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通过建立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信息共享。基于此,本文通过GIS系统中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综合分析、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等方面技术分别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提出自己一些看法。关键词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排水管道敷设于地下,其中结构分布广泛,管道线路

错综复杂,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管道数据分散等问题。地

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实现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运算、分析等操作,从而解决一些与空间信息

相关的问题的综合性系统,而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则是将GIS技术以及城市地下管道敷设技术相结合,并且

把计算机与地理数据进行合二为一,使其在城市地下管道

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工程档案管理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工程档案管理技术,是指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主导,建立的城市排水管网分布结构,该技术实现了城市内部排水管网分布信息的地理定位与区域信息的整合。一方面,工程档案管理技术,将运用GPS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网的地理信息结构图上,建立排水管网铺设定位图,确保城市内部排水管网的分布信息,都集中在一个完整的信息结构体系中。例如:A城市中的排水管网结构包括10条管网线路,运用工程档案管理后,本次对A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程序,将按照工程施工图,将其10个管道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建设信息收集在一起,逐步形成完整的A区域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规划结构图。另一方面,工程档案管理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中的应用,也实现了动态档案信息跟踪管理的实践效果。例如:B城市进行排水管网建设时,运用工程档案管理技术,进行城市排水管网铺设管理,则当施工人员依据B区域排水管网设计图进行施工时,终端监控设备,将通过GPS和GRS技术,对B城市排水管网施工的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系统也会在B城市建设的排水管网后期应用的排水情况进行跟踪定位,从而确保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体系综合利用。

2系统综合分析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也体现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的协调管理管理上。以C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为例,C城市本次排水管网建设共计分为1-5区域,分别位于C城市东南、西南、西北三个方位,工程管理人员对C城市中排水管网铺设管理时,借助系统信息综合分析系统,对本次施工中管道结构实践中的横纵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反馈,确保C城市本次施工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把握排水管网的水流趋向。同时,C城市在进行排水管网施工过程中,也运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对各个区域的管道预埋深度、高度、以及交叉管线设计的净值信息编号进行统计。此外,工程管理人员依据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提供的管道线路铺设方案,选择一种使用年限较长、实践施工方法最简洁、施工成本最低的施工方案,以上C城市中排水管网建设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对系统综合分析在排水管网中融合的体现。[1]

3系统数据管理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排水管网的地理信息系统拥有非常完善的地形数据以及管线数据的输入编辑功能,利用其精确建立、地形描绘以及管道数据库的特点,系统维修人员能够迅速完成添加更新数据任务。而且系统还能够实现转换格式,例如:系统维修人员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其中的城市

地下管道的CAD立体图转化为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处理的特殊信息模式,这时便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进行CAD格式转换,将CAD格式的地理信息转变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信息,反之也是相同的效果,通过系统数据管理能够随时随地将其他格式进行转换,从而实现数据利用以及资源共享的目的。[2]

4系统用户管理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分为三个等级:普通用户、编辑用户以及高级用户,其中高级用户为系统管理人员,拥有负责管理用户的权利,可以通过增加用户、删除用户以及设置用户口令来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例如:某排水管网管理部门,其中公司为高级用户,下属分等级分别为高级用户以及普通用户。普通用户被下派到各个区域进行有责管理负责区域的排水管网故障维修,并将其遇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且上传到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其余维修人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能够了解到哪个区域出现故障、故障难度,一旦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所有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进行合作维护,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效果。

5总结

综上所述,在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中通过开发多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管网运行中的常见问题。本文通过对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综合分析、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了解到地理信息系统的不仅能够为地下管网生产调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够为管网改造维修提供只管的决策依据,以此提高管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班福忱,孙晓昕,李美然,刘鑫.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6(S1):123-126+129.

[2]张培斯.城市排水管网G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10.

作者:孙伟单位:上海松江西部水环境净化有限公司

编号:28225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摘要〗测绘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工作。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测绘管理方法(包括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应运而生的,其定位处于监控系统SCADA之上,但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同类商业系统之下,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处理行业是典型的流程行业,以往的将自动化为中心的系统往往只关注于具体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控制,其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建立也是围绕现场控制进行的。随着对设备管理、生产分析的需求逐步增多,同时,对于大型的水务集团来说,其生产地-水厂分散并越来越多,管网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着上层管理难度加大,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水行业也正处在一个集团化、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发展势态中。这一切决定了对于水务集团,需要在原有的监控系统为主的软件平台之上建立一个全企业的、具备良好扩展能力的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并能随时面对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上层商业系统集成的需要。 综上所述,水务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整个集团生产管理的核心,其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生产管理的核心平台,通过模型化的工厂对象信息表述来实时获取管理层所需的信息并为底层的SCADA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提供深层次的应用分析能力 整合过程控制、SCADA系统和商业业务管理系统,如ERP、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打通信息链,更好地通过实时数据和多种数据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系统的功能作为对业务扩展的支持系统,提供各种标准的工业接口和可扩展的网络架构,为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并能支持多地域的统一运营模式 水务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确保企业生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企业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水务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在整个水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一般由调度中心级、分中心(分公司)级以及现场站(净水厂、污水厂、加压泵站、管网监控站等)级控制三层架构来组织系统,同时可以建一座异地实时备份中心。 本系统的涉及范围将包括不同生产系统的整合,如目前的管网、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个部分,同时也将集成各相关的外部商业系统信息以及各辅助系统的生产信息。系统从结构上支持所有主流的水处理行业监控系统的集成,并支持大型集团的扩展能力。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实时监控(SCADA)系统 完成对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各个远程站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任务,将各远程站传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档,并向各远程站发送调度及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监测、保存、输出以及设备控制;运行状态的模拟显示、状态检测、报警等;最终实现调度优化、节能降耗。 水质监测系统: 实现对供水水质的远程自动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常情况,能够通过现场站控制系统进行输水控制,同时向相关用户通报情况。 客户管理(CIS)系统: 实现大用户信息管理(如用水户的用水性质、水表口径、用水计划等)、实时用水量管理、用户报修信息管理等,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 提供管网规划、电子图档、管网设施管理、日常维护等,辅助完成管网的巡线、检漏、维护、应急抢修、阀门检修、管网改造等业务,使生产管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可以根据需要, GIS系统可以包含GPS 系统,用于跟踪配置了GPS设备的人员及车辆。 应急抢修系统: 提供故障定位、事故区域显示、管网设施、用户影响汇总等情况,并提供故障隔离操作流程,还包括

燃气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燃气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 (2) 一、概述 (3) 二、系统关键技术及特点 (4) 三、系统总体设计 (5) 四、系统功能 (7) 五、运行环境及系统配置 (14)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动态和静态燃气管网电子地图,采用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管线、阀门、调压站、门站等燃气设施的统一管理。其目标是实现燃气设施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及时提供燃气企业管理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分析决策依据,达到用户受益、企业受益的目的。 一、概述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平台系统产品之一,系统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技术、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网络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强、运行效率高、容易使用和维护的特点,能够满足国内大中型燃气企业信息的需求。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以动态和静态的燃气管网电子地图基础上,对管线及各种设施进行定位、查询统计、分析等;对各类统计结果打印输出;管网事故发生后,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关阀方案、用户停气通知单,发生新情况后能迅速调整方案;实现燃气管网图文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提供管网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准确高效,为燃气规划、设计、调度、抢修和突击资料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依据,实现分析决策的全计算机操作过程,从而提高燃气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系统接口,可方便实现与公司其他子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交换和共享,最终融入到城市燃气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系统关键技术及特点 1、燃气信息一体化思想 燃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单一孤立的,需要燃气管网管理系统、营业管理系统、调度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信息共享与集成。 燃气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与调度系统实现数据集成,能够实时显示管网中测压点或者流量计的动态监测数据,同时可以根据实时数据绘制全区等压线; 燃气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与营业收费系统实现数据集成,能够将用户和管网进行关联,并实现用户和管网图形的互动查询,同时查询制定区域内的用气量。关阀搜索时能够搜索出受影响的用户。 调度系统中,实现燃气管网地理信息和营业系统信息在管网建模中的集成,能够合理提取城市主干网和用户用气量,为管网动态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管网运行调度提供良好的辅助决策 信息。 2、全组件开发,模块化强 采用组件化开发技术,可以根据用户单位管理的实际需求方便调整,业务管理流程与新功能开发功能组合性强; 业务功能模块化强,积累全国多家燃气公司管网管理的实践经验,并经过了分析提取,符合行业管理规范,能够全面满足用户单位燃气管网管理和燃气业务的要求。 3、海量数据存储管理 燃气管网信息系统具有对海量图形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1.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智能化的系统还应包括知识。其系统的概念模型可由下图描述。根据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信息系统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两大类。 图1.1 信息系统概述模型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已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全面考虑,无法形成各系统得联动,致使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巨大潜力和威力,而且数据重复建设,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建设二三维相结合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必然会政府机构、各行各业和市民提供更加准确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1.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系统特点,紧紧围绕智慧城市的业务流程,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语音系统平台、通信网络以及图象处理接口的综合信息系统,并综合GPS/GIS/GPRS应用、三维仿真技术、数据库管理等高新技术,采用集中管理、

分散控制的体系结构,建立一个准确、高效、全面、规范的地理信息系统,使数据管理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多层次、多方位直观地显示相关数据、图形等信息,提供各种警务工作元素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和实时运行状况,分析其内在联系,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提高各业务部门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协同处理能力,并利用辅助分析和决策功能,从宏观上提高警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第一章关键技术 2.1GIS技术 2.1.1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英语名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GIS,它是一种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 GIS提供的信息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而且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或图象。大到地球、国家、省市,小到村镇、街道乃至地面上的一个点位,GIS 都能以直观、方便、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计算、分析和辅助决策。GIS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核心技术。 2.1.2软件构成 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等)、数据库软件(如Oracal、Sybase、SQL Server等)、GIS软件平台(如Arc/Info、MapInfo等)、应用软件(GIS 二次开发软件、GIS组件库等)组成。层次结构如图3.1所示:

供水管网GIS平台管理系统说明书

供水管网GIS平台管理系统说明书

供水管网GIS平台管理系统说明书

目录 1项目概况 (2) 1.1工作目标 2 1.2主要工作内容 2 1.3工作依据 2 2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3) 2.1系统技术性能说明 3 2.2总体设计 4 2.2.1系统总体结构 4 2.2.2软件体系结构 5 2.2.3系统部署架构 7 2.2.4软/硬件设备清单 8 2.2.5系统功能体系

8 2.3系统功能设计 10 2.3.1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C/S版) 10 2.3.2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B/S版) 24 2.4软件实施计划 26 2.4.1项目组织 26 2.4.2进度计划安排 26 2.4.3质量保证体系 28 2.5合理化建议 29 3管线探测解决方案 (30) 4工程主要人力资源 (30)

1项目概况 1.1 工作目标 (1)完成地下供水管线探测工程及数据建库工作。本次探测范围为:XX县自来水经营有限公司所辖供水管线及水表普查,管线暂定600公里,水表暂定40000只。 (2)完成XX县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部署,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为XX县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2 主要工作内容 (1)管线探查、外业测量、水表普查和内业成果整理建库等。 (2)XX县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调试(包括安装、现场试验、试运行、正式运行)、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协调等。 (3)完成项目验收工作。 1.3 工作依据 ?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CJJ/TB-2011); ?YB/9029-94《地下管线电磁法探测规程》; ?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现代化营业所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系统 建设过程中如有新版标准发布,须符合新版标准); ?CMMI for DEV v1.2; ?经XX县自来水经营有限公司批准的技术设计书。

城市排水管网水位监测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城市排水管网已进入一个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安全保障的新时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市暴雨事件频发,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排水管网科学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科学的管理,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测绘技术的发展使排水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排水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将成为科学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排水管网中安装雷达水位流量监测站,实时监测窨井内水位数据,流速流量数据、定时监测,也可以根据水位涨落幅度做超限加报,实现管网窨井水位预警、管网动态信息收集等功能。 雷达水位流量监测站需要安装的部件主要包括:雷达水位计(可增加压力水位计进行盲区补偿)、雷达流量计、无线通信模块、RTU 和防水电池,所有部件均通过配套安装支架固定于井口,便于后期安装与维护。安装作业可在井口完成,无需井下作业。 实现功能 ①水位、流速及流量自动采集:按预先设置的定时间隔,通过GPRS/GSM通信信道向中心站发送当前的数据。 ②数据补报:对短时间内维护人员难以到达并修复故障的遥测站,尤其是系统内的重要站应具有备用通信功能。 ③自动加报:根据水位的高低,增加水位数据加报的频率。 ④水位越限报警:当水位越过某一规定数值之后即进行报警。 ⑤供电不足报警:遥测站电源能力低于设定的门限值时即进行报警。

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于背景图形自动刷新显示最新或指定时间的水位监测数据,并对出现异常情况的站点以特殊颜色告警。提供对实时、历史水位、流量、水量信息进行查询。 城市排水管网水位监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该系统建成后,能使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水平、管网分析、规划设计、优化设计等方面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真正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推出新一代24QP雷达流量监测系统,可用于生活污水、合流污水及雨水管网开放式沟渠的流量监测。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不受污水腐蚀,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实时测得水位、流速、流量,通过RTU传输到监控中心,便于实时了解地下管网运作状况。 HZ-SVR-24QP雷达流量计

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

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 市政给排水论文【摘要】以GIS为技术支持,结合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了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借助ArcGIS平台,充分发挥了GIS在可视化,查询定位及空间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普查数据的入库以及设施数据管理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排水管网网络模型,借助模型实现了管网流向、连通性、污染源追踪、污染影响范围等网络分析功能。 【关键词】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网分析 前言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起的暴雨多次见诸报道,极大的损害了人民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在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要求。排水管网是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城市内涝排水的重任,建立基于GIS的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主管部门对排水设施的管理能力,实现了数字化排水设施管理的需求。GIS技术已经成功在城市的多个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应用,借助GIS,主管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定位设施位置分布情况,轻松实现日益复杂的排水管网设施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摸底现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对防汛排涝应急指挥、排水管网改造、雨污管道分流改造、暴雨积水分析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系统构建及其功能 排水管网设施管理按实体形状主要分为线状和点状设施,其中线状设施包括:排水管道、倒虹吸管道以及河道;点状设施包括:检查

井、雨水篦子、排水阀门、提升泵站、闸门井、窨井、排水户等。 排水管道按管径可以分成小型管(小于600mm)、中型管(600-1000)、大型管(1000-1500)及特大型管(大于1500);按排水性质可以分为雨水、污水及雨污合流管道。 系统功能: 数据入库:排水管网设施数据来源比较广泛,目前主流方法是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数据普查,优势在于可以科学准确对管网数据进行摸底,为后续业务应用、管网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质量保证,缺点在于普查工作资金投入比较大,相比较而言,投入和产出比还是非常高,值得主管部门进行投入。 普查数据原则上是不能直接进入系统数据成果图的,原因有2个: 1)数据格式不一致,普查数据格式由普查公司定义,一般是微软提供的mdb数据。 2)数据质量难以达标,数据成图前需要进行业务属性检查,成图后需要进行空间拓扑检查,方可保证达到管网建模的最低要求。 普查数据入库流程如图1-1所示 在线编辑: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编辑排水管网设施数据,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管网设施编辑工具:精确要素捕捉、撤销及回退、连点成线、设施绘制及删除、批量属性编辑、管段合并及打断、管网废弃及恢复等。 为了更好的保障成果库数据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供了编辑图

最新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导读:"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 "3S"技术在"数字林业"中重大意义 "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各级领导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林业"的基础是首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和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信息,一类是森林资源档案,另一类是林相图。森林资源信息是“数字林业”信息化的基础,林业的重大应用系统如防火指挥、资源监测等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分析。基于3S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业系统应用"3S"技术时机非常恰当。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3S已经走过了大投入的阶段,其能力已经得到巨大认可,技术上非常成熟,边际成本很低。GIS在林业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而国家的数字林业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正如国家林业局的指示:"继续抓好六大工程监测,监测工作要上新水平;六大工程信息化要上新层次;林业跨越式发展要靠六大工程,而六大工程最终还是要靠科研,靠信息化、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3S必须优先依托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完成3S需要的必要积累。现在,我国3S总产值已经达到,而为了达到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林业等需要国家投入发展3S的部门,已经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投入得到非常高的效益了。 目前各种"3S"产品非常多,包括国外著名的的Arcinfo软件、Mapinfo软件等,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优秀的产品如中地的Mapgis、超图的SuperMap、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等。尤其是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产品在林业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通过建立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信息共享。基于此,本文通过GIS系统中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综合分析、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等方面技术分别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提出自己一些看法。关键词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排水管道敷设于地下,其中结构分布广泛,管道线路 错综复杂,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管道数据分散等问题。地 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实现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运算、分析等操作,从而解决一些与空间信息 相关的问题的综合性系统,而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则是将GIS技术以及城市地下管道敷设技术相结合,并且 把计算机与地理数据进行合二为一,使其在城市地下管道 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工程档案管理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工程档案管理技术,是指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主导,建立的城市排水管网分布结构,该技术实现了城市内部排水管网分布信息的地理定位与区域信息的整合。一方面,工程档案管理技术,将运用GPS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网的地理信息结构图上,建立排水管网铺设定位图,确保城市内部排水管网的分布信息,都集中在一个完整的信息结构体系中。例如:A城市中的排水管网结构包括10条管网线路,运用工程档案管理后,本次对A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程序,将按照工程施工图,将其10个管道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建设信息收集在一起,逐步形成完整的A区域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规划结构图。另一方面,工程档案管理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中的应用,也实现了动态档案信息跟踪管理的实践效果。例如:B城市进行排水管网建设时,运用工程档案管理技术,进行城市排水管网铺设管理,则当施工人员依据B区域排水管网设计图进行施工时,终端监控设备,将通过GPS和GRS技术,对B城市排水管网施工的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系统也会在B城市建设的排水管网后期应用的排水情况进行跟踪定位,从而确保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体系综合利用。 2系统综合分析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1概述 1.1建设背景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燃气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燃气企业自身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形象。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效率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已经成为城市燃气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四高要求”。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进行燃气管网规划和管理,使燃气管网的管理工作步入定量化、科学化、自动化、现代化的轨道,已成为燃气企业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也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市地下燃气管网日益庞杂,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燃气管网管理的需要。燃气管网的规划、管理、维护、应急均与城市地形的空间形态和空间分布密切相关。近十年来,采用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燃气管网信息系统来管理城市燃气管网已经达成行业共识,许多燃气企业纷纷将燃气管网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整个燃气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显著提升了燃气企业管理效率和用户服务水平,为燃气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利用GIS技术,构建高效、合理、实用的市燃气管网信息系统,增强对燃气管网的运营和监管的能力,实现城市燃气管网智慧运作,提高燃气管网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已成为燃气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2建设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有燃气管网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燃气企业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有: 1)基于图件和表册来表示城市燃气管网以及它们的设施已无法反映管网之 间复杂的网络关系,很难展现这个城市燃气管网的总体特征,很难查寻

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 理解警用GIS 2 警用GIS的应用 2.1警用基础数据的管理 2.1.1 实有人口管理 2.1.2 视频监控管理 2.1.3 设施管理 2.1.4 重点场所管理 2.2警务指挥调度应用 2.2.1 指挥中心接处警

2.2.2 GPS车辆监控 2.2.3 应急预案 2.2.4 救援路线分析 2.2.5 交通流量控制 2.2.6 移动警用GIS 2.3辅助决策分析 2.3.1 人口分布分析 2.3.2 警情分析 2.3.3 遥感影像应用 2.3.4 最优路径选择分析2.3.5 三维分析 2.3.6 飞行任务管理 3警用GIS解决方案

3.1警用GIS系统总体构架 3.1.1 系统构架图 3.1.2 软件平台体系构架 3.2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3.2.1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3.2.2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内容3.3警用GIS系统功能 3.3.1 警用GIS基础平台 3.3.1.1基础GIS管理服务平台3.3.1.2 GPS监控平台 3.3.1.3数据交换平台 3.3.2 警用GIS专业应用系统3.3.2.1 110指挥系统

3.3.2.2 119指挥系统 3.3.2.3 122指挥系统 3.3.2.4实有人口管理系统 3.3.2.5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3.3.2.6其他警用专业应用系统 3.3.2.7警用辅助决策系统 3.3.3 警用GIS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关联技术4软硬件配置 4.1软件配置 4.1.1 系统软件 4.1.2 数据库、中间件和系统开发软件 4.1.3 GIS软件 4.1.4 GIS建议配置方案

排水管网信息系统

排水管网信息系统 简 要 方 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2项目建设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3项目建设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4排水管网信息系统建设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排水管网数据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统一地理信息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一站式排水门户网站.........................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管网运行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5管网维护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6防洪排涝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7窨井安全监控预警........................... 错误!未指定书签。 4.8排水管网数据管理与模拟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9三维可视化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0移动终端应用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1系统后台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由于地下管网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导致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管线泄漏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为加强城市(含县城,下同)地下管网管理,保障市政设施高效运行,切实推进安全城市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高精度定位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促进城市地下管网运行数据互通共享、应急处置及时精准、管理服务科学高效,确保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互通共享。整合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数据,统筹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与各专业管线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

城建档案以及智慧城市等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业务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以重要管线、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事故防范、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为重点,拓展地下管网监测范围和内容,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系统联动,强化责任。按照统分结合、权责一致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管线产权单位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综合监测、行业监测、区域监测相协调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地下管网运行维护、安全排查和隐患消除责任。 坚持创新引领,多元参与。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相关设施建设管理、技术产品研发的积极性。 (三)目标任务。2017年底前,设区城市基本建成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实时录入、动态更新;其他城市和县城有序推进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018年底前,设区城市基本建成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对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通信等重要管线,城市核心功能区、人员密集区、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区域,易涝、易漏、易爆、易坍塌等重点部位,实现安全运行实时监测;其他城市和县城基本建成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有序推进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2019年底前,各市、县实现城市地下管网安全

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

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 【摘要】以GIS为技术支持,结合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了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借助ArcGIS平台,充分发挥了GIS 在可视化,查询定位及空间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普查数据的入库以及设施数据管理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排水管网网络模型,借助模型实现了管网流向、连通性、污染源追踪、污染影响范围等网络分析功能。 【关键词】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网分析 前言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起的暴雨多次见诸报道,极大的损害了人民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在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要求。排水管网是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城市内涝排水的重任,建立基于GIS 的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主管部门对排水设施的管理能力,实现了数字化排水设施管理的需求。GIS技术已经成功在城市的多个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应用,借助GIS,主管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定位设施位置分布情况,轻松实现日益复杂的排水管网设施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摸底现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对防汛排涝应急指挥、排水管网改造、雨污管道分流改造、暴雨积水分析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系统构建及其功能 排水管网设施管理按实体形状主要分为线状和点状设施,其中线状设施包括:排水管道、倒虹吸管道以及河道;点状设施包括:检查井、雨水篦子、排水阀门、提升泵站、闸门井、窨井、排水户等。 排水管道按管径可以分成小型管(小于600mm)、中型管(600-1000)、大型管(1000-1500)及特大型管(大于1500);按排水性质可以分为雨水、污水及雨污合流管道。 系统功能: 数据入库:排水管网设施数据来源比较广泛,目前主流方法是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数据普查,优势在于可以科学准确对管网数据进行摸底,为后续业务应用、管网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质量保证,缺点在于普查工作资金投入比较大,相比较而言,投入和产出比还是非常高,值得主管部门进行投入。 普查数据原则上是不能直接进入系统数据成果图的,原因有2个: 1)数据格式不一致,普查数据格式由普查公司定义,一般是微软提供的mdb数据。 2)数据质量难以达标,数据成图前需要进行业务属性检查,成图后需要进行空间拓扑检查,方可保证达到管网建模的最低要求。 普查数据入库流程如图1-1所示 在线编辑: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编辑排水管网设施数据,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管网设施编辑工具:精确要素捕捉、撤销及回退、连

城市热力管网GIS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热力管网GIS系统解决方案 发布日期:2014-12-3

目录 1. 前言 (1) 2. 开发背景 (1) 3. 系统建设 (1) . 系统平台组成 (1) . 系统概述 (2) 4. 系统功能设计 (3) . 基础功能 (3) . 管网设施管理 (5) . 专业分析 (5) . 三维观察 (6) . 热力站管理 (7) . 供热能源管理 (7) . 应急指挥 (7) . 事故抢修 (8) 5. 结语 (10)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成倍增长,城市的开发和规划都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城市地形图不断更新。城市集中供热得到了迅速发展,热力企业的管网不断地进行扩容和改造,这就对热力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热力企业的市场化,也使得供热企业不断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设施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过去用手工管理管网纸制图件或者CAD方式的零散点子图形数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热电单位高速发展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一套供热管网管理、管网设计、管网运行分析、营业收费管理、热力表业务管理、取暖价管理等功能全面的信息平台,来综合管理日益庞大的供热管网,为热力公司的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热力公司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丰收,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热力公司的共识。 2.开发背景 城市的供热管线错综复杂,当前管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经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管网规模也日益庞大,因大规模市政建设而日益变化的城市地面建筑物,逐渐与竣工图资料中的建筑位置不符,使有些管网资料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设备管理相当困难,管网设计也很难优化;而原有的纸质文档也同时面临着数据准确度低、属性缺失、查阅检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前言 需求: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供水管网系统越来越庞大。如何应对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管网将面临管理上的更高要求和严峻考验。在传统的供水管网管理中,管网数据基本上采用图纸方式进行管理的,存在许多弊端,对错综复杂的管线网络管理起来非常被动。地图以图纸的形式存放,不便于查询和保存,导致日后维护工作难度加大,有些管线甚至仅凭当时施工人员的记忆去寻找,导致很难及时地发现和处理事故,给供水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使用计算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供水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管网基础信息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同步发展,提高供水企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是供水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学管理的必然选择。 现状:目前,供水管网系统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已经应用起来,中部地区也在加紧步伐。 平台: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较早研究GIS 技术的公司之一,其自主研发的SuperMap GIS 平台采用全组件式开发方法,扬长避短,吸取了国内外各大GIS 软件的优点,同时弥补了其他GIS平台的不足。SuperMap GIS 已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的殊荣,在国内外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GIS行业榜首。更令人振奋的是SuperMap GIS 是我国第一个走向国际社会胡GIS 产品,发布了多种语言版本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因此,经过多个GIS 软件平台综合评估对比,我公司选用SuperMap GIS 为本系统GIS平台,能让本系统架构更灵活,功能更强大,性能更稳定、服务更到位。 产品: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研发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公司不断加强和提高系统核心技术、工程质量以及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软件产品功能,力求创新,将先进的软件设计思想与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使用户得到最好的应用效果。 — ¥

地下管线GIS应用

城市地下管线集成管理平台技术研究 【摘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管理城市地下管线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已成为地下管线管理的发展趋势。城市地下管线归属庞杂、种类众多、特性各异,导致管线数据具有多种来源、多种格式和多种结构,传统GIS应用系统难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市政行业用户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拓展,常迫使系统设计与开发不断调整,进而使得信息系统建设的周期和成本难以控制。传统GIS系统建成运行阶段,用户一般难以对新业务需求做出自主响应,影响地下管线管理效率。针对传统管线GIS系统的局限,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城市地下管线集成管理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GIS架构技术”及“搭建式、插件式、配置式GIS开发模式”,即“数据中心”核心技术,统一管理多源异构的地下管线数据,建立可扩展、可配置的地下管线数据模型。在统一的集成框架下基于数据中心的管理平台以松耦合方式管理各类业务功能构件,允许任意装配或拆卸。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管线管理服务插件,配置城市地下管线GIS应用系统,以满足业务的动态变化。该平台集成丰富的建库、管理、设计、分析等功能插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线数据集成管理方案与更新机制,可以为市政公用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地下管线信息服务。 【关键词】地下管线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技术,面向服务架构 1、引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物资、能源和信息的传输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础保证。在我国诸多城市,涉及的管线资料年代久远,获取的地下管线信息错综复杂,数据量庞大,因此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已,显然无能为力。特别是由于各类管线信息分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或部门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各类管线不能进行统一建设与管理,重复建设情况严重。而且由于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滞后,信息不准确,导致因施工引起的管线设施破坏,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利用GIS技术解决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由之路,也成为创建“数字城市”的核心任务之一。 城市地下管线归属行业较多,有自来水、燃气、排水、电信、有线电视等。另外,管线种类也较多,有不同材质、管径、埋深的管线数据。地下管线管理范围也非常广泛,考虑各

城市管网及GIS

基于GIS的城市供水管网爆管危险性分析 (本文基于本科毕业设计“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研究”和课堂报告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加入GIS技术深入分析思考) 【摘要】城市供水管网作为城市生命线系统之一,在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供水规模的不断扩大,供水管网逐步复杂庞大,铺设长度不断增长,铺设方式也逐步复杂,各类供水管网突发事故特别是爆管事故频发。为了增加供水管网可靠性,及早发现隐患,需要及时对管网进行爆管危险性分析。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GIS 技术已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这为管网的危险性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就基于GIS技术,建立了城市供水管网的空间数据库,给出供水管网的爆管影响因素空间分析和危险性分析的思路,为实现供水管网的应急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供水管网、GIS技术、数据库、空间分析、危险性分析 The pipe explosion hazard analysis of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 based on GIS Abstract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 as one of city lifeline system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the city and people's daily lif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expand of the scale of water system, water supply network becomes more complex, the length is growing and the laying way is also becoming more complex, then the pipe explosion accidents are frequen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and early detect problems of the water supply network,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pipe network pipe explosion risk timel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ology has a powerful spatial analysis capability, 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risk analysis of pipeline network. In this paper,Based on GIS, a spatial database of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 is establishment, and the paper gives the idea of squib factors spatial analysis and risk analysis of the water supply network,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and advice for the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water supply network, GIS, database, spatial analysis, risk analysis. 引言 供水系统是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向城市居民和企业供水的复杂和多元化的一套工程系统,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供水管网作为其神经网络,其任务就是把水安全、及时地输送到各用户,一旦供水管网出现事故,将会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方案 2011年1月

税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需求分析 (1) 2项目介绍 (1) 3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2) 4系统设计 (3) 5功能设计 (4) 6系统特点 (11) 7结束语 (11)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方案1需求分析 税收工作点多面广,遍布城乡各地,其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关系密切,如税源空间分布、纳税人地理位置、税务机关行政分区及税务分片辖区等。在以往开发的数据库信息系统中,对空间信息缺乏规范的管理。计算机用户面对枯燥的数据难以有效地进行管理、分析,更不用说辅助决策了。GIS技术可以将数据库数据叠加在电子地图上,使电子地图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关联,用户面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具有直观、便捷、高效的优点。 2项目介绍 本系统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技术为支撑,通过与税务行业中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借助GIS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实现地图与数据库的双向查询,并使地图上的对象(纳税人、税务分区)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关联,进一步得到要素分布和相关的各类专题,可以在数据可视化、思维可视化方面提供一种崭新的决策支持手段。对征收、稽查、税源分析、税源监控等方面进行可视化信息管理,把复杂繁多的税收业务变得清晰可视、生动直观。 税务征管中每一条记录都有其空间属性,如税源空间分布、纳税人地理位置、税务机关行政分区及税务分片辖区等都使税务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现有税务部门数据大量集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地图定位、查询、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趋势预测和规划的能力,利用 第 1 页共11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