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测试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通用语言。
因此,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要,而语言测试学也因此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1. 语言测试学的基本原理语言测试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使用语言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语言能力的认知和使用两个方面。
与此同时,语言测试学的应用必须遵循科学、准确、公正、合理的原则,并需要采用专业的测试工具和评估方法。
只有在遵循语言测试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2. 语言测试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确定学生英语水平。
在英语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初步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通过语言测试学的相关方法进行。
通过对学生英语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测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2)评估英语教学质量。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上面的困难,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
(3)区分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群体其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测试可以更好地区分。
此外,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促进英语学习动机的产生。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的互动,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一个好的测试结果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英语。
总之,语言测试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可以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评估,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测试学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英语教育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视角反思英语教学的误区一、引言语言测试理论是一门综合学科,由于“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之间恰当的关系是伙伴关系”,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backwash),因此语言测试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英语教学,对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语言测试的发展与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基本是相对应的,它们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二、对英语教学的反思从这一理论的视角出发,笔者对当前英语教学的误区进行了思考。
误区一,研究好国外的二语习得理论就能教好英语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视理论研究,我们的学术杂志上的文章发表不少,各种理论研究层出不穷,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然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中仍然会发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我们的理论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是仍有不足,“我们尚未找出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特殊规律,尚未找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此外,虽然我们重视并提倡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和互动以促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在一些地方,我们的英语仍然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众多,要想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交际中来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误区二,英语交际能力就是英语语言知识受结构主义测试理论的影响,我们在有些语言测试中重视语言知识测试,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阅读、翻译等。
考查题型单一,综合性题型较少。
这样,我们的语言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而我们的测试却是注重单一语言知识的考查。
当两者不一致时,如果测试的结果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备考时就会不自觉的放弃教学目标中提倡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注重单一语言知识的学习,采用“题海战术”以通过考试。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教师也不得不顺应这一趋势,在课堂教学中轻语言应用而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这样造成的问题可能是教师辛苦教学,学生拼命做题,考试成绩良好,但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作者:熊春风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9期摘要:外语测试方法与外语教学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语测试与外语教学法的发展经历了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到交际法的过程。
外语测试需要不断发展以适应外语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外语测试外语教学测试类型引言语言测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外语测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评估外语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外语学习的情况,以便以后阶段的外语教学做出改进。
外语测试无论对教学组织者,还是对个人学习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外语测试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尚存许多争议。
如今语言测试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它从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中获取科学内容,从心理测量学中获得科学手段,另外,教学与测试又密切相关,测试支配着教与学活动,并且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关语言测试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随之日趋完善。
(邹申,1998)一、外语测试理论的发展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前三个阶段分别是科学前语言测试阶段、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综合—社会语言学测试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Spolsky(1978)划分的。
他的这种划分方法当时在国外语言测试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第四阶段自然就是以测试交际能力为宗旨的交际性语言测试阶段。
1.科学前语言测试阶段(Pre-Scientific Period)现代外语测试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上世纪20和30年代盛行的心理测试的影响。
当时心理测试有两个明显特点:(1)试题大都为“封闭性”的,即测试者须在提供的几个有限答案中进行选择。
(2)这类测试的命题和评分都有一套十分严密的统计程序。
第一个特点为语言测试的客观性提供了可能,第二个特点提供了一套现成的分析和评价语言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心理测试方法对现代外语测试的一个明显影响可从现在许多测试中的多项选择中看出来。
2.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era)如果心理测试为外语教学测试提供了命题和测试工具,那么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提供了选择测试的内容和依据。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1. 引言英语测试是评估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对于英语测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测试方法和实践经验,并介绍其在教育和职业行业中的应用。
2. 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2.1. 传统语言测试理论传统语言测试理论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测试对象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翻译题等,通过这些题型来评估学习者的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
2.2. 社会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社会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强调对学习者在真实交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关注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注重语言交际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3. 构造验证语言测试理论构造验证语言测试理论是一种基于认知主义的测试理论。
该理论认为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通过测试学习者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评估他们的英语能力。
3. 英语测试的方法3.1. 笔试笔试是英语测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考察学习者的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能力来评估他们的英语水平。
常见的笔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和作文题等。
3.2. 口试口试是评估学习者口语能力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考察学习者的发音、流利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口试通常包括面试和对话两种形式,通过与考官进行实时的语言交流来评估学习者的口语能力。
3.3. 听力测试听力测试是评估学习者听力能力的重要环节。
这种测试方法通过听取录音材料,并对所听内容进行理解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3.4. 阅读测试阅读测试是评估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来评估学习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 英语测试的实践经验4.1.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英语测试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运用语言测试学理论看我市高中英语模块考试的偏差摘要: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掌握测试理论,了解测试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分析我市高中英语模块水平考试,发现存在较大偏差,表现为语言点、考试能力要求等考查偏离教材。
因此,加强语言测试知识的培训,提高命题老师命题的技能,十分必要。
关键词:英语测试理论偏差对策一、语言测试理论综述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关语言测试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随之日趋完善。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语言学家hughes把二者的关系客观而形象地描述为“伙伴关系”。
对广大教师来说,掌握测试理论,了解测试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语言测试的发展。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前科学阶段,心理测量——结构主义阶段,综合——社会语言学阶段和以测试交际能力为宗旨的交际性语言测试阶段等四个阶段。
从注重语言知识的考查到注重交际能力的转变,由经验型转向了科学型,取得质的突破。
交际语言测试,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语言测试界研究及应用的主流。
2.语言测试的类型。
语言测试,根据测试目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水平测试,比如高考、雅思考试,等等;(2)成绩测试,此类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在某一课程中的学习进展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的测试大多是这类考试,包括高中英语模块考试;(3)诊断性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如课堂小测验。
3.语言测试的评价指标。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测试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非偶然性;测试的效度是指考试在多大程度上测出预期要测量的内容和考试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预期的测量任务。
二、我市高中英语模块水平考试存在的偏差1.语言点的考查偏离教材。
语法知识的考查应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严格遵守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避免偏离。
实际考试中,经常出现测试和教学、教材不一致,影响了测试的效度。
比如在今年高一的水平模块考试中有一道题:on national day,lots of people crowded into the wanda plaza of quanzhou _____ they did some shopping.a.whereb.whichc.thatd.as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好的定语从句的题目,但是在北师大版高一英语教材中,模块一并没有定语从句的语法内容,属于偏离教材的题目。
教育教学・Education Teaching176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4期语言测试主要运用于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及教学研究领域。
语言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被称为反拨效应。
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测试学的理论和原则,努力使语言测试对外语教学起到良好的、正面的反拨效应,以推动教育事业和全社会的发展。
一、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语言测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悄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
随着国内外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方法,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语言测试作为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
语言测试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科学前语言测试阶段、心理测试—结构主义语言测试阶段、综合—社会语言学测试阶段和交际性语言测试阶段。
二、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语言测试和外语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
语言测试既是衡量外语教学成效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习者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必要的评估方法,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方面,测试为教学服务,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另一方面,外语教学实践又为语言测试提供宝贵的信息,使测试更符合教学需要,更科学,也更有的放矢。
三、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反拨效应是指语言测试对教与学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指语言测试对课程设置、教育者及人才培养等不可低估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因此,无论是外语教师、测试的设计者,还是行政决策者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必须重视测试对教与学的反拨效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反拨效应,降低负面反拨效应。
(一)语言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首先,语言测试最大的反拨效应是获得测试对象的准确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标准,从而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学需要测试来检验评估其效果;研究机构需要测试来完成科研项目;中高考、大学外语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对学生选拔、淘汰也都需要测试。
利用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摘要】语言测试与英语教学关系密切,是英语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对英语教学起着很强的反拨效应。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测试不仅能用来测量学生个体的语言行为,而且通过对学生群体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为教学决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来源。
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加强有关测试理论的学习,认识测试的规律,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的一个有力手段。
【关键词】语言测试;初中英语;反拨效应一、引言语言测试,是指测量一个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试。
语言测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
测试和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非常强的反拨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测试可起到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检查教案设计是否合理,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从而对教学起到良好的反拨(washback)及导向作用。
因此,我国初中英语老师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显得至关重要,这对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及英语测试趋向合理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我国初中英语测试和评估的现状分析1.初中英语测试和评估在我国的发展我国是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最早的国家,但是对测试理论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纵观近几十年初中英语测试和评价在我国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果。
第一,题型趋向多元化,英语测试标准化的研究和实施。
我国对标准化考试的研究和试验起步较晚,七十年代以后才率先从英语考试的改革开始的。
英语试题中最早引进多项选择题和完形填空的测试方法,为题型的改革作了有益的尝试。
第二,交际语言测试受到重视。
虽然我国的初中英语测试基本上停留在心理测量与结构主义相结合的阶段,但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以考核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交际语言测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条件的地区的初中英语考试都增加了英语口语和听力考试。
第三,提倡形成性评价外语测试。
语言测试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语言测试也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外语教学效果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阐述语言测试体系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有些密切的联系,并就语言测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做了几点总结。
关键字:语言测试理论英语教学启示Abstract: Te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in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an essential way to mea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author elaborates four development periods of testing theory and states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draws conclusion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English teaching implications一、引言语言测试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套科学的测试工具,根据明确的评估目的和抽样的方式,设置有限的试题,让测试者完成设置的测试任务,从而考查测试者的语言能力,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对测试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做出公正、准确和客观的评价。
语言测试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
学生通过测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改进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测试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因此,语言测试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英语教学,对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语言测试的发展历程语言测试伴随语言教学而出现,并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即前科学语言测试时期、(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测试时期、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1.前科学时期前科学时期指的是20实际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时期,这个时期,语言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只是把语言当作一门包括语法、词法、语音的知识体系去教。
把语言看作一套知识,是这个时期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
过于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目标语文本的翻译等,不注意课文内容,课文常常被当成语法分析的材料来讲解,致使语言一直被当成知识来教,被当做知识来测试。
这样,只把语言学习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
学生得到的知识主要是教师传递的陈述性知识,而学生是被动的,并没有意识到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知识的接受不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或创造性等认知结构机能的变化,一味的要求学生背熟记牢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2.(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心理测量学一结构主义时期的语言测试始于20世纪40年代,并于50、60年占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受结构主义的语言观和心理学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观影响,以Bloomfield为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一套符号系统,学语言就是要获得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即语言是由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成分(语音、语法、词汇)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一系统是可以分解的,人们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语言的意义不存在与语言本身,而是存在与结构关系之中,以弄清楚语音、词汇句子等语言单位在这个系统中的地位。
在语言测试方法上,汲取了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形成了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形成了一种科学、客观、可靠的测试体系。
3.(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测试时期随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不断逐渐深入,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观受到了Chomsky 提出的转换生成法的挑战。
以转换生产法理论和当时正在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心理语言学产生了。
心理语言学虽然没有形成代表性的理论,但是给外语测试界注入了新的空气。
J.W. Oller 提出了综合测试法,把听说读写等技能综合起来测试,从而衡量受试者的综合语言的能力。
这一时期采用得比较多的是综合题,如完形填空、综合改错、听写、口试、作文等,强调语境在语言中的使用,主要测试考生在一定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
4.交际语言测试时期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不断深入发展,交际语言测试(也称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韩礼德(Halliday 1970)的语言功能学说和交际法教学思想对语言测试理论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Hymes 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Canale 和Swain 提出的交际理论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一味的强调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也不是反复的操练形式符号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真正的交际能力。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 Bachman 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
Bachman 他指出语言交际能力是指把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语境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由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
在此基础上,Bachman 还从测试环境、测试指导语、测试输入性质、测试预期性答题、测试输入与测试回答之间的关系五个方面阐述了语言测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后来的外语教学和测试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交际语言测试中,目前最有效的测试方法就是直接测试,即用真实的语境和情景来考察测试者的语言能力,同时交际语言测试还提倡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和考点的综合处理。
三、语言测试理论与外语教学纵观语言测试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时期的语言测试都是伴随外语教学出现的,是与外语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语言测试始终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服务于语言教学。
随着外语教学越来越强调交际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测试也越来越倾向于将题型涉及到具体的现实生活,测试类型也越来越倾向直接测试法,其重点是考察语言的实际运用,其结果更能反映学习者实际外语水平。
语言测试具有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功能,同时也能影响教学。
测试不但给教学提供一定的标准,同时也给教学提供一个自我检测的平台。
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会影响语言测试方式的改变。
测试和教学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的。
就英语教学而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测试的任务则是正确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测试是衡量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重要保证,应该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
质量好的英语测试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教学和语言测试经历了由重视语言知识转向语言技能,再转向语言能力实际运用的过程。
一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往往会伴随产生一种相应的测试模式,外语测试与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进程即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到交际法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教学法直接受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的指导和支配,而语言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又直接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
由此可见,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英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Arthur Hughes(1989)把二者的关系客观而形象地描述为“伙伴关系”。
语言作为检测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既服务于教学又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Hughes 认为“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叫反拨。
”反拨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如果这个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技巧与授课目的不一致,则极有可能带来有害的反拨效应。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希望测试的反拨效应有益,则测试内容和技巧必须与教学目的一致。
正确运用测试手段,提高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尽量减少测试的负面反拨作用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四、语言测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适当地增加综合性测试综合性测试是在一个测试项目中调动并考查学生多种能力的测试方法,要求学生在答题时运用多种语言能力和技能。
综合性测试对学生听读能力产生积极作用,如听写练习不仅能检查学生的词汇量和拼写情况,而且涉及听力技巧和语法知识的互动。
它是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应用技能,侧重于考查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且要求学生能同时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强调语言应用的整体性,对于测定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创造语言交际模拟环境,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课堂英语交际环境的营造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监控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潜能的挖掘者。
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尽可能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尽量多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这对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提高教师课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积极开展英语学习策略培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促进其对第二语言的了解、理解和使用所采用的、通常是有意识的和特定的动作、行为、步骤或技巧。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评估自我学习效果及监控错误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诊断,帮助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策略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策略,指导他们对学习策略训练进行反思,教师更应注意把策略训练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
学习策略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他们尝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产生了本质性的影响。
跨文化教育离不开语言教育,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进而学习外国文化的知识文明与先进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并推荐有关外国文化的课外书籍,以增强学习者对异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加深他们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解,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