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棉板施工方案

岩棉板施工方案

岩棉板施工方案
岩棉板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和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02J121-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编制专项方案。

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JGJ 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JGJ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02J121-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

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二、工程概况

驻马店市食品商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施工工程位于驻马店市开源大道及骏马路交叉口西北角,建筑面积为15000m2,其中地上14054m2,地下946m2,建筑基底面积1451m2。一层为门厅,服务大厅和职工食堂;二层为阅览室和职工活动中心;三——十四层为业务用房,十五层为检测中心;十六层为大会议室;地下一层为档案室和设备用房。

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高度65.9m,框剪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防火设计的建筑分类为一类高层,其耐火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墙体保温做法:保温部分采用岩棉板保温做法,保温材料选用 40mm 岩棉板。

一、岩棉板外墙外保温施工工法

该系统采取点框法,用抹子沿岩棉板的四周边涂敷一条平均宽50mm厚5mm-7mm的梯形带状粘接剂混合物砂浆,平均厚度视其墙面平整度而定。并同时涂8块厚5mm-7mm直径为10mm的点状粘接剂混合物砂浆,均匀分布在板中间,外饰面为涂料时,粘接剂混合物及保温板粘贴面积之比不小于40%。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图1:

系统基本构造

基层墙体①粘结层②保温层③连接件④抗裂防护层⑤饰面层⑥

混凝土墙

或砌体墙粘结砂浆岩棉板锚栓抹面砂浆+

普通型耐碱

网格布+抹

面砂浆

石材或

璃幕墙

HN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幕墙式建筑)基本构造

三、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基层处理

吊垂直、弹控制线

配专用粘结砂浆

粘板贴岩棉

钻孔及安装固定件

铺设网格布抹面胶浆

抹面胶浆

检查

3.2 施工要点

3.2.1 施工组织

对于外墙外保温工程,公司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成立专门的外墙外保温项目

部。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部的组织机构中设有材料员、施工员和质检员,并由若干个施工班组组成。

3.2.2 岗位职责

项目部的各种岗位职责

3.2.3 施工准备

(1)基层墙体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1)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 2011)及相应基层墙体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保温施工前应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结构验收的确认。如基层墙体偏差过大,则应进行抹面砂浆找平。

(2)房屋各大角的控制钢垂线安装完毕。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时,钢垂线应用经纬仪检验合格。

(3)外墙面的阳台栏杆、水落管托架、外挂消防梯等安装完毕,并应考虑到保温系统厚度的影响。

(4)外窗的辅框安装完毕。

(5)墙面脚手架孔、穿墙孔及墙面缺损处用相应材料修整好。

(6)混凝土梁或墙面的钢筋头和凸起物清除完毕。

(7)主体结构的变形缝应提前做好处理。

(8)根据工程量、施工部位和工期要求制定施工方案,要样板先行,通过样板确定定额消耗,由甲方、乙方和材料供应商协商确定材料消耗量,保温施工前施工负责人应熟悉图纸。

(9)组织施工队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进行好安全教育。

(10)材料配制应指定专人负责,配合比、搅拌机具及操作应符合要求,严格按厂家说明书配制,严禁使用过时浆料和砂浆。

(11)根据需要准备一间搅拌站及一间堆放材料的库房,搅拌站的搭建需要选择背风方向,靠近垂直运输机械,搅拌棚需要三侧封闭,一侧作为进出料通道。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散装罐。库房的搭建,要求防水、防潮、防阳光直晒。材料采取离地架空堆放。

(12)施工时气温应大于5。

C,风力不大于4级。雨天不得施工,应采取防

护措施。

3.2.4 基层界面处理

墙面应清理干净、清洗油渍、清扫浮灰等。墙面松动、风化部分应剔除于净。墙表面凸起物大于10mm时应剔除。

为使基层界面附着力均匀一致,墙面均应做到界面处理无遗漏。基层界面砂浆可用喷涂或滚刷。砖墙、加气混凝土墙在界面处理前要先淋水润湿,堵脚手眼和废弃的孔洞时,应将洞内杂物、灰尘等物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然后按要求将其补齐砌严.

3.2.5 粘贴岩棉板

岩棉板的粘贴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3.2.5.1确定施工方案、弹线: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按照工程设计图线的设计方案确定在建筑外墙上需要铺设岩棉板的墙面以及施工方法。施工方案确定以后,根据粘贴方案在墙体上弹线。

3.2.5.2粘结剂的配制:配制粘结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水灰混合时,应先在打料桶内加入少量的水,之后再加入胶粘剂混合搅拌,再按照水灰比加入胶粘剂和水,搅拌均匀,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桶底的胶粘剂在搅拌时不能及水充分混合,造成打料不均,不能使用;

(2)配合比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严禁加入其他的材料混合;

(3)搅拌好并经熟化的胶粘剂应在3h内用完,过时的,应当丢弃,严禁使用。 3.2.5.3保温板的界面处理:先将板的表面清理干净,之后用滚刷在背面均匀的涂抹一层界面剂,以增加岩棉板的粘结强度。待界面剂晾干至透明时,方可将岩棉板粘贴上墙。

3.2.5.4粘贴岩棉板:用满粘法;在岩棉板上布胶使条状布胶。

条状布胶的施工方法是先将整个岩棉板的背面涂满粘结胶浆,然后将专用的锯齿抹子保持及板面成45。角,紧压岩棉板,并刮除锯齿问多余的粘结胶浆,使板面上留下若干条宽为20mm、厚度为10mm、中心距为50mm的胶浆带。岩棉板上墙后,此胶浆带应垂直于水面,具体如图3所示。

图3条粘法粘结剂的涂抹方式

在满涂粘结胶浆后采用点状布胶的施工方法再涂抹一遍:

是用抹子在岩棉板的四周涂抹配好的粘结胶浆,其宽度约为50mm、厚10mm。当采用标准的1000mm×600mm岩棉板时,在板的中间部分均匀分布8个点。每个点的直径为100mm,厚10mm,中心距为200mm。当采用切割后的非标准板时,涂抹粘结胶浆的点一般不少于4个,视板子的大小而定,一般,大一些的板子要6个点。粘结剂的涂抹面积不得小于岩棉板面积的40%,具体如图2所示;

图2点贴法粘结剂的涂抹方式

3.2.5.5粘贴岩棉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除系统终端处外,其他情况下,均不得在岩棉板侧面涂抹粘结胶浆或挤入粘结胶浆(包括嵌缝用的长板条)。其目的是防止系统的开裂和造成热桥使热能够在系统内外传递;

(2)操作应迅速。在岩棉板上墙前,粘结胶浆涂好后,不得有结皮现象,应立即将其粘贴在墙面上;

(3)岩棉板上墙后,应滑动就位。粘贴时,应轻柔,均匀挤压,使粘结胶浆及墙体和岩棉板能够充分的接触连接,并用力敲击岩棉板,使粘结胶浆及墙面充分接触;

(4)应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横向铺贴,每排板应错缝1/2板长。如图4所示;

(5)在阳角处20—30cm范围内,用EPS板保温系统——做的粘贴应垂直交错互锁,并保证板材转角处粘贴的垂直度。如图5所示;

图4岩棉板排板图图5墙体转角处排板图

(6)为了保证板面的平整度,应随时用2m靠尺压平铺设的岩棉板;

(7)岩棉板粘贴时,板间的缝隙和高差不得大于1.5mm,当缝隙和高差超过1.5mm时,应用岩棉板条填平,并打磨平整,看起来紧密且平齐;

(8)门、窗及洞口角上粘贴的岩棉板应用整块裁出,不得拼接。而且岩棉板的接缝处要离开转角至少200mm。如图6所示。

图6门窗洞口排板图

3.2.5.6系统变形缝的设置:贴板施工时,要注意应在下列位置设置系统变形缝:

(1)主体结构设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处;

(2)根据工程个体设计,系统需设置变形缝处;

(3)墙面的连续高、宽度每超过23m,且未设其他变形缝时;

(4)外保温系统及不同材料相接处。

3.2.6 安装锚固件

根据工程的需要,为了加强系统的强度,要在墙体上采用锚栓固定。锚栓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3.2.6.1锚栓应在粘贴岩棉板的胶粘剂初凝后钻孔安装,这样可以避免打孔时的振动造成岩棉板、胶粘剂和墙体间脱开。

3.2.6.2锚固件安装应在岩棉板粘贴24h后进行。锚固件的设置和分布遵循以下原则:高度在20m以下的墙面,每平方米墙面的锚固点数不少于4个,20~50m为5~6个,50m以上为8~9个,任何面积大于0.1m。的单块板至少设1个,阳角、檐口下和门窗洞口四周再作加密设置,变形缝两侧的板也均有锚固件固定。每个锚固件销入基层墙体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通过现场试验检验其拉拔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锚固件的分布方式见图7-图9。

图7 20m以下锚固件的分布图图8 20~50m锚固件的分布图

图9 50m以上锚固件的分布图

3.2.6.3打锚固件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利用冲击钻,在粘贴岩棉板的墙面上需要打锚固件的地方打孔,孔深为锚固件的长度;且须保证锚固件进入结构墙体的深度不小于25mm。

(2)在孔洞中填入塑料锚固件,并用锤子敲击至钉帽距墙面位置,直至及板墙面保持一致,不得凸出墙面,但也不能损坏岩棉板。

3.2.7 第一层抹面及网格布的铺设

为了加强系统的强度及延长使用寿命,本系统采用两道抹面砂浆法施工。并在两层抹面之间埋入网格布。网格布的铺设采用:加强网格布的铺设,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3.2.7.1配制抹面胶浆:配制抹面胶浆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参考3.2.5.2条执行。

3.2.7.2涂界面剂(拉毛板不需要):先将板的外露面清理干净,之后用滚刷在背面均匀的涂抹一层界面剂,增加岩棉板的粘结强度。待界面剂晾干至透明

时,方可进行抹面铺网施工。

3.2.7.3铺设加强网格布:用抹子在岩棉板表面均匀涂抹一层面积略大于一块网格布的抹面胶浆,厚度约为2mm,之后立即将裁剪好的加强网格布压入湿的抹面胶浆中,直至网格布被全部覆盖,并抹平墙面。

加强网铺设时,接头部分对接,小得搭接(包括阴阳角部分)。加强网的铺设应当平整,无褶皱,砂浆饱满度为100%。其构造做法如图10所示。

图10阴阳角构造及网格布护角

3.2.7.4翻包网格布的翻包:将需要翻包部分的岩棉板的正面和侧面均匀的抹上抹面胶浆,将预先甩出的窄幅标准网格布沿板厚翻转,并压入抹面胶浆中,并抹平。

翻包好以后需要对门、窗、洞口等容易开裂的部分作加强处理,其做法是在拐角部分增加一块搭接的标准网格布,并在角的外侧沿45?方向再加一块护角的标准网格布,以防止开裂。做法如图11所示。

(a)门窗洞口网格布加强图 (b)门窗洞口网格布加强图

图11门窗洞口网格布护角详图

3.2.7.5标准网格布的铺设:用抹子在岩棉板的表面均匀涂抹一层面积略大于裁好的标准网格布大小的抹面胶浆,厚度约为1.6mm,立即将剪裁好的网格布压入湿的抹面胶浆中,压入后将网格布刮平,不能有褶皱出现,之后用抹子在网格布外露或网格布没有被覆盖的部分涂抹第二道抹面胶浆,直至网格布全部被覆盖,此时,网格布在两层抹面胶浆的中间。

铺设标准刚格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标准网格布的铺设应自上而下,并沿外墙转角处依次铺设;

(2)标准网格布连接时应搭接,不得对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

(3)在转角处(包括阴、阳角)标准网格布应是连续的,并从每边双向绕角后包墙,

包墙的宽度不得小于200MM。如图ll所示;

(4)阴、阳角位置的标准网格布应铺设两层;

(5)网格布的弯曲面应朝向墙面,并从中央向四周用抹子抹平;

(6)网格布的铺设应平整、无褶皱,砂浆饱满应达到100%

(7)标准网格布铺设时严禁干搭接。

3.2.8 二次抹面

二次抹面是整个工程的最后两道工序,抹面层是整个系统的最外层。外墙涂料及外挂石材等均是直接粉刷或粘贴在抹面层上的。

3.2.8.1在整体的抹面之前,为了得到良好的抹面效果和建筑的美观程度,先要对门、窗洞口及转角等部位作护角抹面处理,要求经过抹面处理后的门、窗、洞口可以达到工程的最终要求。不再做后序的处理。不能看到系统及墙体之间有

明显的接痕,抹面要平整。

3.2.8.2抹面的方法是用抹子在贴好网格布的墙面上均匀涂抹一层抹面胶浆,其厚度大约为1mm左右,涂抹时,不能留有抹子的刻痕,应将网格布全部埋入。抹面层不得有凹凸不平的地方。整体抹好后,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在2m 范围内误差不得大于4mm,抹面层不得有粉化、起皮、爆灰等现象。

3.2.9检查修补

在整体施工完成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查和修补,查看是否有破损和不符合工程要求的部位,以及门、窗、洞口屋檐、勒角等部位的处理是否完全合理。抹面层是否有粉化、起皮、爆灰等现象。用条贴法粘贴的岩棉板不能有空鼓现象,网格布不得外露或有明显的印痕,等等。

如果出现上述现象,要及时进行修补,修补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修补用的原材料要及原系统中的保持一致;

(2)修补抹面层时,应将原来破损的地方打磨除掉,不得将抹面胶浆涂抹到

原有抹面层上;

(3)破损的岩棉板应完全剔除,并将基层墙面上的粘结剂清除干净;

(4)修补用的岩棉板应将边缘部分打磨,使其能紧密时嵌入被切除的破损部位;

(5)修补用的岩棉板的四周侧面不得涂抹粘结胶浆;

(6)修补用的网格布应比破损处大,及系统原有的网格布搭接至少100m

四、质量验收

4.1.保温工程验收资料准备

保温工程施工的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变更资料;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书;第三方法定检测单位的材料性能报告;材料进场验收记录:材料进场复检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质量记录等.

4.2 原材料抽检复试

所有原材料进场,需现场监理见证取样送检,按规范要求,建筑面积≤20000㎡的应不少于3次原材料抽检。

4.3保温工程检验批分及工序交接

外墙外保温的检验批和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以500-1000m2划分一个检

验批,不足500m2也应划分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每100m2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0m2.门窗口以50个口为一检验批,抽查率不应小于3%。每道工序隐蔽前必须通知项目质检员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确保验收资料齐全。

4.4.质量验收标准

4.4.1主控项目

岩棉板面砖饰面外墙外保温层厚及体系构造做法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保温层厚度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保温层平均厚度不得有负偏差。

检查方法:探针,钢尺检查并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质量记录

保温层及墙体以及各构造层之间必须粘接牢固,面层无脱层、起鼓和裂缝.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质量记录.

面层无粉化、起皮、爆灰。检查方法:观察,手摸检查. 及施工方法

4.4.2.一般项目

表面平整、洁净,接茬平整、线角顺直、清晰,毛面纹路均匀一致,表面无抹子印。

护角符合施工规定,表面光滑、平顺、门窗框及墙体间缝隙填塞密实,表面平整,顺直。

孔洞、槽、盒位置和尺寸正确、表面整齐、洁净。

4.4.3允许偏差项目及检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