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性能相关的容错计算系统可靠性指标_田志宇
- 格式:pdf
- 大小:313.91 KB
- 文档页数:5
NuScenes评价指标介绍NuScenes是一个用于自动驾驶研究的开源数据集,包含了复杂的城市驾驶场景。
为了评估和比较不同的自动驾驶算法和系统,NuScenes提供了一组评价指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NuScenes的评价指标,包括其背景、应用场景以及具体指标的细节。
背景自动驾驶技术正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研究机构投入到这个领域。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很难比较不同系统的性能。
NuScenes作为一个全面的自动驾驶数据集,提供了一套评价指标,以帮助研究者和开发者定量评估他们的系统。
应用场景NuScenes的评价指标适用于多种自动驾驶场景,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等。
无论是用于商用汽车、私人车辆还是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使用这些评价指标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评价指标NuScenes提供了一系列评价指标,用于量化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几个主要的指标。
1. 定位误差定位误差是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在车辆定位方面的准确性的指标。
NuScenes定义了两个度量标准: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
位置误差是车辆定位点与真实位置之间的欧氏距离。
姿态误差是车辆定位姿态与真实姿态之间的角度差。
2. 感知误差感知误差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在感知环境和其他道路用户方面的准确性。
NuScenes 使用目标检测准确度和语义分割准确度来衡量感知误差。
目标检测准确度是指检测到的目标与真实目标之间的IoU(交并比)。
语义分割准确度是指预测的语义分割结果与真实分割结果之间的准确度。
3. 预测误差预测误差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对其他道路用户行为的预测能力。
NuScenes使用预测IoU来衡量预测的准确性。
预测IoU是指预测的目标轨迹与真实目标轨迹之间的IoU。
4. 交互误差交互误差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在与其他道路用户的交互方面的准确性。
NuScenes使用交互预测准确度来衡量交互误差。
交互预测准确度是指预测的交互行为与真实交互行为之间的准确度。
文章编号:1008-1658(2004)02-0001-05逆向工程中数据的处理田竹友1,简斌2(1.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机械工程系, 北京100085;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系, 北京100084)摘 要:讨论了逆向工程中几种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经采集后的数据如何进行处理。
测量中进行数据采集常用随机采集法、网格采集法、H ammersely 点法和故障函数法等。
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对扫描点进行编辑,如补偿点产生、噪声点删除、数据点精化、数据点加密以及坐标转换等。
还叙述了一般产品建模技术。
关 键 词:逆向工程;数据处理;建模技术中图分类号:TH 122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data processing in reverse engineeringT IAN Zhu you,JIAN Bin(1.Department of M echanical Engi n eering,Beiji ng Institute of M achinery,Beijing 100085,China;2.School of M echanical Engineer ing and Automation,Beijing U 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Beiji ng 100084,China)Abstract :Several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ng and data processing in reverse engineering are dis cussed.Random collection,w eb collection,Hammersely s points and failure function are the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measurement w hen collecting data.In data processing,a very im potant job is to edit the cloud data,such as to produce more precise cloud data,delete noise points,g ive better accuracy in data,transform the coordination and so on.Finally,the technolog y of common model construction is presented.Key words :reverse eng ineering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model construction在逆向工程过程中,形状测量是最基本和必要的一步。
C_CMTS基础知识培训目录一、C_CMTS概述 (2)二、C_CMTS系统架构 (3)2.1 系统组成 (4)2.2 基本框架 (5)2.3 关键技术 (6)三、C_CMTS关键技术 (7)3.1 无线传输技术 (8)3.2 数据处理技术 (10)3.3 网络管理技术 (11)3.4 安全技术 (12)四、C_CMTS系统性能评估 (13)4.1 传输性能评估 (14)4.2 可靠性评估 (15)4.3 安全性评估 (17)五、C_CMTS实际应用案例 (18)5.1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20)5.2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21)5.3 教育信息化系统 (23)六、C_CMTS未来发展挑战与展望 (23)6.1 技术创新 (25)6.2 应用拓展 (25)6.3 行业发展策略 (27)一、C_CMTS概述它将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通信和多媒体服务。
C_CMTS基础知识培训旨在帮助学员掌握C_CMT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通信原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多路复用等基本原理,以及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多媒体技术,以及流媒体传输、音视频编解码等关键技术。
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结构和技术,以及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
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软件开发方法和技巧,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等管理知识。
硬件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结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等相关知识。
通过C_CMTS基础知识培训,学员可以掌握C_CMTS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C_CMTS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因此具备C_CMTS基础知识的人才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标准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系统功能测试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对软件系统各项功能的验证和验证,确保系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能够正常运行。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标准指标是评估系统功能测试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系统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
本文将对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标准指标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标准指标的讨论: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首先对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标准指标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系统功能测试的重要性,并介绍系统功能测试的标准指标,包括常见的测试指标和评价标准。
接着对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各项指标的结果,并对测试进行评价和反思。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提出系统功能测试的建议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目的系统功能测试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在于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书中所定义的功能要求。
通过系统功能测试,可以发现系统中的潜在缺陷和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探讨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标准指标,帮助软件测试人员更好地评估系统功能测试的效果和质量,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为系统功能测试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正文2.1 系统功能测试的重要性系统功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主要是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功能和特性,以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
系统功能测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验证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系统功能测试可以验证系统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功能进行实现。
通过功能测试,可以确保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能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用户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使用系统。
容错率公式容错率是衡量系统或设备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出现错误的概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容错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简单来说,容错率越低,系统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小,用户体验也会更好。
容错率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系统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出错的概率。
通常情况下,容错率公式是通过错误发生次数除以数据处理总次数来得出的。
例如,一个系统在处理1000次数据时发生错误的次数为10次,那么容错率就是10/1000=0.01,即1%。
这个数字越小,说明系统的容错能力越强。
在实际应用中,容错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别是在金融、医疗、航空等领域,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提高系统的容错率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错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加强系统的监控和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
其次是采用冗余设计,即在系统中引入冗余的元素,当一个元素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元素,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定期进行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也是提高容错率的有效途径。
除了在系统设计和运维中加强容错率的考虑,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也可以注意一些细节,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比如,在输入数据时要仔细核对,避免输错信息;在操作系统时要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要随意更改设置等。
总的来说,容错率是衡量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提高容错率,才能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提升用户体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希望各个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都能够重视容错率,不断优化系统,提高容错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收稿日期:1999 08 09作者简介:朱元(1976 ),男,江苏省人,博士生。
Biography:ZHU Yuan (1976 ),male,can didate for Ph D.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 预测技术研究朱 元, 韩晓东, 田光宇(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摘要: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需要一个精确和可靠的电池荷电状态(SOC)预测器。
由于铅酸蓄电池真实的SOC 受许多因素如电池温度、充放电次数、电池老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SOC 预测技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描述了一种闭环模糊推理方法在铅酸蓄电池SOC 预测技术方面的应用。
其中,闭环反馈环节采用了一个经验公式来调节铅酸蓄电池SOC 的预测值。
重新定义了一种容易从放电曲线中获得的电池内阻,利用这个电池内阻值可以很容易地把不同工况下的电池端电压等效到一个固定工况下的端电压,从而可以简化模糊规则的设计。
经仿真证明这种方法能够获得蓄电池精确和可靠的SO C 预测值。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模糊推理;荷电状态(SO C)中图分类号:T M 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087X(2000)03 0153 04Research on estimation technology of traction battery SOC for electric vehicleZHU Yuan, HAN Xiao dong, T IAN Guang yu(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Au tomobile Saf ety and Energy Conser vation ,A utomotiv e Engineering Departmentof Qing hua Univ ersity ,Beij ing 100084,China )Abstract:Accurate and reliable state of charge (SOC)estimation for battery is necessary for the battery mana gement system in electric vehicles.Since the actual SOC of lead acid battery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temperature,cycle of discharge and ag ing of battery,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ideal results by traditional methods.T he application of fuzzy inference method w ith closed loop control for the SOC estimation of lead acid bat tery w as described.T he closed loop feedback adopted an empirical equation to adjust the estimation value of SOC for lead acid battery.A new internal resistance,w hich could be obtained simply from the discharg e curves of battery,was also redefined.Battery voltag e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could be equivalent to the voltag e at a certain condition by means of the new internal resistance.Therefore,the design of fuzzy regulation could the sim plified.The com puter simulation proved that accurate and reliable battery SOC estimation of battery could be obtained by adopting the new method.Key words:lead acid battery;fuzzy inference;state of charge(SOC)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管理好蓄电池对于电动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相当数量的电动车研究人员把精力集中在蓄电池充放电特性的研究上。
先进测试标准和技术体系研究孟汉城,奚全生(北京航天测控公司, 北京 100037)0 概述测试是测量与试验的简称。
测量内涵: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做数值测定工作。
试验内涵:是指在真实情况下或模拟情况下对被研究对象的特性、参数、功能、可靠性、维修性、适应性、保障性、反应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度量的研究过程。
试验与测量技术是紧密相连,试验离不开测量。
在各类试验中,通过测量取得定性定量数值,以确定试验结果。
而测量是随着产品试验的阶段而划分的,不同阶段的试验内容或需求则有相对应的测量设备和系统,用以完成试验数值、状态、特性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产品测试是通过试验和测量过程,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特性等做数值测定工作,是取得对试验对象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途径。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信息。
因此,测试技术是信息科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是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特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
但是人们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总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把需要的部分取得来,以达到观测事物某一本值问题的目的。
所需了解的那部分信息以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出来,提供人们观测和分析,这种对信息的表达形式称之为“信号”,所以信号是某一特定信息的载体。
信息、信号、测试与测试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获取信息是测试的目的,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测试是通过测试系统、设备得到被测参数信息的技术手段。
同时,在军事装备及产品全寿命周期内要进行试验测试性设计与评价,并通过研制相应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测试系统(含软、硬件)确保军事装备和产品达到规定动作的要求,以提高军事装备和产品的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减少对维修人力和其它资源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并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全寿命过程又称为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论证开始到淘汰退役为止的全过程。
产品全寿命过程的划分,各国有不同的划分。
美国把全寿命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初步设计、批准、全面研制、生产、使用淘汰(退役)。
航空发动机质量特性参数建模与分析田大可;金路;张德志;刘旭阳【摘要】为准确掌握航空发动机整机质量特性,基于齐次坐标变换方法,建立了一种发动机整机质量特性参数的数学模型.根据合力之矩定理,建立了发动机整机质量特性参数的基础理论模型,分析了影响整机质心计算精度的特征参数;采用机器人学中的齐次坐标变换方法,建立了任意局部坐标系下零部件质心的空间几何模型,建立了局部坐标系相对于主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从而建立了精确的零部件质心数学模型.采用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精确的计算发动机各零部件质心参数,模型简单,计算精度高.【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质量特性;质量;质心;齐次坐标变换【作者】田大可;金路;张德志;刘旭阳【作者单位】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5;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5;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V231.3航空发动机质量特性是发动机的固有属性,是进行发动机技术水平评定、飞机质量特性估算和吊装运装设备设计等工作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1]。
质量特性通常包括质量、质心和转动惯量三个特征参数,在发动机预先研究阶段,设计和试验单位主要通过开展地面台架试车来研究发动机的性能,发动机对飞机飞行品质的影响暂不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掌握准确的发动机质量和质心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而关键。
目前发动机整机质量特性的计算首先根据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安装的角向位置进行分类:将风扇、中介机匣、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等具有轴对称特征且回转轴与发动机轴线重合的主机部件归为一类;将滑油箱、燃滑油散热器、转接齿轮箱等具有非轴对称特征且角向位置不固定的附件归为另一类。
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作者:田英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3期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工业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使得对控制系统的可用性、费用、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提升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
如果控制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局部系统,甚至整个系统的运行异常,乃至系统行为的彻底改变,在实际系统的运行中,故障可能会随时发生。
为了保障实际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迫切需要设计容错控制,容错控制(Fault Tolerant Control, FTC)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包括了很多先进的控制理论,比如:鲁棒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容错控制是指当故障发生时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稳定运行并且系统其他性能指标维持在一定容许范围的一类控制。
容错控制的设计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以Niederlinski提出完整性控制新概念为标志[1]。
1986年9月在美国加州Santa Clara大学举行的控制界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容错控制的概念。
1985年,Eterno等人将容错控制进行分类,进一步完善容错控制体质。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以及故障诊断估计技术的发展。
容错控制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为了控制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在1997年,Patton 教授撰写了容错控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综述文章,全面阐述了容错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和基本解决方法[2]。
最近文献[2-9]对容错控制的发展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我国容错控制的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并且我国学者不论是在容错控制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1987年叶银忠等学者发表了容错控制方面的论文[10],并于次年发表了第一篇综述文章[11]。
此后,我国学者周东华、程一、葛建华、胡寿松等又将容错控制技术运用于动态系统及传感器失效研究上。
田口玄一质量损失函数QLF质量损失函数日本质量管理学家田口玄一(Taguchi)认为产品质量与质量损失密切相关,质量损失是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中,由于质量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对生产者、使用者和社会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田口用货币单位来对产品质量进行度量,质量损失越大,产品质量越差;反之,质量损失越小,产品质量越好。
一、质量特性产品质量特性是产品满足用户要求的属性,包括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可维修性和环境适应性等。
(与前描述是否一致)(一)质量特性分类田口先生为了阐述其原理,对质量特性在一般分类的基础上作了某些调整,分为计量特性和计数特性,如图1所示。
望目特性望小特性计量特性静态特性望大特性质量特性计件特性动态特性计数特性计点特性图1 质量特性的分类计数特性请查阅有关书籍,这里主要对计量特性进行描述。
1、望目特性。
设目标值为m,质量特性y围绕目标值m波动,希望波动愈小愈好,则y就被称为望目特性,例如加工某一轴件图纸规定φ10?0.05(mm),加工的轴件的实际直径尺寸y就是望目特性,其目标值m=10(mm)。
2、望小特性。
不取负值,希望质量特性y愈小愈好,波动愈小愈好,则y 被称为望小特性。
比如测量误差,合金所含的杂质、轴件的不圆度等就属于望小特性。
11/10页3、望大特性。
不取负值,希望质量特性y愈大愈好,波动愈小愈好,则y被称为望大特性。
比如零件的强度、灯泡的寿命等均为望大特性。
(二)质量特性波动产品在贮存或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材料老化变质、磨损等现象,引起产品功能的波动,我们称这种产品由于使用环境,时间因素,生产条件等影响,产品质量特性y偏离目标值m,产生波动。
引起产品质量特性波动的原因称为干扰源。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外干扰(外噪声)使用条件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位置,输入电压,磁场,操作者等)的变化引起产品功能的波动,我们称这种使用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为外干扰,也称为外噪声。
1.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答错倒扣1分)(1)()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信性。
(2)()为简化故障树,可将逻辑门之间的中间事件省略。
(3)()在系统寿命周期的各阶段中,可靠性指标是不变的。
(4)()如果规定的系统故障率指标是每单位时间0.16,考虑分配余量,可以按每单位时间0.2进行可靠性分配。
(5)()MTBF和MFHBF都是基本可靠性参数。
(6)()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愈高,并不一定表示其可靠性愈高。
(7)()事件树的后果事件指由于初因事件及其后续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所导致的不良结果。
(8)()对于大多数武器装备,其寿命周期费用中的使用保障费用要比研制和生产费用高。
(9)()所有产品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都要经过浴盆曲线的早期故障阶段、偶然故障阶段和耗损故障阶段。
(10)()各种产品的可靠度函数曲线随时间的增加都呈下降趋势。
2.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1)MFHBF的中文含义为。
(2)平均故障前时间MTTF与可靠度R(t)之间的关系式是。
(3)与电子、电器设备构成的系统相比,机械产品可靠性特点一是寿命不服从分布,二是零部件程度低。
(4)在系统所处的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未预期到的通路称为。
(5)最坏情况容差分析法中,当网络函数在工作点附近可微且变化较小、容差分析精度要求不高、设计参数变化范围较小时,可采用;当网络函数在工作点可微且变化较大,或容差分析精度要求较高,或设计参数变化范围较大时,可采用。
(6)一般地,二维危害性矩阵图的横坐标为严酷度类别,纵坐标根据情况可选下列三项之一:、或。
3.简要描述故障树“三早”简化技术的内容。
(10分)4.写出故障率、可靠度及故障密度函数的定义式,推导出三者的关系式,并最终推导出可靠度与故障率函数的关系式。
(20分)5.如题6图 (a)所示系统,表示当开关E 打开时,发电机A 向设备B 供电,发电机C向设备D 供电。
如果发电机A 或C 坏了,合上开关E ,由发电机C 或A 向设备B 和D 供电。
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引言概述: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是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效果和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的重要性和应用。
正文内容:1. 自动化系统稳定性指标1.1 系统可用性:衡量系统连续运行的能力,包括故障率、平均修复时间等指标。
1.2 可靠性:反映系统正常运行的概率,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故障间隔时间等指标。
1.3 容错性:指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自我修复和恢复能力,包括备份、冗余等机制。
2. 自动化系统性能指标2.1 响应时间:衡量系统对输入请求的响应速度,包括平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等指标。
2.2 吞吐量:指系统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量,反映系统的处理能力。
2.3 并发性能:指系统在同时处理多个请求时的稳定性和效率,包括并发用户数、并发事务数等指标。
3. 自动化系统安全指标3.1 数据安全:指系统对数据的保护和防护能力,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加密等措施。
3.2 访问控制:指系统对用户访问权限的管理和控制,包括用户认证、权限分配等机制。
3.3 安全审计:指系统对用户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4. 自动化系统可维护性指标4.1 可测试性:指系统易于进行测试和验证的程度,包括测试覆盖率、测试用例设计等指标。
4.2 可扩展性:指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的程度,包括模块化设计、接口标准化等机制。
4.3 可修复性:指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修复难度和成本,包括故障定位、故障排除等指标。
5. 自动化系统效益指标5.1 生产效率:指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包括生产周期、产量等指标。
5.2 成本效益:指系统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降低等指标。
5.3 资源优化:指系统在资源分配和利用上的优化程度,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等的合理利用。
总结: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对于衡量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微处理器容软错误设计量化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龚锐;郭御风;邓宇;石伟;窦强【期刊名称】《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9)003【摘要】针对高可靠微处理器软容错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性度量标准,增强的平均无失效工作量,以解决现有度量标准没有综合考虑性能、面积、功耗开销带来的可靠性降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评估方法对增强的平均无失效工作量以及两种控制流检测技术进行定量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技术较好地折中了可靠性、性能、面积和功耗.量化评估指标全面考虑了多种开销对微处理器可靠性的影响,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微处理器可靠性加固手段进行定量评估,以指导设计探索和设计优化.【总页数】5页(P64-68)【作者】龚锐;郭御风;邓宇;石伟;窦强【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2.8【相关文献】1.基于Markov链的FSM容软错误设计 [J], 曹源;梁华国;黄正峰;陈秀美;吴珍妮2.一种低功耗的容软错误锁存器设计 [J], 徐辉;施峰3.关于市(地)电大(分校)总体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的研究——《浙江省市(地)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总体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其实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J], 赵金发;王则信;陆海云4.考虑工艺偏差的容软错误锁存器设计 [J], 黄正峰;申思远;王志5.基于时空冗余的容软错误锁存器设计 [J], 黄正峰;申思远;彭小飞;闫爱斌;鲁迎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容错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覆盖率问题
王建莹;孙峻朝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年(卷),期】1999(035)010
【摘要】覆盖率是容错系统设计和评估中的重要概念。
该文介绍了采用行为分解技术建立和求解覆盖率模型的方法,总结了用故障注入技术估计覆盖率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以一个双机容错系统的评估为例,说明了这些方法在容错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王建莹;孙峻朝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38.027
【相关文献】
1.浅谈嵌入式容错计算机系统中潜在故障的处理 [J], 任剑旭
2.容错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 [J], 鲜斌;倪铮梅
3.航天器计算机系统中软件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J], 陈敏;汤晓安
4.容错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评估工具:HFI-2故障注入器 [J], 王建莹;孙峻朝;杨孝宗
5.一种聚类算法在容错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J], 揣锦华;姚蔚华;常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