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九册《鲸》教学课件之一
- 格式:pptx
- 大小:8.58 MB
- 文档页数:13
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小学语文第九册)资料连接:鲸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
鲸的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也超过5米。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余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有17米长.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
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
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
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鲸。
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平均两年只能产下一头幼鲸。
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
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
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有两个鼻孔,有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种类,比较温和,一般吃微生物;齿鲸类,有锋利的牙齿,无鲸须,鼻孔一般一到两个,有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种类,比较凶猛一般食肉。
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
须鲸却是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
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
齿鲸是以鱼为食的大型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
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
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
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
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
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
人教版小学语文级上册第单元精读课文《鲸》课件-V1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级上册第一单元精读课文《鲸》课件为例,重新整理内容,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该文本。
一、课文简介《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之一,是一篇描写鲸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向读者展现了震撼人心的鲸的形态和壮观的游弋场景。
二、文章核心1.描写鲸的形态:文章通过描写鲸的巨大、笨拙和神秘,展现了鲸的惊人形态。
2.介绍鲸的种类:文章详细介绍了蓝鲸、座头鲸、虎鲸等不同种类的鲸,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布。
3.展示鲸的游弋场景:文章通过描写鲸的游弋场景,如追逐、攀浪、呼吸等,向读者展示了鲸的神秘和壮观。
三、文章结构分析1. 文章开头:以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读者了解鲸的一些基础知识,引起读者的兴趣。
2. 第一部分:介绍鲸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首先介绍了鲸的巨大和笨重,接着介绍了鲸的呼吸方式和音乐才能。
这部分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鲸的形态和鲸的生理特征的生动形象。
3. 第二部分:介绍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这一部分中,通过对不同种类鲸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到鲸的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
4. 第三部分:展示鲸的游弋场景。
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描写鲸的游弋、攀浪、追逐和呼吸的场景,向读者展示了鲸的神秘和壮观。
5. 文章结尾:通过回以往提出的问题,并以疑问的语气结束了全文,引发读者探究、思考鲸的生存和保护的深层次问题。
四、文章亮点1. 简洁明了的语言,不仅给予读者详细的信息,同时又能让读者轻松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2. 描写精致,生动、形象。
通过对鲸的形态、特点、习性、游弋场景等重点内容的生动渲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鲸的世界之中,强烈感受到鲸的神秘和壮观。
3. 语言风格新颖。
在充满儿童趣味性的语言表达方式上,文本中富含科普知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能得到知识的补充。
五、结语人教版小学语文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鲸》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充满神秘感和浩瀚感的动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