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专业试题1
- 格式:pdf
- 大小:139.99 KB
- 文档页数:8
刑法试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解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自负是刑法的一个基本理念,但不是基本原则。
所以本题答案为C。
2.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刑事违法性。
B. 应受刑罚惩罚性。
C. 社会危害性。
D. 主观恶性。
解析: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所以本题答案为C。
3.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诈骗罪。
D. 抢夺罪。
解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本题答案为B。
4. 甲欲杀乙,误将丙当成乙而杀死。
甲的行为属于()A. 对象错误。
B. 打击错误。
C. 手段错误。
D. 因果关系错误。
解析: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
本题中甲欲杀乙,却误将丙当成乙杀死,属于对象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A。
5. 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A. 放火罪。
B. 故意杀人罪。
C. 脱逃罪。
D. 危险驾驶罪。
解析: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必须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既遂,属于结果犯;放火罪是危险犯,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既遂;脱逃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脱逃行为就构成既遂;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只要实施了危险驾驶的行为就构成犯罪。
所以本题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属于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的原则有()A. 属地原则。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合法性原则- B. 公平原则- C. 适用性原则- D. 惩罚性原则正确答案:A2.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法可依原则- C. 犯罪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原则- D. 犯罪以法律为依据,刑罚以行政法规为依据原则正确答案:D3.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是()。
- A. 主体- B. 客体- C. 行为- D. 结果正确答案:D4. 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B.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C.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法律规定的情形并不重要- D.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利益,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正确答案:A5.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之客体的是()。
- A. 身体- B. 财产- C. 社会主义制度- D. 公共利益正确答案:C二、判断题1. 刑法是指国家以刑罚来保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罪与刑。
正确答案:对2. 刑法是国家施行刑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是国家行使刑事权力的依据。
正确答案:对3.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规定罪及其刑罚,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正确答案:对4.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正确答案:对5. 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正确答案:错以上为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
---以上是我根据您提供的要求编写的《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刑法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的要素?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并且轻信能够避免C.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C.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D. 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采取的防卫行为答案:D4.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中止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B.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C.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内的原因而未得逞D.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答案:C6.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数罪并罚?A.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B.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C.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D.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答案:C7.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累犯?A.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之罪的C.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但是情节较轻的D.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并且前罪和后罪属于同一类罪行的答案:B8.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自首?A.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B.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C.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追诉前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D.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追诉后,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答案:D9.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立功?A.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B.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C.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D.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不属实的答案:D10.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缓刑?A.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B. 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C.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
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答案:B2. 根据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是指: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为了报复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制造事端D. 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故意损害他人利益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故意犯罪”?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伤害,仍然实施该行为B. 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C. 为了报复,故意损坏他人财物D. 因疏忽大意,导致他人受伤答案:A、B、C2. 根据刑法,以下哪些情况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后自首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犯罪预备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2. 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主动放弃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未遂”。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犯罪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全部犯罪行为的状态。
2. 什么是刑法中的“自首”?答案:自首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邻居打伤。
经鉴定,邻居的伤势构成轻伤。
请问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应当如何处罚?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具体处罚应根据张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考虑。
六、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条件。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轻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3. 下列行为中,哪一个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据为己有D. 因紧急避险而造成损害答案:D4.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共同犯罪?A. 教唆犯B. 帮助犯C. 从犯D. 单独犯罪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减刑B. 假释C. 缓刑D. 罚金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态?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警告答案:ABC13.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D14.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BD15.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属于犯罪构成要件?A. 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B. 行为人的年龄C. 被害人的同意D. 行为的违法性答案:A2. 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 我国刑法只适用于我国领土范围内发生的犯罪B. 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船舶或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无论其在何处C. 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领土以外,由我国公民实施的犯罪D. 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领土以外,由外国公民实施的犯罪,但该犯罪侵犯的是我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答案:C3.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正当防卫?A. 甲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将小偷打成重伤B. 乙在醉酒状态下,将酒瓶砸向正在抢劫的歹徒C. 丙在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D. 丁对正在进行的非法拘禁行为进行反抗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 请解释刑法的空间效力。
答案:刑法的空间效力,即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域和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效力: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发生的犯罪。
(2)国籍效力: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普遍管辖效力:对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
三、案例分析题甲(17岁)与乙(15岁)共同盗窃一辆摩托车。
甲在盗窃过程中负责望风,乙负责实施盗窃。
在盗窃过程中,被失主发现并报警。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甲在公共场合故意放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放火罪D. 盗窃罪答案:C3. 乙在没有得到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汽车开走,乙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侵占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4. 丙因过失造成他人重伤,丙的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杀人罪D. 抢劫罪答案:B5. 丁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丁的行为:A. 构成故意伤害罪B. 构成过失伤害罪C. 不构成犯罪D. 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意外D. 无罪答案:A, B2.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攻击时,反击致乙受伤B. 丙在看到丁偷窃他人财物时,将其制服C. 戊在被己追赶时,逃跑途中不慎将己撞倒D. 庚在被辛抢劫时,用随身携带的防身器械反击答案:A, 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D. 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A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视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 B, D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故意用毒药毒死乙B. 丙在与丁争吵后,用棍棒将丁打死C. 戊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将己打死D. 庚在自卫过程中,不慎将辛打死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试题1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刑法的解释按其效力可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文理解释E、论理解释2.按照中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均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
A.工人 B、军人C.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 D、国家工作人员E.因公出国的非国家工作人员3.我国刑法中属于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C.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醉酒人E.限制刑事责任的障碍人4.下列犯罪,构成实质一罪的是()。
A.想象竞合犯 B、结果加重犯C.连续犯 D、继续犯E.结合犯5.剥夺政治权利包括()。
A.剥夺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B.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C.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剥夺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E.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6.下列行为中,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有()。
A.某私营企业会计甲涂改帐目,偷拿自己经管的公司资金挥霍B.某国有公司会计涂改帐目,偷拿公司的钱C.某合资企业保管员深夜潜入本公司会计室,偷拿11000元D.合资企业业务员甲谎报单价,将货款占为己有7.下列行为中,构成绑架罪的有()。
A.为勒索财物,用暴力掳走他人B.出于政治目的,用麻醉方法掳走他人C.为要挟司法机关释放罪犯,乘人不备,将公安人员的幼子领走D.以出卖为目的,强行掳走某女8.哪些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可以成为洗钱罪的对象?()A.走私毒品罪 B.走私淫秽物品罪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制造毒品罪9.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有()。
A.某甲是某公司的技术人员,掌握着该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后从该公司辞职到了另一家公司,并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披露给另一家公司B.某甲从其所在的公司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C.某甲通过金钱利诱的方法获取了某公司的商业后进行使用,获取非法利益D.某甲从某乙处获取了一项技术成果,但其应知该项技术成果是某乙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人的商业秘密而仍然使用10.下列行为中,构成放火罪的有()。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 犯罪B. 违法C. 违纪D. 侵权2. 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刑事责任。
A. 不负B. 应当负C. 可以负D. 减轻4.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指()。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D.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5.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6. 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 甲给监察委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 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7.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14 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B.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C. 14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D. 不满14 周岁8. 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 可以不执行B. 不同种类的附加刑分别执行C. 只执行主刑D. 种类相同的附加刑合并执行9.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 以上都是10. 下列不属于继续犯的是()。
A. 非法拘禁罪B. 绑架罪C. 诈骗罪D. 窝藏罪11. 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刑法学一、单项选择题1、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B )。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2、甲某晚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
甲的行为属于:( C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3、甲与乙有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
对甲( D)。
A、应当进行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B、应定故意杀人未遂,因甲对丙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C、应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过失杀人D、只是一个故意杀人罪4、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一头牲畜,对甲的处理( A )。
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D、因打死的是牲畜,不构成犯罪5、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
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 D )。
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6、犯罪分子给被害人服下毒药后就逃走了,不久后悔,赶回来抢救时,发现被害人已被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
对犯罪分子按( C )处理。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7、张某潜入某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便失望地离去,他的行为是( B )。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8、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 A )。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9、杨某与张某积怨较深,杨某伺机报复张某。
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犯罪刑事责任刑罚2、刑法3、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加广泛强制性最为严厉4、刑罚5、组成结构6、但书补充例外限制7、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8、文理解释论理解释9、立法机关1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1、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2、明文规定没有明文规定13、适用法律超越法律14、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15、地域人国家刑事管辖权16、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17、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18、领域内航空器19、行为结果20、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1、国家工作人员军人22、保护23、所承担条约义务刑事管辖权24、外交特权豁免权25、1997 10 126、从旧兼从轻27、从旧兼从轻不认为是犯罪认为是犯罪应当追诉不认为是犯罪处刑较轻继续有效28、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29、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0、罪非罪31、社会危害性程度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32、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33、保护危害34、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35、简单客体复杂客体36、整体37、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38、直接客体39、一种一种40、两种以上41、客观外在表现42、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43、意识对社会有害44、作为不作为45、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46、犯罪构成要件定罪47、危害行为危害结果48、行为49、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辨认控制50、辨认能力控制能力5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52、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53、不满14周54、已满16周55、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56、从轻减轻57、不能辨认不能控制造成危害结果他的家属监护人医疗强制医疗58、间歇性精神正常的时候59、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自己行为能力60、应当负61、又聋又哑盲62、罚金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63、危害社会罪过犯罪目的犯罪动机64、明知会发生希望放任65、直接故意间接故意66、明知必然可能希望67、明知可能放任68、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69、预见到轻信能够70、应当预见行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71、客观上故意过失不能抗拒不能预见72、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73、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财产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必要限度74、防卫挑拨故意75、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76、不法侵害者本人77、防卫不适时78、不法侵害行为确已自动中止,也即不法侵害人已经自动放弃了犯罪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服,或者已经丧失了侵害能力侵害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危害结果已经发生,不法侵害人也没有实行进一步侵害的明显意图79、明显重大损害承担刑事责任80、减轻免除81、杀人抢劫强奸绑架82、正在发生的危险在迫不得已的危急情况下另一方个较小83、大自然的自发力量动物的袭击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人的生理或疾病的原因84、职务上,业务上85、应当86、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的未完成形态87、直接故意间接故意88、行为犯举动犯89、准备工具创造条件90、从轻减轻免除91、着手意志以外完成92、能犯不能犯93、从轻减轻94、放弃犯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95、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96、有效性97、减轻处罚98、必要共同犯罪99、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100、复杂共同犯罪101、三人较为固定102、胁从犯教唆犯103、主犯104、策划指挥105、集团所犯106、次要辅助107、从轻减轻免除108、犯罪情节109、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十八110、从轻减轻111、犯罪构成112、持续犯不法状态113、想象竞合犯114、加重法定刑115、性质相同同一116、方法行为结果行为117、犯罪人国家司法机关犯罪人118、犯罪刑罚犯罪刑罚119、刑罚120、非难谴责性刑事法律性严厉惩治性人身专属性121、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122、犯罪人限制剥夺123、犯罪人124、特殊预防一般预防125、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126、3个月2年3年127、执行2日128、1个月6个月一年129、公安机关130、6个月15年20年131、终身自由参加劳动132、罪行极其严重133、不满十八周岁怀孕的妇女134、二年135、故意犯罪136、十五年二十年137、确定死刑缓期执行期满138、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139、犯罪情节140、死刑无期徒刑141、一年五年142、管制143、三年十年144、个人所有145、犯罪的外国人146、训诫赔礼道歉147、法定情节酌定情节148、情节危害程度149、以刑事法律为准绳150、犯罪的手段犯罪侵害的对象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犯罪后的态度151、最高人民法院152、一般累犯特别累犯153、赦免5154、任何时候155、从重156、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15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在服刑的罪犯158、从轻减轻免除159、揭发他人犯罪行为重要线索160、重大立功161、吸收并科162、吸收163、有期徒刑拘役管制164、并科165、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166、战时现实危险167、原判刑期一年二个月168、原判刑期五年一年169、公安机关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170、不再执行171、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172、二分之一10年173、中级174、减刑之日175、有期徒刑无期徒刑176、爆炸抢劫强奸177、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10年178、追诉时效179、5180、15181、20 20 最高人民检察院182、受理案件183、追诉期限184、犯罪犯罪行为终了185、犯后罪186、大赦特赦二,选择题1、D2、C3、B4、BC5、BCD6、BD7、ABD8、A9、D 10、C 11、AD 12、ABCD 13、D 14、BD 15、A16、C 17、B 18、A 19、C 20、A 21、B 22、C 23、C 24、B 25、D 26、BC 27、B 28、B 29、B 30、C 31、C32、C 33、B 34、B 35、D 36、B 37、D 38、B 39、A 40、C 41、C 42、C 43、C 44、A 45、A 46、A 47、C48、A 49、C 50、BD 51、AD 52、D 53、B 54、AB 55、B 56、D57、C(注:此题选择项印刷错误,选择项C应为"相对较重")58、C 59、D 60、D 61、A 62、C 63、C 64、A 65、C 66、BC 67、C68、B 69、C 70、C 71、B 72、BD。
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D2.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4.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犯罪行为不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答案:C5.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是否构成犯罪?A. 是B. 否C. 视情况而定D. 部分构成犯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A. 盗窃B. 诈骗C. 故意伤害D. 非法拘禁答案:ABCD7. 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哪些?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BCD8.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中止D. 犯罪未遂答案:ABCD9.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包括哪些?A. 罚金B. 剥夺政治权利C. 没收财产D. 驱逐出境答案:ABCD10.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些情形不构成犯罪?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过失犯罪D. 意外事件答案:ABD三、判断题11. 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错)答案:对12. 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对/错)答案:对13.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错)答案:对14.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试题1: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 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D: 侵权法答案: A试题3: 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 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特别法D: 临时法答案: A试题5: 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 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 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 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答案: C试题6: 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 甲继续独自行猎, 既不寻找孩子, 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 径直回家。
日后, 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7: 紧急避险的情况下, 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 A试题9: 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 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 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 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 要为天理所报应, 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10: 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 ==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 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C )。
A. 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解答一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特殊主观方的是()。
A. 故意B. 过失C. 故意和过失D. 直接故意正确答案:D2.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A. 客观要件B. 主观要件C. 结果要件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3. 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的行为客观上要求()。
A. 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B. 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C. 违背法定程序D. 惩罚犯罪分子正确答案:B4.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观要件包括()。
A.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B. 未经许可C. 惩罚犯罪分子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5. 犯罪的刑罚种类包括()。
A. 主刑B. 附加刑C. 剥夺政治权利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主观故意形态。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犯罪性质,但仍然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
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由于疏忽、粗心或疏于管理等原因,未能采取必要的注意措施,致使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2. 简述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包括: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和未经许可。
主观要件是犯罪人的故意,即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非法的,并有意实施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
3. 什么是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即犯罪人。
犯罪人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法人,只有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
4. 简述犯罪的刑罚种类。
犯罪的刑罚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对犯罪人直接施加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死刑等。
附加刑是在主刑之外对犯罪人的其他权利进行限制或剥夺,如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等。
5.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行为和客观结果。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故意或过失。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课程 刑法总论 专业 法学 年级 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 闭卷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不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c )。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D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d )A.从新原则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b )A .发生在荒野B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C .发生在“严打”期间D .被害人是盲人4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 b )。
A .罪刑相适应原则B .罪刑法定原则C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d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核分人题满分 20 20 20 20 20 100得 分( d )?A.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B.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7外国人A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B实施伤害行为,造成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