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管理}临床路径业务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557.87 KB
- 文档页数:33
《控费》1、控费层面:区域(费用水平),医疗机构(功能)2、费用监测体系:2016.6初步建立,2017底逐步建立健全3、控费措施:A、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B、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C、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D、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E、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F、转变公立医院补偿机制G、构建分级诊疗体系H、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4、诊疗行为:处方点评、抗生素使用、辅助用药、耗材使用管理,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辅助用药、医院超常使用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跟踪,重点监控药品品规数,医疗机构明码标价和医药费用明晰清单,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5、2017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卫生材料20元以下6、严禁擅自增设床位,严禁举债建设7、药品分类采购:基本药和非专利药省集中采购,专利药和独家药价格谈判。
高值耗材阳光采购,鼓励采购国产高值耗材,严查贿赂。
8、建立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型付费方式,减少按项目付费,鼓励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
9、逐步纳入医保:日间手术和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10、高额药品和耗材:经济学评价及审查11、2015底,城市公立医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30%,按病种付费的病种100个12、医院补偿机制: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13、2017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30%14、分级诊疗模式: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15、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三级公立医院减少和下沉普通门诊服务16、控费考核问责机制:A、加强医疗费用监测B、加强医疗费用排序和公开C、严格实施考核问责17、公立医院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和费用公示制度18、医疗费用控制作为公立医院等级评审准入、新增床位审批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重要依据《行动计划》19、2018起,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20、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精确到1小时21、一手抓改革(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一手抓改善22、2018-2020,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需求。
临床路径培训知识简答题一、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的概念二、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标准三、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四、临床路径的变异处理步骤五、进入和退出临床路径标准六、临床路径科室实施小组的职责七、临床路径科室个案管理员的职责八、简述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关系九、临床路径管理质量指标监测中效果指标及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有哪些?十、如何进行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答案:一、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临床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
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实施标准化管理,对医疗质量实时控制,并不断改进医疗质量,主要作用是规范“服务行为”,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减少无效支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1、常见病、多发病;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三、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四、变异定义: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变异的处理: 1、记录。
2、分析。
3、报告。
4、讨论。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临床知识库-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知识库主要包括临床路径管理知识库、临床诊疗指南知识库、合理⽤药知识库、医疗保险政策知识库。
重点是提⽰医师进⾏必要的检查和处理、避免遗漏,辅助医师确⽴诊疗⽅案,规范医疗操作,提供医疗违规警⽰,避免医疗差错。
临床路径管理知识库功能包含以下功能要求:
必须的功能:
1.提供根据患者病情⼈⼯确定进⼊特定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功能。
2.提供根据临床路径和医⽣选择,⽣成各类医嘱和检查检验申请单的功能。
3.提供临床路径执⾏、变异及其原因记录的功能。
4.提供临床路径定义、修订的功能。
5.提供对临床路径执⾏情况进⾏分析、统计的功能。
6.提供患者⼊院24⼩时内必须完成的护理评估记录的内容和提醒功能。
6.1 提供根据患者病情⾃动判断并提⽰患者是否符合进⼊临床路径管理条件的功能。
6.2根据护理规范要求,依据不同的病种和病情,⾃动提供护⼠“需要进⾏护理项⽬”的内容,并可以⾃动⽣成相应的“护理计划”和“重点项⽬评估跟踪记录单”。
临床路径基本知识考试临床路径基本知识考试1.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单选)A.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资源浪费B.控制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C.使患者获得适宜的医疗护理服务D.以上都是2.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的指导思想是:(单选)A.标准化、规范化原则B.以数据分析为依据,持续改进的原则C.基于循证医学的理念D.以上都是3.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的组织不包括:(单选)A.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B.医疗和护理个案管理员C.临床路径实施小组D.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4.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成员不包括:(单选)A.科主任B.医疗业务骨干C.相关医技科室人员D.护理业务骨干5.有关临床路径变异,不正确的是:(单选)A.变异分为正、负变异B.记实并分析变异原因C.一旦发生变异,立即退出临床路径D.制定处理措施6.实施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原则是诊断治疗方案明确且患者人数较多的病种,首要包括:(多项选择)A.常见病、多发病B.诊疗方案比较明确,有可供参考的规范诊疗标准C.患者人数多D.诊疗过程中的变异较少E.诊疗技术相对成熟7.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临床路径管理事情的指点意见要求,到2015年末,三级综合病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应达到以下哪些要求:(多项选择)A.很多于15个专业6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B.病种最少包括心血管介入C.病种至少神经血管介入D.病种至少包括骨关节植入治疗E.至少包括肿瘤性疾病8.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多项选择)A.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B.护理版临床路径文本C.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D.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E.医患沟通记实9.照顾护士版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多项选择)A.照顾护士处置B.宣教C.预期方针D.结果评价E.患者版告知单10.关于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正确的是:(多项选择)A.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B.用通俗的语言描述诊疗计划C.尽量采用文字描述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表达D.能体现患者参与诊疗的过程E.按照疾病诊疗阶段分别制定相关项目,包括住院期间每日的主要医嘱及患者需要配合的事情11.实施临床路径过程当中,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可以退出临床路径:(多项选择)A.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B.患者出现严重合并症C.发现诊断有误,需要改变主要诊疗计划D.患者要求出院E.患者要求转院12.评价临床路径实施的病种相关非特异性指标包括:(多项选择)A.平均住院日B.病院感染产生率C.特有的病情判断指标D.入径率E.31日非计划再住院率13.临床路径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多选)A.路径准入标准审核B.支持分歧路径C.医嘱管理D.关键节点管理E.临床路径维护14.临床路径信息管理首要内容之一的“支持分歧路径”,是指临床路径软件体系可以实现:(多项选择)A.建立分歧路径管理流程B.支持多级分支C.治疗过程当中可进行路径的跳转D.支持首要诊断流程与次要诊断流程E.按路径定义的诊疗流程对临床路径患者的选择15.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主要职责具体包括:(多选)A.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B.负责全科医护人员的培训C.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护理、药学、临床检验、影像等专家制定临床路径文本。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9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的第九条规定如下:
1.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与医院的整体管理体系相结合,遵守医院相关制度和政策,确保临床路径管理的顺利进行。
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由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包括临床路径管理专家、医生、护士和相关技术人员。
管理团队应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提升临床路径管理的水平。
3.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实现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注重质量评价和绩效考核,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制度,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5.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注重沟通与合作,包括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及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改进。
6.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注重经济效益,通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现医疗服务的效益最大化。
7.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注重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路径管理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8.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记录和保存,为相关研究和改进提供依据。
9.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战实用手册)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逐渐成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手段。
临床路径是指医疗机构针对某一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效率,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本手册将从临床路径的定义、制定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实战实用的指导。
二、临床路径的定义与分类(一)定义临床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基础,以多学科协作为手段,以医疗质量与安全为目标,对特定疾病或手术实施标准化治疗的管理模式。
(二)分类1.按照实施范围可分为:全病种临床路径、单病种临床路径、手术临床路径、诊断临床路径等。
2.按照实施方式可分为:强制性临床路径、推荐性临床路径、自主性临床路径等。
3.按照实施时间可分为:急性临床路径、慢性临床路径、康复临床路径等。
三、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一)制定原则1.科学性:以医学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与专家共识。
2.实用性: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确保临床路径的可行性。
3.动态性:根据医疗技术发展及临床实践需求,不断优化与调整。
4.多学科协作: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形成治疗合力。
(二)制定流程1.成立临床路径制定小组:由临床专家、护理专家、药师、营养师、康复师等多学科人员组成。
2.收集资料:包括疾病相关指南、专家共识、临床研究文献等。
3.制定初稿:根据资料,结合实际,制定临床路径初稿。
4.修改完善:组织专家讨论,对初稿进行修改与完善。
5.审批发布:提交医疗机构审批,发布实施。
(三)实施要点1.医务人员培训:加强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认识与执行力。
2.患者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临床路径的意义,提高患者依从性。
3.信息化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临床路径的电子化管理。
4.质量监控:建立临床路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临床路径的落实。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总结一、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定义临床路径是指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和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明确的路线图和操作规程,对患者逐步进行全过程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临床路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患者进行全过程管理,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提升和医疗费用的控制。
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由医疗保险公司提出的,旨在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和质量管理理念的深入发展,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我国自1990年代开始引进临床路径管理制度,2000年左右开始在部分医疗机构试行,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特点1.规范性强: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在医学指南和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医疗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使医疗服务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2.全程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涵盖了从患者入院、诊断、治疗、康复到出院的全过程,对患者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规划和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3.问题导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基于患者的临床问题和病情特点制定的,强调解决患者的问题和改善疗效,而不是简单地执行流程和程序。
4.多学科协作: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需要医生、护士、药师、康复师等多个学科的协作,共同完成患者的诊疗服务和全程管理。
5.实时更新: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需要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及时对临床路径进行更新和优化,确保患者得到最新的诊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确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实施范围和目标:明确具体的实施内容、范围和目标,确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2.制定临床路径:根据不同疾病或手术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制定具体的临床路径,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总医院科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手册一、临床路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
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
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间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经验诊疗路径而言的,传统经验诊疗路径即是每位医师基于个人对疾病的诊疗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诊疗路径,不同的医师对疾病诊疗的业务水平存在差异、诊疗经验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诊疗路径。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治疗组、不同医师针对同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治疗方案,难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优的诊疗方案。
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避免传统经验诊疗路径中不同医生个人因素出现的不同治疗方案,避免了随意性,提高了诊疗费用及预后的可评估性。
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目的(一)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三)体现循证医学证据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保障医疗安全。
(四)优化病种诊疗方案,节约医疗资源,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五)为探索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临床路径组织管理(一)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下简称实施小组)。
组长:成员:实施小组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本科室中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目录
1. 临床路径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1.1 临床路径管理的定义
1.1.1 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概念
1.1.2 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
2. 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2.1 制定临床路径管理计划
2.1.1 确定临床路径管理的具体内容
2.1.2 制定临床路径管理的时间表
2.2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3. 临床路径管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3.1 在手术方面的应用
3.2 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3.3 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4. 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评估与优化
4.1 评估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
4.2 对临床路径管理进行优化
5. 临床路径管理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1 挑战一:医疗机构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
5.2 解决方案一: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宣传和培训5.3 挑战二: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认知不足
5.4 解决方案二: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
6. 结语
内容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为您提供。
临床路径业务知识临床路径(CP)《学习资料》中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海王星科技大厦A区5F目录一、临床路径的背景介绍41. 产生背景42. 国外临床路径应用状况及评判43. 国内临床路径应用状况及评判51) 临床路径应用范畴62) 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级不与隶属关系63) 实施临床路径病种和路径分析6二、卫生部临床路径推进路线表9三、临床路径有关知识101. 临床路径的概念112. 临床路径的组成内容113. 临床路径的要素114. 临床路径与诊疗指南的比较特点125. 临床路径与传统医疗模式的区不126. 临床路径的优点137. 临床路径的意义13四、卫生部临床路径治理指导原则解读151. 组织治理151) 临床路径技术治理委员会:152) 临床路径指导评判小组153)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52. 开发与制定161) 病种选择:162) 临床路径诊疗项目163) 确定流程时刻164) 临床路径文本173. 实施171) 实施临床路径应具备的前提条件:172) 临床路径实施前应当进行有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173) 临床路径一样应按以下流程实施184)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185) 显现以下情形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186) 设置紧急情形警告值治理制度。
187) 临床路径的变异194. 评判与改进191) 评判与改进192) 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判。
203) 临床路径实施成效评判204) 医疗机构应加大临床路径治理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开发的衔接。
2 0五、卫生部推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步骤211. 试点启动时期(2009年12月)。
212. 组织实施时期(2010年1月-2011年10月)。
213. 实施中期评估(2010年10月-11月)。
214. 试点工作评估总结(2011年11月-12月)。
21临床路径的背景介绍产生背景临床路径是源于一种工业界在生产过程中的用语——“路径”(美国杜邦公司在1957年为新建一所化工厂而提出的网络图判定打算的一种治理技术)。
十七病区六月份业务学习时间:2010年6月18日地点:护士站主持人:项明珍主讲人:郭红梅参加人员:学习内容: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一..临床路径的概念:(CP)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针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医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
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医疗工具。
二.四个关键要素1. 其对象是针对一组特定诊断或手术。
2. 临床路径的制定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
3. 路径的设计是依据住院的流程,对检查治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间进行限定。
4. 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实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减少变异提高质量的作用。
三.临床路径的相关理论工业工程的标准化原理:标准化是对现实与潜在的问题做出的统一规定,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
戴明循环理论:PDCA四、临床路径的作用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2.控制医疗成本3.提高医院管理水平4.提高患者满意度五、开展临床路径的必要性1. 医疗费用迅速增长2. 医保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六、临床路径实施计划准备,临床路径制定,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评价七.计划准备阶段:分为宣传教育、健全组织、选择适宜病种三个方面。
医院成立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学科临床路径指导小组和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完善运行体系,明确人员职责分工。
科室临床路径小组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确定病种或技术。
病种的选择主要根据医院特长、医生兴趣、其他医院的经验、病例分布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八.临床路径制定阶段临床路径指导小组根据科室实施小组草拟的文本,对资料收集、信息提取、循环情况基本项目框架、路径的内容等进行检查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与实施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后,对文本进一步完善,直至定稿。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课件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性医疗管理方法,旨在通过严格的诊疗标准和流程,优化临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疾病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制定出的一套临床操作规范和流程。
通过指导医护人员的工作,明确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康复需求等,实现医疗过程的标准化和优化。
三、临床路径管理的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统一的诊疗标准和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治疗效果。
2. 提高医疗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
3. 降低医疗成本:通过精准的医疗资源配置,控制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降低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4. 提升患者满意度: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和治疗进程,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四、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内容1. 制定临床路径:结合医疗管理经验、实际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与各种疾病对应的临床路径,明确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康复需求等,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
2. 实施临床路径:将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指导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开展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确保医疗过程的标准化和优化。
3. 监测临床路径: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达到。
4. 优化临床路径: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临床路径,提高其适用性和有效性,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五、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建立1. 领导支持: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充分的领导支持和资源保障。
{业务管理}临床路径业务知识目录一、临床路径的背景介绍41.产生背景42.国外临床路径应用状况及评价43.国内临床路径应用状况及评价51)临床路径应用范围52)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级别与隶属关系63)实施临床路径病种和路径分析6二、卫生部临床路径推进路线表9三、临床路径相关知识121.临床路径的概念122.临床路径的组成内容123.临床路径的要素134.临床路径与诊疗指南的比较特点135.临床路径与传统医疗模式的区别136.临床路径的优点147.临床路径的意义14四、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解读161.组织管理161)临床路径技术管理委员会:16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16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72.开发与制定171)病种选择:172)临床路径诊疗项目183)确定流程时间184)临床路径文本183.实施201)实施临床路径应具备的前提条件:202)临床路径实施前应当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203)临床路径一般应按以下流程实施204)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225)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226)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
227)临床路径的变异224.评价与改进231)评价与改进232)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
233)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234)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开发的衔接。
23五、卫生部推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步骤241.试点启动阶段(2009年12月)。
242.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0月)。
243.实施中期评估(2010年10月-11月)。
244.试点工作评估总结(2011年11月-12月)。
25一、临床路径的背景介绍1.产生背景临床路径是源于一种工业界在生产过程中的用语——“路径”(美国杜邦公司在1957年为新建一所化工厂而提出的网络图判定计划的一种管理技术)。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早期,S hoemaker认为:“将医疗护理标准化是有益的,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还能评估患者的病程及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工具”。
2 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每年80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每年1710美元,增加了21倍。
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1983年10月1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用于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和贫困医疗补助(Medicaid)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的支付。
即:同一种诊断相关分类(DRGs)病人均按同样的标准付费,与医院实际的服务成本无关。
这样,医院只有在所提供服务花费的成本低于DRGs—PPS的标准时,医院才能盈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THENEWENGLANDMEDICALCENTER,NEMC)的护士KarenZander第一个运用临床路径,这种方法被证实既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护理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新英格兰医学中心是公认的美国最早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和在临床上应用的医院。
此后,该模式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重视,许多机构纷纷效仿,并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即能贯彻质量保证法以及持续质量改进法(CQI),又能节约资源的治疗标准化模式,较为普遍地被称为临床路径。
2.国外临床路径应用状况及评价目前,国外对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处于成熟阶段。
美国已有60%以上的医疗机构相继采用临床路径方法。
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1996年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首先在新加坡开展临床路径,到2000年已应用近30个病种。
日本自1995年从美国引进该模式后,已被许多医院采纳应用。
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有些国家和医院允许有25%的病例不进入路径。
目前选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已经不再局限于外科手术病种和常见病,而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
国外对临床路径的应用与评价研究也比较多,下面从几个评价的方面来简单介绍。
从病人满意度来看,Lawson等人在文章中明确提出使用临床路径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发现对剖宫产病人使用路径管理可使病人对医护结果的满意度增加,病人期望更多的参与医护活动,而且使用临床路径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Leibmann等认为,路径组和非路径组病人的满意度并没有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数的差异也并不明显。
DeLuc也报道路径组和对照组的医护结果满意度差异甚微。
从平均住院日来看,文献回顾显示临床路径能极大的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Yarmo等报道对同一年龄组的病人使用临床路径,使得全髋骨替代和膝关节替代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减少了1.45天。
在Wammack和Mabrey研究中,使用临床路径后,膝关节替代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减低57%,髋关节替代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减低46%。
Weingarten等的研究表明使用路径指南能有效和安全的降低胸部疼痛病人的平均住院日,肺炎路径和心脏移植路径对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也有报道。
前列腺切除临床路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能缩短2-3天。
对用扁桃体切除术和增殖腺切除术病人使用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日有明显的减少。
从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来看,使用临床路径能降低医护成本。
由于住院日的缩短使得医院的成本减少,通过减少检验(检验科和放射科),也降低了成本。
因为所有医护人员使用同样的路径并清楚已经进行过的检验,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检验,降低了医疗费用。
Painter等分析了腹主动脉瘤修复术路径对病人临床和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42例病人样本中每个病例的住院花费比路径使用前减低了33%。
非临床路径组比路径组病人多耗费了5倍的资源。
Yaksic等的研究发现,使用临床路径2年时间中,呼吸机慢性疾病病人平均费用有明显降低。
Wammack和Mabrey的研究显示,膝关节替代病人的医疗费用降低11%,髋关节替代病人医疗费用降低3 8%,并发症也显著降低。
3.国内临床路径应用状况及评价1)临床路径应用范围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我国大约有162家医院实施临床路径,占全国医院总数的0.82%,占全国公立医院总数的1.01%。
这些医院分布在我国(除港澳台、内蒙古、西藏、海南、青海和贵州),其它省市都有部分医院实施临床路径,即实施临床路径的省份占到83.8 7%,未实施的占到16.13%。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华东地区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数量最多,占162家医院的37.7%,华中、华北、华南三区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数量分别占17.9%、14.8%和13.0%,四区共占83.4%。
东北、西南和西北分别占7.4%、4.9%和4.3%,共占16. 6%。
(见表一)其中162家医院中山东、江苏、广东三省的医院均占10.5%(共占31.5%),其次北京、浙江、湖南、河南的医院分别占5. 6%、6.2%、6.2%和6.8%(共占24.8%),其余各省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所占比例就很小了,均在5.0%以下。
表一:不同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的区域分布情况2)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级别与隶属关系全国实施临床路径的162家医院中:三级医院112家,占69.6%,二级医院48家,占29.8%,一级医院1家,占0.6%;162家医院中,部属医院12家,占7.7%,省属医院57家,占35.4%,市属医院73家,占45.1%,县属医院12家,占7.7%,162家医院中省市级的医院数量占80.5%,比例最大,部属与县属的医院占15.4%,比例较小。
3)实施临床路径病种和路径分析这162家医院中,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数量在10个以下的有1 34家医院,占82.7%,介于11-100之间的有24家医院,占14.9%,100个以上的有4家医院,占2.4%。
其中,实施病种数量在1-5个之间的医院有125家,占77.2%,在11-50之间的有20家医院,占12.5%。
另外,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不规范。
我国临床路径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同专业整合不足,有的只是医疗“临床路径”与护理“临床路径”的整合,表现是:40.1%的医院实行的是以临床为基础的诊疗路径,24.1%的医院实行的是护理方面的路径,35.8%的医院两种路径同时实行。
表二: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数量4)临床路径实施的持续时间的分析1998-2009年间,临床路径实施持续时间在5年以下(包括5年)的占92.8%,5年以上的占7.2%,1年以下(包括1年)的占5 5.4%,10年以上的占0.7%,这162家医院临床路径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02年2003年以来实施30个病种以上医院分布情况:5)临床路径应用评价相对于国外对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处于成熟阶段,国内的应用只能算起步阶段。
1998年以后,北京、天津、重庆、青岛、成都等一些城市的大医院相继引入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并开展了部分研究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北京协和医院将胆囊切除术、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阴道分娩4种疾病做了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与全院平均水平相比,其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大幅度下降,最高下降幅度达到58.3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实施膝关节镜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管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胃癌和结肠癌病人实施临床路径;湖南省儿童医院以小儿外科的房室间隔缺损、尿道下裂、先天性巨结肠及阑尾炎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在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也应用临床路径,解放军总医院在骨科引入理论与方法,实现对住院诊疗过程的实时控制,均使病人住院时间、待床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缩短,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促进了病人康复,服务品质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对剖宫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病人应用临床路径,并探讨了确定多术式单病种实施范围和住院时间的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心内科进行临床路径试验,并制定出中国内地第一批记录临床路径的表格病历。
解放军第九四医院运用临床路径形式对慢性病人进行自我管理,操作简便,指导性强。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对128种病例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都有明显降低。
葛建云等人对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了5天,平均费用下降了20%,患者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二、卫生部临床路径推进路线表三、临床路径相关知识1.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所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最佳程序化、标准化医疗检查和处置流程,并把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性质量提高作为监控手段整合到其中,用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它强调的是把传统的弹性治疗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