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下期末试卷b汇编教学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23.6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Grade School课程编码:14108C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大学语文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学理论素养和应用知识进行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上)一、教学要求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和建国以来几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概况,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并在教学大纲的比较中,掌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设置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发展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地位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难点:怎样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主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难点:怎样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下)一、教学要求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概况,了解建国以来几种主要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明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并认识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1.建国以来的小学语文教材2.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探讨和课程资源问题,以增强课程资源意识三、重点难点在本章的学习中,课程教材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是重点。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学习方式答: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12章单元测试(含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A:语文课程标准B:语文教学大纲C:教学参考书D:参考文献答案:A2、多选题:语文教育的特点有A:实践性B:间接性C:汉语的特点D:人文性答案: ACD3、多选题:语文的工具性表现在:A:语文是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B:语文是传承文明、人类价值观的工具。
C:语文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D: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答案:ABCD4、多选题: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哪三个方面?A: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B:注重教师的知识灌输C: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D: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答案: ABC5、判断题: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探究引入教师的思维中。
A:对B:错答案: B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从教材的编排看,识字数量最多的年级是A:五、六年级B:二年级C:一年级D:三四年级答案: B2、多选题: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传统文化的材料有A:寓言B:神话故事C:古诗D:民间故事答案: ABCD3、多选题:小学语文教材部编本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课外阅读,比如:A:和大人一起读B:推荐阅读整本书C:略读课文D:我爱阅读答案: ABD4、判断题: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阅读,形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A:错B:对答案: B5、判断题: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小学语文教材推荐课外阅读整本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A:对B:错答案: A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B:教学设计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答案: A2、单选题:把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原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用精当的词语和句子依次板书出来构成的板书是()。
A:综合式板书B:图示式板书C:纲要式板书D:表格式板书答案: C3、多选题:教学重点是()。
A: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关键点B:获得知识最关键的方法与技能C:最核心的思想与价值观答案: ABC4、判断题:作业分层就是形式分层。
2014-----2015学年下半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方案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为进一步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期末复习效率,为了使老师能更有效地进行复习,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如下方案:一、复习要有针对性: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
针对我班学生学习习惯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我准备针对如下问题,对症下药:1、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惰性强,读书、背书、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
在复习时先降低难度,减少题量,多鼓励,多督促,多引导,对于基础知识反复进行强化训练。
2、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粗心马虎,不会或者不善于自查自纠的学生。
在复习过程中,无论是小的练习还是大的测试,都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意,对于特殊题型,尤其是阅读题,要求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圈出关键词句,读题次数不少于三遍。
在自查自纠的过程中,要以点读的方式进行复查。
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主要内容,基础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复习策略:先基础,后提升。
复习步骤:先单元,后归类,再综合。
1、先夯实基础。
以书本为主。
教师列出每一单元提纲,上课时先由老师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根据提纲列出的每一课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老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接着检查提问。
2、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抓重点,注重基础,做单元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3、归类复习。
针对于字、词、句、段,篇,有目的的将一些重点、易错点、常考点进行归类整理。
4、综合提升。
融汇贯通,全面练习。
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通过做几套题较好的综合题,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复习课时安排:单元复习:(每单元四课时),共计32课时。
归类复习:字(一课时)、词(一课时)、句(两课时)、段(两课时)、篇(三课时)共计综合复习:十五课时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一、课文内容概括:(一)《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表达了作者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试试卷(B卷)(2010—-2011学年一学期2011年1月)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班级2008级小学教育(本科)1—4班考试时量120分钟总分100 分注意:1.本试卷共4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监考员更换。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分)1.小学阶段应认识( )个常用汉字,其中( )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3.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评委,系统地述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4.新课标倡导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个声母,()个韵母,并熟练认记16个整体认读音节。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 )的重要方式。
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的能力。
二、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秧苗"的“秧”字第五画笔画名称是( )A、捺B、点C、撇D、竖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二学段学生会写( )个左右汉字。
A、2000字B、2500字C、3000字D、3500字3.《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A、5万字B、40万字C、80万字D、100万字4.()是我国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识字形式。
A、看图识字B、归类识字C、随课文分类识字D、韵语识字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B、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指学生的听说能力。
C、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属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A.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B.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D.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C.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D. 以上都是3. 下列哪个不属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A. 识字与写字B. 阅读与欣赏C. 口语交际D. 历史知识4.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B.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D. 以上都是5.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B.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D. 以上都是6. 下列哪个不属于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A.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C. 强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D. 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7.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课堂提问B. 作业批改C. 考试D. 以上都是8.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A. 确定教学目标B. 分析教学内容C. 设计教学活动D. 以上都是9. 下列哪个不属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A. 问题引导法B. 情境教学法C. 合作学习法D. 讲解法10.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A. 课堂观察B. 问卷调查C. 家长访谈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2.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欣赏、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
3.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4.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5.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题目及答案【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题目及答案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姓名班级特别提示:诚信是一个学生的良好品德,本次考试保证不以任何形式作弊,你如确认,请在下面内□打“√”。
□同意□不同意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正确的师生关系源于正确的( )A.教学观B.学生观C.组织观D.质量观2.素质教育的提出最初是在1985年颁布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教师法3.衡量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是( )A.阅读B.识字C.作文D.说话4.周兴嗣所编的识字课本是( )A.急就篇B.千字文C.三字经D.百家姓5.抗战时期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的主编是( )A.夏丏尊B.朱自清C.叶圣陶D.沈百英6.形成语文能力的关键是( )A.创造力B.理解力C.思维能力D.记忆力7.最早对识字数量进行研究的成果《语体文应用字汇》,其作者是( )A.叶圣陶B.夏丏尊C.朱自清D.陈鹤琴8.汉字是( )A.表形文字B.表音文字C.表意文字D.表物文字9.教师提出问题,甚至一连串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却往往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这说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能有意识地进行( )A.说话的训练B.听话的训练C.思维的训练D.想像的训练10.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阅读为基础的( )A.研究过程B.实践过程C.认知过程D.活动过程11.听说读写属于自外而内的吸收,通过听和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 )A.理解能力B.表达能力C.说话能力D.迁移能力12.小学生的作文属于( )A.创作B.创造C.练习D.熟练13.改变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通病的有效措施是( )A.机械记忆B.仔细观察C.丰富想象D.善于模仿14.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认为语言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指听说言语生活的领域,还称( )A.“发展”领域B.“完成”领域C.“进入”领域D.“地盘”领域15.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行为是( )A.语文学习习惯B.语文学习态度C.语文学习能力D.语文学习素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B卷)(2010--2011学年一学期2011年1月)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班级2008级小学教育(本科)1-4班考试时量120分钟总分100 分注意:1.本试卷共 4 页。
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监考员更换。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分)1.小学阶段应认识()个常用汉字,其中()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3.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评委,系统地述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4.新课标倡导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个声母,()个韵母,并熟练认记16个整体认读音节。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
页脚内容1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的能力。
二、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秧苗”的“秧”字第五画笔画名称是()A、捺B、点C、撇D、竖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二学段学生会写()个左右汉字。
A、2000字B、2500字C、3000字D、3500字3.《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A、5万字B、40万字C、80万字D、100万字4.()是我国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识字形式。
A、看图识字B、归类识字C、随课文分类识字D、韵语识字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B、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指学生的听说能力。
C、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
D、汉字的构字规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语教复习资料【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总目标:】①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②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③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④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⑤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在145万以上。
)【阅读教学的意义】:1.引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3.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4.培养识字,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阅读教学的目标】:1.突出多读(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词语教学的内容:1.词语的读写2.词语的意思3.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词语教学的原则:1.突出重点2.力求准确3.注意通达词语教学中应抓住的三类词1.生字生词2.熟字生词3.熟字熟词词语教学的方法:(一):重点放在词义教学上1.掌握时机,静心设计(比如方言词以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词是放在讲读课文前还是放在讲读课文中还是放在讲读课文后)2.因词定法,区别对待。
(分析词素法,比较辨析法,联系已知法,结合课文法,直观演示法)3.多法并用,指导积累(用归类法,组词法,竞赛法)4.联系实际,加强运用句子教学的方法:1.要重点指导的句子:含义深刻的,表现主题的内容结构复杂的生动形象的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距离生活较远的2.理解句意的方法朗读理解(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时代背景,抓主干)积累句型仿写3.句子教学步骤①引导划句子②交流③出示④读⑤理解⑥读⑦仿写篇章教学的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4.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1.给课文分段2.概括段落大意3.仿写自然段的基本段式:顺承段,总分段,并列段,因果段,对比段,转折段教学步骤:1.引导读2.交流3.解读4.概括节意分段的方法1.小节归并法2.抓重点段归纳法 3整体分割法如何指导概段意?1.取舍法2.摘句法3.串联法朗读的意义:加深理解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教学要点:1.明确目标2.交给技巧3.加深理解4.讲究形式朗读的形式: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伴读轮读领读分角色读引读默读训练的意义:1.有利于理解课文2.提高速度3.适应的范围大教学要点:1.注意阶段过渡2.明确默读的要求3.严格控制时间4.培养良好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一、单选题1、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A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B 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C 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D 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2、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
A 语为语言,文为文学B 语为国语,文为国文C 语为语言,文为“文言”D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3、现行教学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为分别为()。
A 400 、700 、600B 400 、750 、550C 400 、600 、300D 300 、400 、5004、评估要做到()。
A 科学、全面B 客观、详尽C 全面、细致D 科学、客观5、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
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C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D 《义务教育大纲》6、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A 理解课文B 读懂文章C 使学生独立阅读D 从读学写7、结合作文,训练听说的方式是()A 看图说话B 听辨训练C 口头作文D 答问训练8、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 对文章形式的理解B 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研读过程C 对文章思想的领悟D 对文章的语言和主题的研读过程9、()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 考试大纲B 教学大纲C 教学设计D 语文课程标准10、()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 三字经B 论语C 大学D 学记11、“文道统一”的关系决定了______相结合。
()A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B思想教育和美育C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D思想教育和文化12、识字能力的结构包括掌握字的形、音、义和()A识记字义B注音语音C理解字形D具有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13、在阅读教学中,核心是()A明确教学目标B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C优化阅读教学结构D加强课外阅读指导14、1937—1949年间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主要使用的教科书是()A《复兴国语教科书》B《小学国语常识课本》C《初小国语课本》D《开明国语课本》15、规定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的章程是()A《奏定学堂章程》B《钦定学堂章程》C《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D《小学校教则章程》16、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始于()A 1962年B 1987年C 1990年D 1992年17、1934年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中规定小学实行()A 五四制B 六三制C 三二制D 二三制18、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语文不单独设课,课程内容主要是()A神学 B 哲学 C 伦理道德 D 儒家经典19、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A 指导思想B 基本原则C 主要特征D 主要内容20、听和读属于自外而内的吸收,是信息输入,听读训练培养学生的()A 记忆能力B 理解能力C 表达能力D 迁移能力21、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A 语言体系B 语言文化C 语言生活D 语言交际22、听话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和()A辨析力 B 想像力 C 思维力 D 意志力23、首次把听话、说话教学明确定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是()A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B 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 1992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24、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 )A有具体内容B有中心C语句通D有条理25、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B 卷)
(2010--2011 学年一学期2011 年1 月)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考查开卷闭卷√
专业班级2008 级小学教育(本科)1-4 班考试时量120 分钟总分100
分
注意:1.本试卷共 4 页。
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监考员更换。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 分)
1.小学阶段应认识()个常用汉字,其中()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3.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评委,系统地述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
其()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4.新课标倡导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
5.()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个声母,()个韵母,并熟练认记16 个
整体认读音节。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
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的能力。
二、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1.“秧苗”的“秧”字第五画笔画名称是()
A、捺 B 、点 C 、撇D、竖
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二学段学生会写()个左右汉字。
A、2000 字
B、2500 字 C 、3000字D、3500 字
3.《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A、5 万字
B、40 万字 C 、80 万字D、100 万字
4.()是我国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识字形式。
A、看图识字 B 、归类识字 C 、随课文分类识字 D 、韵语识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B、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指学生的听说能力。
C、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
D、汉字的构字规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6.词语教学的重点是()
A、读准词音 B 、理解词义 C 、正确书写 D 、正确运用
7.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特征是()。
A、实践性 B 、自主性 C 、合作性 D 、综合性
8.从第()学段开始,学生就应学会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A、一 B 、二 C 、三 D 、四
9.“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是第()学段的“写作”阶段目标。
A、一 B 、二 C 、三 D 、四
10.毛笔字的教学要按照()的顺序,加强写字指导。
A、描红——仿影——临帖 B 、仿影——描红——临帖
C、描红——临帖——仿影 D 、仿影——临帖——描红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1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5分)。
1.语文只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文化。
()
2.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
()
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低年级要多认少写。
( )
4.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
5.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6.阅读教学力求寻找标准答案,不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 )
7.识字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识记字形,不必考虑音形义的结合。
( )
8.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不能成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 )
9.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10.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着重培养观察、理
解、思考、评价的能力。
( )
四、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8 分,共16分)
1.请列举至少四种字形教学的常用方法并举例说明。
(8 分)
2.请简述小学语文篇章教学的主要内容。
(8 分)
五、实践题(3小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8分,第三题6分,共34分)
请认真钻研小学课文《落花生》(作者:许地山)(人教版第九册),按要求作答。
1.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0 分)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两个课时)。
(要求说清楚主要的教学环节及主要做法、
重要的提问与课堂训练等。
18 分)
3.为本课设计一则教学板书。
(6 分)
附课文及课后思考与练习:
落花生
我们家的后花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
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
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它。
这就是它的好处。
”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 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心。
你们看它 矮矮地长在地上, 等到成熟,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 而没有实用。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 ”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上。
辟 榨 慕 思习 1. 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
是
种花生→( )→( )→( )。
2. 认真读读父亲说的“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
起
来
才
下面。
(1)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w o r d 辑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3.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再抄下来。
(1)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