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并发肺栓塞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75.15 KB
- 文档页数:2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肺循环障碍。
它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的开展,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手段。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可以直观显示血管阻塞情况,而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在肺栓塞的治疗方面,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方面,抗凝治疗是首选,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等。
对于高危患者或无法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置入和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则包括肺动脉栓塞切除术等。
除了诊断与治疗,预防肺栓塞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宣教、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的预防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如利用基因筛查进行个体化预防。
综上所述,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将会进一步改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肺栓塞的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
肺栓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数发病于中老年人群。
肺栓塞的病因复杂多样,最常见的病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至肺动脉系统,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
其他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变、肿瘤、外伤等。
这些因素可促使血栓形成,并进一步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各异,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和部位。
轻度肺栓塞可能无明显症状,而重度肺栓塞可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严重症状。
肺癌并发肺栓塞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摘要】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是肺癌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为 2.01%。
其起病凶险,一旦发生,病死率高。
现将我院2005-2011诊治的9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诊治体会与大家分享。
9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肺癌,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数增加,合并肺栓塞时肺动脉压升高.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9~75岁,平均62岁。
5例行全身化疗,4例内科保守治疗。
观察肺癌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认为肺栓塞有时可能是潜在肺癌的信号。
其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高凝状态,而手术、化疗、放疗等干预措施增加了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恶性肿瘤肺癌肺栓塞干预措施首发表现合并呼吸困难抗凝治疗临床分析低分子肝素1 资料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39~75岁,平均62岁。
9例肺癌均经病理学证实。
按组织学分类:腺癌6例,鳞癌2例,小细胞癌1例。
肺癌的分期根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制订的标准:非小细胞肺癌Ⅲa期4例,Ⅳ期3例;小细胞肺癌局限期1例,广泛期1例。
1.1 临床表现本组9例患者中确诊肺癌后出现症状并证实肺栓塞6例;肺癌与肺栓塞同时发现2例;肺栓塞为首发表现后经确诊肺癌者1例。
其中以呼吸困难起病5例;胸痛起病3例;咯血起病1例。
体征5例均有心动过速;呼吸音减低4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6例;紫绀4例;血压下降3例。
9例患者中2例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其中1例晕厥。
1.2 辅助检查9例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升高5例(高于500μg/L)。
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6例。
心电图6例均有窦性心动过速,3例胸前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2例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有典型的SⅠQⅢTⅢ改变;2例肺型P波。
心脏彩超检查7例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室增大的表现。
参照2001年中华呼吸病学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5例肺癌的患者经CTPA确诊。
肺栓塞23例的发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体会。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11月医院急诊科及呼吸内科收治的23例肺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3例全部进行抗凝治疗,其中14例症状明显改善,出院,9例死亡。
结论急性肺栓塞症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肺栓塞;诊断;治疗肺栓塞形成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
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而在急诊诊断时,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存在较高的误诊率,是内科急症之一,该症病情凶险,诊断、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疗效及预后。
现将2000年1月至2012-11月收治的23例肺栓塞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01——2012-11我院23例患者,诊断标准参照男15例,女8例;年龄36-77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骨科、普外科、等妇科手术后手术后10例,长期卧床或久坐3例,心力衰竭、心房纤颤4例。
1.2临床表现症状表现肺栓塞的胸膜性疼痛为邻近的胸膜纤维素炎症所致,突然发生者常提示肺梗塞。
膈胸膜受累可向肩或腹部放射。
如有胸骨后疼痛,颇似心肌梗塞。
慢性肺梗塞可有咯血。
其他症状为焦虑,可能为疼痛或低氧血症所致。
晕厥常是肺梗塞的征兆。
2发病原因2.1血栓血栓形成肺栓塞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合并症。
血流淤滞,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进因素。
早期血栓松脆,加上纤溶系统的作用,故在血栓形成的最初数天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最高。
2.2心脏病遍及各类心脏病,合并房颤、心力衰竭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发病率较高。
2.3肿瘤以肺癌、消化系统肿瘤、绒癌、白血病等较常见。
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仅约1/3为瘤栓,其余均为血栓。
肿瘤患者肺栓塞发生率高,甚至可以是其首现症状。
12例肺癌并发肺栓塞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12例肺癌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癌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结果:12例肺癌并发肺栓塞患者中4例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7例接受了静脉抗凝治疗,1例接受了对症治疗,抢救成功8例,有效率75%。
结论:维持生命征的稳定,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肺癌并发肺栓塞患者的重要手段【关键词】肺癌;肺栓塞【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13—01肺血栓栓塞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以肺癌发病率最高。
对我院2009-11至2012-11住院的12例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5-75(平均57.5)岁。
肺癌均为组织病理学证实。
其中腺癌7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
肺栓塞的诊断按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1]。
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的肺癌3例,确诊肺癌后发现的肺栓塞9例。
1.2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具有急性肺栓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咯血、胸痛;紫绀,出汗或大汗淋漓;意识丧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单肢或双下肢体肿胀。
1.3辅助检查:d-二聚体升高11例,血常规白细胞升高7例,凝血四项异常4例。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0例。
超声多普勒检查,诊为深静脉血栓10例。
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双侧6例,左侧4例,右侧2例。
1.4治疗方法:首先稳定生命征,根据病情选择溶栓及抗凝治疗,溶栓使用国产尿激酶,抗凝选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华法林。
血小板明显减少时给予对症治疗。
2 结果12例患者中,4例接受了溶栓治疗,7例接受了静脉抗凝治疗,1例接受了对症治疗。
治疗成功8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
3 讨论肺栓塞是肺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于患有肺栓塞的患者,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肺栓塞的护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一、早期发现和识别肺栓塞1.了解患者的病史和风险因素:了解患者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肿瘤、妊娠等。
2.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咯血等症状。
3.进行相关检查:进行肺通气灌注扫描、胸部X光、肺动脉造影等检查,以确定肺栓塞的诊断。
二、实施抗凝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2.监测凝血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以确保抗凝治疗的效果。
3.注意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抗凝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同时控制用药剂量。
三、注意患者的休息和活动1.卧床休息:在治疗初期,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以减少身体活动对血液循环的影响,并避免血栓进一步蔓延。
2.适度的活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引导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如床上坐位、步行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注意氧气供应:对于重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氧气治疗,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四、积极预防并发症1.肺梗塞后综合征的预防:给予患者长期抗凝治疗,避免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于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早期活动、翻身、按摩等。
3.出血的预防: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应小心谨慎,避免擦伤和创伤,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五、心理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一环,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
2.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肺栓塞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支持。
3.促进康复: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提高肺功能,恢复正常生活。
肺栓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概述
某同事父亲是左臀部滑膜肉瘤三年后转移成肺癌,一直做放化疗,左腿引起血栓后转移到肺里形成血栓,现已栓住三分之二,大家都非常的着急,也非常多心疼,肺栓塞对于肺部疾病一直是人们担心的一大疾病,时刻危及着人们的健康。
疾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肺部疾病的,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大的,所以重要的就是早期及时发现及时的治疗,那么肺栓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二、步骤/方法:
1、患者一定要知道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
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发生率均达80%以上。
胸膜性疼痛为邻近的胸膜纤维素炎症所致,突然发生者常提示肺梗塞。
膈胸膜受累可向肩或腹部放射。
2、患者一定要去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做一个全面检查,患者一定要了解肺栓塞肺栓塞的治疗有吸氧、止痛、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以及舒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措施外,特异性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
3、患者一定要知道对于肺栓塞的治疗,首先检查一下下肢看有没有血栓形成的情况,有的话若是时间短可以溶栓。
同时放置腔静脉滤器。
肺内栓塞若是是时间的但也同样可以插管溶栓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要经常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个人不能随意吃药。
三、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了解由于人的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千万不要吃于辣、咸、腻等食物。
可以多吃点水果,祝你早日康复。
肺癌患者容易出现肺栓塞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
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导致肺栓塞出现的原因有:血栓、心脏病、肿瘤、妊娠分娩以及其他一些原因。
肿瘤引起的肺栓塞在我国居第二位原因,占35%,主要以肺癌、消化系统肿瘤、绒癌、白血病等较常见。
肺癌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抗癌化学药物治疗及化疗过程中不及时彻底水化可成为促发因素。
肺癌患者出现肺栓塞时,起病急、死亡率高,若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则其预后较好。
栓塞部位及临床表现:(1) 左上肢静脉栓塞3 例, 左下肢静脉栓塞4例(2 例合并肺栓塞), 右下肢静脉栓塞1例, 双下肢静脉栓塞1 例, 以上患者均表现栓塞肢体局部疼痛、红肿, 皮下有高出皮面的短索样有压痛的结节, 多普勒听诊议检查, 显示栓塞部位的血流音消失。
(2) 左下肢股动脉栓塞2 例(1 例合并肺栓塞), 表现为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疼痛, 皮温下降、局部皮肤变紫,多普勒检查血流音消失, 其中1 例立即行左股动脉Forgorey 导管取栓术左小腿阔筋膜减张术, 术后栓塞肢体恢复正常。
(3) 肺栓塞1 例, 此病人无原因肺动脉压达65.71kPa(43mmHg),胸腔积液,猝死,考虑急性肺栓塞致死。
(4)脑梗塞2例,均为脑CT证实,其中1例并左侧肢体瘫痪。
1 肺癌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机理:1.1 激活血小板: 肿瘤细胞可以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
据报道, 肺癌患者的血小板48.4%增高, 说明血小板增高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2 激活凝血系统:肿瘤细胞促凝活性有:(1) 组织因子(TF) 样促凝物;(2)因子X激活物;(3)混杂的促凝物。
1.3凝血蛋白质减少:抗凝血酶山和蛋白C是肝脏合成的二种主要抗凝物,癌症病人常伴发这些抗凝物质的降低。
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原因分析与治疗进展恶性肿瘤因各种因素导致高黏血症从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VTE)和肺栓塞(PTE或PE),发生率可高达20%,约是普通人群的7倍,又以肺癌特別是腺癌最为常见。
手术、化疗以及使用靶向治疗药物、静脉留置导管、合并有基础疾病、吸烟、病人卧床等均为增加肺栓塞发生率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导致静脉炎后综合症,而肺栓塞确诊后4年内继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超过50%,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甚至心源性猝死,因此合并肺栓塞的肺癌患者其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肺栓塞的肺癌患者,预后不良,是肺癌患者住院期间第二位死因,且一旦发生势必影响到患者的抗肿瘤治疗,而抗凝治疗又可导致严重的出血事件。
因此针对存在肺栓塞的高危因素的肺癌患者或合并肺栓塞的患者,及时有效的防治肺栓塞对于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肺癌;肺栓塞;治疗;预后肿瘤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引人注意由来已久[1]。
早在1868年,Trousseau就注意到了肿瘤和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联系:即静脉血栓栓塞可发生于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也可以发生于住院期间、外科手术后以及其它疾病诊疗过程中。
2005年,Blom等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为普通人群的7倍。
后来的研究表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或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20%,且发生率依肿瘤类型和分期而异,其中肺癌为发生血栓栓塞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韩国学者研究[1]则表明癌症患者诊断明确后1年内PE发生率达70%,肺癌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沙特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年龄超过40岁、肿瘤进展、接受化疗和使用EPO都是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美国学者Liem TK等[3]也通过研究表明既往有DVT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VTE,当然DVT与接受手术的间隔时间越长发生VTE的风险越低。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中的一系列问题。
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过的肺栓塞患者30例,探讨肺栓塞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结果:30例PE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和心房纤颤的患者分别有10例以及12例。
对18例患者进行PE静脉溶栓治疗,存活15例,死亡5例;另外进行手术治疗12例,其中存活8例,死亡4例。
结论;静脉溶栓治疗以及进行相应的外科治疗是对PE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肺栓塞;诊断;治疗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PE即指PTE。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PI)。
引起PTE 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PTE常为DVT的并发症[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过的肺栓塞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6.65岁,女8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9.56岁。
所有患者的年龄以、性别以及病程均无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过的肺栓塞患者30例,探讨肺栓塞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1.3数据处理数据以:x±s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2结果30例PE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和心房纤颤的患者分别有10例以及12例。
对18例患者进行PE静脉溶栓治疗,存活15例,死亡5例;另外进行手术治疗12例,其中存活8例,死亡4例。
3讨论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
肺栓塞的护理研究【摘要】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于长期卧床、手术后等情况下。
本文通过对肺栓塞的护理研究,深入探讨了肺栓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评估、护理措施、药物治疗、并发症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
研究发现,对于肺栓塞的护理工作,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综合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结合实际护理工作中的经验,本文提出了肺栓塞护理研究的启示、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完善肺栓塞的护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肺栓塞、护理研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评估、护理措施、药物治疗、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启示、不足、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肺栓塞的护理研究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危急情况,常常导致患者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临床表现。
对于肺栓塞的护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肺栓塞的护理需要充分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血栓形成的过程、血栓移行至肺血管的途径、肺循环对氧合的影响等。
只有深入了解发病机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肺栓塞护理研究还需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呼吸窘迫、胸痛、心动过速、咯血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是及时诊断和救治肺栓塞的重要依据。
肺栓塞护理研究的概述应包括对疾病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综合理解,为后续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基础和指导。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肺栓塞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肺栓塞的发病机制肺栓塞是由于血栓形成或其他物质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疾病。
肺栓塞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血栓形成、肺血管阻塞和肺循环的短路。
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栓可以在全身循环或局部循环中形成,并最终被携带到肺动脉或其分支处。
这些血栓可能来源于静脉内血栓、心脏内血栓或外源性物质,如脂肪、气泡等。
一旦血栓到达肺血管,就会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肺癌并发肺栓塞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1-12-20T15:31:54.5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辉
[导读] 肺栓塞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恶性肿瘤使肺栓塞的发病率增加4倍。
王辉(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116300)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076-02
【摘要】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是肺癌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为2.01%。
其起病凶险,一旦发生,病死率高。
现将我院2005-2011诊治的9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诊治体会与大家分享。
9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肺癌,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数增加,合并肺栓塞时肺动脉压升高.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9~75岁,平均62岁。
5例行全身化疗,4例内科保守治疗。
观察肺癌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认为肺栓塞有时可能是潜在肺癌的信号。
其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高凝状态,而手术、化疗、放疗等干预措施增加了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恶性肿瘤肺癌肺栓塞干预措施首发表现合并呼吸困难抗凝治疗临床分析低分子肝素
1 资料
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39~75岁,平均62岁。
9例肺癌均经病理学证实。
按组织学分类:腺癌6例,鳞癌2例,小细胞癌1例。
肺癌的分期根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制订的标准:非小细胞肺癌Ⅲa期4例,Ⅳ期3例;小细胞肺癌局限期1例,广泛期1例。
1.1 临床表现
本组9例患者中确诊肺癌后出现症状并证实肺栓塞6例;肺癌与肺栓塞同时发现2例;肺栓塞为首发表现后经确诊肺癌者1例。
其中以呼吸困难起病5例;胸痛起病3例;咯血起病1例。
体征5例均有心动过速;呼吸音减低4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6例;紫绀4例;血压下降3例。
9例患者中2例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其中1例晕厥。
1.2 辅助检查
9例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升高5例(高于500μg/L)。
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6例。
心电图6例均有窦性心动过速,3例胸前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2例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有典型的SⅠQⅢTⅢ改变;2例肺型P波。
心脏彩超检查7例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室增大的表现。
参照2001年中华呼吸病学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5例肺癌的患者经CTPA确诊。
1.3 影像学诊断
诊断标准:
(1)大面积肺栓塞:2个或2个以上肺叶动脉,或相当数量(≥7个肺段)的肺段动脉阻塞或充盈缺损;(2)次大面积肺栓塞:至少有1个肺段动脉阻塞或充盈缺损;(3)不符合大面积肺栓塞判断标准者归为非大面积肺栓塞。
9例患者按照上述标准诊断大面积肺栓塞1例,次大面积肺栓塞3例,非大面积肺栓塞5例。
直接征象中见腔内充盈缺损1例;间接征象中胸水5例,肺纹理稀疏3例,肺梗死灶1例,肺动脉高压4例,右心扩大2例。
图中显示部分肺癌合并肺栓塞典型征象。
1.4 治疗及预后9例患者中抗凝治疗6例,尿激酶溶栓1例,自动出院2例。
尿激酶溶栓治疗1例显效并完全缓解。
复查CTPA肺动脉段充盈缺损征消失。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6例中,有效3例,无效自动出院1例,死亡2例。
死亡2例中,1例因治疗无效病情恶化死亡,1例猝死。
抗凝溶栓治疗的有效率50%(3/6),死亡率33.3%(2/6)。
1.5 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
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动脉氧分压(PaO2)上升>75%,CT或ECT显像肺动脉段血栓或缺损肺段减少>75%;(2)有效。
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较前减轻, PaO2上升50%~75%,CT或ECT显像肺动脉段血栓或缺损肺段减少50%~75%;(3)无效。
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无明显缓解, PaO2无明显上升,CT或ECT显像肺动脉段血栓或缺损肺段无明显变化;(4)恶化(含死亡)。
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进行性加剧,治疗后PaO2进行性下降,CT或ECT显像肺动脉段血栓或缺损肺段较前增加。
2 讨论
肺栓塞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恶性肿瘤使肺栓塞的发病率增加4倍。
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1)肿瘤细胞作用于凝血系统,使得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2)恶性肿瘤继发血小板活性异常及血小板增多症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
(3)各种干预措施包括手术麻醉、长期卧床、肿瘤压迫及补液不足等因素使得血液流速缓慢及淤积。
(4)肿瘤直接侵犯、放化疗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直接损伤血管壁促发血栓形成。
肺癌因癌组织本身能分泌促凝物质(促血小板聚集物质、多糖蛋白及血浆素原激活剂),具有高血栓形成倾向,更易合并肺栓塞。
有文献报道恶性肿瘤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最高,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本组9例肺癌中腺癌占66.6%,比例最高,与文献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
[1]刘靖华.肺癌的止血异常.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7, 24 (4)∶221.
[2]尚宁,方世珍,茆玉顺.膈癌合并Trousseau综合征二例报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58.
[3]Luzzatto G,Schafer AI.The prethrombotic state in cancer.Semin Oncol,1990,17∶147.
[4]张宝秋,宋长兴.肺癌患者血液血小板计数增多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核病与胸部肿瘤,1996,15(3)∶145.
[5]Maruyama M,Yagawa K,Hayashi S,et al.Presence of Thrombosis-inducing Activity in Plasma form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Am Rev Resp Dis,1989,140∶778.
[6]Lee AgnesYY.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Thromb Res,2003,110(4):167-172.
[7]翟振国,伍燕兵,王辰.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8):703-704.
[8]王煜,李振华.肺栓塞相关因素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8):948-950.
[9]陆慰萱,李龙芸,高岩,等.血栓栓塞性疾病与肺癌[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00.
[10]Mary C, Albert W,Richard H,et al.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two cohorts:the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thromboembolism etiology [J].Am J Med,2004,117(7):19-25.
[11]Luzzatto G,Schafer AI.The prethrombotic state in cancer[J]. Semin Oncol,1990,17(2):147.
[12]Paolo P,Andrea A,Antonio G. Cancer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An Overview [J]. Haematologica,1999,84(4):437-445.
[13]Bergqvist D,Agnelli G,Cohen AT,et al.Duration of 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ith enoxaparin after surgery for cancer [J].N Engl J Med,2002,346(13):975-980.
[14]林毅,钟巍,张力.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0,45(1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