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与
- 格式:ppt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4
摄食-吞咽障碍的综合评定内容
吞咽困难的综合评定内容包括:
(1)口腔:
面部表情肌—安静状态下和运动中的对称性
咀嚼肌—触诊及轻轻做抵抗运动
粘膜—目测
牙齿—专科检查
舌肌—在非运动状态下观察及在前伸状态下检查抗阻运动
口面感觉—主观刺激辨别
(2)咽喉:
腭咽闭合—在安静及发声状态下观察刺激反射
咽部缩窄—呕吐刺激
喉外肌—吞咽时触喉
喉内肌—间接喉镜检查
环咽肌—运动中X线透视
(3)食道:
食道形态学--运动中X线透视和内窥镜观察
食道运动—测压和运动中X线透视
胃食道肌功能—测压,运动中X线透视,胃肠闪烁扫描、监测、内窥镜检查食道裂孔疝和反流—活体组织检查
(4)其他:
精神状态,判断力—定向筛查,语言、视—运动知觉和记忆。
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一、摄食前的一般评价1、基础疾病:把握不同基础疾病如脑损伤、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2、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属于适合摄食的状态。
3、意识水平:用GlasgowComaScale等来评价意识状态,确认患者的意识水平是否可进行清醒进食,是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4、高级脑功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或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可采用不同量表进行分析。
二、摄食-吞咽功能评价1、口腔功能的观察:仔细观察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有无流涎、软腭上抬、吞咽反射、呕吐反射、牙齿状态、口腔卫生、构音、发声(开鼻声:软腭麻痹;湿性嘶哑: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口腔内知觉、味觉等。
2、吞咽功能的观察:不需要设备,在床边便可进行的测试有以下两种:A.“反复唾液吞咽测试”: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卧床时采取放松体位。
检查者将手指放在被检查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30s内喉结及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复位的次数。
高龄患者做3次即可。
B.“饮水试验”:让患者喝下两三口一茶匙水,如无问题,瞩患者取坐位,将3 0ml温水一口咽下,记录饮水情况,I.可一口喝完,无噎呛;II.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III.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V.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
情况I,若5秒内喝完,为正常;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情况II也为可疑;情况III、IV、V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三、摄食过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先行期:意识状态、有无高级脑功能障碍影响、食速、食欲。
2、准备期:开口、闭唇、摄食、食物从口中洒落、舌部运动(前后、上下、左右)、下颌(上下、旋转)、咀嚼运动、进食方式变化。
3、口腔期:吞送(量、方式、所需时间)、口腔内残留。
4、咽部期:喉部运动、噎食、咽部不适感、咽部残留感、声音变化、痰量有无增加。
《儿童摄食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3)1. 书籍简介 (4)2. 编写目的和适用人群 (5)二、儿童摄食吞咽障碍概述 (6)三、评估方法 (7)1. 临床评估 (8)a. 观察法 (9)b. 问诊法 (10)c. 量表评估 (12)2. 辅助检查 (13)a. 影像学检查 (14)b. 食物功能测试 (15)c. 染料示踪法 (16)四、治疗措施 (17)1. 营养支持 (18)a. 营养指导 (19)b. 营养补充 (20)c. 营养干预 (21)2. 结构化饮食 (22)a. 食物形态调整 (24)b. 食物质地调整 (25)c. 食物种类调整 (26)3. 行为疗法 (28)a. 认知行为疗法 (29)b. 感觉统合治疗 (30)c. 生理刺激疗法 (31)4. 其他治疗方法 (32)a. 手术治疗 (33)b. 康复治疗 (34)c. 药物治疗 (35)五、案例分析 (36)1. 临床案例介绍 (37)2. 评估结果与分析 (38)3. 治疗过程与效果 (39)六、预防与预后 (41)1. 预防措施 (41)2. 预后评估 (42)七、总结与展望 (44)1. 研究成果总结 (4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6)一、内容概览《儿童摄食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是一本关于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专业书籍,作者针对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概述、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估、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治疗以及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管理。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以及流行病学特点。
对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口腔内异物感、进食困难、呛咳、窒息等。
作者还对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诊断方法进行了梳理,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食管测压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作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对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儿童的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学校适应情况等。
吞咽障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一、口面部评定1、定义观察有无口面部位异常,并评定其对吞咽功能的影响程度。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等导致的口面部位解剖结构保留但感觉或功能受损。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压舌板、手电筒、乳胶手套、牙科镜、食醋和糖水。
4、操作方法与步骤(1)顺序:颊→唇→颞下颌关节→颊粘膜→牙齿→舌→软腭。
(2)操作方法:1)观察颊部:上提口角或挤眉弄眼动作;2)口唇闭合能力:抿嘴动作、鼓腮动作、有无流涎、交替重复发“u”和“j”音、观察会话时唇的动作;3)唇部活动能力:撅唇吹口哨动作和露齿动作;4)颞下颌关节活动:主动开合动作、主动左右研磨动作,被动开合活动,被动左右研磨活动;5)颊粘膜:血肿、破损或溃疡、齿颊沟内食物残留;6)牙齿检查:龋齿、松动、假牙、牙列问题;7)舌检查:伸舌、舔住上下唇并左右舔动、舌面向上抵住压舌板、舌尖顶挤左右颊部、味觉敏感程度;8)软腭:发“啊”时软腭上抬的特征、言语时是否有鼻腔漏气、用压舌板刺激舌根诱发恶心反射并检查舌根上抬的力量。
5、评定标准(1)正常情况:唇颊部闭合良好,尤其是可以做抿嘴动作。
嘴角无流延,鼓腮不漏气,可完成吹口哨和露齿动作。
颞下颌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可顺利张口并且咬合有力。
颊部粘膜无破损,齿颊沟内无食物残留。
舌部活动灵活有力。
(2)异常情况:1)唇颊部闭合不良(如流涎、齿颊沟食物残留、鼓腮漏气);2)颞下颌关节活动受限(如张口受限或咬合无力);3)口腔粘膜破损或溃疡,有龋齿、牙齿松动、牙齿缺少或假牙;4)舌部运动受限或力量不足;5)软腭上抬不良,恶心反射发生时舌根上抬力量不足。
(3)吞咽肌功能分级标准(表4-1-1)表4-1-1 吞咽肌功能分级标准I级别II级III级IV级舌肌可紧抵上腭及左右牙龈可紧抵上腭但不能抵左右牙龈可上抬但不能达上腭不能上抬咀嚼肌及颊肌可左右充分偏口角,鼓气叩颊不漏气,上下牙齿咬合有力鼓气可紧缩,叩颊漏气,上、下牙齿咬合一侧有力,一侧力弱鼓气扣不紧,有咬合动作,但力弱鼓气完全不能,咬合动作不能咽喉肌双软腭上抬有力一侧软腭上抬有力软腭上举无力软腭上抬不能6、注意事项(1)颈部需置于放松位置,可采取30°仰卧位稍屈颈。
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
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评估和仪器检查两部分。
临床评估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病史采集和系统的体格检查。
80%的吞咽障碍可以通过临床评估做出诊断,而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吞咽筛查,主要包括反复吞咽试验、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等。
仪器检查包括吞咽造影检查,即通过X线透视对口、咽、喉、食管的吞咽动作进行动态评估。
此外,还有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吞咽时食管及气管的结构和功能状况,以及进食时食物积累的位置、状况以及动态观察吞咽器官的运动协调性。
而肌电图可用于检查喉部的肌肉功能,对怀疑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简单的筛查和早期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咽食管测压可以诊断压力相关性吞咽困难。
另外,洼田饮水试验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床旁评估方法。
患者安静状态下保持坐位,给予患者3毫升、5毫升温水,观察有无呛咳。
嘱患者像平常一样喝下30毫升温水,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及有无呛咳、声音改变及哽噎。
洼田饮水试验Ⅱ级到Ⅴ级提示患者存在可疑或异常吞咽障碍,需进一步评估。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吞咽障碍相关的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对于吞咽困难的评估,有9个评价量表,具体介绍如下:量表1:吞咽困难评价标准来自日本康复学界,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越低,10分表示正常吞咽。
该量表包含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以营养摄取为线索反应经口进食的能力,分级较细。
分数评价内容1 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2 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3 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4 在安慰中可能少量进食,但需静脉营养5 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6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7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不需静脉营养8 除特别难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9 可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10 正常摄食吞咽能力疗效判定标准:大于等于9分:基本痊愈;提高6~8分:明显好转;提高3~5分:好转;1~2分:无效。
量表2:洼田饮水试验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
但是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很多,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量表3: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吞咽正常。
一、筛查:“洼田饮水实验":瞩患者取坐位,将30ml温水递给患者,让其“像平常一样喝下”,记录饮水情况,I。
可1次喝完,无呛咳;II。
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III.能1次喝完,但有呛咳;IV.分2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V.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情况I,若5秒内喝完,为正常;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情况II也为可疑;情况III、IV、V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诊断才藤分级7级: 为正常:摄食咽下没有困难,没有康复医学治疗的必要.6级: 为轻度问题:摄食咽下有轻度问题,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的形态,如因咀嚼不充分需要吃软食,但是口腔残留的很少,不误咽。
5级:为口腔问题:主要是吞咽口腔期中度或重度障碍,需要改善咀嚼的形态,吃饭的时间延长,口腔内残留食物增多,吞咽时需要他人的提示或者监视,没有误咽。
4级: 为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姿势或一口量的变化和咽下代偿后可以充分地防止误咽。
3级: 为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的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但摄取的能量不充分.多数情况下需要静脉营养,全身长期的管理需要考虑胃造瘘,如果能采取适当的摄食咽下方法,统一可以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还有可能直接咽下训练。
2级:为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水和营养基本上由静脉供给。
1级: 为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不能进食、饮水,不能进行直接的吞咽训练。
三、与吞咽有关的口颜面功能评价①直接观察:观察唇结构及黏膜有无破损,两面颊有无破损,硬腭、软腭和悬雍垂及舌的结构.②唇颊运动:有无流涎,能否做到漏齿,用唇鼓腮,交替发u、i音。
③颌的运动:能否做到颌的上下、左右、前屈、后伸运动。
④舌的运动:能否做到伸舌运动,舌抬高运动,舌向两侧运动,舌的交替运动。
⑤软腭运动:发a音观察软腭的上抬。
⑥喉的运动及功能:观察空吞咽时喉的上抬运动.四、摄食-吞咽过程的评估(5个时期)(可通过进食大体判断,也可通过吞钡造影详细判断)1、是否对食物认识障碍:给患者看食物,观察其有无反应.意识障碍的患者常有这方面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