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
- 格式:pdf
- 大小:512.85 KB
- 文档页数:15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导学【学法指导】方法一:阅读自学法:课文文本、地图、插图、课后材料方法二:比较法:夏、商、周政治制度比较【学习策略】1、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排除拦路虎,将不能理解的问题画上问号留待上课认真听讲。
2、课前2分钟:闭目静思,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重点内容,等待老师的提问,即便没有提问自己也把老师的提问作为对自己的提问。
3、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看老师对课本的处理4、课后,对照学案和笔记,认真阅读课文,这次阅读课文与课前预习课文的感悟是不一样的。
看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感悟、领会、理解;二是要记住历史事实,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5、选择学习方法:不同的方法效果不同,在众多方法中选择最优的发法【知识归纳】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建立政治制度特点:还保留着氏族公社的许多特征2.约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这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二、封邦建国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2.周公修改商王朝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3.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2.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知识运用】1.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政治制度逐渐成熟商王朝政治体制是方国联盟。
方国是部族集团,方国联盟体制以原有部落为基础建立起来,没有打破部族,保留了原始的人类社会组织。
商王朝以商部族为中心建立国家政权,商王控制着联盟的权力,支配各方国,人类最初建立的政治制度大体都是这样。
西周封建邦国则打破了部族形式,分封到各地建立的王国,不再以部族集团的首领为统治者,而主要以周王室的同姓亲族为分封对象,重新建立一套体制。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人们把夏商时期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一、夏商——方国联盟1、继承制——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禅让制:据史籍记载,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尧、舜、禹等人。
①概念: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②原因: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必须让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首领,才能维护部落的生存)(2)王位世袭制:①产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夺权,并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后代。
从此,出现了“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的政治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
王位在一家—姓中传承,兄终弟及、父子相传,从此,“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评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1)王位世袭制:①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
②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与威严的器物和建筑,如大型宫殿等的出现,表明“天下共主”的帝王专制雏形出现。
③反映尊卑与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建立。
(2)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相卿、卜、祝、史、师等官职。
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负责祭祀占卜;史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
(2)地方:封侯、伯等为方国首领。
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这些侯、伯实际是部落酋长,属地方官的性质。
3.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商朝本族的活动区域,由商王直辖。
第1课: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
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新课讲授导言部分:1、中国古代的朝代:2、关于专题序言的处理:首先让学生阅读专题序言,让学生分析各段的大意,并相机诱导、指正。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西周雏形,秦朝形成,汉唐宋加强,元明清顶峰。
3、解释重要的概念:中央集权:权力的高度集中导入新课:导入1:在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五千年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但是对于远古的历史,我们只是从史书上得来,在以前,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是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那么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前841年这一千多年是怎样更替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对中国史学界是一个考验,甚至有外国史学家不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开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领域的4名首席科学家,带领44个课题组的200多名专家,经过4年多的时间,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思路分析岳麓版必修1本节课主要讲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即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其中很多内容是同学们感到陌生的。
但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
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
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
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
所以本节课可以从大禹治水及其意义的分析讨论来导入新课。
对于夏朝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夏朝的官职及其职能的材料和当今中国官职及其职能的材料,通过对比得出夏朝官职不全,职能分工不明确等局限,从而得出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它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公社的许多特点。
对于商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讲清三点:一是方国联盟。
二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三是弥漫神权色彩。
方国联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首先应向同学们解释清楚方国的概念: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
其次讲明各方国、部族之间的关系:一是平等关系,二是商王凌驾于各方国之上。
三是商正对各方国控制力是有限的。
关于内服与外服制度主要讲清概念并举例说明即可。
商朝是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可以通过课本提供的甲骨卜辞,说明商王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并以人为祭品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商王垄断神权和统治的关系: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巩固统治。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关于西周的政治制度有三点需要讲清:一是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二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三是维护宗法制的礼乐制度。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论从史出: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初分封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
《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广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高一历史第一课笔记整理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代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
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新课讲授导言部分:1、中国古代的朝代:2、关于专题序言的处理:首先让学生阅读专题序言,让学生分析各段的大意,并相机诱导、指正。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西周雏形,秦朝形成,汉唐宋加强,元明清顶峰。
3、解释重要的概念:中央集权:权力的高度集中导入新课:导入1:在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五千年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但是对于远古的历史,我们只是从史书上得来,在以前,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是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那么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前841年这一千多年是怎样更替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对中国史学界是一个考验,甚至有外国史学家不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开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领域的4名首席科学家,带领44个课题组的200多名专家,经过4年多的时间,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