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笔试面试全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32.51 KB
- 文档页数:7
我在麦肯锡的笔试面试经历转载我在麦肯锡的笔试面试经历11/14和大麦上海签了约,还是恍惚觉得像在做梦。
潜水三年多,从没在这个版上发过任何文章,只是索取没有付出总是不大对。
当初面试前在精华版找大麦面经,也只有plapla jj的一篇,所以决定趁还记得就写点经验体会,希望对今后申请麦肯锡或者其他咨询公司的ddmm有点帮助启发,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的指正。
先想就所谓的咨询行业门槛谈几句。
经常听到的门槛不外乎是:学校、专业、绩点、实习或学生活动经历。
关于学校,能够通过简历删选的同学大多是复旦交大的和海归,但是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来自其他学校(但也是很好的学校比如上外)的同学。
专业也不是一定要经管才行,我是学法律的,也有学电子、物理等等其他学科的拿到面试甚至最后offer。
绩点的话我不清楚有没有底线,不过我认识的进笔试的大都在3.5以上(也有例外的,比如某方面经历特别突出)。
实习和学生活动经历方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有在大公司或其他咨询公司实习的经历,或是学校里比较突出的活动经历。
我的实习经历其实很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第一份实习算起,只在两个公司做过,但都是和咨询相关的实习经历。
一个是创业不久的本土咨询公司,断断续续做了半年,学了很多,还有就是贝恩,从暑假开始,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做很久,只跟过两个case。
除了以上讲的那些,海外经历也很能够加分,比如交流生、参加国外的学生论坛或者是暑期学校等等。
后来进面试的人里,很多都有海外学习或生活的经历,一方面这些人可能英语交流比较流畅,另一方面视野往往比较宽广,心态也比较成熟。
复旦这样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ddmm可以多多关注外事处的消息。
下面就报流水帐一样说说这次的应聘经历。
申请麦肯锡真是一波三折,很早很早就通过其全球网站投了BA(Generalist)的申请,还收到一封具体署名的确认信,以为肯定没问题了。
可是11月4日截至日期快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收到笔试通知了,我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麦肯锡英语面试经历第一篇:麦肯锡英语面试经历面试三点半开始。
长江中心。
我去过无数次的地方。
等了很久。
貌似behind schedule了。
大约四点我进去。
等了大概5分钟。
第一位面试官出现了。
乍一看。
不好。
中国人。
呵呵。
大家肯定觉得奇怪,中国人还不好。
呵呵。
因为在香港的无非是香港人或是新加坡人。
说实话。
两者面试官的英文我都听不太懂……据六六同学不成文的面试经历总结。
面试官外国人好过本土人。
男人好过女人。
sigh..进来给我一名片。
我一看。
恩。
果然是新加坡分公司的。
说一下。
Mckinsey还有很多大公司都采用跨地域面试。
就是一般面试的都不是本地的manager.比如我在pwc时就是伦敦office的人过来面。
坐下来先聊简历。
当然都是英文。
都是些很general的question.无非是对我的经历感兴趣的。
因为我之前在清华,后来在香港,中途又去美国。
我就一一作答。
然后被问到迄今为止最proud的一件事情。
我最讨厌被问到这个问题,因为老实说我就没啥proud的。
然后嗯了一下。
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忽然说age.后来发现。
哎。
果然不能说。
但说都说了,我只好解释说,因为我年龄小。
16岁进大学。
20岁毕业但是却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一个人处理过很多问题。
blahblah...然后貌似那人挺吃惊的。
说阿。
你这么小阿。
我心里恨恨地想。
难道看不出来么。
哼哼。
然后就开始做case.第一个case是一个新加坡的sugar refinary company.简单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性质,然后说他们现在每年lose200万。
他们的competitor多半不是local company.而是一些国外的company import white sugar from say, thailand then sell them in singapore.现在有个公司approach你,说让你把公司move到印尼。
因为cost小,可以赢利。
麦肯锡面试全部过程麦肯锡公司之所以采用案例面试,是很有道理的。
麦肯锡是一个咨询公司,咨询最重要的就是跟人沟通,跟人协作,同时领导这种沟通与协作。
纯粹的笔试,以及纯粹的案例分析框架,是比较容易突击准备的。
但是面试中,你对案例细节分析的思路,对面试官的提问,提问的语气和时机,甚至你的表情达意,你的神态姿势,这些能让面试官以客户身份感觉到的内在品质,是无法准备的。
比如,有的面试者案例提问没有条理,对话眼神不和面试官交流,面无表情,或者表情夸张,分析时下笔潦草轻率,或者不敢提问欲言又止,作结论时犹豫不决或者武断作答,甚至有人在面试官纠正错误的时候发生争执,这些毛病单独拿出来,大家都会觉得很容易改正,不值一提,但是这些细节其实是最能反映面试者能力和性格气质的。
Mckinsey网页上写着对成功面试者的要求:1、有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有创造力,商业判断力,数学推算能力和模糊信息的包容能力。
2、能积极的影响他人,能显示出对别人的热情和兴趣,自信且毫不自傲,耐心的倾听,理解同时应答他人。
3、能够担任领导的任务,抓住时机采取行动,可以建立一个分享共同理念的有效团体,并且对团队中他人的思想和感觉有敏锐的洞察力。
4、有高远的志向,充满激情,能切实实现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且愿意冒险。
这些话看上去非常空洞,甚至大部分是很多同学简历上对自己的形容词。
但是在案例面试中,这些都实实在在将你的真实品质呈现在面试官眼前:你能较为准确的估算一个地方的单车数量吗?你能想到去提问这个地方的地形吗?你坐车出去,考虑一倍车票还是两倍车票?聊天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面试官说的细节?是否很有兴趣地和他谈论询问你的一些话题?是否在他长篇大论介绍自己以前经历的时候侧耳倾听并点头微笑?他说想去中国旅游问你有何建议时,你是否很热情地向他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在劝说他采用某种方案扩大销售额的时候,你是否在他疑虑的问你是否可行时,自信的拿出可行方案(虽然不一定真实可行),并且成功的有理有据的进行说服?当你对生物制药一无所知,面对“有人要建立一个生物制药公司”时,能否不慌不忙,镇定自如的提问产品价格、客户群定位、市场竞争对手分析、市场操作步骤等等,然后一步步提出建立方案,寻找合作伙伴,打开市场?而当面试官估计刁难你,说这些我都不知道的时候,你能否绕过这些找到其他突破口,或者采用另一种提问方式取得信息?面试官冷若冰霜,似乎要叛你死刑,你能镇定自若,马上顺着面试官思路完全推翻自己的起初设想吗?能够从头再来,在最短时间内重新一步步推理一番吗?最起码的,面试官称赞你口语不错,你腼腆矜持的笑,还是马上微笑的说“谢谢”?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并且一一展现给面试官的,尤其是在使用英文进行叙述的时候。
麦肯锡面试全过程下面介绍一下全部申请过程:1。
提交简历2。
电话面试3。
飞往总部和其他申请人以及面试官见面,大家吃顿晚饭,聊天。
4。
第二天上午进行一轮笔试,两轮面试。
结束后大家吃午饭。
5。
下午两点,每个申请人被一个面试官带入一间房间,对上午的考核结果进行通知,详细对你的笔试和面试进行分析,告诉你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
假如考核通过,将继续另外两轮面试,不通过,就预订好出租车,送你回机场。
6。
下午的两轮面试之后,送你回机场,结果第二天或者隔几天告诉你。
7。
通过之后,将会过两个星期再去总部进行最后的面试,也就是商量什么时候上班,薪水多少。
因为我的特殊原因,改在昨天在上海进行最后面试,上班和薪水的事情等我回欧洲再商量。
申请的第一步是提交简历,提交之后Mckinsey回复得很慢,端足了大牌的架子,直到一个星期后才丢过来很是狐疑的一句:你GPA多少?硕士以及本科的成绩单能否给我们看看?真牛,连家底都要翻来审查。
幸好北大的成绩在网站上放着,在国外也能查,马上复制过来,加上现在的成绩一并发过去,心里还不断打鼓,不知该不该将什么马哲毛概留着,免得对方看了之后惊惧万分,以为我们还是红色小将。
又过一星期,估计审查简历的女士高傲的点了点头,扔来一封信,好啦,简历通过,一个月后来总部面试吧,准备签证。
我大喜,就算面试不过,也算公款旅游了,于是乐颠颠的准备签证,在那位清华师兄指点下开始进行案例的学习,真是其乐融融。
哪知风云突变,就在我签证的前一天晚上,对方一个电话过来,歉意地说:“不好意思,面试官病倒了,面试只能推迟,我们决定先派一个人对你电话面试一次”。
我在电话这边脸色立马一灰,嘴上笑嘻嘻的说“不要紧,祝他身体早日康复”,脚下已经一软,差点瘫倒。
之后士气值立马跌落,跟国奥队被马来西亚逼平有的一拼,每晚看案例也是无精打采,翻翻Mckinsey的网站上的案例,我大概能打三十分,估计第一轮面试都过不了,于是更是中心摇摇,不可自持,看着看着就打起了呼噜。
麦肯锡面经[面试]【面经】麦肯锡一面,多亏了面试官的提示引导发表于2018-10-41.麦肯锡一面是什么流程?两个面试官,背对背面试,每个人一个小时。
每一轮面试都很标准,15分钟行为面试,35分钟案例面试,还有10分钟,面试官会说:你还有什么想问我的?2.行为面试是怎么问的?行为面试也很标准,就是一个自我介绍,再讲一个故事。
第一个面试官让我做一个五分钟的自我介绍,第二个面试官直接说,你用一分钟介绍你自己吧!算是比较有挑战了。
第一个面试官让我讲的故事是你碰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怎样解决的?第二个面试官问的是,你有没有碰到那种跟人起了冲突、需要想办法解决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这个回答的不是很顺利,面试官觉得我讲的是事情太小,让我临时换了一个有点影响力的事情。
3.案例面试难不难?首先,案例面试的形式也很标准,没有那种很神奇的、很开放的案例,还是那种有打印好的图表的形式。
但是我的两个面试都比较凑巧,都是政府类型的case,客户都是贫穷地区的地方政府,要提升交通和住房状况。
做题的顺序也很标准,第一题就是框架,基本上我讲完之后都会问我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然后问,那你觉得从哪里开始?然后就到图表分析了。
我觉得第一题讨论结束大概就有10分钟了。
我的两个case都有很多图表,第一个case里面是以图表分析为主,要我从里面找出结论。
我其实没有做好!一个图表通常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去分析,但是我当时漏掉了纵向的分析,所以就少了一个结论。
于是面试官就用比较挑战的方式不断地问我问题,我至少花了五分钟才明白他想引导我去做的是什么分析,然后赶紧做完这个结论才往下走。
第二个case也有很多图表,但是以计算为主的。
因为一共涉及四个图表,很多数字,光是梳理和讲清楚计算的思路就花了三分钟。
其实计算这里,我也犯了一个错误。
我在计算完之后就开始讲,我觉得这个结果还可以通过几个方式进一步改善。
面试官立刻挑战我,也算是提醒我,说你现在已经开始给建议了吗?我们现在还没到时候,你现在只需要回头看看这些数据,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就好了。
【英国留学生找工作】麦肯锡面经总结我在McKinsey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本来就没有想到McKinsey居然会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不过给都给了,即使是做分母,好歹也是要挣扎一下,不过没想到今天居然Totally defeated了!介绍一下失败的过程,希望对后来者比较有帮助!我是10:30开始的,偶10:15到的嘉里中心,到了之后好多人已经在等着了,还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吃。
偶面的是BTO,要见两个人,据说一个是老外,一个是HK的,英文是免不了的。
两个Case,每个45分钟(实际情况往往不止45分钟)。
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个老外把我叫了进去,意大利人,很nice。
开始闲聊了几分钟,他先自我介绍,据说自己在Bank行业做了很久,不过它的Italy腔的e文的确不大好懂的,不过也是自己e文太滥了!然后让我自我介绍,聊了一会儿,他可能是觉得我的e文太滥了,就让我开始做case。
我的Case是Bank方面的,问上海有多少个银行从业人员?我除了去ATM取过钱,都n久不去银行了,我哪知道亚!然后我就一个尽的想呀想,后来干脆就把银行给分类了(国有银行、外资、其他股份制),然后估计每个种类银行的平均人数,最后加总。
老外好像听不大懂我的e文,一个尽的问我Why? 我哪知道,就开始胡说了,老外实在听不下去了,就让我问了几个问题,把我赶了出来!我灰溜溜的跑了出来,然后就在休息室喝水,没过几分钟,HK的那位ssgg就进来把我叫了出去,跑到一个特别大的会议室里。
开始,他做了自我介绍,也没给我机会做自我介绍,就让我开始问他问题,问了几个问题,没过几分钟,就开始做case。
这次是一个Bank合并问题(又碰到了该死的银行),大意是:一个大银行的老总某天心情不爽,就把对门的小银行给买了过来,然后就问该怎么进行Synerge。
我当时就蒙了,我可从来没学过这个东东,毕竟不是学经管的!ssgg说要15分钟之后把答案给他,然后就把我一个人撂在一边;自己在那里玩自己的笔记本,他还时不时的偷笑;经历了上一次打击,偶也没什么信心继续做下去,就在纸上随手画了几个圈。
麦肯锡面试经验我是南京大学商院05级的,已经毕业一段时间了,这期间一直希望进入一家国际一流咨询企业,经历了很多面试和挫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收获还是有的。
我写下来一是想和现在找工作的同学互勉;二是为了给以后想进入全球顶尖咨询和投行的师弟师妹们一些经验和教训。
E-mail通知面试麦肯锡很奇怪,是E-mail通知面试的。
一共56个人被选出来参加第一论面试。
在第一轮面试之前有一个笔试,叫mckinsey caselets,居然是ETS出品的。
里面的很多case与几大咨询公司网站上提供的case比较相似,只要你能融会贯通,做题不难,但是阅读量挺大。
我考过gmat,提前20分钟做完。
考完笔试会有一个pre-interview reception,这和笔试一样都不影响你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
这个reception就是有些麦肯锡的大中小“牛”们出来和同学们见个面,介绍一下麦肯锡的case interview是什么样的,还有就是做广告。
个人觉得麦肯锡这样很人性化,很重视applicatant。
这时会发给你一张interview schedule,我看了一下,上面一半以上是海归,还有好多是什么牛津,剑桥毕业的,吓死人。
第一轮面试感觉良好我是第二天下午一点多面试的。
麦肯锡的面试一共3轮,每轮两个面试官。
每轮都包括behavior interview和case interview。
第一个面试我的是一个全球副董,聊的时候她很严肃,我就没话找话,把能说的都说了。
然后她就给我做了一个关于mobile phone manufactuer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整个过程还算不错。
第二个是一个资深顾问,我觉得他是我在所有面试官面前发挥得最好的一次。
我先聊我的经历,期间他问了一些很tough的问题,我回答得非常好,而且让他觉得我非常“牛”,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好意思。
因为聊得太久了,所以做了一个brain teaser的case。
他问我如果石油可以无限了,世界会怎样。
【海归找工作】麦肯锡面试程序及案例面试程序一般包括两个阶段。
第1轮:这一轮包括两个业务案例分析的口头面试,以及多项选择数字测试。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面试机会展示自我,请做好如下准备:•回答关于自己背景的问题,说明自己的目标和个人发展动机。
•讨论业务案例。
这轮练习有助于发现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您也有机会了解麦肯锡的工作。
案例分析不需要您已经具备业务知识,但是,如果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自己不熟悉的业务中复杂的问题,构筑自己的想法,并在短时间内得出合理的解答,您就有过关的希望。
下面示例是训练解决问题技能的。
During the first round of interviews, we may ask you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test consists of about 3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The questions assume no maths knowledge beyond GCSE. However, calculators are not permitted.The following exercise features three questions similar to those used in the real test. Answer the questions as quickly as you possibly can.Sample questions:A supermarket chain has asked McKinsey to conduct a review of its overall strategy. QUESTION 1The team has been asked to look at a number of issues that the client is considering, including whether or not to start a customer loyalty programme. In helping the client decide on this issue, which two of the following arguments, if true, would lead you to favour introducing such a loyalty programme? Select TWO of the following optionsThe client has increased sales by 15% in the last year.It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revenues with no significant cost increase.Loyalty programmes have successfully been introduced at retail electronics chains.It will allow customer behaviour data to be collected.It will benefit the partner companies of the loyalty programme.QUESTION 2A potential growth strategy for the client is to acquire a competing supermarket chain. You have been asked to create a list of most likely targets for the clien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factor when compiling this list?Geographic location of the target''s stores.Target''s market share.Trget''s financial performance.Target''s store layout.Target''s distribution system.QUESTION 3The client''s current revenues are $1 billion. Its profitability is 12% of revenue. An acquisition target has been identified, a smaller supermarket chain with revenues of $500 million and current profitability of 7%. If the smaller company were to be acquired by the client, there would be immediate cost savings from eliminating duplicating activities of $20 million. What would be the combined profits of the two firms if the merger took place?$160 million$165 million$170 million$175 million数字测试为30分钟,多项选择可以测试面试者的数字能力(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海归招聘】新鲜出炉的麦肯锡面经先报一下楼主背景:1.学习方面,2010年拿到全额奖学金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读信息工程与媒体专业(工科男),因为读了一年半的预科所以2012年才入学,基本可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2.实习方面,在阿里巴巴做过iOS开发实习生,暑期在国内一家小管理咨询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实习,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兼职了;3.社团方面,本科期间在学校一个社团呆了三年,办过一个1000人的晚会,最后一年做了主席。
其余零零散散的不提也罢。
很幸运的,LZ前两天刚刚收到麦肯锡大中华区的offer,不出意外的话会在2016年中入职。
因为LZ在准备面试过程中很焦虑,很希望多看到一些前人的经验,少走一点弯路;所以现在我来回报社会,把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在这里,希望能帮助到同样奋战在管理咨询申请路上的伙伴们。
下面进入正题。
(由于楼主在国内只报了大麦,以下内容可能和其他咨询公司的情况有出入)流程1.简历筛选(包括申请信)2.笔试(麦肯锡Problem Solving Test)3.一轮面试(2-3个面试官,每个人一个小时左右,内容都是PEI+Case)4.终面(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Par面,同样2-3个面试官,时长和内容和一轮面试一致)整体而言流程还是比较紧凑的,所以很多准备工作要尽可能提前做好。
∙做完笔试后1-2个工作日出结果(快的话当年就可以出),然后通知一轮面试时间;∙一轮面试前有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中间会有一个培训(培训的形式世界各地好像不太一样,我听说伦敦是线下的还会发notes;LZ是参加了一个线上的Videoconference,两个consultant简单介绍了一下Case interview是怎么回事,然后模拟了一个面试);∙一轮面试后2-3个工作日出结果,然后紧接着终面就来了(通知结果后2-3天);∙终面可能是3个面试连在一起的车轮战,也可能每个面试中间会隔1-2天,LZ是后一种情况。
(我猜测后一种情况可能是根据你每一个面试的情况决定是不是继续给你面试,所以两种形式都各有利弊吧)简历筛选如果按照通过率来衡量的话,简历关无疑是最难的一关,所以花再多时间把简历写得好看都是值得的。
麦肯锡HK PST笔试经验
不确切记得是哪个office了,但应该有一个是sz。
上周日(10月19日)收到pst通知,地点在香港花园道3号citi bank plaza的工银大厦40/f。
怕最近占中影响交通,很早就出发了,然后早到了20分钟。
之前邮件里没有写dress code所以就没有穿正装,smart casual 就去了。
结果之后才发现自己只有casual,别人都是smart:除了我和另一个认识的朋友之外,所有其他candidate都穿的比较formal。
pst时长1个小时,26道题,具体要求和practice test什么的都可以在官网上找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hk的一个session是8个人。
hr姐姐说今天有两套题,一套form2,一套form4,然后我瞄了一下答题卡上总共用from1-form8 8个格子可以填涂;
所以我推测:mckinsey题库里面总共有8套题目,hk office一年会抽其中的两套来考,我抽到的就是XX年的题目..
有心的筒子们可以试着收集一下历年的题目然后全部刷完哈哈哈...我是实在做不到。
我遇到的3个case,一个是高端女装,一个是租游艇,一个是大学生教育项目;具体也不多说了。
60分钟时间还挺赶的,我是提前1分钟做完吧,但正确率就....估计呵呵了....
最后,前两天做完practice test已经深深了解到咨询业真的都是聪明人阿,大麦家应该就更是了。
智商确实是硬伤,我太笨了可能还是适合去那些需要“卖血”(靠努力靠辛苦)的行业吧,所以也没啥压力~xd
如果通过pst的话下午就会接到通知去晚上的一个case workshop,然后周末就有第一轮面试了。
解读麦肯锡为什么进不了世界500强的原因及其面试流程麦肯锡公司是由James O’McKensey于1926年创建的,同时他也开创了现代管理咨询的新纪元。
现在麦肯锡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84间分公司或办事处。
麦肯锡目前拥有9000多名咨询人员,分别来自78个国家,均具有世界著名学府的高等学位。
麦肯锡是全球咨询业的领导者。
可以说,哪里的经济活跃,哪里就有麦肯锡。
比如在大中华区,麦肯锡就有上海、北京、香港、台湾四个分公司。
,共有40多位董事和250多位咨询顾问。
在过去十年中,麦肯锡在大中华区完成了800多个项目,涉及公司整体与业务单元战略、企业金融、营销/销售与渠道、组织架构、制造/采购/供应链、技术、产品研发等领域。
麦肯锡的经验是:关键是找那些企业的领导们,他们能够认识到公司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并且愿意接受外部的建议,这些建议在帮助他们决定作何种变革和怎样变革方面大有裨益。
国外许多行业的公司很早就知道,他们不可能在所有他们涉及的领域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没有必要拥有那些在偶然情况下才会用到的专家。
但是,就是这么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尽管它在全球有那么多分公司,尽管它是全球咨询业的领导者,但在 500 强的名单中, 我们却找不到它的名字。
为什么麦肯锡公司进不了500 强?很早以前,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听广播 说再有几年中国农村就要实现机械化。
我家在贵州山村,所以当时面对著沟壑纵横的山田,心里既兴奋,同时又觉得不可思议:拖拉机怎么能够爬上这么高的山呀?后来到美国做研究,对比中国和美国农业的不同,我对贵州这类山区的发展就有了清醒的认识:不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机械化不可能,就是农业的组织形式,也不太可能出现美国那样的大农场。
道理很简单,在贵州这种山区,它的农业只要是以种粮食为主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就是最高的,家庭承包制必将打败任何其它的生产组织形式。
McKiney On line case studyTo step through this case example,we will give you some information, ask a question,and then,when you are ready,give you a sample answer. We hope that the exercise will give you a sense of the flow of a case interview.(Please note,you can stop this exercise and pick up where you left off later.Your cookies must be on to use this feature).In this exercise,you will answer a series of questions as the case unfolds.We provide our recommended answers after each question,with which you can compare your own answers.We want to emphasize that most questions in a case study do not have a single right answer.In a live case interview,we are more interested in your explanation of how you arrived at your answer,not just the answer itself.An interviewer can always assess different but equally valid ways of approaching an issue, and then bring you back to the particular line of inquiry that he or she wants to pursue.You should also keep in mind that in a live case,there will be far more interaction with the interviewer than this exercise allows.For example,you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sk clarifying questions.Finally,a live case interview would typically be completed in30-45minutes,depending on how the case evolves.In this on-line exercise, there is no time limit.There are eight questions in this on-line case study.This case study is designed to roughly simulate one during your interview,so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skip ahead to the next question until you have answered the one you are on.You can refresh your memory of previous answers by clicking the highlighted Q&A links to the left.To print the answer,click on the print icon that appears in the TOP RIGHT corner.At the end,you can print the entire on-line case study at once.The caseQuestion1Client Goal:Double the number of recruits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quality with minimal increase in resources expended Our client recruits graduating college seniors for entry-level positions in locations around the world.It currently hires and places500graduates per year but would like to triple in size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while maintaining quality. Assume that the increase must all come from hiring graduating seniors. (In an actual case,you may not be given this and other assumptions unless you ask.)The client's current recruiting budget is$2million annually,and while it is in a strong financial position,it would like to spend as few additional resources as possible on recruiting.McKinsey is advising the client on what steps it will need to take in order to meet its growth targets,while staying within its budget constraints.Q1:What levers does the organization have at its disposal to achieve its growth goal?A:Some possible levers are given below.It's terrific if you identified several of these and perhaps some others.•Attract more applicants at the same cost•Review the list of campuses targeted(e.g.,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cross schools).The review may result in adding certain higher potential campuses and eliminating other ones that appear to have more limited potential.•Review recruiting approach at each campus(e.g.,optimize cost-effectiveness of messages and approaches at each school).•Extend offers to a higher percentage of applicants while maintaining quality(e.g.,reduce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turned down who would have performed equally well in the job)•Improve acceptance rates among offerees(e.g.,better communicate the benefits of the job relative to alternatives or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job relative to alternatives)Question2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discussion we'd like to focus on the two specific levers involving attracting more applicants at the same cost.•Review the list of campuses targeted(e.g.,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cross schools).The review may result in adding certain higher potential campuses and eliminating other ones that appear to have more limited potential.•Review recruiting approach at each campus(e.g.,optimize cost-effectiveness of messages and approaches at each school).Please note that if you identified different but equally valid levers,the interviewer would be able to assess them.But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case study,we are going to focus on these two levers.Q2:How would you initially approach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client can increase hiring by adjusting the list of campuses targeted?What sort of analysis would you want to conduct and why?A:You might take the following approach,where we've outlined two avenues of analysis:•Estimate the hiring potential across schools•Analyze the number of hires by school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schools that meet our requirements and a minimum set of standards for recruits•Survey seniors at these schools to determine interest in an entry-level position with the client•Consider the size of the graduating class at each school,determine how that class might be segmented(e.g.,each class could be segmentedby discipline or segmented based on career interests in response to the survey),then calculate the size of each segment•Estimate the optimal cost-per-hire across schools•Compare the current cost-per hire across schools•Identify opportunities to decrease the cost-per-hire at each schoolHelpful TipYou may have a slightly different list.Whatever your approach,we love to see candidates come at a problem in more than one way,but still address the issue as directly and practically as possible.In giving the answer,it's useful if you are clear about how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would help to answer the original question posedQuestion3Twenty-five percent of the annual recruiting budget is spent on candidates(i.e.,attracting,assessing,and getting them to accept). Twenty percent of hires are categorized as"most expensive"and have an average cost-per-hire of$2,000.Q3:What is the average cost-per-hire of all other candidates? Remember that the client hires500students per year and its annual recruiting budget is$2million(information that we hope you noted earlier).A:The answer is$750per hire(or less than half the cost-per-hire of the"most expensive"candidates).Amount spent on the less expensive candidates:25%of$2million budget=$500,000spent on candidates20% of500student=100students categorized as"most expensive"100x$2,000 cost-per-hire=$200,000spent on"most expensive"hires$500,000 recruiting budget-$200,000=$300,000remaining for all other hires The number of less expensive candidates:500hires-100=400"other hires" Cost-per-hire of the less expensive candidates:$300,000/400=$750per hireHelpful Tip While you may find that doing a straightforward math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an interview is a bit tougher,you can see that it is just a matter of breaking the problem down.We are looking for both your ability to set the analysis up properly and then to do the math in real time.Question4Q:In order to decide whether to reduce costs at the least efficient schools(i.e.,those with an average cost per hire of$2,000),what else would you want to know?A:Some of the possible answers are given below. Basic questions:•W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costs at these schools(why is it so expensive to recruit there)?•What opportunities exist to reduce costs?•How much cost savings would result from implementing each of the opportunities?•What consequences would implementing each of these opportunities have on recruiting at the least efficient schools?Questions demonstrating further insight:•Why is the cost lower at more efficient schools,and are there best practices in resource management that can be applied to the least efficient schools?•If we reduce costs at the least efficient schools,what will we do with the cost savings(i.e.,what would be the benefit of spending the money elsewhere vs.where it is currently being spent)?Helpful Tip We would not expect anyone to come up with all of these answers,but we hope some of your answers head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ours.Yours may bring some additional insights.In either case,be sure that you can clearly explain how your question will bring you closer to the right decision.Question5The McKinsey team conducts some analysis that indicates that increasing spending on blanket advertising(e.g.,advertisements/flyers on campus)does not yield an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hires.Q5:Given that increased blanket advertising spending seems to be relatively ineffective,and the client doesn't want to increase overall costs,what might be some other ideas for increasing the candidate pool on a specific campus?A:We are looking for at least a couple of answers like the ones given below:•Improve/enhance recruiting messages(e.g.,understand target candidate group,refocus message on this group,understand competitive dynamic on campus)•Utilize referrals(e.g.,faculty,alumni)•Come up with creative ways to target specific departments/clubs of the school•Rethink advertising spending-while increasing blanket ad spending doesn't seem to work,advertising might still be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andidates if it is deployed in a more systematic,targeted wayHelpful Tip This question is a good one for demonstrating creativity because there's a long list of possible ideas.Additional insights into how a given idea would be approached and how much it would cost are helpful.Question6For simplicity's sake,let's say we've conducted market research and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people on each campus,A and B. Historically,our client has also used two types of recruiting messages in its advertising.The first,called"See the World,"gets one percent of type A students to apply,but three percent of type B students.The second,called"Pathway to Leadership,"gets five percent of Type A students to apply,but only two percent of type B students.The chart below lists the breakdown of types A and B students at some of our major campuses,and the message our client is using on campus.School%of Type A Students%of Type B Students Recruiting Message Used on CampusUniversity180%20%Pathway to LeadershipUniversity248%52%See the WorldUniversity370%30%Pathway to LeadershipUniversity460%40%See the WorldQ6:Assuming there'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sts of each message, what can you tell me from this information?School%of Type A Students% of Type B Students Recruiting Message Used on CampusUniversity180%20%Pathway to LeadershipUniversity248%52%See the WorldUniversity370%30%Pathway to LeadershipUniversity460%40%See the WorldA:According to these numbers,the client should use the"Pathway to Leadership"message across all four universities.The"See the World" message is preferable only if more than80%of the students at a given university are of type B.Helpful Tip An even more insightful response would mention that the ultimate answer depends on the cost of each message,whether the cost increases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t the campus,and how interested we are in students of Type A vs.Type B(e.g.,will one type be more likely than the other to get an offer and to be successful on the job).One could imagine using both messages on some campuses if the additional cost were justified by the resulting increase in hires.。
麦肯锡面试经验麦肯锡是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其综合能力与专业性备受业界认可。
作为一家行业领军企业,麦肯锡对招聘的要求也非常高。
面试是每个应聘者在求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掌握一些面试经验是必要的。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麦肯锡面试经验,希望对即将面试或正在面试中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面试前准备在准备面试之前,应聘者需要充分了解麦肯锡的企业文化、业务领域以及行业动态,以及整个招聘流程。
此外,建议应聘者自我检查并评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并准备好自己的故事,以便在面试中能够简单、清楚地介绍自己的背景、专业领域和工作经验。
二、面试环节麦肯锡的面试通常包括个人面试、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几个环节。
1. 个人面试麦肯锡的个人面试通常持续60分钟左右,涵盖个人情况、工作历程及背景、能力和兴趣等方面。
在个人面试中,应聘者需要展现出自己的智商、情商和能力。
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 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描述一个你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你最喜欢的领域是什么,或者你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 你在职业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在个人面试中,应聘者需要清楚、明确地回答问题,并且以事实为依据,防止出现虚假言辞。
此外,还需要积极表现出对麦肯锡企业文化和业务领域的了解和认同。
2.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通常由4-6名面试者组成,持续时间为30-45分钟。
在小组讨论中,应聘者需要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团队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组讨论通常涉及某个问题或主题,要求面试者在给定的时间内讨论解决方案。
建议应聘者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并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麦肯锡的案例分析通常是面试的重点和难点环节之一。
在案例分析环节中,应聘者需要根据事实数据和现实情况来分析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推销。
麦肯锡的案例通常包含数学、财务、市场、组织、战略等多方面知识,考验面试者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面试分两轮:KPMG一面:面了40多分钟,提问主要是自我介绍、实习经历、为什么要申KPMG之类的常规性问题。
我的面试官是一个local manager,女性。
样子很随和。
先是她自我介绍,然后说在我回答问题时可以选用最有助于表达的语言。
面试开始1、self introduce2、why choose accounting firm ( My major is tech)3、why KPMG? Any application for other big 4?4、Any prepar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for example take CPA test, take related courses?5、针对简历,职责,收获,我主动在这个section换成中文6、针对出国和考研7、最后聊了半天兴趣爱好。
二面:基本上没有太多围绕专业的问题,他一边翻看我的文档资料,一边跟我谈论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他喜欢希腊历史,文化、政治等等所有方面),为什么本科毕业选择了另一所学校,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因为我说我喜欢看电影)之类,还有一些城市的比较等等,很难说是在问我问题 -- 因为我只是见缝插针地发表一些看法或问他一些问题;然后让我问问题,我本来准备了四个问题,他都详细回答了不算,还因为在此过程中我又引出了其他问题来讨论,结果说了好多。
对了,他说了好多这个行业如何tough的话,还会不时小小打击我一下,再给予一些鼓励。
首先用中文向我问好,然后开始提问(e文):你为什么要选择accounting firms呢?你的本科不是学这个的?如果进来了将会面临fierce competition,是否做好了准备呢?Training和员工素质的问题常见问题:至少花了半个小时围绕我的专业背景逼问。
Z:“You are major in Mkt,a very hot major.Why do you apply 4 an acc firm?”X:多数公司mkt和sales不分,去了mkt也是做sales,我不适合,也不喜欢。
KPMG面试过程——整理稿第一阶段:在线申请和筛选在这个阶段,应聘者需要在KPMG的官方网站上进行在线申请,并提交个人简历和相关的申请表。
KPMG会对所有申请人进行筛选,选择符合要求的候选人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在线测验KPMG会要求应聘者完成一系列的在线测验,以评估他们的数学、逻辑和推理能力。
这些测验通常包括数学题、逻辑题和情境分析题,需要应聘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准确和全面的回答。
第四阶段:面试准备在进入实地面试之前,应聘者应该对KPMG的业务、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了解。
同时,应聘者还应该准备好回答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阶段:实地面试在实地面试中,应聘者会与KPMG的招聘团队进行一对一或小组面试。
面试的内容可能包括个人背景、技能和能力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情境分析和案例研究题。
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展示出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第六阶段:最终面试最终面试通常是与KPMG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一次面对面的会议。
面试官会对应聘者的领导能力、商业意识和对KPMG文化的适应性进行评估。
在这一阶段,应聘者需要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强调自己在团队合作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潜力和动力。
第七阶段:背景调查在所有面试阶段结束后,KPMG会对候选人的个人资料和背景进行仔细的调查。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对候选人的就业记录、学术成绩和人际关系进行核实,以确保候选人的资格和背景与申请要求相符。
第八阶段:录用决策总结:KPMG的面试过程是一个对应聘者全面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估的严格程序。
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需要充分准备,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应聘者还需要对KPMG的业务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以展示自己与KPMG的契合度。
通过准备和展示出自己的实力,应聘者有机会进入KPMG这样的世界知名的公司。
转】麦肯锡咨询面试经验汇总贴肖承浩 2012-07-16 14:48:35同行热帖•[普华永道会...]非常详细的普华永道PwC本科和研究生薪...•[普华永道会...]2014普华永道暑期实习•[中国专利信...]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薪酬待遇•[尼尔森公司]尼尔森应届生薪酬待遇揭秘6.1 麦肯锡精彩面经分享马拉松归来~~刚刚进行完McK的面霸之旅,虽然是第一次面试经历,不过这样一番折腾,自觉都快成面霸了。
在回来的火车上,信号拉拉差,反正没事干,决定积攒 rp,乘热打铁,写写面经,也算总结经验,回头再战….(我承认第一段看完我就可以直接被淘汰了。
)基于本文的初衷除了找回自己的中文,更重要是记录这个过程,以便后人及后几参考,决定采用流水账形式。
第一部分,面试前首先当然是投简历啦,没什么好说,要注意投的时候资料完整,即使你觉得很简略的几行实习证明,也起码证明你简历的真实性,事实上,根本没人有兴趣你的实习鉴定是什么样的,重要的还是简历。
我投的时候因为还没收到美国的实习证明,就没附上,之后HR基本第二天就来信说要加上缺的材料。
之后因为网申的账号已经进不去了,我就投了email,一次加上之前投过的材料,重投了一次。
在这部分里面,我特别注意了将附件统一文件名,在email里申明之前缺材料的原因,写了一份附件的清单附上注明是英语、德语或者中文。
一个礼拜不到就收到消息,约时间面试。
收到确认信,关于MDay (Marathontag就是面试的那天,马拉松我没跑过,无从比较,但是体力确实要跟上)的流程,酒店地址,前一天自愿的非正式晚宴的邀请,(说是自愿,大概没有人敢没有理由的拒掉,不过其实对于放松心情还是挺管用的) 还有就是笔试的练习题了。
消息插播,准备的3个礼拜过程中,经历了另外两个企业的电面,主要关于简历的,虽然最后也不是Ha ppyEnding,但是对于练习面试德语有一定效果,至少在后面MDay的简历部分比较自信。
个人觉得,这个部分,练习很重要,当然也可以找朋友练,不过石狮子嘛,有多少效果很难说。
第二部分抵达刑场先说一下面试前一天的情况,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因为西装等诸多细节问题(比如黑西装上下黑的颜色要统一,比如女生高跟鞋的鞋跟要么新换,要么买新鞋,又或者穿裤装遮住),耽误很多时间,所以有点忘掉了练习case的感觉。
虽然很多人说,完全没必要注重细节,但是我觉得态度很重要,咨询公司看不看中我不清楚,不过个人以为没有这点认真,那面试就不用去了。
火车下来,基本在酒店的门口坐上出租车。
我承认个人的方向感差到一定境界了。
此处就省略一万字。
住的地方挺大,虽然我一进去就开始挑人家的毛病,没办法,沉浸case中,要找出问题在哪里嘛。
关于酒店本身,必须得说,漂亮是漂亮,不过可以看出在德国不算高级的级别,对外价好像是500欧不到一晚吧,床不错,上网挺贵,这10块钱收的实在没意思,收入没多少,到显得小气,下次告诉 hilton,看能不能给我个最佳意见奖,好在我带了自己的网卡。
把衣服拿出,烫好,跑了个澡,基本就可以去吃饭了,路上跟出租司机聊这间餐厅,还有科隆等,只为增加谈资。
吃饭很讲究,光是酒杯面前摆了一排,气氛很轻松,除去其中一位竟然不晓得吃了什么调料,眼睛踵成了鱼泡泡,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本来就只有7人的队伍一下又少了百分之十几。
(这个地方,McK派给我准备面试的consultant说大概会有十几个人,不晓得为什么只有7个,我也吓一跳,不过还是决定不问了,万一踩到地雷。
)每个人的简历都牛的像神,亚洲没什么稀奇,问题往往是从你去过几大洲开始-_-,气氛也跟在四大的人不大相同,不会因为是女生,就一上来被忽略,但是不要被假象欺骗。
(详见下文)这顿饭吃到11点,席间收到第二天出席人员名单,但是具体面自己的三个人,未知。
回家做功课。
10个人里有一个是女的,也是FES的,于是,我决定,这个人一定会面我(当晚只有HR和我是女的),研究好这些人的简历,另有一人在西安实习过,觉得也会轮到,结果证明就是他成为我的悲剧。
又把官网的case看了一下,准备了自己的简历问题,主要根据那三方面能力举例,(画面感很重要,虽然准备了,最后还是觉得叙述的不理想,不过这个地方语言很重要,所以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
有兴趣的学弟妹从现在就开始训练吧,我是无法从头再来了)时间顺序的叙述或者什么长处短处不会有人问的。
第三部分预备~~跑~起得比较晚,就没去吃早饭 (喝咖啡的同学请注意,喝完记得刷牙),酒店check out,拎着箱子,打的去公司。
到了那里,跟面我的第一位女士同电梯(十个人的脸请记熟了),因为箱子发出了很大噪音,只好想办法化解尴尬,假装跟同行的聊天。
八点半,进来两partner,风格完全不同,简单介绍了自己,之后各位小罗罗也进来了,介绍,然后就是带着各自的第一轮候选人上刑场。
第一轮Engagement manager,女性,30岁左右,MBA因为是第一轮,比较照顾心情,所以会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让你再介绍一下自己的简历,说是按时间顺序,但是怎么组织,自己考虑啦,无非是能让他有共鸣,感兴趣的部分。
这个部分到了后面几轮是没有的。
介绍一下你经历的一次比较困难的场景,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主要考察achieving这个能力,叙述过程中,很多时候会被追着刨根问底,比较容易急躁,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答得不到点子,但是据说每个人都是这种待遇。
进入case阶段,因为是第一个,case比较简单,公司是类似TUI之类的旅行社连锁,产品包罗万象。
问题是,销售额降低,发现不同的分店降幅不同,请问可能的原因。
(此处省略一万字)总的来说,进行还算顺利,因为是很基础的case,所以基本没有什么遗漏,也能注意到条理等方面。
对McK有什么问题,因为是女的嘛,当然问最经典的家庭事业问题,问的时候注意方式,就是联系自身,让对方觉得不是因为是女的而下意识提出的问题,然后要让问题有来回。
第二轮principal,博士,男,主要从事process optimization关于能力的例子,这次是personal impact。
问的也很具体。
Case是catalogfirm的logistic问题,从在仓库里配货到交到邮差为止。
问题是,如何降低平均成本。
感觉考成本问题比较多,当然包括fix和var.的成本问题啦,outsourcing的问题啦,还有问到买机器的折旧如何计入GuV 啦,计算也很多。
中间会有一些考到和客户沟通的问题,因为在官网也有,所以还好,没有很意外。
这一轮之前做了狂算三个case的笔试,头脑缺氧,计算的时候有些遗漏,虽然后来还是转回来了,但是ms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第三轮在西安实习过的fellow,男,主要做工业方面据内部消息,这个人是出了名的严格考官,不会对你的想法表示肯定,一般情况只会说那先把这点放一边啦,或者还有什么方面之类的话。
从开始就会有很不确定的感觉。
这个case太恶心,关于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问题。
关于投资的地理位置,自己的竞争力等问题,会考到一些关于这个行业的知识,比如分为能源设备和能源生产啦,感觉比较生僻,但是还是可以用正常工业的眼光来看待。
考到计算的时候,图表是英文,能源行业的用词很奇怪,于是干脆不晓得那些东西是啥了。
还算到也要算出千瓦时来,后来我为了思考方便,把千瓦时说成销量,被直接鄙视,虽然原理是一样的。
当然还有一些能源替代互补的问题,干脆没了头绪。
这个case结束,立马觉得没戏了。
因为碰到不大擅长的类型,到后来也有点乱了方寸。
关于笔试前面提到在第一轮结束之后还有个笔试,这个顺序的安排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现在想想,估计最后一轮笔试比较好,^^. 笔试一共是26道题,三个case。
这点上中国人一定吃亏的了,如果是一个case同样的题量应该会好很多,因为每个case前面满满一页的蝇头小字读得头都大,而且呢,对于各种参数的表达,用外语理解会有偏差,做完之后,感觉大脑缺氧。
三轮面试结束,已经两点多了,像抗战多年,严重虚脱,连饭都吃不下,是不是血液都跑到脑子里了呀。
参观了公司大楼,然后回到那个房间,等待interviewer来接去刑场。
剧终宣判对我进行宣判的是那个principal,结果是三个case里面,一个比较好,一个属于平均水平,最后一个做得不好(心里暗骂那个fellow),从笔试的情况看呢,没有做到加分,所以不能进入下一轮。
鉴于不能得到,总得学到的原则,本人继续追问细节,得到的答案是按照他们的标准,结构不够清晰(我提出的问题被直接跳过)。
而且,asia house已经关掉了,-_-‘’。
退场然后出来拿箱子,很惊讶的看到所有人都拎着箱子准备滚蛋,心里好过一点,当然也没看懂。
个人小结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怎么说,本人决定要去投别的consulting了,最初投McK其实只是想找个人埋单读博(或者MBA),不过在准备的过程,还有马拉松一天,我觉得做case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对于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很有帮助。
坦白说,关于结构的问题,principal的确没有说错,本人的结构条理纯粹是准备面试恶补出来的,最终证明,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也属正常。
经过两个礼拜的准备呢,觉得反正case都看了,fixed cost已经付出,不如利用一下ueberkapazitaet拉。
语言问题很成问题,无论是叙述,还是做case,因为语言造成赘述,碰到有些interviewer,只听关键词,不听你说的话,那就彻底没辙了。
所以眼缘也很重要,可是怎么才能男女老少通吃,没想出来。
这是我狗屎运这么大,第一次正儿八经的面试,也是第一次准备面试,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所谓经历是失败人才说的话,不过也是事实。
关于大麦和咨询感觉上与我想象的有点不同,咨询行业是不是都是这样我不清楚,不过觉得有点对外财大气粗,对内冷暖自知的感觉。
在feedback环节里,被告知由于来自不同的culture,所以个人部分不列入考评范围,这句话很是让我气结。
难道这是咨询人的特殊属性?以上文字纯属个人意见,如有异议,请大麦谅解。
^_^6.2 McKinsey 2009 网申~一面面经2010.01 MCK的面试是我觉得做得非常紧凑专业的,不拖沓,而且不“随意”,不会因为面试官不同就很random。
虽然只面了第一轮,还是觉得很公司很好。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文化和氛围相对更加aggressive 他们在选人的时候也会注意这一点。
性格上比较soft也会有点吃亏,至少我觉得是这样。
网申步骤很简单,不过需要选职位是普通的BA还是Coporate Finance类的BA。
前者跟大家了解的普通管理咨询是一个意思;后者应该是MCK的特长就是专注在金融方面的case,比如M&a 上市等等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做不同的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