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林业大学
§5.3 应用举例
例 5.3 问题的提出:某纺织厂生产两种布料,窗帘布和衣料。 平均生产能力是1000米/小时,正常生产能力是每周80小时。 根据市场顶测,下周的销售量为:窗帘布70000米,衣料45000 米;每米窗帘布和衣料的利润分别为2.50元和1.50元。 工厂经理考虑实际管理日标如下: P1:避免开工不足,使职工正常就业; P2:加班时间不超过10小时; P3:努力达到最大销量,即窗帘布70000米,衣料45000米;目标 相对重要性程度按两种布料利润比值确定。 P4:尽可能减少加班.
东北林业大学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P1:收益不低于180千元; P2:甲乙的产量尽量满足5:3的关系; P3:A资源要充分利用,但不能超额。B资源可超 额利用,但最多不能超额8个单位。A、B资源 的权系数分别为7和3。
约束条件: (1)目标约束(柔性约束) P1:6x1+4x2+ d1-– d1+ =180 P2:3x1-5x2+ d2-– d2+ =0 P3:2x1+3x2+ d3-– d3+ =100
目标规划模型的一般形式:(见P135-136)
min z pk ( w d w d )
kl l kl l
c x d d lj j l l gl n
K
L
k 1
l 1
(l 1, ,L) (i 1, ,m)
( j 1, ,n)
(柔性、目标约束)
东北林业大学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为克服LP的缺陷,美国学者1961年提出了目标规划的有关概念 和模型。1976年伊格尼齐奥发表了《目标规划及其扩展》一书, 系统归纳总结了目标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定义:目标规划是求一组变量的值,在满足一组目标 约束(也称柔性约束)和资源约束(也称刚性约束) 条件下,实现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能完成的目标之间的 偏差最小。
min z p1d1 p2 (d2 d2 ) 7 p3 (d3 d3 ) 3 p3d4
x2
60 50 40 ④
图解分析法
目标规划的
6 x1 4 x2 d1 d1 180 … ① 3x1 5x2 d 2 d2 0 …② 2 x1 3x2 d3 d3 100 … ③ 4 x1 2 x2 d4 d4 128 … ④
东北林业大学
第五章 目标规划
§5.1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5.2目标规划的图解分析法 §5.3应用举例
m axz 6 x1 4 x2
东北林业大学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2 x1 3 x2 100 s.t.4 x1 2 x2 120 x 0 ,x 0 2 1
H
p3 : 3d4
H
满意解在H点,即:
d 3
10
20
D30
40 C 50 ①
60
x1
③
x1 26 6 , x2 1516 19 19 d1 41 1 , d4 8 8 19 19
d1 , d2 , d2 , d3 , d3 , d4 0
东北林业大学
3x1 5x2 d 2 d2 0
2 x1 3x2 d3 d3 100
s.t.
4 x1 2 x2 d4 d4 128
x1
x2
40 30
l 1,2,3,4
x1 , x2 , dl , dl 0
东北林业大学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请思考:目标函数怎么写? 如果这么写:
min z d1 (d2 d2 ) (d 3 d3 ) d4
目标函数: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能完成的目标之间的偏差最小。
是否能反应出目标的重要性程度,或层次关系?
东北林业大学
(d1-→0) (d2-,d2+ →0) (d3-, d3+ →0) (d4+→0)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1 1 2 2 3 3
目标函数: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能完成的目标之间的偏差最小。
min z p d p2 (d d ) 7 p3 (d d ) 3 p d pk 叫优先因子 p1 p2 pK “ ”远远重要于的意思。 7 p3 (d3 d3 )、 3 p3d4 这两项中的7和3是对同一目标层次中,
O
10
20
D30
x1
③
d1 , d2 , d2 , d3 , d3 , d4 0
①
东北林业大学
§5.3 应用举例
例 5.2 问题的提出:某电视机厂装配彩色和黑白两种电视机,每装配一台 电视机需占用装配线1小时, 装配线每周计划开动40小时。 预计市场每周 彩色电视机的销量是24台,每台可获利80元; 黑白电视机的销量是30台, 每台可获利40元。该厂确定的目标为: p1:充分利用装配线每周计划开动40小时; p2:允许装配线加班,但加班时间每周尽量不超过10小时; p3:装配电视机的数量尽量满足市场需要。因彩色电视机利润高,取其权 系数为2。 试建立这问题的目标规划模型,并求解彩色和黑白电视机的产量。
s.t.
a x
lj j 1
j 1 n
j
(, )bi
(刚性、系统约束)
xj 0
dl , dl 0
(l 1, ,L)
东北林业大学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目标规划模型的特点:
1.引进正负偏差变量 dl , dl 0 ,且有 dl dl 0 ; 2.模型中必需有目标约束,而资源约束可以不存在; 3.目标函数为偏差变量表达式; 4.以优先因子(优先级系数)描述目标的重要性程度。
在考虑具有P1、P2的目标实现 后 , x1 、 x2 的 取 值 范 围 为 ABCD 。考虑P3的目标要求时, 因 d3— 的权系数大于 d4— ,故 先考虑 min d3— ;这时 x1 、 x2 的取值范围缩小为 ABEF区域。 然后考虑 d4— 。在 ABEF 中无 法 满 足 d4—=0 , 因 此 只 能 在 ABEF 中取一点,使 d4— 尽可 能小,这就是 E 点。故 E 点为 满意解。其坐标为 (24 , 26) , 即该厂每周应装配彩色电视 机24台,黑白电视机26台。
不同重要程度的权重区分。 整理后得到该问题的目标规划模型为:
3 4
东北林业大学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min z p1d1 p2 (d2 d2 ) 7 p3 (d3 d3 ) 3 p3d4
6 x1 4 x2 d1 d1 180
一、目标规划问题的提出 线性规划的局限性P133: 第一,它要求问题的解必须满足全部约束条件,但实际问题中 对某些约束有一定程度的违背是允许的; 第二,只能处理单目标的优化问题,因此线性规划模型中人为 地将一些次要目标转为约束。而实际问题中,目标和约束可以 互相转化,处理时不一定要严格区分。 第三,线性规划中各个约束条件(实际上也可看作目标)都处于 同等重要地位,但现实问题中,各目标的重要性既有层次上的 差别,同一层次中又可以确权重上的区分; 第四,线性规划寻求最优解,但很多实际问题中只需找出满意 解就可以。
x1
d
4 1
A d1 30
d
⑤ E B ⑥
x1 , x2 , dl , dl 0
⑤、⑥ →OABC FG
x2
40 30
… …
⑤ ⑥
l 1,2,3,4
p2 : (d 2 d2 )
p1 : d1
DCBE
d
H G I
2 d2
20 10 O
F
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3 : (7d3 7d 3 )
否
满意否?
是
据此制订出 决策方案
图5-1 (教材136页)
东北林业大学
§5.2 目标规划的图解分析法
对模型中只含两个变量(不包括偏差变量)的目标规划问题, 可以用图解分析的方法找出满意解。 目标规划的图解分析法的步骤为:
① 作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 作出系统约束直线; ③ 作出目标约束直线,标出偏差方向; ④ 按优先级次序,确定满意解。
min z P 1d1 P 2 d2 P 3 ( 2d 3 d 4 )
东北林业大学
§5.3 应用举例
x1 x2 d1 d1 40 x1 x2 d 2 d 2 50 s.t. x1 d 3 d 3 24 x2 d 4 d4 30 x1 , x2 , d i , d i 0, i 1,2,3,4
§5.2 目标规划的图解分析法
x2
60 50 40 A d 30 ④
d4 1
如何体现出柔性?
1
d
⑤ E B ⑥
d
H G I
2
20
10
d
2
F
②
最优解在H点,即:
d 3
40 C 50 60
x1 26 6 , x2 1516 19 19 d1 41 1 , d4 8 8 19 19
东北林业大学
§5.1 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模型
用目标规划模型来处理问题时的难点: 在于构造模型时,需事先拟定目标值、优先级和权系数。而这 些信息来自人的主观判断,往往带有模糊性,很难给出一个 “绝对”的数值。 用目标规划模型求解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