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电切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1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早期膀胱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3±2.6)d、出血量为(48.9±5.3)ml、住院时间为(8.3±2.5)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6.2±5.7)d,出血量为(102.8±8.7)ml,住院时间为(15.6±2.8)d,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出血、感染等症状,全部治愈出院;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3例复发,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效果显著,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患者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道电切术;开放手术;膀胱肿瘤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主要发生于膀胱侧壁、膀胱后壁及三角区等,该病易复发,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1],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开放性手术治疗,但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同时操作困难。
随着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不断发展,成为临床上治疗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的效果对比,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早期膀胱肿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经膀胱镜下肿瘤组织活检并病理证实为膀胱肿瘤;30例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其中9例出现血块,6例出现排尿困难。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为(48.2±3.6)岁,患者肿瘤个数1~3个,平均1.39个,肿瘤分期:Tis期4例,Ta期6例,T1期5例,肿瘤单发10例,多发5例;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为(50.1±3.9)岁,患者肿瘤个数1~3个,平均1.51个,肿瘤分期:Tis期3例,Ta期5例,T1期7例,肿瘤单发11例,多发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膀胱肿瘤电切术有副作用吗文章目录*一、膀胱肿瘤电切术有副作用吗*二、膀胱肿瘤电切后复发率有多大*三、膀胱肿瘤术后注意事项膀胱肿瘤电切术有副作用吗1、膀胱肿瘤电切术有副作用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膀胱表浅非浸润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此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以反复进行、几无手术死亡率、并能保留膀胱排尿功能等优点。
此法又通常是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避免或减少膀胱开放性手术。
但是,术后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血块积块: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后应密切注意血块积存和因其引起的休克。
应插一气囊导尿管,并用膀胱吸引器将膀胱内血块排空,用消毒冲洗液冲洗膀胱,直到回流通畅。
一般情况下,不需将病人送回手术室,在麻醉下经电切镜鞘排空血块和电凝止血。
尿外渗:膀胱穿孔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导致尿外渗。
病人可有腹痛,有时发热,下腹可有揉面感。
正常情况下只须用导尿管持久引流膀胱即可,但当有穿孔和血块积存同时存在时,最好将病人送回手术室,在麻醉下清除血块并电凝出血点。
2、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灼术,多通过膀胱镜进行。
适合肿瘤只浸润粘膜或粘膜下层,恶性程度较低、基蒂较细的膀胱乳头状瘤,这就是一种膀胱癌的治疗方法。
化疗化疗主要通过腔内灌注化疗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药液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副反应较全身用药轻很多。
中晚期病患则可能需要全身用药,这也是膀胱癌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膀胱癌的治疗放射治疗包括外放射和内放射两种,但膀胱癌使用放射作为单一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主要用于晚期肿瘤病人的姑息治疗、或手术、化疗病人的铺助治疗。
3、膀胱肿瘤的病因有哪些饮水中的致癌物,饮用经氯消毒并且含有氯化副产物的自来水,可使膀胱癌危险性增加;我国台湾和南美阿根廷的饮用水中的砷污染也与膀胱癌危险性增加有关。
咖啡,饮咖啡者的膀胱癌危险性高于不饮者,但两者无剂量和时间趋势,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已排除咖啡与膀胱癌之间的强相关性,但不排除两者之间相关。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66例膀胱肿瘤患者,其中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33例作为实验组,将另外的经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都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3个月,实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操作比较方便简单,患者不会出大量的血,效果比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肿瘤;疗效;观察引言膀胱肿瘤是发生在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一般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都要参照肿瘤发生的时间,以及肿瘤的严重级别。
临床研究发现: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在治疗膀胱肿瘤中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效果,所以近几年被广泛应用在膀胱肿瘤的治疗中,因此我们选择了66例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疗效基本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66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
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为42-70岁,平均年龄为55.6±3.8岁。
初发肿瘤44例,复发肿瘤22例,单发肿瘤52例,多发14例。
肿瘤直径0.4~3.0cm。
对这66例患者手术前进行病理确认为移行性细胞癌。
将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33例作为实验组,将另外的经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如性别、年龄及肿瘤状况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案术前请相关专业对患者的并存疾病进行治疗,控制症状,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方案为膀胱部分切除术。
实验组的患者治疗方案为经尿道电切除,使用德国wolf电切镜,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护理查房膀胱肿瘤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膀胱肿瘤的方法,通过将电切电流传导到膀胱肿瘤部位,实现切除肿瘤的目的。
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的重要环节。
在查房中,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一、术后第一天查房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正常的生命体征可以反映出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
异常体征可能是术后感染、出血或其他并发症的征兆。
2.观察患者尿液情况。
检查患者的尿液颜色、气味、量及尿潴留情况。
正常的情况下尿液应该是淡黄色,无味且量较大。
尿液异常可能是出血、尿潴留或感染的征兆。
3.观察尿道切口情况。
检查尿道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或感染的现象。
术后24小时内如果尿液中出现血液或有明显渗血,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患者的排气情况。
检查患者是否有腹胀、胃肠道功能紊乱或排气不畅的情况。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肠麻痹,需要通过护理措施促进肠蠕动和排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摄取,保持良好的水平衡。
进行尿潴留护理,包括定时排尿和测量尿液量。
二、术后第二天查房1.重复上述观察项目,检查上次观察到的问题是否得到改善。
2.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
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位置,并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
3.检查尿液培养结果。
如果患者有尿液感染的症状,及时送检尿液进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抗生素的选择。
4.观察患者的术后营养情况。
根据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根据患者的口服能力进行给药,或通过其他途径给予营养支持。
5.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安抚,帮助其尽快恢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55例与等离子切除术45例的对比摘要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
方法:将10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TURBT组55例,肿瘤直径19±7mm;T1 36例,T2 19例,G1 34例,G2 21例;其中膀胱侧壁肿瘤21例,多发肿瘤18例。
PKRBT组45例,肿瘤直径18±8mm;T1 29例,T2 16例,G1 26例,G2 19例;膀胱侧壁肿瘤18例,多发肿瘤14例。
统计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是否发生闭孔反射、术后2年内是否复发。
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手术完成,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TURBT组手术时间26.8±9.2分钟,术中失血47±25ml,两年内复发率38.2%;PKRBT组手术时间25.3±10.3分钟,术中失血41±23ml,两年内复发率4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有膀胱侧壁肿瘤的患者术中发生闭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安全性高;低温切割,创面无焦伽;切割精确,止血效果良好,手术野清晰,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膀肿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等离子切除术2005年1月~2010年3月收治T2期以内膀胱肿瘤患者100例,其中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55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45例。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膀胱肿瘤患者100例,均术前CT检查及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T2N0M0以内,具备行内腔镜手术指征。
将患者随机分TURBT组与PKRBT组。
TURBT组55例,男43例,女12例;年龄46~84岁,平均68.8±9.8岁;肿瘤直径5~30mm,平均19±7mm;T1 36例,T2 19例,G1 34例,G2 21例;膀胱侧壁肿瘤21例,多发肿瘤18例。
膀胱肿瘤电切术护理常规
膀胱肿瘤(tumor of bladder )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包括膀胱良性肿瘤和膀胱癌(膀胱恶性肿瘤)
一、主要护理诊断
1、恐惧与焦虑与对癌症的恐惧、害怕手术、如厕自理缺陷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膀胱造瘘口或引流装置的存在,不能主动排尿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
二、观察要点
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三、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2、必要时协助做好膀胱镜检查。
3、心理护理:血尿致病人情绪紧张,护士应关心、安慰病人,耐心倾听,向其讲解治疗方法及预后,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护理
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2、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膀胱通畅,经常观察引流情。
手术记录
姓名xx 性别男年龄 67岁科室泌尿外科
住院号xx 床位号:42
手术日期:2019年10月17日
术前诊断:膀胱肿瘤术后
术中诊断:膀胱肿瘤术后膀胱肿瘤复发
手术名称:膀胱肿瘤电切术
手术人员:主刀xx 助手 xx 器械护士 xx
麻醉方式:持硬麻醉师:xx
麻醉开始时间:13:35 麻醉结束时间:14:05
手术开始时间:13:35 手术结束时间:14:05
手术过程:麻醉起效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经尿道直视下进镜至膀胱,膀胱内见右侧及后侧壁陈旧性电切瘢痕,右侧壁见多处0.5*1CM大小新生物,触之出血,用电灼除,左侧壁可见小新生物,均用电灼除,见膀胱无出血后,退出电切镜。
留置F20号三腔导尿管,水囊注水20ml牵拉压迫膀胱颈口,膀胱持续冲洗,色清,术毕安返病房。
医师签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3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对患者实施3个月至24个月不等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5个月。
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均有所缓解,患者的手术时间在10min至40min不等,平均手术时间为(25.5±1.5)min,且无一例患者发生了术后继发出血和膀胱穿孔等临床并发症。
患者术后置留尿管时间在3d至7d不等。
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可多次手术、术后恢复快、损伤小和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体会【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93-02膀胱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占肿瘤发生总病例数的73%以上,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膀胱肿瘤治疗方法,且膀胱肿瘤患者的病理分期和分级都要以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3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8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0.3±0.5)岁。
所有患者均存在间断性无痛性的肉眼血尿现象,且经过ct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膀胱肿瘤。
其中,多发性肿瘤为10例,单发性肿瘤为20例,患者的肿瘤大小为(3.9×3.7×3.6)~(0.3×0.3×0.2)cm不等。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护理常规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4:1。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肿瘤的第一症状,常间断性发生,容易给病人已治愈的错觉而忽略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此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一、术前准备及护理1、按泌外术前常规进行护理。
2、有血尿者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发现尿色鲜红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告之医护人员。
二、术后护理1、按泌外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体位:去枕平卧6小时后半卧位。
3、饮食:禁食水6小时后普食,指导多饮水。
4、持续膀胱冲洗及引流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整冲洗速度,如发现引流管被血块堵塞应及时清除。
5、并发症观察及护理:(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和出血,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引流管的护理,保持膀胱点滴冲洗及引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膀胱痉挛:表现为阵发性的小腹及会阴部痉挛性疼痛,尿液从尿管周围流出。
应保持引流通畅,指导深呼吸使全身放松,多饮水稀释尿液,减少刺激,严重时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
(3)年龄大、体质差的患者,术后鼓励患者多翻身,指导深呼吸及四肢运动,防止褥疮、肺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三、出院指导1、遵医嘱定时接受膀胱灌注治疗或其它辅助治疗。
膀胱灌注期间出现严重的膀胱刺激症状、血尿、恶心、食欲不振等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多饮水、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粗纤维的食物(如鱼、瘦肉、绿叶蔬菜),少食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禁烟。
3、保持精神愉快,生活有规律,减少不良刺激。
护理查房日期:2010年1月1日参加人员:欧阳丽张敏卿吴榕英张枳琪柯亚真陈淑萍林凤刘晓青蓝秋香林小惠葛慧卿杨晓妹题目:膀胱肿瘤电切27-23,林文财,男,46岁,以“发现、‘膀胱肿瘤’4天”为主诉于2009年09月14日10时30分步行入院。
缘于入院前4天于解放军95医院体检CT示:“膀胱三角区肿瘤,膀胱癌可能性大”。
患者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冷、发热。
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求诊我院,门诊拟“膀胱肿瘤”收入院。
发病以来,一般情况沿可,精神食欲正常,大全正常,体重未见明显进行性下降。
患者先天性聋哑残疾;既往“糖尿病史”约3年,未规则治疗;左眼“白内障”,未治疗。
体格检查:T:36.6℃ P:70次/分R:20次/分BP:107/79mmHg 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自然,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1、CT(2009-09-10,解放军95医院)示:膀胱三角区可见明显软组织块影,大小2.5cm×1.2cm,膀胱癌可能性大。
2、全腹B超(2009-09-09,解放军95医院)示:右肾上极一个27×23mm 囊性肿物半钙化;膀胱底部一34×11mm低回声,边界清楚,光滑。
膀胱镜检查:膀胱肿瘤病理诊断:膀胱肿瘤考虑该病人存在以下的护理问题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及侵入性操作有关恐惧与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便秘与长期卧床,摄入纤维俗不足有关语言沟通障碍与先天性聋哑有关感知的改变:视力障碍与晶状体混浊有关知识的缺乏缺乏有关疾病和手术治疗配合的知识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术后预后自我形象紊乱与先天性聋哑残疾有关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根据上述护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做好病情的介绍,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病人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告知接受汽化电切术治疗的病人,对术后反复多次灌注化疗不理解,甚至对手术效果产生怀疑,表现为悲观失望、烦躁、忧虑,护士要热情,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讲解灌注化疗的目的和意义,约请术后回院灌注化疗的患者与之交谈、沟通现身说法,以消除忧虑情绪,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根据疾病情况指导病人膳食,保证营养的需要,鼓励病人多饮水,提供安静的病房环境,保证睡眠。
3.肠道准备:术前3日进流质饮食,术前一日给服用缓泻剂,保证肠道的清洁。
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6小时,以保证胃的排空,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因呕吐误吸而导致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
术前密切观察生命征并做好配血,备皮及常规药物试验。
术前应控制血糖的水平控制在5.6~11.2mmol/L较适宜。
4.糖尿病的护理应当指导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用低脂、低盐、低糖和高纤维的食物,少食多餐为原则。
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若有明显的饥饿感给予蔬菜充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必须让患者了解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达到治疗目的空腹及餐后两小时测血糖,鼓励患者自行检测尿糖,学会使用尿糖试纸测定方法及结果观察,以便及时掌握病情的发展, 对口服降糖药及饮食治疗效果不理想者,需要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因此,一定要重视患者口腔、上呼吸道、皮肤、足部等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足部护理,指导病人不要赤脚走路,以免刺伤,保护双足,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语言沟通障碍虽然听不到声,讲不出话,但可通过观颜察色了解周围的人和事。
因此,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温暖,尊重患者的人格,不歧视、讨厌、疏远患者,不与患者有敌对情绪。
“微笑”是一种表达美好感情的语言,家庭成员要经常保持面带微笑,和蔼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缓解或消除患者的戒备心理实施恰当干预措施肢体语言是聋哑人的主要交流方式,是以目光、面部表情、头、手、躯体等各部分姿态动作传达信息,并以仪表举止、神态等表达某种思想意识6.白内障护理应保持正常生活起居,避免因激动出现并发症。
如糖尿病的病人,尿糖保持在阴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控制眼局部感染病染病灶。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通便药或行肥皂灌肠。
二.术后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等并做好记录,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去枕平卧6小时,防麻醉引起头痛。
给予氧气吸入,使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如出现呛咳等症状应立即停氧,报告医生,并记录。
2.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和移位,保证引流管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压迫,阻塞等,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和颜色并记录。
3.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穿刺成功后缝线固定,覆盖透明透气下敷料,每3天清洁消毒穿刺口并更换敷料、肝素帽一次,对敷料有松脱或污湿随时更换:深静脉应用早期应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体温的变化,呼吸情况,防止针头刺破血管或胸膜腔造成出血或气血胸;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有无分泌物等。
发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教会病人如何固定好,防止牵拉不慎脱出。
日常使用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必要的消毒:每天输液完毕,应用肝素稀释液封管,注意采用正压封管,量要达15-20ml,并夹好小锁,防止用力时血液往上涌堵塞管腔: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体温升高,证实与原发病无关或局部出现红肿、脓点时,应及时拔管并做好细菌培养,应用相应抗菌素控制感染。
4.术后宣教常规护理术后第二天可取半坐卧位,有利于改善呼吸和循环,利于减轻腹壁张力。
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肺的通气量,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肠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5、饮食指导禁食期间须静脉补液补充营养,电解质等,要指导患者在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为主,样可以利于切口的愈合,同时不至于产生便秘,增加患者痛苦。
6.训练膀胱功能对于因膀胱肿瘤而行膀胱部分切除的患者,膀胱容量减少,拔除导管后,小便次数会明显增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拔管前数天,指导和协助患者定时放尿,开始每2h左右放尿1次,以后逐渐延长至3~4h,不断充盈膀胱,扩大膀胱容量,减少拔管后尿频的发生。
7.心理护理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针对他们害怕疼痛,担心出现并发症、意外情况、肿瘤复发以及社会、家庭等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鼓励患者多提问题,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以便积极配合术后的各种治疗。
8.预防褥疮患者术后卧床,不愿活动,极易形成褥疮,对于容易受压的突起部位,垫以柔软的棉被或气圈,并定时翻身,皮肤护理。
还要动员患者经常活动双下肢,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如果病情允许,尽早下床活动,对病情恢复为有利。
9.膀胱灌注的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者要戴口罩和无菌手套,会阴冲洗干净后再用0.3%活力碘棉球消毒会阴及尿道外口,按无菌导尿方法插入导尿管,动作要轻柔,如遇阻力,不能用暴力插入,可用2~3ml消毒石蜡油从尿管末端注入再轻轻插入导尿管,以免损伤尿道黏膜,增加患者痛苦。
灌注药物时嘱患者深呼吸,以免腹压的作用使尿管脱出膀胱,将药液注入尿道内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尿道粘连。
在药液快注完时,将尿管末端提高再注入5ml生理盐水,待药液与膀胱壁充分接触,以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使排出尿液内的药物浓度降低,以减少药物对尿道的刺激作用。
稀释溶液要适宜:药液过多会引起患者过早排尿,达不到应有疗效,稀释溶液太少,浓度过高易刺激膀胱,出现膀胱刺激症。
一般30一$0ml为宜。
注意事项:注药前务必确定尿管在膀胱内,方可灌注药液,切忌将药液直接从尿道外口注入,以免药液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尿道狭窄。
10.灌注前的准备:嘱患者排空膀胱,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选择8—10号一次性导尿管为宜,并用消毒石蜡油充分润滑后使用。
环境应在相对清洁的换药室内进行。
灌注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参数均正常者才能进行膀胱灌注.问题、1. 膀胱冲洗为什么要用注射用水?因为肿瘤切除后还有存在少量的肿瘤细胞,低渗的注射用水能使剩余的肿瘤细胞破裂死亡,膀胱冲洗的护理要点目的——持续膀胱冲洗可清除膀胱内血液、脓液等,起到止血和预防尿管堵塞的作用,保证引流通畅,减轻疼痛和刺激,防止感染,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冲洗过程中,应观察冲洗液和引流量,尿量,并观察是否通畅,病人有无疼痛或不适等。
(3)观察引流液颜色,可以观察到膀胱切口出血的情况,可以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冲洗速度。
如果引流液鲜红或有血块,可以把滴速调至100~140滴,靠冲洗液的压力压迫止血。
如果引流液浅红色,可以把滴速调至80~100滴,也可以加抗生素于冲洗盐水中预防感染。
一般冲洗时间为3~5天,将冲洗管改为引流管,观察膀胱切口有无渗血等情况。
2.灌注的注意事项?1、消除紧张、害怕心理,以良好的情绪接受及配合治疗。
2、治疗前排空膀胱或护士在停留尿管后先排空膀胱尿液后才注入药物,以使药物保持一定的浓度。
3、灌药后体位:药物注入膀胱后平卧,俯卧,左右侧卧,每15分钟轮换体位一次,半小时后使药物与膀胱壁充分接触。
4、异常情况的处理:灌注后如出现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或血尿,应马上就医,按医嘱减量或暂时停药。
5、坚持按时回院复查治疗: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复查对于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机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治疗间隔:一般每周一次,连续6-8周,然后每月灌注一次。
手术后复查时间:术后第一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一年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3.膀胱肿瘤的早期表现?膀胱肿瘤早期的突出症状是血尿,而且多是以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为主要特点。
大多数膀胱肿瘤以无痛性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为首发症状,病人表现为间歇性、全程血尿,有时可伴有血块。
因此,在临床上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被认为是膀胱肿瘤的典型症状。
出血量与血尿持续时间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大小、范围和数目有一定关系,但并不一定成正比4.膀胱刺激征膀胱刺激征是指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
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4~6次,夜间0 ~2次,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上述范围,称为尿频;尿急是指尿意一来就有要立即排尿的感觉;尿痛是指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口产生的疼痛,疼痛性质为烧灼感或刺痛。
5.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穿刺成功后缝线固定,覆盖透明透气的敷料,每3天清洁消毒穿刺口并更换敷料、肝素帽一次,对敷料有松脱或污湿随时更换:深静脉应用早期应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体温的变化,呼吸情况,防止针头刺破血管或胸膜腔造成出血或气血胸;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有无分泌物等。
发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教会病人如何固定好,防止牵拉不慎脱出。
日常使用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必要的消毒:每天输液完毕,应用肝素稀释液封管,注意采用正压封管,量要达15-20ml,并夹好小锁,防止用力时血液往上涌堵塞管腔: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体温升高,证实与原发病无关或局部出现红肿、脓点时,应及时拔管并做好细菌培养,应用相应抗菌素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