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常识练天文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9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一:天文1.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2.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3.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5.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6.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7.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8.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9.月亮: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地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7)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文化常识系统专练专题3 地理知识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陛下是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2.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B.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地理方位,阴是指山之南、水之北,阳是指山之北、水之南。
C.《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D.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契诃夫的代表作是小说《羊脂球》。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序,周代叫库,“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B.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
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C.庐冢,也作“庐墓”。
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六艺也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能。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四)之地理知识高2018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审核人:班级:(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题,计60分判断题每小题2分,计36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
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A、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D、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3、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或地方政权的首都,中国自古就有“四大古都”、“六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之说。
其中“四大古都”是指:()A、西安、开封、杭州、安阳B、开封、杭州、安阳、郑州C、北京、南京、开封、杭州D、西安、洛阳、南京、北京4、古代诗歌中包含着古代重要城镇的文化内涵。
下列诗句描述古代重要城镇理解正确的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指“杭州”。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锦官城”指“成都”。
C、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金陵”指“开封”。
D、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钱塘”指“苏州”。
5、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6、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下列古诗词中描述的我国古代名胜古迹理解正确的是:()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西湖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黄山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天文地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并不是出于繁荣科学、促进发展的目的,而是为了从天象中得知上天对帝王的警示,得出吉凶的变化,从而趋吉避凶。
地理,主要是我国古代历代的行政区划。
(一)天文历法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
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
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
(√)点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2.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
“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几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圆。
(×)点拨 “既望”指阴历十六日。
苏轼《赤壁赋》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七月既望”即农历七月十六。
3.阴历每月初一称“朔”,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点拨 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句,就是说生命极短的朝菌不知道阴历三十到初一的时间变化。
4.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
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
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
(√)点拨 古代计算时辰、时刻主要是依据木表和滴漏。
木表又叫“圭表”,即在一个有刻度的圆盘中心竖一个标杆,根据太阳的投影确定时刻。
滴漏适用于夜间计时,用壶盛水,壶底有孔,壶中有一标杆,上有刻度,随着漏壶滴水,水位下降,即可以水位刻度计时。
5.古人认为恒星相互的位置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就以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位置。
经过长期的观测,选择了黄道和赤道,即地球上的“赤道”作为标志。
(×)点拨 这里的“赤道”不是指地球上的赤道,而是指天赤道。
(二)地理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6.古代文章中的“江河”多专指长江、黄河。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一.天文地理1、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5、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即长江以东。
11、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3.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14.古今地名大都——————北京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临安——————————杭州姑苏————————苏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15.地名别称冰城——————哈尔滨花城——————广州蓉城——————成都春城——————昆明雁城——————雁城芙蓉国——————湖南星城————————长沙雾都————————重庆水城————————苏州牡丹城————————洛阳16.(1)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河西:黄河以西。
(2)山东:崤山以东。
(3)关西:函谷关以西。
(4)江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5)淮左:淮水东面。
二、纪年纪时纪年:(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022届考前文化常识全面温故专练判断题《全系列共435题)7.天文地理(56题)1. “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一颗一颗的星星。
我国古代将分布于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选作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的相对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2. “斗” “牛”均属二十八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指北斗星,“牛”指牵牛星。
()3.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4.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常一起出现、一起隐没,故古人常以参商比喻彼此和睦。
“兄弟为参商”指兄弟之间和睦。
()5.《诗经》“七月流火”中的“流”是下行的意思;“火”指大火星,即心宿。
“七月流火”是说农历七月大火星西降,天气越来越热。
()形容天气炎热,但作为古代文化常识,说“天气越来越热”无疑是错误的)6.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后来用北极星指代皇帝。
()7.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指北斗星,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矶、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8.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
佛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
()9.轩辕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成了黄帝的代称。
()10.“星变”即星象的异常变化。
古人迷信,认为国家的兴亡、人事的变迁与星变关系密切。
()11 . “昔学”指彗星和李星,古人认为彗学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12.华盖是古星名。
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如鲁迅《自嘲》诗中“运交华盖欲何求”。
()13.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并把这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14.二十八宿包括东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判断题,附答案解析)判断正误一、人物称谓1.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辞有微臣、老臣、下官、卑职、末官、小吏、哀家、足下等。
2.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和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即堂叔。
4.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一种纪年的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5.万乘,万辆战车。
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万乘,因以万乘之尊指天子。
6.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7.古人的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8.龆龀,意为垂考换齿之时,借指童年。
古人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分别代称小孩儿、老人。
9.“字”即表字,指旧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不礼貌。
10.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
后来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11.“昆弟”指兄弟,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12.白丁、布衣、黔首、匹夫、黎庶、苍生、孤等,都是秦以后常见的对平民的称呼。
13.“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已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14.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时用“家父”。
15.愚,谦称自己不聪明,愚见是称自已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16.“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妣。
17.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冠礼一般在宗庙内举行,大都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18.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天文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有七颗,形似斗):日出东山之上,徘徊牛斗之间。
三光:日、月、星。
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紫气:紫色的霞气,古人以为祥瑞的征兆或宝物的光气。
“紫电(紫色的光芒,此处指宝剑)青霜,王将军之府库”。
也附会为帝王或贤人出现的征兆。
彗星:俗称扫把星,古人以为凶兆。
古有“彗星袭月”的说法北辰:北极星,古人以之喻帝王或受尊敬的人。
《滕王阁序》:天柱高而北辰(帝王)远。
宸:北极星所居,喻指帝王的宫殿。
宸翰,帝王的文章或手书。
宸极:喻指帝位。
宸居:帝王的居处。
宸枢,帝位。
天狼星:是冬春时节西北天空中出现的很亮的恒星,古人以之喻贪残之人。
苏轼《江城子》:西北望,射天狼(此指辽和西夏)。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中科举叫蟾宫折桂)。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姮娥(恒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太阳的雅称赤乌赤鸦阳乌金乌(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金轮火轮飞轮赤轮晷景朱曦曦和(太阳神的名字)阳景大明明光光朱曙雀红日扶桑(传说东海外有神木曰扶桑,是日出的地方)春天的太阳―――春晖艳阳夏天的太阳―――骄阳早晨的太阳―――朝阳、朝曦、朝暾、朝光、朝晕、初旭、初景黄昏的太阳―――夕照、夕曛(落日的余辉)、夕晕、夕阳、残阳、斜阳赤日:红日,烈日。
有时也喻指天子。
赤日(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唐杜甫《晚晴》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红日)照耀从西来。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天文历法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天文名词解释【星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ǎng、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ēn)。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①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②八荒:八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荒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③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④山东:指崤山以东。
⑤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⑥江左:即长江以东。
⑦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⑧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⑨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⑩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⑾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二十八宿探秘】二十八宿是中国天文学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下面具体介绍各宿。
名称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星期木金土日月火水木金土日月火水编号 1 2 3 4567891011121314名称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星期木金土日月火水木金土日月火水编号151617 18192021 22232425262728木,金,土,日,月,火,水表示各宿代表的星期名称。
凡角,斗,奎,井宿日一定是木曜日(星期四)。
1-28表示二十八宿的出没次序,它们依次从东方升起,向西运行。
角宿-即室女座a,春季黄昏在东方,到5。
6月黄昏位于南天中部。
心宿二即天蝎座a,7-8月黄昏在南天中部,古名大火,商星。
斗宿又叫南斗,属人马座。
牛宿以牛郎星最有名。
特色训练50古文化常识分类积累练(天文地理)(一)天文1.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2.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3.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5.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6.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7.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8.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9.月亮: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地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7)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10.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11.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
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12.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中最亮的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
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
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13.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二)历 法 1.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
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与妻书》)(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称元年。
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促织》)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张衡传》)(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4)年号干支兼用法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梅花岭记》)2.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初五日辰刻。
(《三元里抗英》) 四月..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游褒禅山记》) ..(2)时节纪月法有时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
如“孟春(1月)”“孟冬(10月)”。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 ..(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
(《草堂即事》)3.纪日法(1)干支纪日法。
(《石钟山记》)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2)序数纪日法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
(《三元里抗英》) 初八..(3)特定称谓纪日法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②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
(《与妻书》)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登泰山记》)(4)传统节日纪日法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
②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
题诗寄草堂。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③三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
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合称为“三元”。
④社日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杜甫有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 ⑤花朝 农历二月十五,相传为百花的生日。
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
(《早春》)⑥寒食 农历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
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
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时当一百五...。
” ⑦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
屈原投江日。
⑧伏日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终伏(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总称“三伏”。
⑨初七、下九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
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
“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
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
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⑩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
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故以此时为赏月之佳节。
⑪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⑫冬至 冬至节,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时间一天天长起来,叫作“冬至..一阳生”。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扬州慢》)⑬腊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
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⑭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日”是“除旧布新”之意。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或“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4.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
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太阳偏西)。
具体如下:夜半(23~1点)、鸡鸣(1~3点)、平旦(3~5点)、日出(5~7点)、食时(7~9点)、隅中(9~11点)、日中(11~13点)、日昃(13~15点)、晡时(15~17点)、日入(17~19点)、黄昏(19~21点)、人定(21~23点)。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分别是鸡鸣和昧旦,这是天将亮的时间。
此后是平旦、平明,这是天亮的时间。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木兰诗》)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孔雀东南飞》)(2)十二地支纪时法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初,第二个小时叫作正。
例如:子时的两个小时就叫子初、子正。
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是午时。
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5.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 五更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6.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7.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三)地理山川关隘名1.江指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2.河指黄河。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过秦论》)3.崤指崤山。
崤.有二陵焉。
(《崤之战》)4.函指函谷关。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5.岱指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6.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7.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