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科植物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8.16 MB
- 文档页数:36
大戟大戟植物简介大戟(学名:Euphorbia ingens)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大戟科大戟属。
它通常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特别是非洲南部地区。
大戟在当地被广泛种植作为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园艺品种。
大戟植物的主干高度可达到15米,是大戟属中最高的物种之一。
它的主干是粗壮的,呈灰色或棕色,密布着许多小型的突起,形状独特。
大戟的叶子呈羽状复叶,每个复叶有3-5个小叶,小叶呈狭长形,有时呈锯齿状。
叶子通常呈绿色,但也可能呈现其他颜色,如红色或紫色。
大戟植物的花是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每个花序都由多个小花组成,呈伞状排列在主干的顶端。
这些小花往往呈黄绿色或绿色,但也可能呈现其他颜色。
大戟的花期通常在夏季或秋季,花朵吸引了许多昆虫的访问,对于传粉起到重要作用。
尽管大戟在观赏价值上具有很高的潜力,但它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大戟的乳液含有有毒物质,对人和动物有毒。
因此,在处理大戟植物时需要格外小心,以免接触乳液。
其次,大戟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在栽培大戟时需要提供适当的水分和肥料,以保持其生长健康。
在药用方面,大戟被广泛用于非洲一些地区的传统医学中。
它的根部被用来制作草药,据传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消化不良和皮肤问题。
然而,由于大戟含有毒素,使用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除了药用价值,大戟还被广泛种植作为观赏植物。
它的高大的主干和独特的叶子形状使其成为园林和景观设计的理想选择。
大戟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可以很快形成壮观的树形。
它也可以作为盆栽植物栽培,并成为室内和室外装饰的亮点。
在大戟的栽培和繁殖方面,可以通过嫁接和分株两种常见的方式进行。
嫁接可以加快大戟的生长速度和树形形成,而分株则可以繁殖更多的植株。
在栽培大戟时,需要注意适当的浇水和施肥,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总的来说,大戟是一种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的多年生植物。
它的外观独特,结构高大,是园林和景观设计的理想选择。
大戟科识别要点
大戟科是一类植物,其特征和识别要点如下:
1. 叶子:大戟科植物的叶子通常呈长椭圆形或卵形,有时呈倒卵形。
叶片边缘呈锯齿状,或者有不规则的齿状突起。
叶子的颜色可以是绿色、红色或紫色,有些种类的叶子还会有斑点或条纹。
2. 茎:大戟科植物的茎通常粗壮,有些种类的茎可以长到数米高。
茎表面光滑或带有纵纹,有些种类的茎上还会有刺状突起。
3. 花:大戟科植物的花通常呈圆锥花序,花序上排列着许多小花,每朵小花由一个花瓣和多数雄蕊组成。
花瓣的颜色可以是白色、黄色、橙色或红色。
4. 果实:大戟科植物的果实通常是蒴果,果实内含有许多种子。
有些种类的果实会爆裂,将种子散布到周围。
大戟科植物的识别要点主要是通过观察叶子、茎、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来判断。
叶子的形状和颜色、茎的粗壮程度和表面特征、花序的形状和颜色以及果实的类型都是判断大戟科植物的重要依据。
大戟科植物具有特殊的叶子、茎、花和果实形态特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准确识别大戟科植物。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避免将大戟科植物与其他类似植物混淆,以确保识别的准确性。
大戟科植物有哪些
大戟科植物品种
1、龙骨
龙骨是多肉植物的一种,属于大戟科,其汁液中蕴含着剧毒,而且平时叶片很容易刺伤皮肤,在养殖龙骨的过程中,尤其翻盆换土、修剪时,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触碰汁液。
2、秋枫
秋枫的根须较大,枝叶生长十分茂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正常情况下,通常4-5月开花结果,8-10月时果实成熟,大多栽种在我国南方地区。
3、一品红
一品红也属于大戟科植物,虽然它的汁液中有毒,但不会散发出毒气,平时将其摆放在室内,可以起到装饰环境、净化空气等多种作用,而且一品红的花色鲜艳,花量繁多。
4、虎刺梅
虎刺梅属于大戟科,它开出来的花朵为红色,叶片呈嫩绿色,比较肥厚,含水量较大,因此有一定的耐旱性,在养殖虎刺梅时,需要将其放在阳光柔和的地方,以免被灼伤。
5、麻疯树
麻疯树也叫做臭油桐,它具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果实和种子,如果不小心误食,会出现头晕目眩、昏迷不醒等现象,在为麻疯树浇水施肥时,一定要穿好防护服。
大戟科块根植物的特征
大戟科是一大类植物,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块根上。
大戟科植物包括许多
种类,如仙人掌、龙血树和红掌等。
它们在全球分布广泛,生长在各种环境中,从沙漠到热带雨林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
首先,大戟科植物的块根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块根通常是粗壮且肉质的,
生长在地下,起到储存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适应方式使得大戟科植物能够在干旱或营养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其次,大戟科块根植物一般拥有刺或尖刺状的特征。
这些刺起到保护植物免受
食草动物的侵害的作用,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
一些大戟科植物的刺看起来非常尖锐,甚至可以造成刺伤,因此温度为人们提供警示信号。
此外,大戟科植物的叶片通常较小且不对称。
叶片上覆盖有厚厚的角质层,用
于减少水分蒸发,并且能够耐受高温和日晒。
大戟科叶片的形状各异,有的呈羽状,有的呈椭圆形,但都帮助植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
最后,大戟科块根植物的花朵通常较小且呈漏斗状。
这些花朵具有鲜艳的颜色
和浓郁的芳香,吸引昆虫等传粉者的来访。
它们产生的花蜜也是吸引蜜蜂和其他昆虫的重要因素。
总之,大戟科块根植物以其独特的块根、刺、小叶和花朵等特征而著名。
它们
适应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为我们展示了植物界的多样性和生存的奇妙方式。
大戟科科属特征
1. 大戟科(Passifloraceae)是拟南芥目植物类群中的一类,属于拟南芥科,包括220多种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地区,尤以热带地区最为常见,可以在南美洲及东南亚等地找到,其中有一些种类还分布到热带亚热带地区。
2. 大戟科植物一般具有肉质叶,具有显著的长柄,叶片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像橄榄树的叶片,有的则是三棱形,也有圆形的叶片。
叶表面两面多单细胞的腺体,叶背面比较平坦,有细小突起,具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的叶色,极少的有紫色叶片,叶脉网络稀疏,有粗细不一。
3. 大戟科植物的花色各异,多为紫、白或黄、红色,茎柄一般较短,花蕊多为两列,花萼为9-10片,正常情况下花瓣数在5页以内,每朵花多有雄蕊5-10个,雌蕊1-5个,雄花和雌花不在一朵花中出现,而是分开花序出现,分别在雌雄植株上。
4. 大戟科植物的果实小,具有明显的颈状的,距萼片旁边有个小穴,果实内有多数的种子,种子表面有毛,果实经常带有红色或紫色,果肉中有多数的果汁,可以口感酸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做辅料,做成多种美食。
- 1 -。
大戟科多肉介绍大戟科多肉是一种多肉植物,属于龙胆科大戟属(Euphorbia)下的一个分类。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体内储存有丰富水分的肉质组织,能够适应干燥环境下生长的特殊植物。
大戟科多肉的特点是其叶肉厚实,含有大量水分,可以在干燥的气候中存活。
大戟科多肉植物主要生长在南非、肯尼亚和马达加斯加等地。
它们能够适应干燥和炎热的环境,并能够存储大量水分以应对干旱和干燥的季节。
由于其独特的外观和易于种植的特点,大戟科多肉植物成为了许多园艺爱好者的宠物植物。
外观特点大戟科多肉植物的外观特点多样且独特。
它们通常有粗壮的茎和肉质的叶子。
叶子的颜色多样,可以是绿色、灰绿色、红色或紫色等。
有些品种的叶子上还会有纹理或斑点,增加了它们的视觉吸引力。
大戟科多肉植物的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有些品种的植株很小,可以放在室内的阳台或办公桌上。
而另一些品种则可以长到一米以上的高度,更适合种植在花园或宽敞的阳台上。
栽培方法选择适当的容器大戟科多肉植物很适合在盆栽中生长。
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容器非常重要,以确保植物能够生长健康。
普通的花盆或陶瓷盆都是很好的选择。
也可以选择个性化的盆器,以增加盆栽的装饰性。
提供良好的排水系统大戟科多肉喜欢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因此,在盆栽中使用透气性好的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市售的多肉植物专用土壤,也可以自己配制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土壤。
另外,要确保盆底有足够的排水孔,以防止水积聚。
提供适当的光照大戟科多肉植物喜欢明亮的光照,但是要避免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
可以选择放在室内靠窗户的位置,或者室外的半阴处。
光照过强可能会导致叶子变色或晒伤。
适度浇水大戟科多肉植物的水分需求相对较低,因此不需要频繁浇水。
一般情况下,每次浇水后要等到土壤完全干透后再次浇水。
浇水时要注意避免水流进入植株的茎部,以避免腐烂。
注意温度和湿度大戟科多肉植物适应温暖的气候,理想的生长温度为20℃-30℃。
在寒冷的冬季,要将它们放在温暖的室内,避免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大戟属,能源植物大戟属资料大戟属(Euphorbia)来自于大戟科,Euphorbos为古罗马时代的一名御医。
约2000种,产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60种以上,广布于全国,有些种类有毒,有些种类茎、叶入药治肠炎、痢疾,外用治疮疥;有些可为庭园观赏用。
草本或亚灌木,有白色乳汁;茎草质或木质成肉质而无叶;叶互生或对生,或有时轮生,全缘或有锯齿;花无花被,组成杯状聚伞花序,又称大戟花序。
开头文中的大戟是在昆明植物园遇见的,有朋友说是乳浆大戟,但觉得有些不像,就暂时先不定种啦,不过肯定是大戟属哒。
大戟属植物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有常绿大戟,还有续随子,所以药性就不再重复介绍啦。
我们来说一说能源植物,能源植物包括很多中,其中大戟属有很多都是能源植物。
植物能源背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能源的依赖日益增大,能源供给的危机逐渐凸现,地球上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开采量猛增。
据统计,全球能源消耗总量每年超过370百万兆焦耳,相当于每天消耗1.7亿多桶石油,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的消耗约占总消耗量的95%。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存储量将会下降至现有储量的10%,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将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
长期无限制的开采利用与有限的蕴藏量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
面对当前以石油为主导的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和近年来全球油价不断攀升的现实,能源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开发利用各种新型的、特别是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已成为化解能源危机的迫切需求和有效途径。
我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从榕属、大戟科、萝藦科等含胶性植物中开发树胶代用品”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将碳氢化合物储存在体内。
碳氢化合物的成分是类似于石油的烷烃类物质,经过加工后可作为汽油或柴油的替代品。
能源植物能源植物(又称“石油植物”、“柴油植物”或“燃料植物”),通常指那些具有合成较高还原性烃的能力,可产生类似石油成分、可替代石油使用或作为石油补充产品的植物,以及富含油脂的植物。
常见多肉植物资料名称及简介一大戟科常见多肉植物资料(名称及简介)一[大戟科](EUPHORBIACEAE)000[大戟科](EUPHORBIACEAE)双子叶植物。
是一个含320属约8000种的大科。
本科植物的体内含有毒的乳汁。
杯状聚伞花序结构复杂,总苞内有少数雌花和多数雄花,还有护苞片和蜜腺。
蒴果成熟时开裂。
多肉植物仅分布在8个属内,主要是以下4属。
【大戟属】(Euphorbia)全属2000多种,多肉植物不下800种。
茎非常肉质,部分种类形态酷似仙人掌类,有明显的棱和疣状突起,少数种类呈端正的球状。
分布广泛,但主要在非洲。
▴旋风麒麟(Euphorbia groenewaldii)原产南非德兰士瓦省。
植株低矮,但有粗壮的肉质根,包括极短的主茎在内共高18厘米,全茎粗7厘米。
分枝3—7,老株分枝匍匐状,长5—7厘米、直径1.2 —3厘米。
3棱螺旋状,棱缘强烈地曲折。
表皮蓝绿色带暗淡的花纹。
棱缘上有类似疣突的突起,长0.5—1厘米,每个突起上有一对0.3—1厘米长的褐色刺。
新生分枝顶端有微小的叶,早落。
花着生在分枝中上部棱缘上,黄绿色,很小。
▴帝锦(Euphorbia lactea)原产印度和斯里兰卡。
株高2米,分枝极多,直径3—5厘米。
3—4棱,棱谷平,棱缘稍有突起。
表皮深绿色,中有白条晕纹。
刺褐色,长0.5厘米。
茎端有细小的叶,早落,因而给人的印象好像始终无叶。
花着生于新生分枝顶端,有总花梗,小花黄绿色。
帝锦无叶,茎上花纹很美,可供室内摆放。
繁殖多时也可作球形大朝属种类的砧木。
▴法利达(Euphorbia valida)产于南非开普省。
和布纹球一样同为大戟属球型种类,但法利达比布纹球大而且老株呈长球状,基部常会出仔球形成群生株。
主茎高30厘米、直径12厘米。
表皮绿色带淡绿色斑纹。
棱8—10,稍呈螺旋状排列,棱脊明显。
花具5—10厘米长的花梗,灰色,可残留在植株上数年。
▴斑叶玉麒麟(又名麒麟角、麒麟掌、玉麒麟)(Euphorbia.f.crisatavar.variegata)斑叶品种,肉质茎鸡冠状或扁平扇形,上有黄色晕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