小丽可能会抽到什么?为什么?根据前面摸卡片的学习经验,学生们可能得出两种结论:唱歌和朗诵小丽都可能会抽到;小丽不可能抽到跳舞的卡片结果小丽抽到了朗诵。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四单元可能性知识点0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可预知,用“一定”“不可能”描述;不可预知,用“可能”描述。
知识点02:可能性的大小及根据可能性大小进行推测1.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
2.记录的次数越多,说明被摸到的可能性越大,对应的物体数量就可能相对多些。
考点01: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2022五上·汕头期末)如果今天是星期五,明天()是星期六。
A.一定B.可能C.不可能【答案】A【完整解答】解:如果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一定是星期六。
故答案为:一定。
【思路引导】一个星期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是固定的,所以星期五的后一天一定是星期六。
2.(2020五上·娄星期末)箱子里放了5个红球,1个绿球,小玉每次摸一个球再放回,连续摸了四次,都是红球。
那么他第五次摸到的球()是绿球。
A.一定B.可能C.不可能【答案】B【完整解答】解:他第五次摸到的球可能是绿球。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箱子里放了5个红球,1个绿球,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绿球的可能性都有,只是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3.(2020五上·大洼期末)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黑棋子。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D.无法确定【答案】C【完整解答】解: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不可能是黑棋子。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本题中书包里没放黑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黑棋子。
4.(2020五上·京山期末)不正确佩戴口罩可能会感染新冠肺炎。
()【答案】(1)正确【完整解答】解:不正确佩戴口罩可能会感染新冠肺炎。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范文(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习了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猜测、试验、统计与探索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用语言描述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不同可能性。
二、说学情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富有好胜心理,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的形象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数学兴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范文精心考虑如何提问。
备课是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富有挑战的问题,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富有挑战的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范文1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并熟练掌握“可能性”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预测事件的可能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预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中的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事件发生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和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纸笔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 导入新课1. 教师呈现幻灯片上的图片,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确定一下事件的可能性。
2. 学生讨论并举例解释事件的可能性。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两个字眼。
步骤二: 创设情境教师呈现一张图片,画面中有一个袋子和一些不同颜色的球。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以下问题:1. 这些球除了红色和蓝色的球,还有其它颜色的球吗?2. 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的可能性有多大?3. 如果袋子里有红色、蓝色和绿色三种颜色的球,摸出一个红色球的可能性有多大?4. 如果袋子里有两个红色球和一个蓝色球,摸出一个红色球的可能性有多大?步骤三: 游戏体验1.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并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
2. 每个小组准备一袋子和一些不同颜色的球。
3. 学生通过摸球的方式,观察和总结发生事件的可能性规律。
4.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总结分享给全班。
步骤四: 拓展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些关于可能性的问题,让同学进行观察和思考,并给出答案。
2. 学生根据拓展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验证。
步骤五: 归纳和思考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游戏和拓展练习的结果,总结出发生事件的可能性规律,和发生事件的因素。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7篇〕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7篇〕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知识技能:通过猜球、摸球、装球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才能目的: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才能。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活动准备: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1号、2号袋〔分里外2层〕、一个小篮。
老师准备一个黑袋子、3个透明袋、得星榜、图片、转盘等。
活动过程:一、猜球游戏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刘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6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人得最默契。
先来玩第一个游戏。
猜球在哪只手里。
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
提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从游戏中,你们发现“猜球”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结: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测,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性”。
〔板书课题〕[析: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悬念的“猜球”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重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地进入最正确学习状态。
二、摸球游戏1、用“一定”来描绘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确实定性。
谈话:刚刚我们玩了猜球游戏,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拿出一个黑袋子,内有4个红球〕猜一猜,这个袋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呢?指导学习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
放进去。
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引导:为什么在这个口袋中,XXX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业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
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出示图〕那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板书:一定是红球〕2、用“不可能”来描绘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确实定性。
第4单元可能性第1课时可能性(1)【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是确定发生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这些事件。
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P44主题图。
师:观察主题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图意。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你是他们其中一员,现在轮到你抽签决定表演节目,你认为你自己会抽到什么?【学情预设】学生用可能抽到……可能抽到……来表述。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事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1))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P44例1第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
预设2:小明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抽到跳舞,还可能抽到朗诵,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课件出示教材P44例1第二幅图。
师:小明抽到跳舞,还剩两张。
接下来小丽可能抽到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小丽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抽到朗诵。
预设2:不可能抽到跳舞。
3.课件出示教材P44例1第三幅图。
师:小丽抽到朗诵,最后只有一张了。
小红会抽到什么?【学情预设】一定会抽到唱歌。
4.小结归纳。
师: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同学们都用到了哪些词?【学情预设】用到了“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些词语。
师小结: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确定的事件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的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说出一个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根据条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定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摸球、摸牌等活动及其分析过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感受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感受随机事件的趣味,逐步形成研究问题的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发展相互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2.教学难点:体验、了解随机现象及结果。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口袋(不透明),让学生观察教师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活动要求:小组里依次轮流每人任意摸1个,一共摸10次,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口袋;各人按每次摸到的颜色,用水彩笔在课本上表格里画出圆形,并且按红球或黄球用红圆片、黄圆片按序号整齐地贴在黑色卡纸上;小组完成后把卡纸交给老师,在小组里观察记录的结果?提问1:你发现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球是怎样的呢?提问2:如果老师现在再摸一次(拿口袋做摸球状),结果会是怎样的?(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追问3: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交流后再集体说一说)回顾我们摸球的过程,观察摸球的结果,你有什么体会?为什么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学生总结:口袋里有1个红球、1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事先不知道会摸到什么球,结果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也就是说,每个球都有可能摸出。
(板书:可能性)(二)主题探究一、指导探究1.观察分析,认识“一定”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提出“试一试”里的问题: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交流: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哪个球?你能确定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理解:这个口袋里两个都是红球,如果把它编成1号红球、2号红球,任意摸一个,有几种可能?(贴出表示红球的并标注有和的红圆片)不管摸出的是哪个球,一定是哪种球?(板书:一定是红球)2.思考解释,认识“不可能”引导:(教师在口袋里装进2个黄球)如果口袋只放了两个黄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可能性》教案
教学课题:可能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99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分之几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设计出简单的游戏方案。
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公平公正的意识,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若干、乒乓球若干、学生实验记录单、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骰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足球赛争开球的场景)
1、问题引入
(1)是什么?干什么?
2
1(2)公平吗?为什么?简单陈述理由。
2、揭示课题
我们在抛硬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正面,也可能会出现反面。
所以说,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二、实验验证,探究新知 (一)初步推论:抛硬币公平性 1、说一说。
(1)怎样用分数表示抛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 (2)为什么?(板书:正面: 反面: )
2、想一想。
抛银币十次,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多少? 3、小结初步推论: 抛硬币决定开球是公平的。
(二)合作实验,验证结论。
1、实验要求:
(1)在小组里面,每人抛5次,组长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总次数之间的关系。
_____组投掷硬币记录单
2
1
2、学生六人小组操作实验。
3、汇报交流,师生共同统计全班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4、观察这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5、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实验结果吧。
6、看了科学家的实验数据后,回想一下开球裁判投掷硬币的做法,以及我们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投掷硬币统计,同学们你还想说些什么?
7、小结。
2
1尽管我们在投掷一次硬币的时候,我们实现无法确定他是哪一面朝上,但当我们实验的次数越来越多时,出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就越
来越接近 。
投掷硬币的方法真是个公平的好方法,所以许多比赛都用它来决定先后。
三、拓展知识,应用深化。
(一)游戏:骰子大营救 1、游戏方法:
(1)分为绿、黄、蓝三个队,并选派一人为队长。
(人数相同)
(2)用投掷骰子来决定每一次救出的人数 (3)看哪个队最先把人救完即获胜。
2、设计转盘
(1)谁先走?用转盘来确定。
(2)课件显示不公平的转盘,引出对公平性的争议。
(3)讨论确认公平的转盘设计。
(4)课件显示公平转盘,并旋转确认先后次序。
3、开始游戏
(1)展示两个不同的骰子。
(2)引导讨论为了游戏的公平性,适当骰子的选用。
(3)游戏。
4、游戏结束议一议:如果再来一次机会,输的队有赢的可能吗?进一步深化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每一个队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三分之一)
(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1、理解判断可能性的条件。
(黄色白色球各多少个) (1)说一说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91
2
1(出示放在盒子里的乒乓球,不公布总数,只说明两种颜色,充分让学生发表看法,领会——不知道球的总数,无法确定可能性)
(2)拿出球揭开谜底。
2、探讨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1)你认为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黄球的可能性较小。
(6个白球,1个黄球)(板书:黄:1,白:6,可能性: )
(2)要使可能性变为 ,该怎么办?(板书:6+2)
(3)黄球是白球的 ,又该怎么办?(板书:黄球是白球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结论:方法无数种,只要黄球个数是白球的 就可以了或
者……。
根据学生的汇报做出相应的板书。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老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善于思考。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比如投掷硬币正反两面朝上的可能性可以
用来表示;正方体筛子每一个面出现的可能性可以用表示……
这些知识,在数学上都属于概率知识。
概率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例如:天气预报、降水量、寒天科技等等,一起来看……(课件显示资料“概率小史”)
附:板书
可能性
正面: 黄色:1 1 1 3 2……
反面: 白色:6 6+2 2 6 4……
可能性: 黄球是白球的 2
12
1
7
19
1
2
1
2
1
61
7
12
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