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7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一)、水的组成和性质1、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水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3、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结冰),沸点是100℃。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
4、水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分解,难以用水作原料直接制取氢气。
水的pH为7。
(二)、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注意:①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相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出来。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该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例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2)分子的性质(原子的性也是这些)2、原子(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原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裂”。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自然界的水教案(精选3篇)自然界的水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仪器药品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第一板块:游戏引入(一)游戏进入1、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请看网址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2、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
(初步认识三种水的价值)3、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4、干净得多!5、此时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知识梳理】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表面覆盖71%的水,储量丰富,主要是: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
(海洋水占96.5%)1. 地球上水资源的特点:总水量很大,淡水很少。
2. 淡水短缺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①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了水体污染。
3.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只居世界八十几位,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二、爱护水资源1.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2. 节水的具体措施:(1)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2)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淋灌。
(3)改变一些不良的用水生活习惯。
(4)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
3. 水污染指的是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4. 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
5. 水体污染的危害:(1)加剧水资源短缺;(2)严重危害人体健康;(3)对水中生态系统、工业、农业和渔业生产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6. 防止水体污染措施:(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典型例题】1.下列不属于人们能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是()A.湖泊水B.江河水C.海水D.浅层地下水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含水的混合物少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B.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进行购物C.为防止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应就地焚烧D.工厂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4.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性质及组成1、物理性质: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在101kPa下,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为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是100℃。
2、化学性质:①水通电能够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②水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③水能够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④水能够与金属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极上有气泡较快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正少负多)。
②气体检验(正氧负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气体是氧气;将负极产生的气体移近火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气体是氢气。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 O2↑。
④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实验考前须知:a、所用电源为直流电(如电池);b、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二、自然界的水(混合物)1、自然界的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而常呈浑浊。
2、软水和硬水:①含义——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②软水和硬水的区别方法——a、将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没有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b、将烧杯中的软水和硬水加热煮沸,冷却后,杯底白色沉淀多的为硬水,没有或有较少白色沉淀的为软水。
③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a、使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
b、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但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甚至还会引起爆炸。
④硬水软化的方法——a、煮沸(生活中);b、蒸馏(实验室或工业上)三、水的净化1、沉淀(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①静置沉淀:通过不溶性杂质自身的重力使它们从液体中沉降下来。
自然界的水知1爱护水资源的两种方法: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治水体污染。
“水华”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是实体富含营养化的一种表现,海水中出现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赤潮”。
知2 水的净化与水有关的纯净物:纯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与水有关的混合物: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矿泉水。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济→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消毒→配水泵→用户。
①絮凝剂使用的是明矾,也叫做白矾,主要成分为十二水硫酸铝钾。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角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使杂质沉降。
②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只有投药消毒这个环节是化学变化,其他环节都是物理变化。
2.常见的净水方法①沉淀:包括静止沉淀和吸附沉淀,作用是除去不溶性杂质②过滤:把液态和不溶于液态的固体分开,作用是除去不溶性杂质③吸附:由于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吸附性,作用是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臭味、色素等。
④蒸馏:用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作用是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知3 过滤①过滤原理: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混合物的方法。
②过滤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③步骤及注意事项: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先用水润湿,不润湿无法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上不能有气泡。
“紧贴”和“无气泡”的目的都是加快过滤速度。
b.“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目的是防止从漏斗外流出液态;滤液边缘低于滤纸边缘,目的是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的间隙流下。
c.“三靠”,烧杯口紧靠引流玻璃棒中下部,目的是防止待滤液体流到漏斗外;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加快过滤速度。
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a.滤纸破损;b.仪器不干净;c.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知4 硬水和软水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区分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不产生泡沫或产生很少泡沫且浮渣多的是硬水。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必背知识点一、爱护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与现状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 节约用水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上:一水多用,如淘米水浇花、洗衣服水冲厕所等。
工业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使水循环使用。
3. 防治水污染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1.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原水→静置→絮凝沉淀 (明矾)→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化学过程)→生活用水2. 净化方法及其作用沉降: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把固体和液体分离。
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杀菌消毒:除去水中的细菌、病毒,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化学变化。
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净化程度最高。
三、水的组成1. 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³,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四、氢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为2H℃ + O℃ = 2H℃O。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硬水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答案:BA、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晾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不符合题意;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答案:D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D。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答案:AA、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符合题意;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不符合题意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不符合题意。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教案
主题:自然界的水
目标:了解水的特性、用途和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
水资源。
一、导入
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和思考。
2.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情况。
二、学习水的特性
1. 实验:观察水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味道、颜色等特性。
2.讨论:请学生总结水的特性,并思考水的这些特性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水的用途
1.小组合作:学生自由探讨水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方面的用途,并做演示
报告。
2.实践:通过小实验或观察水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四、水的循环
1. 演示:老师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循环和河流水循环等。
2. 实验: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水的循环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正确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资源的作文或设计海报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六、延伸活动
1. 参观当地水厂或水处理设施,了解本地水资源利用情况。
2. 学校组织节水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节约用水。
七、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对实验和课堂活动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参与延伸活动的情况,综
合评价学生对水资源的理解和认识。
八、备注
本次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特性、用途和循环过程,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水资源的态度,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4讲 自然界的水❖ 爱护水资源 1、水的重要性(1)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需要水 (3)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4)水能为人类提供水动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2、水资源的储量与分布(1)地球上的水储量很大,地表约71%被水覆盖 (2)地球上的水分为:地面水、地下水、生物水、大气水(3)地面水和地下水中,海水占96.5%,陆地淡水占2.5%,陆地咸水占1% 3、水资源缺乏的原因(1)可利用的淡水不到总水量的1%,咸水太多 (2)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 (3)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 (4)水资源分布不均 4、我国的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水量只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且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制约经济发展。
5、节约用水的手段有哪些? (1)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2)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3)改变浪费水的生活习惯(4)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如生产节水用具和家电 6、国家节水标志“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 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7、水体污染的概念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叫做水体污染。
8、水体污染的来源(1)工业污染:废水、废气、废渣(简称工业三废) (2)农业污染:农业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9、水体污染的危害(1)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 (2)破坏水生态系统 (3)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10、水体污染的防治(1)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11、赤潮(1)概念: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爱护水资源1、水资源现状(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储量的2.5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其中的30.4%,淡水资源比较紧张。
(2)我国水资源现状: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2、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②提高节水意识,革新节水技术③一水多用,例如用掏米水浇花(2)防止水体污染①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②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要经过处理再排放③合理使用化肥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常见方法(1)静置沉淀:依靠重力让密度比水大的不溶性杂质沉降,速度较慢。
(2)过滤:把不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吸附沉淀:常用明矾、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并使之沉降。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对悬浮的杂质进行吸附和沉降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特点,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4)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净化程度高。
【蒸馏水属于纯净物】(5)杀菌:在水中投放杀菌物质(如漂白粉、氯气等)进行杀菌、消毒。
2、水的过滤实验(1)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2)实验示意图:(3)实验操作:【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液损失】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过滤出来的水不纯】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具有引流作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三层滤纸的一侧更不容易被弄破】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过滤出来的水四溅】3、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者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区分方法分别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有较多泡沫的是软水,较少泡沫的是硬水。
(3)硬水的危害①用硬水洗涤衣物不仅浪费肥皂而且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②使锅炉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局部受热,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甚至爆炸③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4)软化硬水的方法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